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355节
据他所知,淮安王是“八王”中较为摇摆的一个。
与私底下疑似拥兵的靖王不同,淮安王身在富庶,商业发达,士族林立的“淮水道”。
王府手下的产业商铺极多,大运河上来往的一艘艘船,其中为数不少,背后都有着淮安王的影子。
那些航船,每时每刻,也都在给淮安王的钱袋子里赚铜钱。
故而,这位王爷难免沾上商人禀赋,惯于“多方押宝”。
当初女帝登基之初,淮安王也是率先送上贺表的。
“八王之中,淮安王是对皇位贪念最弱,同时也是最值得拉拢的一个。”
这是赵都安查阅资料后,得出的判断。
因商人禀赋,所以淮安王身处局中,为保利益,既不想背叛以靖王为首的“八王”联盟。
也不想得罪死女帝,担心遭到清算。
甚至连匡扶社,他都是个中立态度。
多方押宝,对哪一方都不完全忠诚。但又因手中有大笔钱财,一定程度上,也会决定各方势力博弈的天平的分量。
“呵,新政颁布不久,朝廷开市的消息传出,其他王爷还没做出明面反应,淮安王就急不可耐,将女儿派过来……”
“进京后,又忙于与各方打点关系,只怕做的还是搜集情报的工作……
这个才女郡主,就像淮安王的耳目,来亲眼看一看朝廷的变化,判断局势,以此评估女帝坐稳江山的几率……”
“恩……若是这般,那找到我,也不意外了,是奔着亲眼看看我,了解我底细的目的……”
赵都安一边朗声笑着。
心中同时有诸多念头闪烁。
……
这么好说话?
徐君陵美眸略感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正对上后者似笑非笑的目光,不由目光低垂,道:
“使君有此容人雅量,不愧为皇姐看重之能臣。”
前半句是答谢,后一句既是称赞,同时,也仿佛藏着几分,似有似无的阴阳怪气。
正如赵都安猜测那般,徐君陵今日过来,目的便是掂量下,这位京城炙手可热的宠臣究竟有几分成色。
是何种性格,行事作风的人。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天下这座棋局上,想要准确落子,必须擦亮眼睛。
但如何见面,接触试探,又是个大难题。
只因通过这些日子的了解,徐君陵确定,赵都安与“李党”是彻头彻底的政敌。
而偏偏,“淮水道”又是“李党”官员的大本营。
李彦辅手下,一系列官员,大多是江南士子,背靠诸多江南士族。
淮安王与那些士族向来保持良好关系。
这就导致,徐君陵站在家族立场上,天然亲近“李党”。
她来接触赵都安,一举一动,何种态度。
都会被“李党”官员、女帝、乃至靖王等其余七位王爷看在眼里。
释放出的任何信号,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
所以,徐君陵思前想后,才导演了今日这一出戏码。
按照预想,吕青风会在关键时候出手,以介入挑战的方式,引导双方见面。
这既能一口气,试探出赵都安此人的性格,修为,行事风格……又能避免“李党”不悦,防止七王误解。
也不至于真得罪女帝……
结果,却不想出了少许差池。
海公公的意外出手,将她的计划全盘打乱。
此刻,二人寒暄了一阵,彼此说的,都是些恭维,没有营养的闲话。
过了一阵,赵都安掀开一只倒扣的杯子,亲自倒了茶水,递过去,感慨道:
“郡主既然早来了,怎么不与本官见面?”
徐君陵莞尔一笑,青葱玉指接过,含笑道:
“赵大人与皇姐关系匪浅,我这个做妹妹的,总得避嫌才是。”
这又是试探了。
她红唇抿了口茶水,盯着赵都安的表情,想判断其究竟与女帝关系如何。
赵都安却是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随口道:
“郡主觉得这茶水可还合口?”
岔开话题么……徐君陵淡笑道:“颇为甘甜。”
赵都安饶有兴趣,凝视她甜美的容颜,忽地轻佻地邪魅一笑:
“却不知,郡主的口水,比之这粗茶,哪个更为甘甜了。”
第263章 诏衙蒙羞的一天
口水……
空荡的二层茶楼内,当赵都安轻佻地吐出这个句子,徐君陵愣住了。
这位身份尊贵的王府千金,脸上笑容僵住。
端着茶碗的姿势也顿住,好似没有听清,或者不敢相信。
倒是站在楼梯口,作为此处唯一的“第三者”的丫鬟在愣神过后,难以置信地惊叫一声:
“大胆!你竟胆敢轻薄……”
丫鬟喊了半句,想起什么,猛地压低声音。
生怕喊声传开去,却也因这一下动作,导致气势全无。
徐君陵却被这一句话惊醒,那江南水乡女子薄薄的脸颊上,蓦地飞起一抹殷红。
红唇下意识抿了抿,将茶碗丢在桌上。
继而,继而才后知后觉地升起怒气,脸色转冷,眼神中犹自难以置信:
“赵大人,你方才说什么。”
呵……果然,让端架子的大家闺秀一秒破功的最好方法,永远这般简单粗暴……
赵都安噙着笑容,目光落在她红唇间贝齿之上,盯着黏连的几道丝线,说道:
“郡主的口水……”
“闭嘴!”徐君陵微微变色,盯着他:
“赵大人说这种话,就不怕我皇姐知晓么?”
