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外面鸡鸣声一声响似一声,狗吠声也多了起来,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天快亮了。
张大奎看着远处天边的星斗,道:“如果你们无话可说,就在这间客房里老实待到午时,到时候会有人来给你们松绑,你们自去即可。”
说完话,他关上窗子,就要离开。
“等等。”
张大奎回首看着吴琼。
吴琼张了张嘴,道:“我们没有恶意。”
张大奎没说话,对此也不置可否。
吴琼摇了摇牙,道:“那本账本,真的很有用。”
张大奎:“哦。”
吴琼站了起来,带动的铁鹞子也不得不站起来,他俩还拴在一起呢。
吴琼上前走了两步,对张大奎恳切道:“施家已经被盯上了,除了我的青龙帮,一定还有其他帮派,或者势力在掀动波涛。”
张大奎眉头皱了一下,道:“你知道多少?”
吴琼摇了摇头,想了想,还是道:“大概是四五年前吧,就像你说的,那个时候青龙帮快要被瓜分了,我本来都要认命了,我也没想着要去海运衙门,是海运衙门里的一个巡逻官特地找到我,让我去衙门试试,我去了,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张大奎:“你说的那个巡逻官叫什么名字?”
吴琼:“不知道,我只见了他一面,就是他给我出主意那一次,后来再打听,就不见他这个人了。这几年,年年都有人跟我联系,每次人都不一样,有的时候给我钱要我去哪里哪里运货,有的时候是从我这里拿钱,我给多给少,他们都不生气,好说话的很。”
铁鹞子听吴琼将这样的机密都说出来了,铁鹞子也秃噜开了,道:“我们都怀疑是那位大人物儿来跟咱们要钱呢,老大说不是,说那样菩萨心肠的人物儿,是要干大事的,怎么会看得上咱们这仨瓜俩枣。吴老大虽然这样说,但咱们心里还是不信的,哪个为官做宰的不是雁过拔毛,直到这一次,咱们又接到新的任务,来人说澎湖厅里有施家管家去对账,那管家手里有一本关键的账本,要我们去偷了来,送到那位的手上。我们才确定,一直跟我们联系的人,跟那位不是一伙儿的。”
张大奎叹息道:“你们就去了?”
铁鹞子嘻嘻笑道:“这不是,能见到真佛吗?”
“而且,那背后之人神秘的很,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违逆他。”
张大奎:“你定是对那背后之人有所猜测的。”
吴琼:“是……每次接触,可以断定,都是北面的人。”
张大奎点了点头,问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吴琼顿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没什么想说的了。”
张大奎对两人颔首,推门出去了。
屋内,吴琼又拽着铁鹞子坐回了凳子上,沉默看着屋内越来越亮,影子越拉越短。
突然,铁鹞子问道:“咱们说的这些,他们会信吗?”
吴琼:“……我怎么知道。”
铁鹞子:“我们受他恩惠,他于我们有活命之恩,他是一个好官。”
吴琼张了张口,喉咙里像是塞了一团棉花,哑声道:“妈祖娘娘会保佑我们的。”
铁鹞子:……
第293章
对张大奎所说的, 海运衙门当中掺了沙子,有吃里扒外的,德亨一点都不奇怪。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那是衙门, 又不是他的禁卫队,也不是他的军队,是数量庞大的底层官和吏,有从京城、盛京、黑龙江等地调用的, 有从当地满城聘用的,还有从当地士绅家族中选用的。
也就是说,按照规定,海运衙门中人,必须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来自八旗,且以旗人官吏为主,汉人为辅,否则这个衙门是要被问罪的。
所以, 海上巡逻官当中, 被掺了沙子,不要太正常。
这不是德亨不得人心, 管束不严,手下衙门跟个筛子似的,任人进出。
而是八旗本身性质,决定了八旗人,不止一个主子。
每一个旗人,如果是公中佐领中旗人, 那他的主子是皇帝, 但皇帝可不会有闲工夫管你, 所以, 这个公中佐领旗人的主子,就是管束他的佐领,不管是服兵役,选任笔贴式,还是读书科考,儿女嫁娶……全都逃不开佐领的直接控制。
如果是有了旗分的旗人,那这个旗人的主子,就是旗主,这个时候,旗人就有两层主子,一个是直接主子佐领,另一个,就是他和佐领共同的主子,旗主。
就说杨琳,已经官至两广总督了,他的主子仍旧是胤礻我,而不是康熙帝。
三节两寿,他不仅要向自己的佐领送礼,还要向旗主胤礻我送孝敬,而胤礻我这个旗主,也知道杨琳是块肥羊,薅起羊毛来毫无顾忌,别人也都当寻常,只是羡慕十阿哥有这样能耐的奴才,而不会去参他一本。
再说马奇,当年康熙帝为什么要特地示意马奇,在立新太子时候不要说话,投选票也没他的份儿,就是因为马奇的旗主是胤禩,马奇不能投其他皇子,让他去选,那不是给胤禩作弊,增添助力吗。虽然最后马奇也没逃脱了被裹挟就是了。
再再说胤禛和年羹尧这对主仆,自从胤禛被封亲王,年羹尧一家所在佐领被划分给雍亲王,年羹尧的主子就变作了胤禛。
一开始,估计年羹尧是不习惯的,他少年读书,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娶了纳兰容若的女儿为妻,官途上也是一路从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翰林院侍讲学士兼起居注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巡抚、总督顺顺利利的升上来,靠的全都是父兄的托举和自己的本事,跟胤禛有半毛钱关系吗?
