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17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当于,赵都安这个梨花堂主,可调集的人马已经达到了三个堂口之多。
  且是诏衙最精锐的一批人。
  “小阎王”的绰号,愈发名副其实。
  赵都安哈哈一笑,从海棠面前抓了把瓜子。
  不理会女武夫的白眼,笑呵呵道:
  “查案不急那一时半刻,关键是要把事情作对。如何?我让你们调查的资料,拿到了吗?”
  肤色偏白,居于九堂第一的“卷王”张晗端坐桌边,坐姿笔挺,一副开会的专注态度。
  闻言将一份卷宗放在桌上,平静道:
  “这是我们筛查后,确定的,最可能找到周丞把柄的一桩事。”
  没错!
  赵都安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借助诏衙的情报网络,寻找周丞的破绽。
  以此,找到撕开这位三品大员金身的突破口。
  “就这点?”
  赵都安抬手按了下,感受着卷宗袋子的厚度,有些失望:
  “我以为,这种宦海沉浮多年的大人物,总该有一堆黑点的。”
  嘴上嫌弃,但赵都安对两个同僚的“业务水平”还是信任的。
  当即打开纸袋,抽出里头的资料低头翻看。
  海棠则“呸”了下,吐掉两片瓜子壳,懒得解释。
  心说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想对付谁,只要转手卖个队友就行了?
  我们好人没你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啊。
  而这时候,赵都安也大略扫过了这份陈年的资料,挑起眉毛:
  “十三年前的旧案?这和周丞有什么关系?”
  第134章 寻找薛家后人
  一桩旧案!
  在赵都安的预想中,“档案袋”中会是什么举报信啊,隐匿财产线索啊,或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
  可看过去才知道,这竟是一份卷宗。
  记录了十三年前,老皇帝在位时期,“正统年”发生的一件命案。
  而这档案,还是京城府衙内的记载。
  案牍看似像模像样,但简单翻阅,发现信息含量低的令人发指。
  几乎都是各个部门走流程,盖章走的一些“手续”。
  “你往后看看,算了,你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看案件经办官员的章。”
  海棠撇撇嘴,指点道。
  重要的东西放在上头啊……一点都不懂事,一看就没有办事经验……赵都安吐槽。
  直接跳过前头,抽出最后一页,眉毛扬起:
  “主审官,都察院御史中丞……周丞?咦?他在都察院做过官?”
  赵都安惊讶了。
  面瘫脸张晗酷似一本正经的业务骨干,背诵般道:
  “周丞出身贫寒,幼时酷爱读书,头脑聪慧,十六岁成秀才,先后中举,进士,入户部担任主事,监管国家钱粮,也是那时初次与当朝相国有了同僚情谊。
  而后在六部中调任了几次,又外派去临封府城做了一任知府,因政绩卓著,升任淮水道按察使,又转布政使……
  之后调回京城,入了都察院,担任御史中丞,时任恰是正统年。”
  无聊嗑瓜子的海棠幽幽补了句: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那阵都察院御史大夫一职空悬,所以他这个中丞,便主管整个都察院。”
  卧槽……这老登履历这么漂亮么……果然,能做到九卿的,就没一个简单的。
  赵都安知道,“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大夫”的副手,从四品。
  相当于晋级大理寺卿前的跳板。
  “咦,这一长串的犯官又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开头只是个小案。”
  赵都安又扫了眼案犯名单,微微变色。
  这次,不用同僚提醒,他便沉下心,飞快从头开始翻看。
  ——
  案件如下:
  正统年间,某日,京中一名唤作杨安的百户官突发恶疾,病死家中。
  家人悲痛处理丧事,却不料,杨安的一名同僚站出,声称杨安非是病死,乃是造了奸人毒计。
  状告杨安的妻子岳氏,与其妹夫私通苟合。
  因杨安素有旧疾,故而,这对奸夫淫妇通过邻居郝氏,请了天师府一位姓沈的低品术士出手,以符纸混入汤药,激发疾病,从而害死了杨安。
  状纸被递到了府衙。
  府衙查证审理后,发觉确有其事,将那对奸夫淫妇,邻居郝氏,皆收押入狱。
  便是连那姓沈的术士,也因触犯了律法,被从天师府“引渡”进了大牢。
  因涉及命案,府衙的判决文书需要交由三司覆审。
  此案先后经过都察院和刑部的手,都认定应予以犯人死刑。
  但递到大理寺这块,却被时任大理寺少卿的,一名叫薛琳的官员驳回了。
  赵都安正看的兴致勃勃,逐渐入神。
  结果却发现,手中的资料突然断档了。
  中间好像缺了一部分。
  新的一页上,只简略描述,因三司意见不一致,案子最终呈送先帝圣裁。
  后经查证,认定大理寺卿少卿薛琳等人收受贿赂,集体枉法,包庇犯人。
  先帝震怒,以薛琳为首的数名大理寺官员集体入狱,审问后,又牵连出一批犯官。
  最后,这件本来不算大的案子,愣是卷进去一批人。
  涉案犯官,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
  ——
  “中间的部分呢?”
  赵都安抬起头,将资料丢在桌上,狐疑道:
  “这卷宗少了一部分吧?”
  瞎子都看得出来,从薛琳驳回府衙的判决,到先帝下场,薛琳一系官员入狱这段中间,少了一截故事。
  四方桌旁,张晗面无表情摇头:
  “没有了,中间这部分卷宗全部遗失了。”
  赵都安扬起眉毛:“仔细说说!”
  张晗看向对面的水仙堂主,道:
  “这件旧案你最了解,也是你最早翻出来的,你来说吧。”
  赵都安顿感兴趣,一边嗑瓜子,一边看向英姿飒爽的女同事:
  来吧,展示。
  “……”海棠叹了口气,无奈说道:
  “其实,在你接到这任务前,诏衙也不是没有关注过周丞,但都没什么大收获。
  当然,也是因为那时陛下没让咱们查,但我为了竞逐九堂第一的位子,便格外对这些朝堂大员上心。”
  哦,我懂……你太想进步了……赵都安面露欣赏。
  海棠说道:
  “所以,我便查了查他经手过的大案,便发现了这桩,他任御史中丞期间的案子,而后,当我尝试深入调查时,才发觉不对。”
  赵都安目光闪烁:
  “你发现,卷宗不全?”
  “没错!”海棠面露回忆:
  “以咱们诏衙的权限,哪怕三司里的卷宗,都有机会调取。
  我便找了个由头去查,结果发现,除了案子最初围绕的‘杀夫’部分,在府衙案牍库中还记载的较为齐全。
  到了后头薛琳卷入后的部分,就全部消失了,哪怕剩下的,也只有极简略的只言片语。”
  赵都安微微坐直身体:
  “你怀疑,有人在遮掩一些东西?”
  海棠点头,严肃道:
  “只是十几年前的卷宗,按理说,还应保存相对完整。
  何况,这件案子牵连官员这么多,甚至砍了一位大理寺少卿的头,参与的衙门更是众多,可各家衙门却都将其遗失了,这太反常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