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鄂伦岱道:“我拟了几个人,你们也帮我挑一挑……”
正使副使都挑出来,又将他们商议好的事情拟成条文,第二日鄂伦岱报上去,康熙帝稍作修改,再添上一条“所行不限于俄罗斯国”,组建使团出使俄罗斯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康熙帝没有划掉奏折中的“酌情增添汉人跟随若干”这一句,让德亨暂时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有清一朝组建内务府的好处了,内阁不同意皇帝做的事情,皇帝完全可以靠着另一套执政班子体系将事情给做成了。
而皇帝掌握着整个上三旗的人口和物质资源,内务府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包括火器营在内的完整兵种体系的八旗军队,而这些,全部都听皇帝一个人调遣。
在使团组建好,临出发前一天,德亨给这个使团的主要四百名成员开了一个会,提出若干可以干、绝对禁止的包括且不限于出卖国家利益、领土、领民等行为,然后第二日送他们出城。
康熙帝西巡日期和使团出发在同一天,康熙帝点了德亨随驾。
因为他需要德亨给他翻译从伊凡那里意外获得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部分属于伊凡的私属,是用拉丁文和俄罗斯文间歇性记载的,所以,康熙帝需要精通拉丁文同时又通俄罗斯文的德亨为他翻译出来。
德亨不可能在京翻译出来要人送去给康熙帝,要是康熙帝兴致来了想要和德亨讨论怎么办?
所以,德亨只能随驾。
其他工作都能有人替代,唯独这一个,没有人可以替代德亨。
等席文毓学好俄罗斯文,再学好拉丁文,他就可以替代德亨了,但现在还不行。
除了德亨,康熙帝还点了上次随驾春围的弘晖、德隆、富昌、傅宁和福保顺,以及十公主和卓克陀达,以及其他一些宗室女。
康熙帝带上十公主是一定的,谁都知道,十公主的封号已经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指额驸了。
康熙帝西巡的目的除了秋狩,就是考察、联络、施恩于蒙古各部,如果遇到到了年纪以及需要做安排的蒙古台吉和王公子弟们,他会指婚。
所以,每年西巡,政治作为颇多。
此次西巡,十公主的额驸一定会定下来,说不定康熙帝心中已经有了嘱意人选了。
蒙古各部这么多,又没有计划生育,适龄的蒙古贵族子弟肯定很多,十公主却只有一个,但没关系,适龄的宗室女有很多啊,所以,每年西巡随驾车队中,其实很有一部分宗室格格。
当然,你去不去,都不影响康熙帝指婚,毕竟,他手里有玉牒,宗人府会将适龄的宗室女报去他的案头。
至于卓克陀达,有人说是巧合,有人猜是顺水推舟,但总之,皇帝的心意你别猜。
不管怎么说,她被康熙帝看到了,就被点了随驾了。
四福晋每月初一十五或者府上有什么新鲜东西的时候,都会进宫给德妃娘娘请安尽孝。
夏日新鲜东西多,加之春日东南洋船进来的洋货运进京来,四福晋就挑了好些个带进宫来孝敬。
卓克陀达随四福晋进宫给太后和德妃请安的时候,在太后宫里,被康熙帝给看到了。
这也很正常,康熙帝要西巡了,不得来给太后辞行啊,就是不辞行,他也经常来太后宫中请安做孝子的。
卓克陀达学了蒙古语,在太后宫中和老太太说笑话替阿玛额娘尽孝,被康熙帝遇见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啊。
康熙帝是很喜欢卓克陀达的,觉着这个孙女聪慧、勇敢、有活力,看着柔弱,实则心性坚韧,是他们大清的格格。
康熙帝笑道:“卓尔啊,长成大姑娘了,可以四处走走,去看看塞外风光了……”
四福晋是僵硬着笑容回到府邸的,一回府,她就哭的直捶胸口,反倒生母侧福晋李氏,一副尴尬又不知道该做何表情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胤禛也收到让儿子女儿都随驾西巡的皇命了,他心里更呕,儿子女儿都去了,他这个做父亲做亲儿子没被要求去。
当然,他也不是非得要去,西巡当是什么好玩的吗,路上有多少辛苦和将就,他又不是没去过,有那惫懒的王公,都会提前生个病啊、报个灾啊去逃避随驾西巡。
但自己不去,和没被要求去,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还有卓尔,他是想将女儿留在京里的,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长成了,他怎么舍得送去蒙古。
也不一定就是指婚,毕竟皇上只是说去看看塞外风光……
四福晋让胤禛想法子,卓克陀达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她一手养大的,她有弘晖,又有卓克陀达,在依尔哈没出生之前,她就已经儿女双全了,天大的福气,她不想失去女儿。
胤禛想了很多种法子,有几个一定能将人留下,但都败在“不敢违抗皇父命”这一条上。
胤禛叫来德亨,问他有没有什么法子不让卓克陀达随驾去塞外。
德亨踟躇良久,还是道:“不如,您去问问卓尔姐姐,她愿不愿意随驾?”