所以,初初开始,年羹尧对胤禛那是鸟都不鸟一下,别说三节两寿礼物了,就是平时去雍亲王府拜访,都是少有。
等他任了四川巡抚,那更是“逍遥法外”了,以至于胤禛忍无可忍,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他想收服年羹尧为己用。
就在五十八年,胤禛特地手书一封让手下奴才送去四川,“训斥”年羹尧目无主上,年节没有问候,王府有喜事、大小主子生辰等更无礼奉上:
“……妃母千秋大庆、阿哥完婚之喜……而汝从无一字前来称贺。”
“……汝父称奴才,汝兄称奴才……而汝独不然者……又何必称我为主!”
这一封手书,就相当于,逼迫年羹尧赶快站队。因为,在这一年,弘晖去战场了。
我不管你年羹尧是在四川还是在青海,你必须保我的儿子、你的少主,建功立业,平安顺利回京。
自此,胤禛先后动作,他以已经以老乞休的年遐龄年高为理由,令远在四川的年羹尧,将10岁以上的年家子侄全部送往京城,替年羹尧尽孝:
“自今以后,凡汝子十岁以上者,俱着令来京侍奉汝父!”
就在去年,正任安徽布政史的年希尧突然被参,京中左都御史去查证后,议年希尧革职,康熙帝允准,于是年希尧就带着家小收拾包裹,回京老实宅家里画画消遣了。
这里面的具体始末因由不做探究,结果就是:
你年羹尧要听话啊,咱们主仆两个一心做事业,我好,你也好。
康熙帝会任由胤禛这么做吗?
年遐龄是从湖广巡抚位置上退的,年希尧是安徽布政史,年羹尧更是四川巡抚,且很快因为配合大将军王胤禵在西北用兵,升任川陕总督,父子三个都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你如此安排朝廷命官和家眷,可有问过皇帝否?
哈,胤禛根本不用提前跟老爹禀报。
这是他自己的奴才,他要怎么安排,谁能说什么?他又不是没分府的娃娃了,不用事事都跟老爹报备。
所以,康熙帝对胤禛的举动,完全,没有,任何的意见。
这就是旗主的分量。
对旗人来说,旗主最大,其次,才是皇帝。
就算像年羹尧这样,你一心向皇帝,皇帝自己还要先考虑自己的旗主儿子呢,你年羹尧这个奴才要往外站。
更何况德亨这个临时上官。
如果你有一个声名赫赫的旗主,别说听话了,说不得德亨还要反过来巴结这个旗人呢?
