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阿灵阿心里也迷惑着,不由问好友揆叙道:“昨晚你当值,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吗?”
揆叙比他更疑惑:“你子没有跟你说吗?”
阿灵阿:“说什么?我昨晚没见他。”
揆叙:“……这事儿,我不好跟你说,还是等朝议吧。”
阿灵阿皱眉:“跟犬子有关?他犯了什么大事儿了,以至于你一点消息都不透露给我?”
揆叙:“阿灵阿,说起来,我一直想问你,你为什么总是跟德亨作对呢?”
阿灵阿:“你这会子问这个问题,难道又是跟他有关?”
揆叙叹道:“我总想着劝劝你,若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仇怨,你就不要跟个孩子计较,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晚了。”
阿灵阿:“你什么意思?说清楚点?”
揆叙:“我只能说,父债子偿,你做好准备吧。”
阿灵阿:“……”
很快升座,朝议开始。
康熙帝撒给大臣们一堆折子,问他们可有看出什么问题来。
众大臣面面相觑,将近二十多本折子全部翻看一边,实在没有找出什么问题来,只能惶恐说自己愚钝。
康熙帝:“那朕来跟你说说,这些折子里到底有什么……”
听着康熙帝例数今年河工所用,一些臣子面露茫然之色,不明白什么意思,一些臣子,则是心里开始打鼓了。
康熙帝:“户部,你们可有什么说的?”
户部侍郎战战兢兢出列:“臣、臣……”
挨骂了一早上,众位臣子们晦气的很,领着各自的差事散了。
私下里,都在打听到底是谁活腻歪了,将这种“秘事”给捅出来的。
很快他们就得到消息,说这事儿,是大学士阿灵阿的儿子御前侍卫阿尔松阿向皇帝禀报的。昨天阿尔松阿在御书房门前踟蹰不前,似是心事重重的样子,然后进了御书房,他一定是发现了其中端倪,然后告知了皇帝,皇帝今天才发难的。
至于阿尔松阿从哪里知道的,还用问吗,自然是从老子阿灵阿那里知道的。
又有人说了,也不一定就是他,皇上不至于听一个少年的话。
另一个人就说了,皇上手里有一份“证据”,至于这个证据是从哪里来的,我也知道,是德公爷算出来的。
这这这,这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但他们倒是有了一个确切的消息,那就是,德公爷和阿尔松阿两个御前侍卫,闹掰了!
为什么?
因为据说,德公爷将那份证据烧了,但阿尔松阿却将他卖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一听,以为是什么大事,就连夜将人叫到御前,让其默写出来。
德公爷就是个小孩子,在皇上面前吓坏了,立即就将证据默写出来了。
唉,德公爷就是个小孩子,他被同僚背叛了,就不依不挠的,闹上了,唉。
……
狗屁不通的逻辑。
外面传的真真假假的,也不知道那些消息都是哪里来的,事情的环扣上面也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但对有些人来说,要什么逻辑啊,关键是人!
德公爷与河工无关啊,他知道了,但他烧了啊。
要不是阿尔松阿给捅出来,事儿能闹出来吗?
所以,这事儿啊,都是阿尔松阿和阿灵阿父子两个闹的。
至于父子两个为什么闹,那还用说嘛,升官发财不要政绩的?
这都是官场老套路了,御史的职责就是参人,你不参人就是你尸位素餐,没本事,迟早要被人取代的。
户部的职责就是算账,你看吧,因为户部没有算清楚账,不仅官帽不保,还得重算,算不出来,就要让贤了。
就是这么个套路。
还有人预测,等这事儿完了,阿尔松阿就该谋缺了……
德亨听着富昌给他说外头的纷纷攘攘,笑个不停。
胤祄好奇极了,问道:“真像他们说的,都是阿灵阿指使儿子干的?就是为了给阿尔松阿长功绩?”
德亨笑道:“谁知道呢?他们父子两个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
弘晖也笑,然后又不确定道:“这会不会不太好?你们处的挺好的?”
你拿他顶雷是不是不太好?
德亨瘫在椅子上啃苹果,放了一个冬天的苹果散失了水分,都皱巴了,但也更甜了。
德亨道:“他将我捅出来是事实,我也没冤枉他?”
德隆也道:“那个阿灵阿,德亨也没得罪他,他还不是见缝插针的找德亨的不痛快,他老子做的,德亨怎么就不能做的了?”
