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罗马教皇那个什么教令,已经干涉到中国内政了,这个教皇,还当中国的皇帝是欧洲那些皇帝女王呢,信不信你这禁约在中国一说,中国的老百姓们把你们绑柴火堆上给烧了!
  这不纯纯胡闹吗。
  罗马教皇特使被康熙帝轰走这件事,就发生在康熙四十四年,利圣学当然是清楚的。
  后来康熙帝还打算让白晋作为特使去跟罗马教皇说明中国的国情,结果那个铎罗冥顽不灵,根本听不懂人话,康熙帝干脆下令将白晋召回,无视了那个罗马教皇。
  虽然只当教皇是在放屁,但也确实是被臭着了,感官能好才怪。
  利圣学对德亨的拒绝有些失望,他道:“只是帮老师一个忙也不行吗,据我所知,中国根本不缺与俄这一单贸易。”
  德亨笑道:“老师,我只是做一些小生意,与俄罗斯做边贸生意的,主要是商人。”
  利圣学:“但我知道,你和沈氏大商人交好,他们主要就是做边贸生意的,此次和俄罗斯做贸易,他们肯定是大宗,你可以命令沈家不跟俄罗斯人做生意。”
  德亨:“不跟俄罗斯人做生意,就能给东正教以打击?”
  利圣学笑了一下,道:“德亨,你可能不知道,俄罗斯的皇帝彼得,正在与瑞典打仗,是为了争夺一处海港,已经打了八年了。德亨,你这样聪明,你应该能想到,八年战争,俄罗斯的财政会有多么大的负担。”
  德亨猜测道:“那么说,俄罗斯的宗教、就是那个东正教,肯定是可以左右他们朝政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赶上来的白晋解释道:“实际上,索菲亚公主夺位失败后,年轻的彼得沙皇虽然胜出,但他并未亲政,而是由大主教若阿辛和大贵族波雅尔杜马辅政,就跟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一样。”
  原来如此,就跟清廷的党争一样,东正教廷和大贵族分庭抗礼,势均力敌啊。
  如果中国这边因为天主教拒绝和俄罗斯做生意,那大贵族集团就可以打压东正教了,呵……
  德亨笑道:“你们的消息真是灵通,连俄罗斯的内政你们都知道。”
  白晋面色如常,声音也如常,不见得意,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从来没有小看过我们的敌人。”
  德亨:“但东正教并没有来中国传播他们的福音,你们完全可以无视他们。”
  白晋:“天下天主教徒,理应守望相助。”
  好吧,看来是你们日子过的太好了,以至于想支援同好去了。
  但是:“我怎么听说,彼得皇帝,并不是个软弱的君主,他会乖乖的受你们说的那两个势力的摆布?”
  白晋和利圣学暗中对视一眼,都有些惊疑不定起来,德亨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但没道理啊,中国人是有多么傲慢自大,有多么目中无“人”,他们这些年可是看的清楚。
  中国太富饶了,不管是大河还是高山,雪原还是沙漠,大海还是湖泊,他们都有。他们只会将自己的眼睛放在自己的国土上,他们自诩天朝上国,从来不会关注外面国家的天翻地覆。
  皇帝是这样,下面的官员们也是这样,他们没有得到外国内政和战争消息的渠道,自也就无从判断外国当政者是贤良还是愚昧了。
  白晋和利圣学,实在是猜不到,德亨是怎么认为彼得皇帝“不是个软弱的君主”的。
  德亨是怎么知道的?
  那还用说吗,和康熙大帝同时期的彼得大帝和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三百年后被誉为三日并出,你说那个彼得皇帝是不是个软柿子?
  白晋还在试探:“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主宰臣民的。”
  德亨点头:“也许吧,但一个能支撑八年作战还不落下风的皇帝,想来也软不到哪里去。”
  “对了,你们可知道俄罗斯的特使什么时候到北京?”