所以,海运衙门中有为所欲为之旗人,真的,太正常不过了。
吴琼口中所说的那个和他接触的“北边人”,是自作主张养了青龙帮这个肥鱼,还是受了哪个主子的指使,就有必要查一查了。
对张大奎来说,要查这么个没头没尾的海上巡逻官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对德亨来说,他手上有旗人籍册,查起来就很容易了。
德亨他们在船上,不可能随身携带旗人籍册,但芳冰和陶牛牛对德亨手下势力都做到了了如指掌,两人头对头,一边回忆一边商量着在纸张上列出名录。
海运衙门这一批旗人,来历还真挺广泛的,上到皇子旗主,有二、三、四、五、七、九、十、十二、十三、十六、十八……
张大奎看着远处天边的星斗,道:“如果你们无话可说,就在这间客房里老实待到午时,到时候会有人来给你们松绑,你们自去即可。”
说完话,他关上窗子,就要离开。
“等等。”
张大奎回首看着吴琼。
吴琼张了张嘴,道:“我们没有恶意。”
张大奎没说话,对此也不置可否。
吴琼摇了摇牙,道:“那本账本,真的很有用。”
张大奎:“哦。”
吴琼站了起来,带动的铁鹞子也不得不站起来,他俩还拴在一起呢。
吴琼上前走了两步,对张大奎恳切道:“施家已经被盯上了,除了我的青龙帮,一定还有其他帮派,或者势力在掀动波涛。”
张大奎眉头皱了一下,道:“你知道多少?”
吴琼摇了摇头,想了想,还是道:“大概是四五年前吧,就像你说的,那个时候青龙帮快要被瓜分了,我本来都要认命了,我也没想着要去海运衙门,是海运衙门里的一个巡逻官特地找到我,让我去衙门试试,我去了,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张大奎:“你说的那个巡逻官叫什么名字?”
吴琼:“不知道,我只见了他一面,就是他给我出主意那一次,后来再打听,就不见他这个人了。这几年,年年都有人跟我联系,每次人都不一样,有的时候给我钱要我去哪里哪里运货,有的时候是从我这里拿钱,我给多给少,他们都不生气,好说话的很。”
铁鹞子听吴琼将这样的机密都说出来了,铁鹞子也秃噜开了,道:“我们都怀疑是那位大人物儿来跟咱们要钱呢,老大说不是,说那样菩萨心肠的人物儿,是要干大事的,怎么会看得上咱们这仨瓜俩枣。吴老大虽然这样说,但咱们心里还是不信的,哪个为官做宰的不是雁过拔毛,直到这一次,咱们又接到新的任务,来人说澎湖厅里有施家管家去对账,那管家手里有一本关键的账本,要我们去偷了来,送到那位的手上。我们才确定,一直跟我们联系的人,跟那位不是一伙儿的。”
张大奎叹息道:“你们就去了?”
铁鹞子嘻嘻笑道:“这不是,能见到真佛吗?”
“而且,那背后之人神秘的很,我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违逆他。”
张大奎:“你定是对那背后之人有所猜测的。”
吴琼:“是……每次接触,可以断定,都是北面的人。”
张大奎点了点头,问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吴琼顿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没什么想说的了。”
张大奎对两人颔首,推门出去了。
屋内,吴琼又拽着铁鹞子坐回了凳子上,沉默看着屋内越来越亮,影子越拉越短。
突然,铁鹞子问道:“咱们说的这些,他们会信吗?”
吴琼:“……我怎么知道。”
铁鹞子:“我们受他恩惠,他于我们有活命之恩,他是一个好官。”
吴琼张了张口,喉咙里像是塞了一团棉花,哑声道:“妈祖娘娘会保佑我们的。”
铁鹞子:……
第293章
对张大奎所说的, 海运衙门当中掺了沙子,有吃里扒外的,德亨一点都不奇怪。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那是衙门, 又不是他的禁卫队,也不是他的军队,是数量庞大的底层官和吏,有从京城、盛京、黑龙江等地调用的, 有从当地满城聘用的,还有从当地士绅家族中选用的。
也就是说,按照规定,海运衙门中人,必须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来自八旗,且以旗人官吏为主,汉人为辅,否则这个衙门是要被问罪的。
所以, 海上巡逻官当中, 被掺了沙子,不要太正常。
这不是德亨不得人心, 管束不严,手下衙门跟个筛子似的,任人进出。
而是八旗本身性质,决定了八旗人,不止一个主子。
每一个旗人,如果是公中佐领中旗人, 那他的主子是皇帝, 但皇帝可不会有闲工夫管你, 所以, 这个公中佐领旗人的主子,就是管束他的佐领,不管是服兵役,选任笔贴式,还是读书科考,儿女嫁娶……全都逃不开佐领的直接控制。
如果是有了旗分的旗人,那这个旗人的主子,就是旗主,这个时候,旗人就有两层主子,一个是直接主子佐领,另一个,就是他和佐领共同的主子,旗主。
就说杨琳,已经官至两广总督了,他的主子仍旧是胤礻我,而不是康熙帝。
三节两寿,他不仅要向自己的佐领送礼,还要向旗主胤礻我送孝敬,而胤礻我这个旗主,也知道杨琳是块肥羊,薅起羊毛来毫无顾忌,别人也都当寻常,只是羡慕十阿哥有这样能耐的奴才,而不会去参他一本。
再说马奇,当年康熙帝为什么要特地示意马奇,在立新太子时候不要说话,投选票也没他的份儿,就是因为马奇的旗主是胤禩,马奇不能投其他皇子,让他去选,那不是给胤禩作弊,增添助力吗。虽然最后马奇也没逃脱了被裹挟就是了。
再再说胤禛和年羹尧这对主仆,自从胤禛被封亲王,年羹尧一家所在佐领被划分给雍亲王,年羹尧的主子就变作了胤禛。
一开始,估计年羹尧是不习惯的,他少年读书,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娶了纳兰容若的女儿为妻,官途上也是一路从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翰林院侍讲学士兼起居注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巡抚、总督顺顺利利的升上来,靠的全都是父兄的托举和自己的本事,跟胤禛有半毛钱关系吗?
