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330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迅速判断出,哪怕是自己,若缺乏防备情况下,正面被那门“火炮”击中,也会受伤。
  而放眼天下,如他这般强大的武夫,又有多少?
  “收!”
  赵都安手中高举的火枪放下。
  校场中的枪炮声,也戛然而止,就仿佛乐队的指挥棒,如臂指使。
  校场上,排成方阵的火枪兵挺胸抬头。
  凉棚下,枢密院、兵部、京营的大小武官们,脸上几乎都是同样的表情。
  恍惚,动容,惊愕,难以置信。
  身材格外魁梧的石猛用力眨眼,五官都有些扭曲。
  不明白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神机营中何处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
  五军营与三千营的指挥使也是神色恍惚,近乎本能地计算:
  倘若是自己手下的军卒,对上眼前的这一幕,会如何?
  他们能想到的,只有“落花流水”这四个看似文雅,实则残酷的文字。
  王知事面皮抽动,怔怔盯着校场,似乎还没回神。
  心头猛地想起,赵都安与火器局走得近的消息……
  所有人,都以为是在查案,却不想……竟是如此一个大“惊喜”。
  他轻声呢喃:
  “这是……哪里来的新火器?”
  兵部尚书愣神许久,捋着胡须的手因动容,不慎揪下几根胡须,也都不顾。
  只是双眼发亮:“神兵利器……神兵利器……”
  薛神策沉默地看完了整个操演,缓缓扭回头。
  第一次郑重地,死死地盯着赵都安,视线又落在他手中那一杆火枪上,声音略显沙哑地道:
  “这是……什么?”
  赵都安微笑说道:“这就是我做的事啊。”
  第245章 启禀陛下,神机营……
  这就是我做的事!
  凉棚下,秋风拂过面颊,风中填满了火药爆炸的刺鼻气味。
  一众官员耳膜,都还残余着火炮声与连绵枪声的余韵。
  却在听到赵都安这句话后,无一不动容。
  这一刻,他们突然回想到,不久前发生的对话。
  赵都安曾说,他来神机营,是为了做有利于将士们的事。
  彼时,他们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觉得只是场面上的漂亮话。
  却没想到,不过转眼之间,赵都安的“巴掌”就甩在了他们脸上。
  新火器!
  从未有过的新式战阵之法。
  这一切,都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本以为是一场镀金性质的表演,却不想,竟是这般的……
  “叹为观止!”
  不知是谁,发出这一声叹息。
  迅速在所有人心头引发共鸣。
  坦白讲,若只论威力,这看似热闹的操演,因规模不大,其实并不真的多强。
  但……眼前的一幕,令这些军中将领,窥见了一种可能性。
  倘若……有朝一日,这种新武器全军配发,战阵规模再大许多,会是何等景象?
  要知道,火器相比于弓箭,最强的优势不在于威力,而在于易用性。
  不是每个士卒都能拉弓箭术,但这东西,与弩箭一般相对而言,容易掌握些,又比弩箭覆盖距离更远……哪怕打不准,但只要密集,便也足够。
  “这……就是你这段时日,在做的事?”
  薛神策深深地凝视着这名被他一度看不上的宠臣,突然明白了什么。
  赵都安之前说,靖王府盗窃的火器图纸不再重要。
  是啊,有了这种新火器,之前的突火枪……就算被盗了又如何?
  所以,他的确没有在查案,因为他做了更重要的事。
  可笑,所有人都被他瞒过去了。
  此刻,再想到京营中那些对赵都安的非议,突然就觉得像个笑话。
  只这新火器一件功劳,就足以令所有人闭嘴。
  谁说这个指挥佥事空降的不妥?令人不服?
  如此功劳,又是哪个四品武官能比?
  “操演完成,火器局主官陈贵,前来复命!”
  这时候,蓄着山羊须的陈火神也走了过来,先朝赵都安行礼,然后才转向薛神策等人:
  “下官见过诸位大人!”
  众人都认得这位“火器之神”,王知事忍不住开口:
  “陈贵,这两样火器如何称呼?又是如何得来?怎么之前枢密院中毫无所知?”
  这也是所有人的疑惑。
  陈贵却没吭声。
  “……”王知事沉默了下,福至心灵,扭头看向赵某人。
  赵都安笑了笑:“王知事问你,当如实告知。”
  “是,”陈贵这才将手中一杆枪捧起:
  “此为火绳枪,那远处的名为火炮神威将军,非我火器局制造,而是赵佥事以私交,换来天师府神官公输天元帮助,再辅以赵佥事之提点,才堪堪造成之‘实验’之物……”
  在陈贵的讲述中,着重强调了公输天元。
  而对赵都安在火器设计上的功劳一笔带过。
  这是赵都安刻意叮嘱的,毕竟促成此事,已经是他的功劳。
  至于火器设计,与其非要抢那么一个名头,反而引来许多人质疑。
  不如推给陈贵,反而更真实可信。
  贪功……绝对不是好事,有时候,恰当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同时,将功劳推给公输天元,既可以堵许多人质疑探究的口,又能将公输天元的名字与火器绑定,帮助其更好地晋级。
  用一个虚名,换实打实的天师弟子的人情,赵都安算盘打的啪啪响。
  而听完讲述后,薛神策等人面露恍然,才觉得事情真实起来。
  天师弟子出手,加上陈贵大半生的积累……且按其所说,今日所见之火器,乃为尽快做出,以术士手段催化……距离完全交由寻常匠人铸造,还需至少一年的时间……
  并且,火绳枪也有诸多弊端,诸如怕雨天等等……
  这反而令他们觉得“靠谱”了。
  “好!好啊!”
  兵部老尚书喜不自胜,摩挲着那杆火枪,眼神中满是喜色:
  “虽是如此,但相比于以往,已是突飞猛进!”
  他扭头,看向赵都安,正色道:
  “赵佥事今日所为,功在千秋,惠在社稷,本官必亲自上书,为你请功!”
  今日所见,着实给了这位尚书太多惊喜,令这位老人心潮澎湃,忍不住道:
  “这把火枪,可否给本官带回把玩?”
  赵都安笑而不语。
  兵部尚书猛地反应过来,苦笑摇头:
  “是本官考虑不周。”
  旋即,依依不舍将火枪递回给陈贵。
  其余枢密院武官,也都醒悟过来。
  按照常理,此等要紧之物,其图纸必然要呈送枢密院保存。
  但距离上次火器被窃还不久,众人哪里还敢拿?
  若是再次失窃,谁敢担这个责任?
  薛神策当即拍板:
  “新火器研制一事,列入绝密,归由火器局,除赵佥事外,其余各营,各衙禁止接触,只予以全力配合及防卫,以免重蹈覆辙。”
  众将应声称是。
  薛神策威严肃穆的脸孔上,这时也才露出一丝笑容。
  看了眼赵都安,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