胤禛沉默。
他直觉还是不要去问的好。
四福晋哭泣道:“卓尔是孝顺的孩子,她不会让父母为难,她一定会遵旨的。”
胤禛还是叫来卓克陀达,问她是怎么想的。
果然,卓克陀达跪地道:“女儿遵旨。”
胤禛问道:“若是阿玛也有法子不让你去,你也遵旨吗?”
卓克陀达反问道:“如果女儿不去,以后还能入宫吗?汗玛法还愿意见女儿吗?还有宫里的娘娘,她要如何呢……”
胤禛无言以对。
从来没有人能反抗康熙帝的皇命,那些反抗的,以后都没有再出现在人前。
这个“人”,当然是指代某些能左右局势的优胜群体。
康熙帝积威已久,已经没有人想过要反抗他的命令了。
胤禛心里烦躁不已,他在地上来回踱步,实在做不下为了女儿违抗皇父的决定。
就算他做了,女儿就会感激他吗?
胤禛深深叹气。
对弘晖和德亨道:“你们此行,一定要保护好你们的姐姐,能回京最好,若是……”
“若是……也一定……”
胤禛实在说不下去了,四福晋更是踉跄来到跪在地上的卓克陀达面前,抱住她放声痛哭。
她只能去佛前祈祷,这次只是康熙帝心血来潮想带着孙女去塞外看看草原风光,而不是指婚蒙古。
卓克陀达随驾西巡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德亨回府跟纳喇氏说了这件事,纳喇氏也叹气不已,她抚着自己的肚子,道:“别说卓尔了,你我都不想让去。蒙古草垛子,那是什么好地方吗?那地方大的很,一眼望去,除了草就是沙,什么都看不到,草扎猛子比人的脑袋都大,有的地方连草都不长……”
德亨也道:“您眼看就要生产了,我是想留在家里的,但我不能拒绝……”
纳喇氏才是被他吓了一跳,咋呼道:“老娘生产有你什么事儿,你还敢违抗皇命,你胆子真是一天比一天肥了……”
被纳喇氏拎着耳朵教训了一顿,德亨的心情才好了些,既然非去不可,那就做好周全细致的安排好了。
第159章
德亨没有随着銮驾出城, 他请假去参加了徐日升的葬礼,就在东安门外的天主教堂。
带着康熙帝的赐仪。
俄罗斯商队在京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德亨也有来教堂拜访过白晋和徐日升, 白晋奉康熙帝命去绘制长城内外地图去了,德亨再来,就是拜访徐日升了。
对徐日升,德亨是抱着尊敬态度的。
尼布楚谈判时, 俄罗斯人曾经贿赂徐日升,要他在翻译和拉丁文书上做手脚,以他们都是“主”的信徒的名义。
因为大清这边无人通洋文,所以索额图和佟国纲他们是看不出来的,但被徐日升拒绝了,这让俄罗斯人十分恼火,回国之后驱逐了耶稣会教士。
德亨请了好几位有名的太医和民间杏手来给徐日升诊治,但都徒劳。
徐日升得了恶疾, 应该是身体里面长了瘤子, 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对德亨的照顾,徐日升很感慨, 他将耶稣会的几个教士介绍给德亨,说是让德亨驱使,其实是让德亨照顾耶稣会的意思。
德亨都答应了下来。
他没觉着是被套牢了,相反,他觉着徐日升是选对了人。
他很愿意接手这个耶稣会。
德亨从徐日升这里继承了一些外文书籍,其中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论》, 数学家路加.巴乔利的《神圣的比例》, 人体解剖图册, 医药学理论等等。
全都是用晦涩难懂的古拉丁文记载的, 应该不是原本,手抄本某些字母和翻折页缺胳膊少腿的,非常难以辨认。
这反倒引起德亨的兴趣,就跟解密似的,翻译起来应该非常有意思。
还有一本乐书《律吕正义》徐日升还精通音律,康熙帝敕撰《律吕正义》,上编有《正律审音》和《旋宫起调》两章,徐日升和宫廷乐师意大利人德格里续写了续编,介绍了西方的乐理知识。
正使副使都挑出来,又将他们商议好的事情拟成条文,第二日鄂伦岱报上去,康熙帝稍作修改,再添上一条“所行不限于俄罗斯国”,组建使团出使俄罗斯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康熙帝没有划掉奏折中的“酌情增添汉人跟随若干”这一句,让德亨暂时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有清一朝组建内务府的好处了,内阁不同意皇帝做的事情,皇帝完全可以靠着另一套执政班子体系将事情给做成了。