赵都安肆无忌惮地抬手,在二楼中画了一圈,浑不在意道:
“此处,唯有你主仆二人与我。陛下如何知晓?还是说,郡主要去禀告陛下?郡主觉得,陛下会信么?”
徐君陵愣了下。
女帝会信吗?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是她压根就不可能去说给外人。
倒不是因为什么名节,而是她的立场。
淮安王既是“八王”之一,又与“李党”背后的士族集团,有紧密联系。
徐君陵占着这个身份,是绝对不能向女帝“诬陷”赵都安的,也不能说给外人散播。
因为这会被解读为离间,而且是很低级的离间。
或者是逆党散布的谣言。
所以,这才是对方肆无忌惮言语调戏自己的原因……
就是笃定了,没有任何风险,哪怕到处说,也没人会信……
“赵大人,觉得这般很有趣么?”徐君陵冷静下来,迅速调整情绪。
赵都安笑着继续给她倒茶:
“以郡主的学识身份,也该知道,作为‘妹妹’,去调侃‘姐姐’与男子的关系,是极为失礼的。”
“……”徐君陵顿时语塞,心想:
传言果然不假,姓赵的当真睚眦必报,自己只稍微试探一句,就遭反调戏。
“赵大人多想了,我并无妄议皇姐的意思。”
徐君陵轻轻吸了口气,起身告辞:
“不过,孤男寡女相处,的确不妥。绿水,我们走吧。”
这就要走了?不试探了?
赵都安眯起眼睛,目视徐君陵转身,叫上丫鬟一起朝楼下走去。
他哂笑一声,揶揄道:
“对了,提醒一句。京城穿衣风气,比淮水道要开放的多,郡主没必要为了什么淑女仪态,用丝带奋力裹胸,导致说话也没什么气力,着实不够爽利。
大好风景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觉得穿衣会不好看?错啦,壮丽山河景色,才最动人。”
徐君陵呼吸脚步一乱。
身旁丫鬟大怒,却被后者抬手按住。
与私底下疑似拥兵的靖王不同,淮安王身在富庶,商业发达,士族林立的“淮水道”。
王府手下的产业商铺极多,大运河上来往的一艘艘船,其中为数不少,背后都有着淮安王的影子。
那些航船,每时每刻,也都在给淮安王的钱袋子里赚铜钱。
故而,这位王爷难免沾上商人禀赋,惯于“多方押宝”。
当初女帝登基之初,淮安王也是率先送上贺表的。
“八王之中,淮安王是对皇位贪念最弱,同时也是最值得拉拢的一个。”
这是赵都安查阅资料后,得出的判断。
因商人禀赋,所以淮安王身处局中,为保利益,既不想背叛以靖王为首的“八王”联盟。
也不想得罪死女帝,担心遭到清算。
甚至连匡扶社,他都是个中立态度。
多方押宝,对哪一方都不完全忠诚。但又因手中有大笔钱财,一定程度上,也会决定各方势力博弈的天平的分量。
“呵,新政颁布不久,朝廷开市的消息传出,其他王爷还没做出明面反应,淮安王就急不可耐,将女儿派过来……”
“进京后,又忙于与各方打点关系,只怕做的还是搜集情报的工作……
这个才女郡主,就像淮安王的耳目,来亲眼看一看朝廷的变化,判断局势,以此评估女帝坐稳江山的几率……”
“恩……若是这般,那找到我,也不意外了,是奔着亲眼看看我,了解我底细的目的……”
赵都安一边朗声笑着。
心中同时有诸多念头闪烁。
……
这么好说话?
