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德川家宣,就是现任的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真正的掌权人。
德亨现在的情况:他是闽地陈氏幼子,初出茅庐,在福山交易了一些煤炭,回程的时候,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迷了路,耽搁了几天,结果,就遇上了从福山逃出来的松山少主松山川。
得知了松山川的遭遇后,很是为福山藩主惋惜,然后出于意气,护卫可怜的松山少主去到长崎,请求去江户求见德川将军,亲自将松山少主交还。
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啊,你要不信,可以去问福山藩主生前送给我的奴隶嘛,他们可是全程都跟我在一起的,他们都可以作证。
德亨一行到了长崎,经过查验之后,被允许靠岸,然后,就被投入了大牢。
德亨无语。
就算德亨想冒险一次,愿意被投入大牢,跟他来的孙茂这些人可不愿意,他们直接挟持了负责长崎事务的话事人,然后扔下松山川,带着德亨登船跑了。
这怎么能行,松山川这颗旗子,就这么废了?
他不甘心。
但也没法子。
日本人虽然不说话的时候,和中国人长着一样的面孔,但一开口,一行动,那股子浓浓的大和味道,也不是谁都可以装扮、冒充的。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孙茂见德亨兴致不减,似乎还要南下的意思,还有,长崎可不止有闽越人、南洋人,还有欧罗巴洋人。
恰好德亨会说很多种洋话,他在长崎待的很自在,乐不思蜀的样子。
孙茂只得提醒道:“公子,进入十月,北海就要结冰了,不是全部冻住,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浮冰,不容易行船,咱们逆风回去,还不知道要耗时多久,您看,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回程了?”
德亨纳闷了,调侃道:“老孙啊,都到了长崎了,西面就是山东、江浙,西北面就是你北上的辽河口,西南就是闽粤,怎么,不回家看看,还要跟着我去庙屯?”
孙茂笑呵呵拜下,回道:“良禽择木而栖,茂碌碌半生,然,投明主之心不死,茂舔着脸面,毛遂自荐,不知公子可看得上在下。”
德亨将他扶起,正色道:“林之大才,吾钦佩不已。吾得林之,如得一臂膀,甚幸,甚喜!”
两人四目相对,俱都畅快大笑起来。
就像孙茂说的,快九月下旬了,同纬度的江浙的确还是盛夏,黑龙江河口,一定已经进入冬季了。
德亨是真的不能再多留连了,也不知道庙屯城建的怎么样了,陶牛牛留下,代表他统领全局,也不知道有没有遇到困难。
作为新上任的副都统,德亨是不称职的,但作为首领,他带回来了过冬的煤炭和粮食,他是十分称职的。
第257章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还是北海就是如此,德亨一行船队穿过鞑靼海峡之后,海面上就出现了冰碴。
就是像薄膜一层的冰碴, 船一碰就碎了,可仍旧对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好在,已经到了家门口了,接下来, 黑龙江河口即将有漫长的长达四个月的冰冻期,足够德亨修整了。
庙屯,与德亨离开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虽然仍旧是凌乱不规整的,但是,入眼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看了就让人喜欢。
按照德亨画的设计图, 河口南岸一块依山傍水的平地上, 平地出现了一座环形小城池。
中心位置,也是全城最高点, 是一座三层高的夯土、石头、砖瓦加大木建成的邬堡,这里是德亨的住所,也是庙屯的政治、军事中心。
围着邬堡十米开外的一圈,是一圈两层高的砖瓦楼房,这是驻军宿舍和居民的屋舍,只用来睡觉, 不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生活和生产, 有专门的区域。
如今留在庙屯的军民加起来, 已经超过八千人。这样一座两层环形小楼, 要住下这么多人,肯定是很拥挤的,但是,条件所限,先将就一个冬天,等开春化冻之后,再继续扩建,等明年这个时候,居民居住条件,相信一定能改善很多。
二层楼房往外十多米,是一圈用土、砖、草、木头盖起来的草棚子,作为牛、羊、马牲畜的圈舍,以及,德亨运来的煤炭、居民们砍伐来的枯枝柴木、积攒的牛粪等过冬物资,车子、船只等交通、建造工具,加急修建的粮仓、库府等全部都集中在这一圈环内。
棚舍的外围,大约百米开外,就是德亨所说的壕沟,一些砖窑、瓦窑、炼铁高炉、火药工坊、粮食加工磨坊、制衣坊、毛皮加工坊等生产部门,就分布在这百米环形带内。
因为盖楼、烧砖、建造工坊所用土方实在惊人,所以,这壕沟也就挖的更深更宽,只得专门建了一座木桥来供人通行内外。
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城池,对陶牛牛德亨感慨道:“辛苦了,没想到进度这么快。”
