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好,好着呢!”老村长慈祥地看着她,“你这孩子,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应该的。”白潋切入正题,“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商量,听听您的意见。”
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小潋,你这法子听着靠谱!”
得到村长的鼎力支持,白潋心里更有底了。
告别了村长,她又去找了三婆婆,三婆婆自然也是支持的。
白潋立刻行动起来,第二天就把王丫、张铁,还有村长爷爷的儿子张树生叫到了地里。
白潋扛着铁锹,“咱们先从堆肥开始!这法子简单,家家都能做。”
她挽起袖子,亲自动手示范。
挖坑、铺草料、撒草木灰、盖土、泼水…一层层码放好,最后用湿泥封顶。
“记住,封严实了,别老掀开看。
闷上两三个月,等里面的东西变得黑乎乎、松软没味儿了,就是好肥了!开春掺土撒地里,养苗子最好了!”
她一边做一边讲,动作利落,讲解清晰。
王丫看得认真,“看着真不难!白潋,你这法子省事又管用!”
白潋又带着他们去了麦子地边。
麦子已经黄了,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
“现在就是挑种子的好时候!”白潋指着麦田,“别急着收,先在地里转悠,找那些穗子特别大、麦粒子鼓囊囊、秆子粗壮、没病没虫的好苗子!”
她一边说,一边走进地里,很快找到一株,“看,像这株就很好。”
她小心地掐下来,用红布条系上。“找到这样的,就做个记号。等熟了,单独收,单独晒,单独存好。这可是来年的盼头!”
忙活了大半天,把关键都教给了他们,白潋才回了家。
她养的那头黄牛在牛棚里,几只母鸡在刨食。
这段时间她忙着河运和地里的事,喂牛喂鸡这些活,都是请小音帮忙照看一下。
她之前就和伏棂商量过,给小音也加了点辛苦钱。
白潋先走到牛棚边,添了些新鲜的草料,又给水槽换了干净的水。
黄牛亲昵地用鼻子蹭了蹭她的手。
她又抓了一把谷子撒给鸡群,看着它们欢快地啄食,心里也踏实下来。
打理完这些,她才打水洗净了手脸,紧接着走进卧房,点亮了油灯。
白潋铺开纸,研好墨,提起笔。
她要把心里琢磨的那些种田法子,一条条、清晰地写下来。
不只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心里更透亮,也为了日后教给村里人时,能说得更明白些。
她的字迹比起初学写字时工整了许多——虽然算不上多好看。
不知过了多久。
房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伏棂提着食盒站在门口。
她没出声打扰,只是静静白潋那副忘我的模样——眉宇间带着点严肃的思索,笔尖悬停半空。
有点像在跟土地公商量细节。
片刻后,伏棂才轻咳一声,迈步进来。
白潋闻声抬头,她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后颈。
“该歇了。”
白潋打开食盒,满足地喟叹一声,“正饿着呢!”
她舀起一勺,自然地看向伏棂,“你吃了吗?”
伏棂点点头,“用过了。”她目光扫过纸上工整的字迹,只道,“写得如何了?”
“快好了,总算把几个大头理清楚了,就是怎么说得更明白些,还得再想想。”
白潋吃完了饭,又饮了茶。
休息的间隙,她眼珠一转,促狭道,“哎,你说,万一哪天你惹我生气,是不是能气冲冲跑回我这小屋躲?然后等着你带着好东西来敲我的门?”
伏棂抬眸看她,想起前几日小心思被白潋一语戳破,面上绷得更紧,只伸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一记,“哪里学来的歪理。”
“怎么是歪理?”白潋笑嘻嘻地凑近些,“你做得,我就做不得?不过啊…”
她拖长了调子,“我们家伏棂肯定舍不得真生我气。再说了——”
“我们才不会吵架呢!”
这话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池水。
伏棂微微一怔。
我们才不会吵架……白潋说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这是天地间最坚不可摧的道理。
伏棂柔和地应了一声。
白潋凑得更近,压低了声音,像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哪天再惹你不高兴了…”
她飞快地在伏棂的脸颊上啄了一口,“喏,我就这样!”
