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少年先摘下玻璃镜,拉下面罩,露出一张皎洁如玉的脸和一双灿若寒星的眸子,即便眸子之下有不可忽视的黑眼圈,也不掩他夺目神采。
  少年长长舒出一口气,捏了捏鼻梁,瓮声道:“这次要是再不成功,我可就没余粮了。”
  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快速将自己给收拾出来,过来帮他脱最外层的防护大褂,听了这话,随口道:“主子调配了多少次了,这次一定能成的,就算不成,那就等明年好了。”
  少年咳声叹气道:“牛牛啊,我着急啊,这一年又一年的,我还得等个几年啊。”
  “德亨大公,我不得不说,咱们的进度已经很快了,这算是我做过的最顺利的实验了,按照你们的话说,好似有神助。”
  另外一个人也脱下了玻璃防护镜和面罩、大褂,露出他红色的头发和高鼻深目的面孔。
  这是一个洋人。
  “约翰,我明白你的意思,唉…不说这个了,走咱们去看看效果如何。”德亨可不会告诉他,这橡胶得来不易,他在海南栽种的橡胶树还没长大,想要橡胶,必须得依靠葡萄牙船给他从南美运来才行。
  在康熙四十八年那年秋天,大舅福顺写信告知德亨,葡萄牙船除了运了橡胶树苗来,还运了一些压制而成的橡胶片给他。德亨如获至宝,从此就跟这些橡胶片杠上了。
  葡萄牙船运输而来的橡胶片,最大的也就一米见方,小的也有一尺见方,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可以直接使用。
  比如打磨了做鞋底子,耐磨防滑,好不好穿,穿过的都知道。
  比如裁剪了做水井垫子用,由此,德亨“发明”出了压水井,好不好用,力弱的妇女和几岁的小孩子最知道。
  比如片的薄薄的,铺在地上做防水防潮的垫子,这一点,被康熙帝赏赐的随扈侍卫们最有发言权。
  ……
  但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天然橡胶有各种缺点,比如,御寒发脆,遇热发软,甚至是变形。
  这大大削减了橡胶制品的实用性。
  做鞋底子、做活塞、做防雨防潮布这些,是打动不了康熙帝的,德亨想让康熙帝下旨,以国家的力量,在海南,甚至去南海上占据岛屿大力种植橡胶树,就必须拿出打动他的巨大利益和好处来。
  对一个皇帝来说,巨大的“利益”和“好处”可未必是钱财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对一个上了年纪的皇帝来说,什么才能最打动他呢?
  德亨想到了轮胎。
  这两年,除了去热河行宫,或者坐船的行程,康熙帝已经不大出门了。
  是他不想吗?
  不,是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陆地马车的颠簸了,所以,他除了坐船的行程,其他都不去了。
  就是再平整的道路,木头车轮走在上面,也是晃晃悠悠的颠簸的。
  这种颠簸,有些人能承受,有些人就不耐承受。
  比如,出门在外,德亨是能骑马,都不愿意坐车的。
  但若是有了充气轮胎就不一样了。
  充气轮胎会将大幅度的缓解马车的震动,若是行使在平地上,会让坐在车里的人,几乎感受不到震动。
  所以,德亨的目标是用橡胶做一个充气轮胎出来。
  而如何将橡胶变的更稳定更适用,德亨是知道的,就是硫化。
  非常可惜,德亨只在中学化学课上学过硫化原理,硫化方程式他都还隐约记得,但是,实际操作呢?
  化学老师没带领他们上实践课啊啊啊啊啊!