德亨初步计划是先将过冬的屋子和炼铁高炉搞起来,保障留在这里的人基础生活和生命安全,没想到,连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设施和其他安全设施都建的有模有样了。
陶牛牛笑道:“多亏了您一个月前运来的稻米和煤炭,让不得不留在这里的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心里踏实了,干活就卖力了,屋子和工坊建的就快了。”
生活在黑龙江河口的游渔猎人,在夏天的时候生活在水边,打鱼方便,温度较低,适合居住,等到了冬天,他们会南下,向内陆山林迁移,更能获取过冬肉食,和躲避严寒冬日。
现在,德亨虽然解救了他们,但并不允许他们离开,还给他们分派了极重的劳役,想走,有拿着真刀真枪的驻军阻拦,他们不敢违逆,只能违心留下。
每日不停歇的挖土、建城,虽然有吃有喝,也没有皮鞭和打骂,看着似乎比做奴隶的时候要好很多,但每天累个半死不活,行动不得自如,他们的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冬天来了,他们没有被组织着去打猎,去采集,去炮制兽皮,囤积腌肉,难道新领主,是嫌他们人太多了,要在冬天活活冻死、饿死他们吗?
但等一船一船的黑炭,和一船一船的稻米从水上运来,就囤积在他们的屋子之外的时候,他们就安定了。
没有打猎,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吃的,用不着去打猎。没有炮制兽皮,是因为他们有砖石屋子住,有黑炭可以取暖,用不着兽皮。
新领主没有打算冻死他们,这些粮食和黑炭都是给他们活命的,认识到这个事实之后,整个庙屯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范围,就如脱缰的野马,不可控制起来。
德亨指着牛马棚子旁边一溜跟他个头差不多高,跟一个个土馒头似的小包包,奇怪问道:“这是什么?羊舍?鸡笼?”
对牲畜来说,这有墙有门又草盖的小房子是不是建的太豪华了些?
气氛顿时一静。
德亨正疑惑呢,就听一个老头梗着脖子回道:“回酋长,这是我们族的屋舍。”
“哈?”
德亨立即转头去问陶牛牛:“你没给人家分屋子?”
陶牛牛无奈道:“分了,他们不愿去住,说是住不惯。”
老头笑呵呵道:“咱们祖祖辈辈都住在土里,天上都是飞鸟的,不是住人的。老头子爬上那楼,总觉着会一脚踏空摔下来,就请示了将军,允我一族在这里搭屋建舍,守着这些牛马,老头子心里踏实。”
原来是住不惯二楼。
德亨笑道:“可以住一楼,那里有地龙,冬天暖和。”
老头砸吧了两口焊烟,摆手道:“住不惯,住不惯。”
德亨看着一圈草屋,还是道:“也太寒酸了,你族男儿皆是勇士,我如何能亏待了他们?”让他们住还没有人高黑不隆冬的土馒头?
老头儿自豪笑道:“男儿们愿意去住酋长盖的屋子,老头子不阻拦,还要酋长允准我等在此安家。”
既然人家坚持,德亨只好同意,只是叮嘱,每日还是要按时去大食堂吃饭。
在庙屯,私人开火做饭是被禁止的,也不允许带回来吃,所有人,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大食堂,老老实实坐在桌子边,一起吃大锅饭。
庙屯施行全军事化管理,所有人,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驻军百姓,每天都统一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干活,按时操练,按时睡觉……
每一个人都要参加集体活动,不允许私下搞特殊。
这是德亨想出来的,能将这八千多人快速统一有效管理起来的方法。
伟人和先辈们,已经证明过了,在整合队伍中,这种严苛、板正的军事化管理方法是有用的。
就吃大锅饭这一点,也是很难调和的,经过几次抗议之后,小福只得给大食堂分餐区,让不同部落的人集中到自己的餐区去吃饭。
除了老头儿这一族百十多个人,还有一些族群不愿意住楼房,理由也很多样,有的是不方便祭祀的,有的是风俗差异的,有的纯粹和其他族群有矛盾、不愿意住在一起的,还有的因为生吃狼的心脏吓着旁人被赶出去的……
德亨现在的情况:他是闽地陈氏幼子,初出茅庐,在福山交易了一些煤炭,回程的时候,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迷了路,耽搁了几天,结果,就遇上了从福山逃出来的松山少主松山川。
得知了松山川的遭遇后,很是为福山藩主惋惜,然后出于意气,护卫可怜的松山少主去到长崎,请求去江户求见德川将军,亲自将松山少主交还。
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啊,你要不信,可以去问福山藩主生前送给我的奴隶嘛,他们可是全程都跟我在一起的,他们都可以作证。
德亨一行到了长崎,经过查验之后,被允许靠岸,然后,就被投入了大牢。
德亨无语。
就算德亨想冒险一次,愿意被投入大牢,跟他来的孙茂这些人可不愿意,他们直接挟持了负责长崎事务的话事人,然后扔下松山川,带着德亨登船跑了。
这怎么能行,松山川这颗旗子,就这么废了?
