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弘晖是个温和宽容的脾气,对此从不恼怒,只是照常提出自己的观点,胤禛对几个小辈的跳脱也不以为意,不管说什么,他都听着。
  户部值房只是他们查阅历年盐政账簿和档案的地方,真正起草章程和定稿的地点,在雍亲王府。
  或者说,胤禛在雍亲王府坐镇,弘晖、弘昇和色布耄几个去国公府和德亨商谈,最后归拢到一处,由胤禛亲自写了折本,奏去康熙帝那里。
  道理很简单,施家的盐政本就是德亨弄出来的,你不去找他本人,翻什么账簿啊。真正做事的会去找事情关键点,然后直中要害。
  你们在户部折腾有个鸟用。
  所以,对弘皙他们,谁都没有在意。
  只有胤祺头疼不已,他的两个儿子,弘昇是长子,弘晊是嫡子,兄弟两个居然没走到一起去,很有祸起萧墙的苗头。
  等事情告一段落之后,胤祺就找了个由头将弘晊带在身边,不让他出门了。
  衍潢审理盐商却是不大顺利,盐商们有恃无恐,油泼不进,衍潢就从朱一贵入手,后吴琼也被锁拿来京城,从这两处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居然查到了诚亲王府长史身上。
  衍潢不敢大意,报去康熙帝那里,康熙帝无法,只得将雅尔江阿从承德织造局召回,让他回宗人府,和胤祹一起审理胤祉的长史和门人。
  至于胤祉本人,则是被康熙帝勒令避府不出,配合雅尔江阿和胤祹上门审问。
  德隆从承德织造局去福山后,承德织造局总管的位置空缺,康熙帝就点了胤祄去接手。
  雅尔江阿是老织造了,从月兰,到卓克陀达、敏珠尔喇布坦,再到德隆,他就跟一直都在、永远不倒的老师父一般,带出了一届又一届的织造总管。
  春天正是草原上梳剪羊毛的季节,更是学习打理织造局的好时机,胤祄上任之后,雅尔江阿就手把手教他,务必一次就将人给调理出来,以后就是一个新的织造管理能手了。
  康熙帝中途将人召回京,雅尔江阿不敢耽搁,留下信得过的管事给胤祄做帮手,他带着心腹回京。
  他就知道回京没好事,京里的茶还没喝一口呢,就被胤祹约着一起去了诚亲王府,心里直叹也不知道这闹不明白的破事儿,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就在抄了一大批为富不仁为祸江南的盐商,新商贾纷纷竞标,瓜分盐场、争做新的大盐商时候,德亨百日孝满,可以出府走动了,只是,仍旧是丧身,去许多地方见许多人,都还需忌讳。
  就算能出门了,德亨也是宁愿窝在家里教妹妹教弟弟教侄子养儿子,懒待出府的。
  不过,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候,他也并没有一直窝在北京城,他带着妻儿弟弟和侄子去了小园暂住。
  除了回京时路过小园,这么多年过去,这还是德亨头一次再踏足这里。
  小园与刚建成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除了周围百姓房舍更密了,耕田更多了,集市更热闹了,小楼本身也由原本的三楼五厅,加盖了左右侧翼和后罩楼,变为一主楼两侧楼一后罩楼的环抱格局。
  室内活动空间更大了,能住人的房间自然也是变多了。
  小福和赵香艾先三天搬到入住,将小楼里外都打扫一遍,德亨和锦绣等人一到,就带着仆妇丫鬟们在石刻大门前迎接。
  锦绣、小福等在福山、庙屯住惯了城堡楼房,对小园里的这座小楼只做寻常,头一次来的永华和永璋就感觉稀奇多了。
  他们也不是没见过三层、五层高的楼宇,朝阳门内的俄罗斯教堂就是这种式样的石头盖成的高楼,京城寸土寸金,一些商家为了接待更多的客人,也是居奇,在原本的商铺上面加盖,将商铺越盖越高,另有佛寺塔庙等,更是有好几层。
  但都只是做观赏用,真正当做家一样在里面生活,还是第一次。
  锦绣将兄弟俩的卧房安排在主楼三楼东西两个房间,不大,带一个独立的干湿分离小卫生间,只做休息用,可以带一个贴身伺候的小内侍值夜。
  他们的书房和起居客厅都安排在东西侧楼,东为永华,西为永璋。侧楼空间更大,房间也更多,他们可以邀请相好的小伙伴来小楼做客。
  主楼一楼书房和会客厅是德亨的。
  两兄弟上课的教室就在德亨大书房旁边的小套间,原本是放一些书本纸墨等杂物,现在收拾出来,正好给两人上学读书用。
  在德亨这里,兄弟两个都是一模一样的待遇,互不干扰。
  德亨可以这么做,在他眼中,永华和永璋都是弘晖的儿子,都是他的侄子,他要做的是将一碗水端平,没有偏颇。
  锦绣却不会。
  永华已经居东了,她就将永璋的用度提高半分,突出他为嫡的尊贵之处,这样让不放心儿子,来小楼看望儿子的世子夫人颇为满意。
  采采带了一个少年来,十二三岁的模样,叫安成,钮祜禄旁支。是她给儿子永璋选的哈哈珠子,儿子已经进学了,怎么能没有哈哈珠子伺候呢?
