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4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一把捅破窗户纸,盯着赵都安,说道:
  “大人!您在京中做官,总该知道,哪怕在天子圣人脚下,眼皮子底下,这官场也干净不了!
  别的不说,就每年冬夏两季,整个大虞各地方的官员,都成车地往京中送什么?冬送碳敬,夏送冰敬,什么碳冰?都是孝敬。”
  “这谁不知道?您不知道,还是圣人不知道?不也都约定俗成,默许了么?
  为什么?
  我当年在岭南做县令的时候不懂,后来才知道,当地方官的,总有各种法子捞油水,能吃饱。
  但京官不行!
  京官挤在京城那池子里抢食,一个个胃口又大的吓人,怎么够?
  京官吃不饱,那对地方官考核的时候,就不会留半点情面,地方官怕不怕?怎么能不怕?”
  “莫说官,哪怕是寻常百姓,生病了请个郎中,都要封个红纸包,不为治好,也怕人家不高兴给你往坏了治。”
  “这是为了保乌纱帽,不寻座靠山,谁能安心?睡得安稳?
  那想往上升官的呢?
  更不用说,纯靠政绩,无人在京中给你说话,天子哪里知道你这一号人?”
  孙孝准语速加快,一口气说出这许多。
  话语可谓是直白至极,半点不做遮掩。
  赵都安都怔了下。
  倒不是意外这些内容。
  而是诧异于,这知府是破罐子破摔?
  还是怎么:
  “孙府台,你……”
  孙孝准一摆手,打断他:
  “赵大人,你先听我说。”
  他后退两步,脸上有些自嘲:
  “你肯定诧异我为什么说这些,没那么复杂,王楚生犯了事,人跑了,眼瞅着是找不回的。
  那接下来这口锅谁来背?
  肯定是要个有分量的人,才能交差,谁合适?
  思来想去,就我最合适。
  既是顶头上司,又没大家族做根基。
  总归不能让高布政使和刘按察来背吧?既如此,我这个知府怕是也没几天可做,干脆便说明白些。”
  他深深吸了口气,近乎红着眼睛,盯着赵都安,说道:
  “赵大人,我知道,你既然敢揭露身份,直接调兵过来,肯定已经掌握了些证据,没错,我的确拿过王楚生的孝敬,可谁没拿过?”
  顿了顿,孙孝准突然躬身作揖,语气诚恳真挚:
  “赵大人,不能查啊!查下去,真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啊。”
  第303章 停职查办
  飒飒——
  远山的秋风吹入县衙,二人身旁大片灿烂的金菊如麦浪般抖动。
  赵都安定定审视着,眼前朝自己作揖的太仓知府,神色先是怪异,旋即转为平静:
  “你在教本官做事?”
  土著孙孝准听不懂来自异世界的梗,一脸正色:
  “大人,下官不敢。只望大人以‘大局为重’。”
  “好一个大局为重,”赵都安似乎哂笑了下,面色不悦:
  “孙府台,你说这些,归根结底,不还是想携大局而自保?
  想要本官,接受你们给出的法子,走个过场,不去深挖?但你似乎想错了一件事,在这里,本官才是大局。”
  孙孝准一脸失望,神色自嘲,垂下双手,不再多说。
  这时候,院门外传来钱可柔的声线:
  “大人,布政使高廉,按察使刘季到了。”
  来的倒是挺快……赵都安瞥了孙知府一眼,说道:
  “孙大人出去解释下吧,对了,将陈御史叫过来。”
  孙孝准叹息一声,迈步走出院子。
  俄顷。
  穿青袍的镶银牙御史陈红走了进来,神色郑重:
  “赵大人,您找我?”
  赵都安“恩”了声,与这位袁立派来的副手通气道:
  “宋提举调查获得罪证,本官已拿到了。”
  顿了下,不等这位名为副手,但实际上,与自己互相监督的御史露出惊喜神色。
  他继续道:
  “罪证中,不少线索指向临封官场。我方才与孙孝准谈了谈,这家伙的反应很有意思。”
  在都察院跟随袁立身旁,耳濡目染多年,心思七窍玲珑的陈御史好奇道:“有意思?”
  “是啊,”赵都安背负双手,缓缓踱步,踏入这一片菊花,如舟行于花海,任凭枝叶扫过锦衣下摆。
  他语气唏嘘,目光悠远深邃。
  沉吟了下,才带着几分莫名地叹了口气:
  “他给本官送了好大一份投名状啊。”
  呵,激动的辩驳,看似情真意切地说查不得……
  但赵都安深知,官场上听一个人的话,不能听表层。
  一个能从艰苦的岭南,以这个年岁,爬到太仓知府这个位置上的人。
  真的会如外表那般直率?
  心口合一?
  怎么可能。
  所以,孙孝准那一段表演,真正想告诉赵都安的话,压根不是表面说的那套。
  前面特意提了京官与地方官的关系,言外之意,是在暗示,这件案子不只是临封地方的事,而是涉及京官的大事。
  中间说临封官场都不干净,则是在表明本地官员的立场,和接下来本地官员可能进行的应对。
  至于最后那句“一发而不可收”,意思就太明显了。
  作为一个文官出身的知府,与宋举人谈论文章的读书人,岂会在用词上犯低级错误?
  “一发而不可收”,与“一发而不可收拾”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意思。
  只这一句话用词,就已暗示的太明白不过。
  “这家伙,是在提醒本官动手要快,不能拖延啊。”
  赵都安望着远山,说出这样莫名其妙的一句。
  旋即,他看了眼面露疑惑的陈御史,露出笑容:
  “老陈,看来我们得提前收网了。”
  ……
  县衙前厅。
  孙孝准面无表情,与匆匆赶来的两位上司会面,将事情简单说了一番。
  气质儒雅的高布政使平静听完,说道:
  “钦差怎么说?”
  孙孝准正要回答,突然听到后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诸位都在,那就最好。”锦衣华服的赵都安迈步走来,身旁御史落后半步。
  身为一道大员的高廉忙起身:
  “钦差。”
  老好人模样,只想混日子的刘按察使也站起来:
  “赵大人。”
  赵都安面沉似水,视线扫过被骑兵们牢牢封锁的衙门,最后落在眼前三名朝廷大员身上。
  冷声开口:
  “据本官调查,王楚生贪墨一案,牵扯甚广,人犯与检举人又离奇失踪,线索指向三位,为确保查案不受干扰,本官现以钦差之权责,暂停三位所有职权,保留品秩,接受调查。”
  几乎没有停顿,他对梨花堂的锦衣们吩咐道:
  “可柔,你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保护三位大人,停职调查期间,三位大人禁止离开太仓府城,恩,最好不要乱走,就在家中或衙门好好休息,一应事务,由各自的副官暂代,有问题吗?”
  钱可柔等锦衣抱拳,杀气腾腾:
  “属下遵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