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临近出发的那日,离开的队伍在城门口整装待发,却发生了变故。
十里外的烽火熊熊燃起,随即军营斥候快马来报,柔然集结大批兵马,突然压境。
元衡听到后,回忆了许久,还是诧异。
他很清楚的记得,他与岑璠成婚的第一年,他从洛阳回晋阳,并没有去军镇,那时柔然也并未来犯…
不过这一世很多事都变了,柔然会忽然改到这时进攻,背后定有人为。
是谁?
元衡一瞬间想到许多不想让赤城好,也不想让他好过的人。
可现在不该在意这些,他走不了。
此时若走,赤城会陷入大乱,皇帝也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治他的罪的机会。
元衡扫了一圈人,向周围的人一一下令,进城挨家挨户通知,去军营传令,还有向四方调兵,桩桩件件安排得熟练而镇定。
最后他的目光落向岑璠,好几次的欲言又止。
他目光微低,最终吐出的是句冷声 ,“你先回晋阳,等本王回去。”
没有更多的交代,他抬起眼,紧紧盯住她的反应。
她没有露出什么不该让他看到的反应,只是默默地调转马头。
元衡的手还是拽紧了马绳。
下一刻,她却是微微回了头,“你们多加小心。”
清冷的眸上落上一枚雪花,墨色的眼底一瞬间仿佛都被照亮了些。
元衡想说什么,甚至想做些什么,却是被人抢先去。
“王妃放心,有末将在,定然不会让殿下出事。”
杨知聿说完,元衡便是彻头彻尾醒了。
她刚才说的并不是他,而是他们...
元衡眼底黯然,可到底没有在这个时候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他很快恢复了理智,和周遭的冰雪一般寒冷,目光聚在她身上,却又蔑然地往一旁甩了个轻瞟。
杨知聿弯起唇角,回了他一个坦坦荡荡的笑容。
元衡向韩泽吩咐了几句,没再多留恋。
岑璠也没有赖在这里,很快和韩泽挑拣出来自己行李,跟着他点出来的一支队伍踏上回程。
走的时候,城门外已经没了元衡的身影。
岑璠到底是向北多望了几眼。
就私心而言,她希望她余生都不要同他再纠缠,可抛开她来说,他这个晋王做的确实不错…
起码他在北镇做的一切,要比她看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官都要做的好。
若是他能初心不改,将来他为帝王,对百姓而言是件好事。
直到韩泽出声提醒,岑璠才回过身去。
终还是没有朝远去的地方再看一眼。
回程的路上,历经几个晴朗无云的白昼,就连北镇的雪都有融化的迹象。
行至北镇石碑,前方便是连绵山谷,走出几道山,就意味着离开了北镇的地界。
有群山隔绝,柔然不易攻来,再往南去便彻底没了威胁。
入山不久,便逢一道小河。
他们来时便路过此处,那时冰封千里,小河似一条白练,现在已经全然化开。
岑璠却是在这里遇到了本该留在北镇的穆氏族人。
那穆朗的正室夫人罗纯过来和她行礼,曲芜就站在她身后。
穆二也在随行的队伍中。
山路尚远,岑璠简单寒暄两句,便继续赶路。
两拨人结伴而行,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当晚扎帐,岑璠将罗纯和曲芜都请进了自己的帐中。
晋王不在,可他们睡的这顶大帐依旧留给了她,帐内铺有绒毯,炭火置于高炉,防止火星子迸到地上。
岑璠问过才知,赤城的情况不容乐观。
那些个蠕蠕似是下定决心要攻破赤城,所来先锋被晋王挡住后,竟是源源不断向赤城输送兵力,向赤城大营发难。
晋王察觉到不对,仅过两日便下令带兵向南,退回赤城内驻守。
眼瞧形势不好,穆氏便让族人先撤出赤城,回平城的穆家暂避。
穆氏世代游牧,从北镇一路出发,比他们的脚程快些,是以在这里追上了他们。
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说,晋王退守赤城的消息应该已经过去好几日,这些军报应当不会无人传给他们...