  德亨的小学堂里,除了永华、永璋两个,还有德三、陶顺儿、小福和赵香艾的儿子赵知新、女儿赵知仪,现在再加一个安成,就是七个了。
  弘晖如今在京户部当差,胤禛随康熙帝从南苑回了畅春园,德亨就让人去圆明园给胤禛传信,让再送一个来,凑成“八”一个双数,吉利。
  于是,等采采走的时候,胤禛派了高无庸来,带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小子,叫纳布勒,赫舍里氏,给永华做哈哈珠子。
  送走采采,锦绣对德亨感慨道:“你是没瞧见,世子夫人脸都白了,王爷这一巴掌打的也太狠了些。”
  德亨哀叹道:“这事儿本就是她做的不对,两个儿子都在我这里,她就送一个哈哈珠子,连装都不装一下,也不知道是对弘晖有意见,还是对我有意见。”
  锦绣将人给支开,悄悄对德亨道:“这位夫人心思拧巴了,也不知道是在跟谁别苗头,我看王府里所有人都让着她,她还不知足?早晚出乱子。我跟你说,今天这事儿你做的也有不对之处,倒像是专门给她难堪一样。以后你少跟她对着干,最好躲着她。”
  德亨不乐意了:“我还不够躲着她?是她自己上赶着来找我麻烦。”
  锦绣提醒道:“你跟世子是兄弟情深,架不住有人从中搅乱子,日积月累的,水滴也能石穿,你可别不当回事儿。”
  德亨皱眉。
  锦绣又道:“好在王爷是个心明眼亮的,有什么疙瘩,你就去找他给你做主,就像今天这样,准没错的。”
  德亨:……
  我今天没想跟胤禛告状的,要是弘晖在,我一定会找弘晖解决。
  算了,错有错着。
  第311章
  衍潢的私盐谋反案还没审理清楚, 胤禛和弘晖的盐政改革方案已经拿出来了,康熙帝召议政大臣和户部一起来参谋,看实施的可行性。
  对户部来说, 是不想改革什么盐政的,因为户部很有一些官员,就是被这些大盐商养起来的。
  现在打破这些大盐商的垄断行径,将盐引零售, 不管是大商贾还是平头百姓,只要交盐税就能领票贩卖盐,朝廷盐课是增加了,可他们这些人的财路怎么办?
  好好地,为什么要改革呢?
  这不没事儿找事儿吗!
  但对满清议政大臣来说,他们又不靠盐吃饭,盐政是一项难政,做成了, 就是以后的“祖宗家法”, 他们可凭此平步青云,积攒能够名留青史的政治资本。
  但也有些议政大臣家的府邸门槛, 已经悄悄被长芦等某些大盐商踏过了,他们送上厚礼,并许诺年年孝敬,想要他们在朝堂上为他们张目。
  但可惜,数量实在有限,因为, 真正有影响力的大盐商, 如今都在刑部大牢里关着呢。
  就算新盐政方案拿出来了, 那也没有那么快实施, 因为,洋人入京了。
  不仅仅是洋人入京,还有地方上的世家大族等也携族中弟子北上南下,参与此等盛会。
  城内热闹不消多说,就连城外郊区,也都开始有人借住了。
  不过,像是昆明湖附近这片皇家苑林区域,是无人敢造次的,但白日里来逛一逛这里的庙会还是可以的,比如说不限制人的小园集市,就是最佳去处。
  有钱不赚王八蛋,要引流,先修路。
  德亨从开春就派人组织百姓从小园向南、向东、向东南修了宽敞的大道,连通上官道,还在道路旁开了茶廖子、歇脚客栈、车马行等,就为了赚这一波的快钱。
  圈在屋子里读书有什么意思,刨除每天固定的练武时间,剩下的日子里,只要不是下瓢泼大雨,德亨就带着几个小的,背上琴、画框、书箱、草篓子、农具等去田野里采风。
  暮春时节,草木丰茂。
  桃花才刚开败,开始长叶育果,小湖里的荷叶田田,花苞亭亭,蓄势待发要盛放了,冬小麦已经抽穗,水肥要跟上,水渠里的水是否已经放下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