第24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晋州军的车吧?怎么开到这里来了?”
  “车上是什么?”
  “是粮食!听说郴州城内粮食不足,晋州守军袁大人拿出了军需粮食!”
  “军需粮食?不可能!”
  以前总听说军需缺粮,下乡各种征讨,粮商们也要拿出他们的粮食,不听不行,都得要上交。
  从来都没有听说落到军中的粮食会反流到民间的事情。
  议论声更多了,大多数人都不相信。
  如今的粮食就是人命,有谁会轻易把粮食拿出来?
  没看到城里的粮价都涨到天上了吗?
  今日白天,涨到天上的粮食都买不到了。
  城里的粮行都关门了。
  下午,有人聚集到府衙请命,请求府衙如今的主事张时文张大人要为老百姓着想,不能让城里的人没有粮吃。
  这件事情的背后是谁鼓动?明白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是,粮价再高,总比没粮吃要好。
  第99章 歪打正着
  张大人发了话,表示他们一定想办法解决城中缺粮的问题,这才将聚集的人群打发了。
  不过,聚集的人群虽然散了,但是相信张时文的人却不多。
  不让涨价,城内的粮行都不开门,张大人总不能拿着qiang逼着粮行开门吧?
  如此做法,晋州军跟北凉人又有什么区别?
  布下这局的人实在高明,即便知道是谁,也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路走。许多人都等着府衙那边去找各大粮商低头。
  结果,军需所拿出粮食了?!
  一连好几辆大车,在郴州街道开过的速度并不快,出来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说什么的都有。
  直到车开到了梧桐巷的巷子口停下来,一路跟过来的人这才觉得或许是真的。
  军需所真的拿出了军需粮草。
  梧桐巷巷子口两家连着的铺面原本一直关着,这天大门洞开着,里面有许多士兵正在忙碌,府衙张大人也在其中。
  大车上的粮食被搬进铺子里,粮袋上专属军需的标识格外清楚。有人在铺子原本门匾的地方正在挂横幅,上面写着:米粮有售。
  旁边红纸黑字标出的米粮的价钱:粟米五十文一升。黍米六十文一升。
  看到告示的人们炸开了锅。
  “这粮价是真的吗?竟然跟涨价前的一样!”
  “是谁都可以购买吗?有没有限量?”
  “什么时候开始售卖?”
  张时文站在铺子门口,让大家不要挤:“大家都看到了!放心吧!我们郴州有粮!袁大人不会让我们郴州的百姓饿肚子的!”
  面对七嘴八舌的问题。张时文回答:“明日卯时,准时开始售粮!价格:粟米五十文钱一升,黍米六十文钱一升!人人都能买到!”
  他的声音不小,远远传开了,但人们还是纷纷往前挤。
  看清楚告示内容的人好不容易从人群里挤了出来,一脸欣慰笑容。
  有粮了!大家有活路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梧桐巷巷子口的粮行门口就排起了老长的队伍。昨晚上运粮的大车还没有开走,就停在旁边,车身上军/需的字幅还在。
  张时文让人在粮行门口放了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两个小袋,小袋里面则是这里出售的粟米和黍米的样品。
  排在队伍前面的人一眼就看到了袋子里的米粮。粟米颗粒饱满,颜色金黄,里面竟然一点糠屑都没有。走近了,还能闻到一股清新的米香。
  品质居然是难得的好。
  这样的粟米在郴州的粮行可不仅仅只卖到了五十文一升。这是专供给有钱人,六十文钱一升七十文钱一升都有人买。
  开始售卖了,排队的人挨个上前。
  坐在桌子后面的袁归问:“你要多少?”
  被问到的人半夜里就过来排队了,想到眼下的局势,虽然今日袁大人拿出了军/需粮食,许是明日就没了。
  城里有那么多人,军中的人也不少。
  他舔着笑脸回道:“粟米五升!”
  这个份量足够他家几口人吃上四五天了。话出口后,他忐忑不安看着袁归,生怕他说出一个不来。
  袁归低下头拨了几下算盘,高声喊道:“粟米五升,共计两百五十文钱!”
  称量好的粟米很快就被提到桌子上,半开的袋子里米香扑鼻。
  伸长了脖子的人们纷纷点头:“这米真不错!”
  “那是!你们也不想想,这粟米原来是给谁吃的?”
  “不愧是军需粮草!比城里粮行的粮食好多了!”
  “别提那些粮行了!都是黑心肝的!北凉人还没有来,他们就涨价了!府衙下令限价,他们就关门!看看人家袁大人,听说城里缺粮,二话没说就拿出了军需粮草!这才是一心为民的好官!”
  “对!要不是袁大人打跑北凉人,咱们现在还得看北凉人的脸色过日子!一个不小心,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说起北凉人,鲜少有不恨的,这年月几乎家家都有人死在北凉人的手上,可恨他们无力反抗,只能任由欺辱。幸亏袁大人带着晋州军赶跑了北凉人,替他们报了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