而皇帝掌握着整个上三旗的人口和物质资源,内务府甚至有属于自己的包括火器营在内的完整兵种体系的八旗军队,而这些,全部都听皇帝一个人调遣。
在使团组建好,临出发前一天,德亨给这个使团的主要四百名成员开了一个会,提出若干可以干、绝对禁止的包括且不限于出卖国家利益、领土、领民等行为,然后第二日送他们出城。
康熙帝西巡日期和使团出发在同一天,康熙帝点了德亨随驾。
因为他需要德亨给他翻译从伊凡那里意外获得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部分属于伊凡的私属,是用拉丁文和俄罗斯文间歇性记载的,所以,康熙帝需要精通拉丁文同时又通俄罗斯文的德亨为他翻译出来。
德亨不可能在京翻译出来要人送去给康熙帝,要是康熙帝兴致来了想要和德亨讨论怎么办?
所以,德亨只能随驾。
其他工作都能有人替代,唯独这一个,没有人可以替代德亨。
等席文毓学好俄罗斯文,再学好拉丁文,他就可以替代德亨了,但现在还不行。
除了德亨,康熙帝还点了上次随驾春围的弘晖、德隆、富昌、傅宁和福保顺,以及十公主和卓克陀达,以及其他一些宗室女。
康熙帝带上十公主是一定的,谁都知道,十公主的封号已经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指额驸了。
康熙帝西巡的目的除了秋狩,就是考察、联络、施恩于蒙古各部,如果遇到到了年纪以及需要做安排的蒙古台吉和王公子弟们,他会指婚。
所以,每年西巡,政治作为颇多。
此次西巡,十公主的额驸一定会定下来,说不定康熙帝心中已经有了嘱意人选了。
蒙古各部这么多,又没有计划生育,适龄的蒙古贵族子弟肯定很多,十公主却只有一个,但没关系,适龄的宗室女有很多啊,所以,每年西巡随驾车队中,其实很有一部分宗室格格。
当然,你去不去,都不影响康熙帝指婚,毕竟,他手里有玉牒,宗人府会将适龄的宗室女报去他的案头。
至于卓克陀达,有人说是巧合,有人猜是顺水推舟,但总之,皇帝的心意你别猜。
不管怎么说,她被康熙帝看到了,就被点了随驾了。
四福晋每月初一十五或者府上有什么新鲜东西的时候,都会进宫给德妃娘娘请安尽孝。
夏日新鲜东西多,加之春日东南洋船进来的洋货运进京来,四福晋就挑了好些个带进宫来孝敬。
卓克陀达随四福晋进宫给太后和德妃请安的时候,在太后宫里,被康熙帝给看到了。
这也很正常,康熙帝要西巡了,不得来给太后辞行啊,就是不辞行,他也经常来太后宫中请安做孝子的。
卓克陀达学了蒙古语,在太后宫中和老太太说笑话替阿玛额娘尽孝,被康熙帝遇见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啊。
康熙帝是很喜欢卓克陀达的,觉着这个孙女聪慧、勇敢、有活力,看着柔弱,实则心性坚韧,是他们大清的格格。
康熙帝笑道:“卓尔啊,长成大姑娘了,可以四处走走,去看看塞外风光了……”
四福晋是僵硬着笑容回到府邸的,一回府,她就哭的直捶胸口,反倒生母侧福晋李氏,一副尴尬又不知道该做何表情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胤禛也收到让儿子女儿都随驾西巡的皇命了,他心里更呕,儿子女儿都去了,他这个做父亲做亲儿子没被要求去。
当然,他也不是非得要去,西巡当是什么好玩的吗,路上有多少辛苦和将就,他又不是没去过,有那惫懒的王公,都会提前生个病啊、报个灾啊去逃避随驾西巡。
但自己不去,和没被要求去,意义还是不一样的。
还有卓尔,他是想将女儿留在京里的,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长成了,他怎么舍得送去蒙古。
也不一定就是指婚,毕竟皇上只是说去看看塞外风光……
四福晋让胤禛想法子,卓克陀达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她一手养大的,她有弘晖,又有卓克陀达,在依尔哈没出生之前,她就已经儿女双全了,天大的福气,她不想失去女儿。
胤禛想了很多种法子,有几个一定能将人留下,但都败在“不敢违抗皇父命”这一条上。
胤禛叫来德亨,问他有没有什么法子不让卓克陀达随驾去塞外。
德亨踟躇良久,还是道:“不如,您去问问卓尔姐姐,她愿不愿意随驾?”