所以,初初开始,年羹尧对胤禛那是鸟都不鸟一下,别说三节两寿礼物了,就是平时去雍亲王府拜访,都是少有。
等他任了四川巡抚,那更是“逍遥法外”了,以至于胤禛忍无可忍,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他想收服年羹尧为己用。
就在五十八年,胤禛特地手书一封让手下奴才送去四川,“训斥”年羹尧目无主上,年节没有问候,王府有喜事、大小主子生辰等更无礼奉上:
“……妃母千秋大庆、阿哥完婚之喜……而汝从无一字前来称贺。”
“……汝父称奴才,汝兄称奴才……而汝独不然者……又何必称我为主!”
这一封手书,就相当于,逼迫年羹尧赶快站队。因为,在这一年,弘晖去战场了。
我不管你年羹尧是在四川还是在青海,你必须保我的儿子、你的少主,建功立业,平安顺利回京。
自此,胤禛先后动作,他以已经以老乞休的年遐龄年高为理由,令远在四川的年羹尧,将10岁以上的年家子侄全部送往京城,替年羹尧尽孝:
“自今以后,凡汝子十岁以上者,俱着令来京侍奉汝父!”
就在去年,正任安徽布政史的年希尧突然被参,京中左都御史去查证后,议年希尧革职,康熙帝允准,于是年希尧就带着家小收拾包裹,回京老实宅家里画画消遣了。
这里面的具体始末因由不做探究,结果就是:
你年羹尧要听话啊,咱们主仆两个一心做事业,我好,你也好。
康熙帝会任由胤禛这么做吗?
年遐龄是从湖广巡抚位置上退的,年希尧是安徽布政史,年羹尧更是四川巡抚,且很快因为配合大将军王胤禵在西北用兵,升任川陕总督,父子三个都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你如此安排朝廷命官和家眷,可有问过皇帝否?
哈,胤禛根本不用提前跟老爹禀报。
这是他自己的奴才,他要怎么安排,谁能说什么?他又不是没分府的娃娃了,不用事事都跟老爹报备。
所以,康熙帝对胤禛的举动,完全,没有,任何的意见。
这就是旗主的分量。
对旗人来说,旗主最大,其次,才是皇帝。
就算像年羹尧这样,你一心向皇帝,皇帝自己还要先考虑自己的旗主儿子呢,你年羹尧这个奴才要往外站。
更何况德亨这个临时上官。
如果你有一个声名赫赫的旗主,别说听话了,说不得德亨还要反过来巴结这个旗人呢?
所以,海运衙门中有为所欲为之旗人,真的,太正常不过了。
吴琼口中所说的那个和他接触的“北边人”,是自作主张养了青龙帮这个肥鱼,还是受了哪个主子的指使,就有必要查一查了。
对张大奎来说,要查这么个没头没尾的海上巡逻官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对德亨来说,他手上有旗人籍册,查起来就很容易了。
德亨他们在船上,不可能随身携带旗人籍册,但芳冰和陶牛牛对德亨手下势力都做到了了如指掌,两人头对头,一边回忆一边商量着在纸张上列出名录。
海运衙门这一批旗人,来历还真挺广泛的,上到皇子旗主,有二、三、四、五、七、九、十、十二、十三、十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