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地点就在御驾之后的一架马车里,马车四壁敞开,这样马车里先生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前头銮车里的康熙帝抬头就能瞧见。
  真是很有责任心的家长了。
  陈廷敬啊,这可是被康熙帝称赞过的“全人”,载入史书赫赫有名的经世之臣,尤精理学。
  胤祄跟德亨和弘晖他们嘀咕:“陈师傅可严厉了,讲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十分精彩,就是不苟言笑,看着可吓人了,好在他是汗阿玛看重的肱骨大臣,不常给咱们讲书,要不然,我看着他那张脸,都要厌学了。”
  胤礼忙制止他道:“别这样说,那是师傅,不苟言笑才是正常的,要是嬉皮笑脸的,那可就不庄重了。”
  胤祄噘嘴:“谁让他嬉皮笑脸了,只要不耷拉脸就行了。”
  德亨问傅宁他们:“你们家的大学士对陈师傅评价如何?”
  富昌、福保顺和傅宁相互对视一眼,傅宁道:“二伯说陈师傅是个脾气很好的人。”
  胤祄:“哈?”
  弘晖小声提醒道:“来了。”
  众人立即正襟危坐,德隆最后哀叹道:“为什么要带上我。”他都十五了,用不着和十来岁的小孩子一起读书了吧?
  德亨最后劝他道:“有大儒讲书,你就偷着笑吧。”
  德隆:……
  陈廷敬是个清矍的老头儿,年过古稀,腿脚……
  车马还在行走当中,德亨正奇怪他要怎么上车,想着要不要让车马暂停,就见这位老头儿手掌一按车辕,一个借力,腿一抬,就从容的上了车。
  德亨:……
  行吧,这不仅是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儿,还是个手脚利索的老头儿。
  八个小家伙们挤挤挨挨的坐了一边,另一边留给教书师傅。
  因为是在马车上,站着行礼不方便,就等师傅在教案后坐定后,师傅先给胤礼和胤祄两个皇子行君臣礼,两个皇子再带领弘晖德亨他们给师傅行学生礼。
  若是在康熙帝和太子那里,师傅要跪着讲书,在其他皇子们面前,师傅就可以有一张席子坐着了。
  就像胤祄说的,陈廷敬真是一个不苟言笑,瞧着就十分严厉的老师。
  他将书本放在案上,随手翻开一页,道:“臣今日所讲,乃是《中庸》一篇,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一共五句话,四十来个字,陈廷敬先摇头晃脑的背了一遍,然后开始点名:“十七阿哥,请将这一篇背诵一回。”
  胤礼明显是背诵过的,他很流利的将这五句话背诵了出来。
  陈廷敬点头,没有说好与不好,然后道:“十八阿哥,请将这一篇背诵一回。”
  胤祄同样流利的背诵出来。
  接下来是弘晖、德亨、德隆……
  德亨背诵的也很流利,别说他之前在贝勒府的时候就已经将四书背诵的滚瓜烂熟了,就说前头已经有四人背诵过来,就这么四十来个字,他就是现听现记现背也来得及。
  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样的。
  德隆就背诵的磕磕绊绊的,中间还有漏句、错句,五句话就背出来错误的两句,二十来个字。
  德亨惊讶的看着德隆,德隆半点不害臊,跟德亨平静道:“我就这样,背书丢三落四的。”
  陈廷敬:“只要下上苦工,就没有背不下来的书。”
  德隆要回嘴,被德亨拐了一胳膊肘,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师傅说的是,德隆受教了。”
  陈廷敬点头,并不见赞许,平平淡淡道:“孺子可教也。富昌,你来背诵。”
  有了德隆“珠玉在前”,富昌和福保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能记得的就背诵,不记得的,就直接说:“剩下的不记得了。”
  到了傅宁,也无误的背诵下来了。
  富昌和福保顺一左一右惊讶问道:“你什么时候读的书?”这个小弟弟/叔叔不是一直都和他们在一起的吗?