蜻蜓点水般的亲吻。
伏棂被她偷袭得措手不及,她下意识地抬手想捂脸,手腕却被白潋轻轻握住。
“就像这样,”白潋握着她的手腕,哄慰道,“一个亲亲,保管什么气都消了!”
她说着,又想起伏棂上次独自生闷气的可怜样,“我绝对绝对不会忘了给我家娘子备好东西!”
伏棂脸颊绯红,想挣脱手腕又没太用力,“不害臊。”
白潋理直气壮,又凑过去在额头亲了一下,才心满意足地松开手。
“哈——不写了不写了!”她拉起伏棂,“眼睛都要睁不开了,我们睡觉去!”
那语气,倒像是她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第49章 想家了?
原本张铁和孙小娘计划的成亲日子, 因为种种缘由一拖再拖,到了这个秋。
比起上回王柱子与李飞扬的,张铁和孙小娘的这场喜事, 显然要热闹气派许多。
一来,张铁奶奶三婆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长辈,许多人冲着她的面子也来捧场。
二来,白潋和伏棂如今在十里村乃至泰和县都颇有声望,她们亲自来贺喜, 无形中也给这场婚礼添了分量。
张家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
院门口贴着大红喜字,院子里摆开了十几张方桌, 坐满了前来贺喜的乡亲。
白潋和伏棂并肩坐在主桌旁。
两人坐在一起, 格外引人注目。
“新娘子到——!”
随着一声高喊,喧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院门口。
只见张铁胸前戴着大红花,甚至紧张得有点同手同脚。他牵着一身大红嫁衣、盖着红盖头的孙小娘, 小心翼翼地走进院子。
三婆婆坐在主位上,看着孙儿牵着孙媳妇进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
“好!好!”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王柱子和李飞扬拍着大腿笑。
看到王柱子和李飞扬, 白潋眼睛一亮, 朝他们挥手, “柱子哥!飞扬姐!”
王柱子和李飞扬闻声, 连忙起身挤过来。
“白潋,伏小姐!”李飞扬亲热地拉住白潋和伏棂的手, “可算见着你们了听说你们现在可厉害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是啊是啊, 我们在镇上杀猪都听说了,真给咱们十里村长脸!”
伏棂也微笑着颔首,“柱子哥,飞扬姐,好久不见。”
“可不是嘛!”李飞扬感慨,“在镇上那肉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天不亮就得起来杀猪,晚上收摊骨头都散了架。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过节能抽空回来看看家里人。多亏了你们,时常惦记帮衬着,老人家身子骨都好,我们这心里也踏实多了。”
王柱子接口道,“我们一直念叨着想回村里来,离家里近点,也省得两头跑。就是不知道回来能干点啥。”
李飞扬看着白潋和伏棂,眼睛一亮,“你们脑子活络,见识广。你们说,我们要是回来,还能干点啥?总不能回来种地吧?杀猪的手艺也荒废了。”
白潋一听,凑近了些,“飞扬姐,你们想过没有,就在村里摆个猪肉摊?”
“猪肉摊?”李飞扬和王柱子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村里人…能有多少买肉的?”
“现在是不多,”白潋分析道,眼神亮晶晶的,“可你们想想,咱们村现在日子是不是比以前好点了?手里有了余钱,谁不想割点肉给老人孩子补补?再说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哪家不买肉?”
“最重要的是,现在村里还没人专门卖肉。你们要是回来,把摊子支起来,肉新鲜,价钱公道,分量足,慢慢口碑就起来了。等以后村里日子更好了,买肉的人只会更多。”
伏棂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此时也微微颔首。
李飞扬越听眼睛越亮,一拍大腿,“对啊!镇上肉铺离得远,村里人买肉还得跑一趟,要是家门口就有新鲜肉卖,价钱还便宜点,谁不愿意买?”
王柱子看着自家媳妇神采飞扬的样子,“你们这主意好,我看行。”
白潋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心里也高兴,仿佛已经看到生意红火的猪肉摊了。
这边,婚礼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拜天地,敬高堂,夫妻对拜…
白潋和伏棂也被前来敬酒的乡亲们围了好几轮。
白潋酒量浅,她挨着伏棂坐着,身体不自觉地往她那边倾斜,时不时凑到她耳边,说几句悄悄话。
“应该的。”白潋切入正题,“有件事想跟您商量商量,听听您的意见。”
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小潋,你这法子听着靠谱!”