德亨笑了一下,没有反驳。
他还记得当初雪女的事情呢。
阿灵阿当时怎么说的?
“如此神异之物,就算是玩宠,也该归宫廷所有。”
“……熬不过,那也是它的命数。”
“顺者昌,逆者亡,这白鹰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在八贝勒府他将他往“殴打太子奴才”上面推的事,以及,前几日在放鹰台观看殪虎朝他“呵呵”的事儿。
一桩桩的,德亨可都记着呢。
如今机会都要面前了,德亨不给阿灵阿找点麻烦,好像他跟个软柿子似的,让他想捏了就随手捏一下。
德亨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顺利的就引到了阿灵阿身上,原本他是想暗中推一把手的,但既然火自己烧到阿灵阿身上了,德亨就不多此一举了。
阿灵阿这边手忙脚乱的,因为河道总督治河和两江总督脱不了关系,毕竟治河调度钱粮多是经两江总督之手。
前两江总督、后迁刑部尚书的阿山因为去年开溜淮套的事情,被康熙帝夺职,如今正谋划复出呢,这下好了,他任两江总督六年,恰好就是康熙帝任命河道总督张鹏翮开始全面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工之务的六年,现在康熙帝要严查河工贪墨之事,阿山又哪里能躲得过?
阿山如今在京,他的消息都是从他们这些随扈的大臣这里得到的,那他盯上阿灵阿,都是或迟或早的事了。
而且,阿山,那可是太子的人啊。
你敢说,河工钱粮,跟太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阿灵阿这些日子都得躲着太子走,谁又能说,太子见着他,不会突然抽出马鞭子给他一下?
鞭打大臣这种事儿,太子又不是没干过。
第140章
不管是查河工还是查贪腐, 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 康熙帝派遣了好几位大臣回京,其中就有阿灵阿。
临走之前,阿灵阿上奏,想要将儿子阿尔松阿带回京, 被康熙帝拒绝了。
目送失望的阿灵阿离开,德亨心情很美丽的给康熙帝亲手换了杯热茶。
康熙接过热茶,在茶和人之间转了两三回,打趣道:“连梁九功的活儿都干了,你很愉悦喽?”
德亨忙收敛起面容,正色道:“在皇上跟前当差,只要臣看到了,就都是臣的活儿。”
“嗯, 油嘴滑舌, 看来是真的很高兴,还带着点得意。”康熙帝进一步评价道。
德亨:……
康熙帝:“阿尔松阿是个单纯的少年, 你别欺负他。”
德亨大喊冤枉:“明明是他老子欺负我,怎么成我欺负他了?”
康熙帝:“朕已经替你‘报仇’了,你跟阿尔松阿都是朕看好的将来的柱石,朕不希望你们斗来斗去的。”
德亨正在疑惑康熙帝说的‘报仇’是什么意思呢,突然灵光一闪,惊讶道:“那些流言……”
康熙帝笑而不语。
德亨:“我就说呢, 又是阿尔松阿踟蹰犹疑, 又是我算数烧证据的, 这些细节, 除了当事人我和阿尔松阿,还有就是皇上您和揆叙、粱谙达几位,基本上就没知道的人了。
这都是御前发生的事情,被人传的沸沸扬扬的,皇上您居然没有追究御前密失之事,那就只能是您授意的了……”
“嗨呀,我怎么就这么笨,怎么没想到呢?我还以为是我运气好,老天爷帮我呢。”
“哼,朕从不信什么运气、什么老天爷的,事在人为。”康熙帝哧道。
德亨十分认同的连连点头道:“臣受教了。”
康熙帝再道:“阿尔松阿被你卖了还在替你数钱呢,你良心也过得去?你去主动跟他和好,莫要拖得时间长了,生了裂痕,到时候就是想弥补也弥补不了了。”
德亨答应的很痛快,笑道:“行,等换了班,臣就去找他说话。”
康熙帝见他这雀跃的样子,不由再次叮嘱道:“不要戏弄他。”
德亨:“知道了。”
他在康熙帝这里这但信誉都没有吗?
这是什么道理?
换班之后,德亨一路问去找到阿尔松阿,可巧了,他正在送父亲阿灵阿呢。
见到德亨过来,正在叮嘱儿子要离德亨远些的阿灵阿话梗在了喉咙里。
德亨笑的阳光灿烂,打招呼道:“阿中堂,这就回京了?”