  什么时候读的书,他们怎么不知道。
  傅宁看了眼神情严厉的师傅,小声回道:“现背的。”
  德隆&富昌&福保顺:……
  感情就我们几个是傻的。
  胤礼和胤祄偷笑,弘晖和德亨莞尔,德隆则是朝天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儿。
  陈廷敬用指背敲了下案几,吸引几个小的注意力,道:“德隆、富昌、福保顺,课下背书二十遍,抄书二十遍,交与皇上御批。”
  德隆激动又要张口,被德亨又是一拐,只好泄气道:“是,学生记下了。”
  富昌和福保顺也乖乖听话。
  陈廷敬瞥了中间那个不大不小的小不点一眼,心下对这几个临时小学生满意几分,正式开始讲书:“孔圣人说,舜帝算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吧,他乐于向别人请教……”
  陈廷敬先是讲解了书的意思,然后引经据典,教给学生们一个浅显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即便自己是个聪明、博学、智慧的人,也要学着包容别人的缺点,看见别人的优点,容许不同智力不同层次上的人“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的偏向……
  德亨听的连连点头,真是国宝级讲师,道理讲的太清楚了,然后呢?
  要学会宽容、包容别人,然后呢?
  接下来是不是要上升到治理国家的高度了?
  毕竟是孔子说的嘛,儒学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的。
  但是,没有了。
  陈廷敬将“包容”的道理讲明白就停下了。
  陈廷敬问道:“十七阿哥,您可曾遇到需要‘隐恶而扬善’,但您没有做到的事情吗?”
  胤礼想了想,道:“我宫里的洒扫小太监打碎了我一个茶杯,我替他隐瞒,说是我打碎的,没有让他受鞭笞之刑,这个算吗?”
  陈廷敬面上仍旧是平静的,点头道:“十七阿哥有仁爱之心,算‘隐恶’,然做错了事亦不可姑息,事后您可有教导他宫内当差要谨慎小心?”
  胤礼摇头:“他快吓死了,哪里还听得见我说的话,我让他退下,他就兔子撒鹰似的跑了。”
  胤祄嘿嘿的笑,弘晖尚且忍着,德亨也忍俊不禁,德隆就哈哈哈的笑了起来,傅宁几个就你推我我推你的捂嘴笑。
  一时车厢里充斥着快活的气氛。
  陈廷敬:……
  “十七阿哥,您要明白‘主失之于宽,奴失之于弛’的道理……”
  接下来,陈廷敬针对胤礼宫里小太监打碎茶杯这件事讲了一刻钟主子御下有度的道理。
  然后,再问:“十八阿哥,您可有遇到过‘两端’的人和事?”
  ‘两端’,就是‘过’与‘不及’。
  胤祄想了想,道:“畅春园里有一个奴婢,她的结子打的好极了,太后妈妈选结子,总是一眼就挑中她打的,这算是极致的心灵手巧了吧?”
  陈廷敬捋须点头。
  胤祄继续道:“但你们不知道,她居然不认识路,明明通向万树红霞的路在南边,她偏偏向北走,每次都走错,别人问她,她就说:我看所有的路都是一样的。这算不算是与常人相比,有不及之处?”
  陈廷敬点头:“不错,此婢心灵手巧却失于方向失迷,有其过人之处,也有其不及别人之处,这正是一个正常人所有的秉性。诸君可知,就算灵秀如状元,也有其不及之处,话说前朝有一赵姓状元……”
  于是,又用一刻钟的时间,陈廷敬讲了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前朝状元过目不忘文章天成偏偏记不住人脸的趣味小故事,听的几个小伙伴一下惊呼一下唏嘘的,简直比听说书的还要投入。
  接下来问弘晖可有“好察迩言”的经历。
  “好察迩言”就是对一些浅显的话进行仔细审察的意思。
  德亨想到的是探案,刑侦探案不就是从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寻找可疑的线索吗,弘晖说的是胤禛仅从王庄上的奴才送来的一本名册中,觉察到庄头贪污的事例。
  德亨肚子里都快要笑厥过去了,这件小事儿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呢,按在胤禛身上,他怎么就觉着一点都不违和呢?
  陈廷敬赞了四贝勒“见微知著”的才能,又赞了弘晖仅从阿玛不悦的神情上就猜出事情的真相的敏锐洞察力,接着就讲了自己任左都御史时,因为听到街上孩童一句歌谣而挖出一件大案的经历。
  这简直比听百家讲坛还要精彩!
  接下来就轮到德亨了,德亨期待的看着陈廷敬,等着他问自己问题。
  面对这样一双带着求知欲和跃跃欲试的眼睛,陈廷敬心道:果然是古灵精怪的。
  陈廷敬:“辅国公,请您总言‘其斯以为舜’之因。”
  德亨眨巴眨巴眼睛,缓缓露出一个疑问的表情:“……啊?”
  怎么回事?
  别人你都是让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你与以点评和引导,然后再分享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怎么到了我,就直接问我:请你说一下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