徐君陵美眸略感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正对上后者似笑非笑的目光,不由目光低垂,道:
“使君有此容人雅量,不愧为皇姐看重之能臣。”
前半句是答谢,后一句既是称赞,同时,也仿佛藏着几分,似有似无的阴阳怪气。
正如赵都安猜测那般,徐君陵今日过来,目的便是掂量下,这位京城炙手可热的宠臣究竟有几分成色。
是何种性格,行事作风的人。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天下这座棋局上,想要准确落子,必须擦亮眼睛。
但如何见面,接触试探,又是个大难题。
只因通过这些日子的了解,徐君陵确定,赵都安与“李党”是彻头彻底的政敌。
而偏偏,“淮水道”又是“李党”官员的大本营。
李彦辅手下,一系列官员,大多是江南士子,背靠诸多江南士族。
淮安王与那些士族向来保持良好关系。
这就导致,徐君陵站在家族立场上,天然亲近“李党”。
她来接触赵都安,一举一动,何种态度。
都会被“李党”官员、女帝、乃至靖王等其余七位王爷看在眼里。
释放出的任何信号,都可能引发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
所以,徐君陵思前想后,才导演了今日这一出戏码。
按照预想,吕青风会在关键时候出手,以介入挑战的方式,引导双方见面。
这既能一口气,试探出赵都安此人的性格,修为,行事风格……又能避免“李党”不悦,防止七王误解。
也不至于真得罪女帝……
结果,却不想出了少许差池。
海公公的意外出手,将她的计划全盘打乱。
此刻,二人寒暄了一阵,彼此说的,都是些恭维,没有营养的闲话。
过了一阵,赵都安掀开一只倒扣的杯子,亲自倒了茶水,递过去,感慨道:
“郡主既然早来了,怎么不与本官见面?”
徐君陵莞尔一笑,青葱玉指接过,含笑道:
“赵大人与皇姐关系匪浅,我这个做妹妹的,总得避嫌才是。”
这又是试探了。
她红唇抿了口茶水,盯着赵都安的表情,想判断其究竟与女帝关系如何。
赵都安却是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随口道:
“郡主觉得这茶水可还合口?”
岔开话题么……徐君陵淡笑道:“颇为甘甜。”
赵都安饶有兴趣,凝视她甜美的容颜,忽地轻佻地邪魅一笑:
“却不知,郡主的口水,比之这粗茶,哪个更为甘甜了。”
第263章 诏衙蒙羞的一天
口水……
空荡的二层茶楼内,当赵都安轻佻地吐出这个句子,徐君陵愣住了。
这位身份尊贵的王府千金,脸上笑容僵住。
端着茶碗的姿势也顿住,好似没有听清,或者不敢相信。
倒是站在楼梯口,作为此处唯一的“第三者”的丫鬟在愣神过后,难以置信地惊叫一声:
“大胆!你竟胆敢轻薄……”
丫鬟喊了半句,想起什么,猛地压低声音。
生怕喊声传开去,却也因这一下动作,导致气势全无。
徐君陵却被这一句话惊醒,那江南水乡女子薄薄的脸颊上,蓦地飞起一抹殷红。
红唇下意识抿了抿,将茶碗丢在桌上。
继而,继而才后知后觉地升起怒气,脸色转冷,眼神中犹自难以置信:
“赵大人,你方才说什么。”
呵……果然,让端架子的大家闺秀一秒破功的最好方法,永远这般简单粗暴……
赵都安噙着笑容,目光落在她红唇间贝齿之上,盯着黏连的几道丝线,说道:
“郡主的口水……”
“闭嘴!”徐君陵微微变色,盯着他:
“赵大人说这种话,就不怕我皇姐知晓么?”
赵都安肆无忌惮地抬手,在二楼中画了一圈,浑不在意道:
“此处,唯有你主仆二人与我。陛下如何知晓?还是说,郡主要去禀告陛下?郡主觉得,陛下会信么?”
徐君陵愣了下。
女帝会信吗?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是她压根就不可能去说给外人。
倒不是因为什么名节,而是她的立场。
淮安王既是“八王”之一,又与“李党”背后的士族集团,有紧密联系。
徐君陵占着这个身份,是绝对不能向女帝“诬陷”赵都安的,也不能说给外人散播。
因为这会被解读为离间,而且是很低级的离间。
或者是逆党散布的谣言。
所以,这才是对方肆无忌惮言语调戏自己的原因……
就是笃定了,没有任何风险,哪怕到处说,也没人会信……
“赵大人,觉得这般很有趣么?”徐君陵冷静下来,迅速调整情绪。
赵都安笑着继续给她倒茶:
“以郡主的学识身份,也该知道,作为‘妹妹’,去调侃‘姐姐’与男子的关系,是极为失礼的。”
“……”徐君陵顿时语塞,心想:
传言果然不假,姓赵的当真睚眦必报,自己只稍微试探一句,就遭反调戏。
“赵大人多想了,我并无妄议皇姐的意思。”
徐君陵轻轻吸了口气,起身告辞:
“不过,孤男寡女相处,的确不妥。绿水,我们走吧。”
这就要走了?不试探了?
赵都安眯起眼睛,目视徐君陵转身,叫上丫鬟一起朝楼下走去。
他哂笑一声,揶揄道:
“对了,提醒一句。京城穿衣风气,比淮水道要开放的多,郡主没必要为了什么淑女仪态,用丝带奋力裹胸,导致说话也没什么气力,着实不够爽利。
大好风景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觉得穿衣会不好看?错啦,壮丽山河景色,才最动人。”
徐君陵呼吸脚步一乱。
身旁丫鬟大怒,却被后者抬手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