得到村长的鼎力支持,白潋心里更有底了。
告别了村长,她又去找了三婆婆,三婆婆自然也是支持的。
白潋立刻行动起来,第二天就把王丫、张铁,还有村长爷爷的儿子张树生叫到了地里。
白潋扛着铁锹,“咱们先从堆肥开始!这法子简单,家家都能做。”
她挽起袖子,亲自动手示范。
挖坑、铺草料、撒草木灰、盖土、泼水…一层层码放好,最后用湿泥封顶。
“记住,封严实了,别老掀开看。
闷上两三个月,等里面的东西变得黑乎乎、松软没味儿了,就是好肥了!开春掺土撒地里,养苗子最好了!”
她一边做一边讲,动作利落,讲解清晰。
王丫看得认真,“看着真不难!白潋,你这法子省事又管用!”
白潋又带着他们去了麦子地边。
麦子已经黄了,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
“现在就是挑种子的好时候!”白潋指着麦田,“别急着收,先在地里转悠,找那些穗子特别大、麦粒子鼓囊囊、秆子粗壮、没病没虫的好苗子!”
她一边说,一边走进地里,很快找到一株,“看,像这株就很好。”
她小心地掐下来,用红布条系上。“找到这样的,就做个记号。等熟了,单独收,单独晒,单独存好。这可是来年的盼头!”
忙活了大半天,把关键都教给了他们,白潋才回了家。
她养的那头黄牛在牛棚里,几只母鸡在刨食。
这段时间她忙着河运和地里的事,喂牛喂鸡这些活,都是请小音帮忙照看一下。
她之前就和伏棂商量过,给小音也加了点辛苦钱。
白潋先走到牛棚边,添了些新鲜的草料,又给水槽换了干净的水。
黄牛亲昵地用鼻子蹭了蹭她的手。
她又抓了一把谷子撒给鸡群,看着它们欢快地啄食,心里也踏实下来。
打理完这些,她才打水洗净了手脸,紧接着走进卧房,点亮了油灯。
白潋铺开纸,研好墨,提起笔。
她要把心里琢磨的那些种田法子,一条条、清晰地写下来。
不只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心里更透亮,也为了日后教给村里人时,能说得更明白些。
她的字迹比起初学写字时工整了许多——虽然算不上多好看。
不知过了多久。
房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伏棂提着食盒站在门口。
她没出声打扰,只是静静白潋那副忘我的模样——眉宇间带着点严肃的思索,笔尖悬停半空。
有点像在跟土地公商量细节。
片刻后,伏棂才轻咳一声,迈步进来。
白潋闻声抬头,她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后颈。
“该歇了。”
白潋打开食盒,满足地喟叹一声,“正饿着呢!”
她舀起一勺,自然地看向伏棂,“你吃了吗?”
伏棂点点头,“用过了。”她目光扫过纸上工整的字迹,只道,“写得如何了?”
“快好了,总算把几个大头理清楚了,就是怎么说得更明白些,还得再想想。”
白潋吃完了饭,又饮了茶。
休息的间隙,她眼珠一转,促狭道,“哎,你说,万一哪天你惹我生气,是不是能气冲冲跑回我这小屋躲?然后等着你带着好东西来敲我的门?”
伏棂抬眸看她,想起前几日小心思被白潋一语戳破,面上绷得更紧,只伸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一记,“哪里学来的歪理。”
“怎么是歪理?”白潋笑嘻嘻地凑近些,“你做得,我就做不得?不过啊…”
她拖长了调子,“我们家伏棂肯定舍不得真生我气。再说了——”
“我们才不会吵架呢!”
这话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池水。
伏棂微微一怔。
我们才不会吵架……白潋说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这是天地间最坚不可摧的道理。
伏棂柔和地应了一声。
白潋凑得更近,压低了声音,像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哪天再惹你不高兴了…”
她飞快地在伏棂的脸颊上啄了一口,“喏,我就这样!”