*
赤城内,夜里号角又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响彻天际的鼓声,如同雷鸣轰然。
兵甲器械声由远及近,隆隆响起,城门上点燃了一排排明火,有火箭,也有火把。
城门上晋王亲守,俊冷的面上沾染尘土与血迹,比平日又多了几分血性。
一声令似比那鼓声还响,随即一排火箭射出,如同流星划过黑夜。
伏于黑暗中的敌军人仰马翻,夹杂着战马嘶鸣,战场中充斥着血腥味,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似都是凝结的血珠子,令人窒息。
城中无一人敢眠,城前厮杀的军士与城门的后防皆提起精神,一刻未歇。
喊杀声再止时,天际已经泛起了红色的朝霞,一片火红,与城门前的血迹似连成一片。
焦味与血腥都在鼻尖弥漫,像元衡这种习惯了杀戮的人,连日闻到这样的味道也不经疲惫。
元衡走下城墙,兵甲未卸,呼出一口热气,闭上彻夜未阖的眼。
耳边传来几声吆喝声,元衡的眼睛又睁开了。
不过是城中几个军户要去城墙上搬运砖块,将被破坏的城墙临时修补起来。
元衡的目光随那些军户而动,仰头看着他们上了城墙。
他记得上一世的赤城,在之后两年战事不断,城内的军户要么迁去其他六镇,等到战事结束再回来,要么便是冒险翻过北关,逃去平城再也不归...
总之没有人帮他。
而这一次,城里的军户不但无人逃,有的随军而战,有的便留守后防,总之无一人离开城内。
否则凭借着赤城的兵力,撑不住这五天。
元衡不禁去想,上一世他孤守赤城时,如果有这些人,局势会不会不一样...
他的身旁又路过两个妇人,两个人合力扛着一麻袋砂石。
元衡看后竟是皱眉,叫来身旁的军士帮忙扛过去。
妇人这些日跟随家里的男人驻守,早已认得这北镇的晋王,其中一个穿着麻衣的妇人笑容朴实,道:“殿下守城守了一夜,这些事我们做就好。”
另一个妇人似是不会说中原话,只用旧族话向他说,“殿下能为我们争几亩田,如今还要拼上命帮我们守城,这些是我们该做的。”
两个人并未再停留,也没等军士动手,一前一后将砂石运到了城门下。
元衡静静站立了许久。
或许,也只是或许,这是与上一世的不同吧。
那姓杨的说的,似乎是对的......
前些日那姓杨同他守城,与蠕蠕大将交战,身上受的伤不算轻,元衡想了想,准备去他的住处寻他。
只是到了杨知聿休养的宅子,他并不在宅子里养伤。
元衡皱起眉,一时间猜疑便又泛上心头。
下一刻却是有人来报,“回禀殿下,怀荒尔朱氏带了援兵来!方才殿下在守城,杨将军已经亲自去迎,想必今日援军就能到了!”
元衡不觉得尔朱氏的那帮人这么快调兵赶过来,便是多问了一句,“可有问到带兵的是何人?”
传话的侍卫原原本本将杨知聿留的话告诉他,“是尔朱氏的一位姑娘,家中排行第四,名曰阳雪。”
第87章 他对她的心思
岑璠一行人在山中又行了两日。
她叫来韩泽,问有没有收到自北镇而来的军报。
韩泽其实也奇怪,按理说不应该。
沿着小河而行,这是通往军镇最寻常的一条路,传信的人不应该找不到。
难不成是赤城陷落了?
韩泽一瞬间有些恍惚,可殿下那样的人,若是见情形不对,也会保住主力,自己撤回来。
岑璠抿了抿唇,道:“还是先出山吧。”
韩泽得了令,队伍便又行得快了些。
王妃说的也对,总要先到有人的地方,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估摸着还有一日出山时,却是有人追了上来。
带来的消息,却是赤城失守,晋王重伤的消息。
韩泽看过令牌,眼底一片猩红,上前一步,手按在刀上,却是被墨群拦住。
墨群问道:“你的令信呢?”
岑璠就站在他身旁,闻言看向他。
墨群解释道:“王妃不知,像王府这样的地方,传信之人除了令牌,还要有令信。”
传信之人名叫牧琼,他将怀中的令信交出来,道:“殿下这封信是代笔…”
墨群接过信来,展开那张纸,扫了两眼,目光落向她。
岑璠在看着他,等他说话。
墨群什么也没说,将信递给韩泽。
韩泽辨别一番,收起起刀的手,将令信还给那人,全身都在颤抖,行了一礼,“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