揆叙比他更疑惑:“你子没有跟你说吗?”
阿灵阿:“说什么?我昨晚没见他。”
揆叙:“……这事儿,我不好跟你说,还是等朝议吧。”
阿灵阿皱眉:“跟犬子有关?他犯了什么大事儿了,以至于你一点消息都不透露给我?”
揆叙:“阿灵阿,说起来,我一直想问你,你为什么总是跟德亨作对呢?”
阿灵阿:“你这会子问这个问题,难道又是跟他有关?”
揆叙叹道:“我总想着劝劝你,若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仇怨,你就不要跟个孩子计较,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晚了。”
阿灵阿:“你什么意思?说清楚点?”
揆叙:“我只能说,父债子偿,你做好准备吧。”
阿灵阿:“……”
很快升座,朝议开始。
康熙帝撒给大臣们一堆折子,问他们可有看出什么问题来。
众大臣面面相觑,将近二十多本折子全部翻看一边,实在没有找出什么问题来,只能惶恐说自己愚钝。
康熙帝:“那朕来跟你说说,这些折子里到底有什么……”
听着康熙帝例数今年河工所用,一些臣子面露茫然之色,不明白什么意思,一些臣子,则是心里开始打鼓了。
康熙帝:“户部,你们可有什么说的?”
户部侍郎战战兢兢出列:“臣、臣……”
挨骂了一早上,众位臣子们晦气的很,领着各自的差事散了。
私下里,都在打听到底是谁活腻歪了,将这种“秘事”给捅出来的。
很快他们就得到消息,说这事儿,是大学士阿灵阿的儿子御前侍卫阿尔松阿向皇帝禀报的。昨天阿尔松阿在御书房门前踟蹰不前,似是心事重重的样子,然后进了御书房,他一定是发现了其中端倪,然后告知了皇帝,皇帝今天才发难的。
至于阿尔松阿从哪里知道的,还用问吗,自然是从老子阿灵阿那里知道的。
又有人说了,也不一定就是他,皇上不至于听一个少年的话。
另一个人就说了,皇上手里有一份“证据”,至于这个证据是从哪里来的,我也知道,是德公爷算出来的。
这这这,这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但他们倒是有了一个确切的消息,那就是,德公爷和阿尔松阿两个御前侍卫,闹掰了!
为什么?
因为据说,德公爷将那份证据烧了,但阿尔松阿却将他卖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一听,以为是什么大事,就连夜将人叫到御前,让其默写出来。
德公爷就是个小孩子,在皇上面前吓坏了,立即就将证据默写出来了。
唉,德公爷就是个小孩子,他被同僚背叛了,就不依不挠的,闹上了,唉。
……
狗屁不通的逻辑。
外面传的真真假假的,也不知道那些消息都是哪里来的,事情的环扣上面也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但对有些人来说,要什么逻辑啊,关键是人!
德公爷与河工无关啊,他知道了,但他烧了啊。
要不是阿尔松阿给捅出来,事儿能闹出来吗?
所以,这事儿啊,都是阿尔松阿和阿灵阿父子两个闹的。
至于父子两个为什么闹,那还用说嘛,升官发财不要政绩的?
这都是官场老套路了,御史的职责就是参人,你不参人就是你尸位素餐,没本事,迟早要被人取代的。
户部的职责就是算账,你看吧,因为户部没有算清楚账,不仅官帽不保,还得重算,算不出来,就要让贤了。
就是这么个套路。
还有人预测,等这事儿完了,阿尔松阿就该谋缺了……
德亨听着富昌给他说外头的纷纷攘攘,笑个不停。
胤祄好奇极了,问道:“真像他们说的,都是阿灵阿指使儿子干的?就是为了给阿尔松阿长功绩?”
德亨笑道:“谁知道呢?他们父子两个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
弘晖也笑,然后又不确定道:“这会不会不太好?你们处的挺好的?”
你拿他顶雷是不是不太好?
德亨瘫在椅子上啃苹果,放了一个冬天的苹果散失了水分,都皱巴了,但也更甜了。
德亨道:“他将我捅出来是事实,我也没冤枉他?”
德隆也道:“那个阿灵阿,德亨也没得罪他,他还不是见缝插针的找德亨的不痛快,他老子做的,德亨怎么就不能做的了?”