他不甘心。
但也没法子。
日本人虽然不说话的时候,和中国人长着一样的面孔,但一开口,一行动,那股子浓浓的大和味道,也不是谁都可以装扮、冒充的。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孙茂见德亨兴致不减,似乎还要南下的意思,还有,长崎可不止有闽越人、南洋人,还有欧罗巴洋人。
恰好德亨会说很多种洋话,他在长崎待的很自在,乐不思蜀的样子。
孙茂只得提醒道:“公子,进入十月,北海就要结冰了,不是全部冻住,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浮冰,不容易行船,咱们逆风回去,还不知道要耗时多久,您看,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回程了?”
德亨纳闷了,调侃道:“老孙啊,都到了长崎了,西面就是山东、江浙,西北面就是你北上的辽河口,西南就是闽粤,怎么,不回家看看,还要跟着我去庙屯?”
孙茂笑呵呵拜下,回道:“良禽择木而栖,茂碌碌半生,然,投明主之心不死,茂舔着脸面,毛遂自荐,不知公子可看得上在下。”
德亨将他扶起,正色道:“林之大才,吾钦佩不已。吾得林之,如得一臂膀,甚幸,甚喜!”
两人四目相对,俱都畅快大笑起来。
就像孙茂说的,快九月下旬了,同纬度的江浙的确还是盛夏,黑龙江河口,一定已经进入冬季了。
德亨是真的不能再多留连了,也不知道庙屯城建的怎么样了,陶牛牛留下,代表他统领全局,也不知道有没有遇到困难。
作为新上任的副都统,德亨是不称职的,但作为首领,他带回来了过冬的煤炭和粮食,他是十分称职的。
第257章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还是北海就是如此,德亨一行船队穿过鞑靼海峡之后,海面上就出现了冰碴。
就是像薄膜一层的冰碴, 船一碰就碎了,可仍旧对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好在,已经到了家门口了,接下来, 黑龙江河口即将有漫长的长达四个月的冰冻期,足够德亨修整了。
庙屯,与德亨离开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虽然仍旧是凌乱不规整的,但是,入眼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看了就让人喜欢。
按照德亨画的设计图, 河口南岸一块依山傍水的平地上, 平地出现了一座环形小城池。
中心位置,也是全城最高点, 是一座三层高的夯土、石头、砖瓦加大木建成的邬堡,这里是德亨的住所,也是庙屯的政治、军事中心。
围着邬堡十米开外的一圈,是一圈两层高的砖瓦楼房,这是驻军宿舍和居民的屋舍,只用来睡觉, 不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生活和生产, 有专门的区域。
如今留在庙屯的军民加起来, 已经超过八千人。这样一座两层环形小楼, 要住下这么多人,肯定是很拥挤的,但是,条件所限,先将就一个冬天,等开春化冻之后,再继续扩建,等明年这个时候,居民居住条件,相信一定能改善很多。
二层楼房往外十多米,是一圈用土、砖、草、木头盖起来的草棚子,作为牛、羊、马牲畜的圈舍,以及,德亨运来的煤炭、居民们砍伐来的枯枝柴木、积攒的牛粪等过冬物资,车子、船只等交通、建造工具,加急修建的粮仓、库府等全部都集中在这一圈环内。
棚舍的外围,大约百米开外,就是德亨所说的壕沟,一些砖窑、瓦窑、炼铁高炉、火药工坊、粮食加工磨坊、制衣坊、毛皮加工坊等生产部门,就分布在这百米环形带内。
因为盖楼、烧砖、建造工坊所用土方实在惊人,所以,这壕沟也就挖的更深更宽,只得专门建了一座木桥来供人通行内外。
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城池,对陶牛牛德亨感慨道:“辛苦了,没想到进度这么快。”
德亨初步计划是先将过冬的屋子和炼铁高炉搞起来,保障留在这里的人基础生活和生命安全,没想到,连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设施和其他安全设施都建的有模有样了。
陶牛牛笑道:“多亏了您一个月前运来的稻米和煤炭,让不得不留在这里的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心里踏实了,干活就卖力了,屋子和工坊建的就快了。”
生活在黑龙江河口的游渔猎人,在夏天的时候生活在水边,打鱼方便,温度较低,适合居住,等到了冬天,他们会南下,向内陆山林迁移,更能获取过冬肉食,和躲避严寒冬日。
现在,德亨虽然解救了他们,但并不允许他们离开,还给他们分派了极重的劳役,想走,有拿着真刀真枪的驻军阻拦,他们不敢违逆,只能违心留下。
每日不停歇的挖土、建城,虽然有吃有喝,也没有皮鞭和打骂,看着似乎比做奴隶的时候要好很多,但每天累个半死不活,行动不得自如,他们的生活真的变好了吗?