蜻蜓点水般的亲吻。
伏棂被她偷袭得措手不及,她下意识地抬手想捂脸,手腕却被白潋轻轻握住。
“就像这样,”白潋握着她的手腕,哄慰道,“一个亲亲,保管什么气都消了!”
她说着,又想起伏棂上次独自生闷气的可怜样,“我绝对绝对不会忘了给我家娘子备好东西!”
伏棂脸颊绯红,想挣脱手腕又没太用力,“不害臊。”
白潋理直气壮,又凑过去在额头亲了一下,才心满意足地松开手。
“哈——不写了不写了!”她拉起伏棂,“眼睛都要睁不开了,我们睡觉去!”
那语气,倒像是她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第49章 想家了?
原本张铁和孙小娘计划的成亲日子, 因为种种缘由一拖再拖,到了这个秋。
比起上回王柱子与李飞扬的,张铁和孙小娘的这场喜事, 显然要热闹气派许多。
一来,张铁奶奶三婆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长辈,许多人冲着她的面子也来捧场。
二来,白潋和伏棂如今在十里村乃至泰和县都颇有声望,她们亲自来贺喜, 无形中也给这场婚礼添了分量。
张家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
院门口贴着大红喜字,院子里摆开了十几张方桌, 坐满了前来贺喜的乡亲。
白潋和伏棂并肩坐在主桌旁。
两人坐在一起, 格外引人注目。
“新娘子到——!”
随着一声高喊,喧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院门口。
只见张铁胸前戴着大红花,甚至紧张得有点同手同脚。他牵着一身大红嫁衣、盖着红盖头的孙小娘, 小心翼翼地走进院子。
三婆婆坐在主位上,看着孙儿牵着孙媳妇进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
“好!好!”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王柱子和李飞扬拍着大腿笑。
看到王柱子和李飞扬, 白潋眼睛一亮, 朝他们挥手, “柱子哥!飞扬姐!”
王柱子和李飞扬闻声, 连忙起身挤过来。
“白潋,伏小姐!”李飞扬亲热地拉住白潋和伏棂的手, “可算见着你们了听说你们现在可厉害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是啊是啊, 我们在镇上杀猪都听说了,真给咱们十里村长脸!”
伏棂也微笑着颔首,“柱子哥,飞扬姐,好久不见。”
“可不是嘛!”李飞扬感慨,“在镇上那肉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天不亮就得起来杀猪,晚上收摊骨头都散了架。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过节能抽空回来看看家里人。多亏了你们,时常惦记帮衬着,老人家身子骨都好,我们这心里也踏实多了。”
王柱子接口道,“我们一直念叨着想回村里来,离家里近点,也省得两头跑。就是不知道回来能干点啥。”
李飞扬看着白潋和伏棂,眼睛一亮,“你们脑子活络,见识广。你们说,我们要是回来,还能干点啥?总不能回来种地吧?杀猪的手艺也荒废了。”
白潋一听,凑近了些,“飞扬姐,你们想过没有,就在村里摆个猪肉摊?”
“猪肉摊?”李飞扬和王柱子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村里人…能有多少买肉的?”
“现在是不多,”白潋分析道,眼神亮晶晶的,“可你们想想,咱们村现在日子是不是比以前好点了?手里有了余钱,谁不想割点肉给老人孩子补补?再说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哪家不买肉?”
“最重要的是,现在村里还没人专门卖肉。你们要是回来,把摊子支起来,肉新鲜,价钱公道,分量足,慢慢口碑就起来了。等以后村里日子更好了,买肉的人只会更多。”
伏棂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此时也微微颔首。
李飞扬越听眼睛越亮,一拍大腿,“对啊!镇上肉铺离得远,村里人买肉还得跑一趟,要是家门口就有新鲜肉卖,价钱还便宜点,谁不愿意买?”
王柱子看着自家媳妇神采飞扬的样子,“你们这主意好,我看行。”
白潋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心里也高兴,仿佛已经看到生意红火的猪肉摊了。
这边,婚礼热热闹闹地进行着。
拜天地,敬高堂,夫妻对拜…
白潋和伏棂也被前来敬酒的乡亲们围了好几轮。
白潋酒量浅,她挨着伏棂坐着,身体不自觉地往她那边倾斜,时不时凑到她耳边,说几句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