德亨笑了一下,没有反驳。
他还记得当初雪女的事情呢。
阿灵阿当时怎么说的?
“如此神异之物,就算是玩宠,也该归宫廷所有。”
“……熬不过,那也是它的命数。”
“顺者昌,逆者亡,这白鹰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在八贝勒府他将他往“殴打太子奴才”上面推的事,以及,前几日在放鹰台观看殪虎朝他“呵呵”的事儿。
一桩桩的,德亨可都记着呢。
如今机会都要面前了,德亨不给阿灵阿找点麻烦,好像他跟个软柿子似的,让他想捏了就随手捏一下。
德亨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顺利的就引到了阿灵阿身上,原本他是想暗中推一把手的,但既然火自己烧到阿灵阿身上了,德亨就不多此一举了。
阿灵阿这边手忙脚乱的,因为河道总督治河和两江总督脱不了关系,毕竟治河调度钱粮多是经两江总督之手。
前两江总督、后迁刑部尚书的阿山因为去年开溜淮套的事情,被康熙帝夺职,如今正谋划复出呢,这下好了,他任两江总督六年,恰好就是康熙帝任命河道总督张鹏翮开始全面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等河工之务的六年,现在康熙帝要严查河工贪墨之事,阿山又哪里能躲得过?
阿山如今在京,他的消息都是从他们这些随扈的大臣这里得到的,那他盯上阿灵阿,都是或迟或早的事了。
而且,阿山,那可是太子的人啊。
你敢说,河工钱粮,跟太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阿灵阿这些日子都得躲着太子走,谁又能说,太子见着他,不会突然抽出马鞭子给他一下?
鞭打大臣这种事儿,太子又不是没干过。
第140章
不管是查河工还是查贪腐, 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 康熙帝派遣了好几位大臣回京,其中就有阿灵阿。
临走之前,阿灵阿上奏,想要将儿子阿尔松阿带回京, 被康熙帝拒绝了。
目送失望的阿灵阿离开,德亨心情很美丽的给康熙帝亲手换了杯热茶。
康熙接过热茶,在茶和人之间转了两三回,打趣道:“连梁九功的活儿都干了,你很愉悦喽?”
德亨忙收敛起面容,正色道:“在皇上跟前当差,只要臣看到了,就都是臣的活儿。”
“嗯, 油嘴滑舌, 看来是真的很高兴,还带着点得意。”康熙帝进一步评价道。
德亨:……
康熙帝:“阿尔松阿是个单纯的少年, 你别欺负他。”
德亨大喊冤枉:“明明是他老子欺负我,怎么成我欺负他了?”
康熙帝:“朕已经替你‘报仇’了,你跟阿尔松阿都是朕看好的将来的柱石,朕不希望你们斗来斗去的。”
德亨正在疑惑康熙帝说的‘报仇’是什么意思呢,突然灵光一闪,惊讶道:“那些流言……”
康熙帝笑而不语。
德亨:“我就说呢, 又是阿尔松阿踟蹰犹疑, 又是我算数烧证据的, 这些细节, 除了当事人我和阿尔松阿,还有就是皇上您和揆叙、粱谙达几位,基本上就没知道的人了。
这都是御前发生的事情,被人传的沸沸扬扬的,皇上您居然没有追究御前密失之事,那就只能是您授意的了……”
“嗨呀,我怎么就这么笨,怎么没想到呢?我还以为是我运气好,老天爷帮我呢。”
“哼,朕从不信什么运气、什么老天爷的,事在人为。”康熙帝哧道。
德亨十分认同的连连点头道:“臣受教了。”
康熙帝再道:“阿尔松阿被你卖了还在替你数钱呢,你良心也过得去?你去主动跟他和好,莫要拖得时间长了,生了裂痕,到时候就是想弥补也弥补不了了。”
德亨答应的很痛快,笑道:“行,等换了班,臣就去找他说话。”
康熙帝见他这雀跃的样子,不由再次叮嘱道:“不要戏弄他。”
德亨:“知道了。”
他在康熙帝这里这但信誉都没有吗?
这是什么道理?
换班之后,德亨一路问去找到阿尔松阿,可巧了,他正在送父亲阿灵阿呢。
见到德亨过来,正在叮嘱儿子要离德亨远些的阿灵阿话梗在了喉咙里。
德亨笑的阳光灿烂,打招呼道:“阿中堂,这就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