  所以,橡胶硫化技术,全靠他自己摸索。
  中国是有化学基础的,比如道家炼丹术中,硫磺的使用就是重中之重。
  但是,德亨找来的会炼丹的道士都是骗子,不仅没有达成研究的目的,还被康熙帝和胤禛分别叫去问话,康熙帝是告诫他小小年纪不要学歪了,胤禛则是问他有没有胡乱吃丹药。
  德亨:……
  德亨只好和他们解释,他找道士有其他用处,不是炼丹。
  胤禛对德亨折腾着弄什么橡胶很是不以为然,每次见他都要考教他的功课,若是稍有不让他满意的,就是一顿责罚,试图用读书消耗他的精力,这样他就不会天马行空的瞎想了。
  倒是康熙帝对德亨的设想很感兴趣,然后提醒他,让去他找在京的传教士和外国人。
  说真的,在京的传教士和外国人,德亨差不多都见过也了解过他们的本领了,这些人在天文、物理、数学、绘画、音乐上或许有建树,在化学方面就没什么认知了。
  好在,从俄罗斯回归的使团救了大命。
  康熙帝组建的这一支出使俄罗斯的使团,从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出发,到康熙帝四十八年八月回归,不仅带回来了彼得大帝和罗马教皇的亲笔书信,他们还带回来了包括俄罗斯、普鲁士、法兰西、英格兰、荷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十七个大小国家的国书。
  康熙帝知道欧洲有很多国家,但他不知道,居然有十七个之多。
  而且,有可能更多。
  除了国书,随使团而来的,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各色人等,比如,擅长化学研究的普鲁士人约翰。
  以及,特地带来一台显微镜做礼物的英国外交官。
  因为这台显微镜,康熙帝对这个英国“使臣”极尽礼遇,然后让他带走了大量的丝帛金玉首饰茶叶等做礼物送给他们的安妮女王。
  德亨对显微镜只稀奇了一会子就失去了兴趣,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怎么处理好橡胶,所以,他很快和约翰建立了友谊,并且相谈甚欢。
  这些外国人在东方宫廷里待了两个月,很快就要离开,为了能留下约翰,德亨说服了康熙帝,给他一个男爵爵位。
  册封的金册和官服很快做好了,但德亨只拿给约翰看了一眼,就收回了。
  笑话,轮胎还没做出来呢,做啥子白日梦呢。
  但显然,男爵这个爵位很吸引约翰,他不仅留了下来,还组织建设了现在的化学实验室,带着德亨和其他人进行化学研究。
  包括他那座巴洛克风格的小型宫殿,都有他的中途参与,这让德格里很不爽,因为这座宫殿是他的杰作,约翰中途插进来算什么。
  最后,还是德亨将德格里介绍给康熙帝,让他去去热河行宫给康熙帝建造一座西式园林,才哄好了他。
  有了那十七封国书和显微镜打底,康熙帝很痛快的同意了德格里给他建造西方国王居住的宫殿,并且罕见的,没有将工程“承包”出去,大方的从自己内库里出了银子。
  但私下里,德格里来找德亨诉说,他很痛苦。
  因为,对建造图纸,康熙帝全程参与,德格里需要详细讲述西方建筑学知识之外,他还要根据康熙帝的要求一遍一遍的更改图纸,直到改的他满意为止。
  这对擅长以及追究自由创作的意大利人来说,的确有够痛苦的。
  不过,德亨安慰他道:“你想一想,这可是为一个皇帝建造宫殿,而这座宫殿,会镌刻上你的名字,那你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德格里痛苦咬牙道:“为了名利,拼了!”
  在德格里去跟康熙帝拼宫殿的日子里,德亨就和约翰一次次的实验橡胶硫化反应,为此,德亨和康熙帝请了长假,康熙帝有事情就叫人来宣旨召见他,平时,他就扎根小园了。
  约翰曾多次试探这种材质的来历,都被德亨直接拒绝了。
  “这是皇室的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好吧,只要涉及皇室,不讲道理是常态,约翰很轻易的就接受了。
  约翰将德亨的小园称之为皇家化学学院,因为来小园参观的,不是皇子就是公主,不然就是亲王、郡王、郡主和皇孙。
  德亨自己就是掌握实权有钱有人的大公,这样的地方,完全可以称之为皇家化学学院。
  对于自己能为东方大国打造一所皇家化学学院,约翰的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一点小秘密,他就完全可以忍受了。
  除了日常做硫化实验之外,约翰还研究化学元素学说,照他自己跟德亨所说,这让他很痛苦。
  因为,他没有可以交流的学术对象。
  德亨不能跟他背元素周期表,因为他无法解释这是从哪里来的。
  在普鲁士,约翰可以抬脚就走,去英国皇家学院,去法国皇家学院,去荷兰,去波兰等地方,去找同好交流切磋学术猜想,再不济,他可以写信给他们,并且很快就能收到回信。
  但在东方,在大清,在这里,化学是一块完全没有开发的贫瘠土地,他在这里,就有如置身于沙漠当中,干渴的让他无法忍受。
  德亨知道,约翰在大清是待不了多少时间的,名利是羁绊不了一位科学家的,所以,德亨发动了几乎能发动的所有人,来听约翰讲课。
  能学多少是多少吧。
  但德亨希望,大清能建立自己的化学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方法,这几乎是平地起高楼,很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