冬天来了,他们没有被组织着去打猎,去采集,去炮制兽皮,囤积腌肉,难道新领主,是嫌他们人太多了,要在冬天活活冻死、饿死他们吗?
但等一船一船的黑炭,和一船一船的稻米从水上运来,就囤积在他们的屋子之外的时候,他们就安定了。
没有打猎,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吃的,用不着去打猎。没有炮制兽皮,是因为他们有砖石屋子住,有黑炭可以取暖,用不着兽皮。
新领主没有打算冻死他们,这些粮食和黑炭都是给他们活命的,认识到这个事实之后,整个庙屯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范围,就如脱缰的野马,不可控制起来。
德亨指着牛马棚子旁边一溜跟他个头差不多高,跟一个个土馒头似的小包包,奇怪问道:“这是什么?羊舍?鸡笼?”
对牲畜来说,这有墙有门又草盖的小房子是不是建的太豪华了些?
气氛顿时一静。
德亨正疑惑呢,就听一个老头梗着脖子回道:“回酋长,这是我们族的屋舍。”
“哈?”
德亨立即转头去问陶牛牛:“你没给人家分屋子?”
陶牛牛无奈道:“分了,他们不愿去住,说是住不惯。”
老头笑呵呵道:“咱们祖祖辈辈都住在土里,天上都是飞鸟的,不是住人的。老头子爬上那楼,总觉着会一脚踏空摔下来,就请示了将军,允我一族在这里搭屋建舍,守着这些牛马,老头子心里踏实。”
原来是住不惯二楼。
德亨笑道:“可以住一楼,那里有地龙,冬天暖和。”
老头砸吧了两口焊烟,摆手道:“住不惯,住不惯。”
德亨看着一圈草屋,还是道:“也太寒酸了,你族男儿皆是勇士,我如何能亏待了他们?”让他们住还没有人高黑不隆冬的土馒头?
老头儿自豪笑道:“男儿们愿意去住酋长盖的屋子,老头子不阻拦,还要酋长允准我等在此安家。”
既然人家坚持,德亨只好同意,只是叮嘱,每日还是要按时去大食堂吃饭。
在庙屯,私人开火做饭是被禁止的,也不允许带回来吃,所有人,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大食堂,老老实实坐在桌子边,一起吃大锅饭。
庙屯施行全军事化管理,所有人,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驻军百姓,每天都统一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干活,按时操练,按时睡觉……
每一个人都要参加集体活动,不允许私下搞特殊。
这是德亨想出来的,能将这八千多人快速统一有效管理起来的方法。
伟人和先辈们,已经证明过了,在整合队伍中,这种严苛、板正的军事化管理方法是有用的。
就吃大锅饭这一点,也是很难调和的,经过几次抗议之后,小福只得给大食堂分餐区,让不同部落的人集中到自己的餐区去吃饭。
除了老头儿这一族百十多个人,还有一些族群不愿意住楼房,理由也很多样,有的是不方便祭祀的,有的是风俗差异的,有的纯粹和其他族群有矛盾、不愿意住在一起的,还有的因为生吃狼的心脏吓着旁人被赶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