  白晋:“我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的商队已经从莫斯科城出发了,他们会从尼布楚,经额尔古纳堡,过额尔古纳河,走蒙古、黑龙江驿道入京。”
  德亨:“他们可以直接从边境线入境吗?有没有什么手续要做的?”通关文牒啊之类的。
  对“手续”这个词虽不甚理解,但放在这个语境里,白晋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白晋道:“对外事宜,都是理藩院在管,您要是想知道,不如去理藩院打听一番。”
  德亨:“多谢。”
  白晋从另一个角度劝道:“德亨,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句话:敌人强大了,自己就弱小了。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如今俄罗斯正因为和瑞典的战争疲惫不堪,现在正是削弱它的好时机。如果你们为它提供资粮贸易,等它战胜了瑞典,就成了强国,一定会转过头来,将矛头指向你们。”
  “好战皇帝对领土的胃口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德亨笑道:“看来,您很看好彼得皇帝,认为他一定会取得胜利,而不是战败了,将自己的国家拖下深渊。”
  白晋一愣,方才反应过来,德亨这是用他现在的态度来打脸他刚才说的“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主宰臣民的”话。
  好聪明机敏的孩子,就像利圣学说的:他的聪慧超越了年龄。
  而且,这个孩子给足了他面子,用东方式的委婉来驳斥他的欺骗和诱导,且并不以为忤。
  白晋笑道:“看来,来说服你是我做的一个错误的决定。”
  德亨:“您为什么不去向皇上请求呢?”怎么想着来找他了。
  白晋沉默良久,才叹道:“皇上只愿我们能老实传教,并不想我们做太多。”
  德亨差点笑出声来,翻译一下康熙帝的意思:别闹幺蛾子,否则给你们好看。
  估计这些天主教徒,再没遇到过如中国这样平和的国家供他们传教了。
  传教那就是争夺信徒资源,你去东正教国家去传播天主教试试,不让你流三斤血别想跑掉。
  跑不掉的,当然就是噶在人家的地盘了。
  德亨跟两位告辞道:“抱歉,你们的请求我无能为力。”
  白晋:“无妨,我和利圣学都早有准备。”
  德亨点头:“那么,再见。”
  白晋在德亨的背后道:“我的教堂仍旧欢迎你去参观。”
  德亨回头笑了一下,道:“那就谢谢啦,有机会,我一定去。”
  看着少年的背影逐渐消失,白晋叹息道:“真不能引他入教吗?”
  利圣学也叹息:“我努力了好多年了,他对入教不排斥,但也没意愿。”
  白晋:“……不排斥就好。利圣学,幸亏他是我们的好友,如果他反对我们,我不敢想象以后会有多少麻烦。”
  利圣学:“是啊,他以后一定是左右这个国家命运的人,幸好我们是好朋友……”
  德亨原本是打算回府的,但白晋有一句话没说错:敌人强大了,自己就弱小了。
  彼得大帝之所以能被叫做大帝,就是因为在对瑞战争中,他胜利了,而且,他让俄罗斯帝国更加强大了,那么在大帝的目光看向南方的时候,在想什么?
  德亨不记得之后清朝是不是还会与俄罗斯打仗,但未雨绸缪嘛,机会难得不是。
  去理藩院?
  现在的理藩院尚书是阿灵阿,嗐呀呀呀,说实话,德亨不大想去。
  算了,不急在这一时,还是先回家吧。
  在路过煤渣胡同的时候,德亨特地去胤祥府上走了一趟。
  胤祥不在府,但福晋兆佳氏让他进去,亲自见了他。
  德亨有些不好意思,道:“您太客气了,我只是顺路,就进来问候一下,顺便告知十三叔,礼部给十公主拟的封号,皇上定下了,是‘敦恪’两个字。”
  “和硕敦恪公主,好封号。”兆佳氏笑赞,又调侃道,“你要是再大两岁,我是不会把你叫进来的,我整日在家闲着没事儿干,就想看看新鲜面孔,你要是不愿意跟我说话,我就不留你了。”
  德亨忙道“不敢”,并表示,他是很愿意陪十三婶说话的。
  只是,跟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婶娘,要说些什么才好呢?
  说说做胭脂?
  锦绣妹妹新研发了好鲜亮一胭脂,前儿拿给他一看,居然是死亡芭比粉的,一下子就将他给惊呆住了呢。
  好在,兆佳氏自己会找话题,她道:“你来的正好,府上格格娘家家里送来府上一些从俄罗斯进来的小玩意儿,我知道你是不缺这些洋玩意儿的,但俄罗斯那边的不同,三年才跟咱们通关一次,许是有你看中的,我让人拿来,你也挑两样赏玩吧。”
  若是没遇到白晋和利圣学之前,德亨只当十三福晋这是客气话,他寒暄几句就要告辞了,但一听是俄罗斯进来的,他就问道:“既是三年一次,俄罗斯的商队入境朝中一定会有消息的,我还没听到消息,怎么就有俄罗斯的货物入京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