胤禛沉默。
他直觉还是不要去问的好。
四福晋哭泣道:“卓尔是孝顺的孩子,她不会让父母为难,她一定会遵旨的。”
胤禛还是叫来卓克陀达,问她是怎么想的。
果然,卓克陀达跪地道:“女儿遵旨。”
胤禛问道:“若是阿玛也有法子不让你去,你也遵旨吗?”
卓克陀达反问道:“如果女儿不去,以后还能入宫吗?汗玛法还愿意见女儿吗?还有宫里的娘娘,她要如何呢……”
胤禛无言以对。
从来没有人能反抗康熙帝的皇命,那些反抗的,以后都没有再出现在人前。
这个“人”,当然是指代某些能左右局势的优胜群体。
康熙帝积威已久,已经没有人想过要反抗他的命令了。
胤禛心里烦躁不已,他在地上来回踱步,实在做不下为了女儿违抗皇父的决定。
就算他做了,女儿就会感激他吗?
胤禛深深叹气。
对弘晖和德亨道:“你们此行,一定要保护好你们的姐姐,能回京最好,若是……”
“若是……也一定……”
胤禛实在说不下去了,四福晋更是踉跄来到跪在地上的卓克陀达面前,抱住她放声痛哭。
她只能去佛前祈祷,这次只是康熙帝心血来潮想带着孙女去塞外看看草原风光,而不是指婚蒙古。
卓克陀达随驾西巡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德亨回府跟纳喇氏说了这件事,纳喇氏也叹气不已,她抚着自己的肚子,道:“别说卓尔了,你我都不想让去。蒙古草垛子,那是什么好地方吗?那地方大的很,一眼望去,除了草就是沙,什么都看不到,草扎猛子比人的脑袋都大,有的地方连草都不长……”
德亨也道:“您眼看就要生产了,我是想留在家里的,但我不能拒绝……”
纳喇氏才是被他吓了一跳,咋呼道:“老娘生产有你什么事儿,你还敢违抗皇命,你胆子真是一天比一天肥了……”
被纳喇氏拎着耳朵教训了一顿,德亨的心情才好了些,既然非去不可,那就做好周全细致的安排好了。
第159章
德亨没有随着銮驾出城, 他请假去参加了徐日升的葬礼,就在东安门外的天主教堂。
带着康熙帝的赐仪。
俄罗斯商队在京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德亨也有来教堂拜访过白晋和徐日升, 白晋奉康熙帝命去绘制长城内外地图去了,德亨再来,就是拜访徐日升了。
对徐日升,德亨是抱着尊敬态度的。
尼布楚谈判时, 俄罗斯人曾经贿赂徐日升,要他在翻译和拉丁文书上做手脚,以他们都是“主”的信徒的名义。
因为大清这边无人通洋文,所以索额图和佟国纲他们是看不出来的,但被徐日升拒绝了,这让俄罗斯人十分恼火,回国之后驱逐了耶稣会教士。
德亨请了好几位有名的太医和民间杏手来给徐日升诊治,但都徒劳。
徐日升得了恶疾, 应该是身体里面长了瘤子, 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对德亨的照顾,徐日升很感慨, 他将耶稣会的几个教士介绍给德亨,说是让德亨驱使,其实是让德亨照顾耶稣会的意思。
德亨都答应了下来。
他没觉着是被套牢了,相反,他觉着徐日升是选对了人。
他很愿意接手这个耶稣会。
德亨从徐日升这里继承了一些外文书籍,其中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论》, 数学家路加.巴乔利的《神圣的比例》, 人体解剖图册, 医药学理论等等。
全都是用晦涩难懂的古拉丁文记载的, 应该不是原本,手抄本某些字母和翻折页缺胳膊少腿的,非常难以辨认。
这反倒引起德亨的兴趣,就跟解密似的,翻译起来应该非常有意思。
还有一本乐书《律吕正义》徐日升还精通音律,康熙帝敕撰《律吕正义》,上编有《正律审音》和《旋宫起调》两章,徐日升和宫廷乐师意大利人德格里续写了续编,介绍了西方的乐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