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536节
文珠公主的人设,其实更近乎于某种“宗教意义”的圣女、圣母这一类角色。
其本人,虽才情不差,但性格里缺乏贞宝那种强硬果决的一面,而更多的是慈悲与同理心。
性情也更柔软。
之所以能在西域名声很大,主要得益于其“亲民”的形象,以及佛门、大虞两方政治上,达成的某种妥协。
并且,所谓“西域国”,严格来说是西域一堆部落的集合,文珠公主所在的部落,只是众多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
政治态势,远不如大虞复杂,更粗糙而原始。
……
“大人,”茶楼内,脸蛋圆而红润的钱可柔说道:
“这位公主上次回来,还是先帝在位时。此次入京,名义上代表西域国洽谈明年的商贸,但只怕与陛下拉关系才是最大目的。
其这些天,还屡次打探您,若非您在家中养病,早就说了闭门谢客,只怕这伙人还想与您见面呢。”
赵都安屈指轻弹纸页,将资料丢在桌上,笑着说:
“来者不善啊。”
不同于梨花堂打探的情报,赵都安这些天虽大部分时间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对外只说重伤养病。
但实际上,也通过白马监了解宫中情况。
老司监孙莲英就告诉他,文珠公主似对他成见极深,认为女帝被他这个奸臣蛊惑。
大有一种,远嫁的姑姑回娘家,要替侄女把关,铲除身边黄毛男友的架势……
“呵呵,这位公主殿下久在西域,若是对虞国情况不了解,从而误解我还好,怕的是心思不纯……”
赵都安摩挲下巴,说道:
“与其坐以待毙,等着她找上门来,不如主动出击,探探她的底细。”
侯人猛大手抓了抓头发,面露狠色:
“大人您是要我们几个去偷偷将人绑了?然后……”
沈倦瞪了他一眼,无语道:
“粗鄙。你除了打打杀杀还能想点别的么?文珠公主可不是云阳长公主,人家是代表西域的。”
赵都安笑了笑,取出易容面具,按在脸上,缓缓变幻成新的模样:
“小沈说的对,江湖不是打打杀杀,咱们今日只是去摸底,若其对我有误解,能以柔和的方式解除误会最好。”
他没说的后半句是:
若以柔和的方式解除不了,那赵大人也只能被逼无奈,用点物理方式,让这位意图铲除自己的“姑姑”清醒一些。
虽然……
作为京城地头蛇的赵大人,也无惧区区一个嫁出去的公主。
但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总被动防守也不行。”
不过,在此之前,为了避免自己太俊朗,一下就暴露,他决定换一个身份去接触。
俄顷。
易容后的赵都安,率领扮做婢女与家仆的三名亲信,驱使马车,车轮滚滚,在雪地上碾出两道车辙。
朝着东城驶去。
……
城东。
赵都安屡次捐赠的济孤院附近,一条街的路口,今日排起了长队。
闻讯而来的贫民围在施舍过冬取暖的石炭的棚子前,在吆喝声里,捧着簸箕在寒风中打颤。
不远处,一辆马车缓缓驶来,继而,裹着厚厚的棉布长裙,卸下了宝石佩饰的文珠公主,在那名高大的女武士护卫下,走了下来。
——
凑个4k章,今天正常更新。另外,我请个假竟然促使一堆书友投起了月票……果然女人什么的,压根没法和兄弟们相比!
第391章 赵都安:在下林克,见过文珠公主
“公主,就是这里了。”
马车旁,身材高大,头发编成散辫,皮肤粗糙泛红的女武士锐利的眼神扫过四周,确定安全后,才将车厢内的公主请下来。
四十余岁,神态温和的文珠公主今日打扮颇为低调,身上发间,不见珠宝首饰。
此刻鞋子踩在嘎吱作响的雪面上,目光迎着阳光,望见了前方路口布施的棚子。
“按照您的吩咐,我们采购了石炭来散给这里的百姓。”女武士轻声说道:“没有经衙门胥吏的手。”
“恩。”文珠公主轻轻颔首,望着棚子前,那些衣衫或单薄,或破烂,瘦弱憔悴的贫民,眼神痛惜:
“今年雪大,听闻城中物价几日里飞涨,这些在京师中的人都如此艰难,不敢想更贫瘠之地,该怎样难熬。”
女武士咕哝道:“都说京城乃首善之城,我看还不如西域。”
文珠公主摇头叹息,公允道:
“西域虽地偏,人口却也少许多,执掌一个部族,自然要比执掌一个王朝要简单容易太多。不过,比我记忆中的京城的冬日,的确要更艰难些,应是朝廷国库空虚所致。”
忠心女武士说道:“那群官员都这样说,还说等明年,开始赚来的白银将使国库充盈,一切自会转好。”
开市……
气质温婉的长公主抿了抿红唇。
这个词,她近来数月已听的要耳朵磨出茧子,包括这次要与朝廷商谈的,关于明年的贸易,也有与“开市”相关的条目。
“据说,虞国的新政与开市,都是那个赵都安一手促成。”女武士道。
文珠公主摇了摇头,淡淡道:
“镀金罢了,一介禁军步卒出身的武官,如何能主导这等大事?由此可见,陛下对此佞臣何等宠幸。”
从进城起,文珠公主就开始从各种渠道,打探女帝面首的消息。
而伴随各种消息汇聚,文珠公主只觉满眼荒唐。
铲除奸臣那几样,外界知晓不多的事且不提。
单单公开的,佛道大比上的风头、神机营新火器研发的助推、太仓一案与湖亭开市的功绩、新政的筹划、败正阳学派……林林总总。
若只一两件,还算合理。
但当短短大半年里,这么多功绩都聚集在一人身上,对于非亲历者的文珠公主而言,就实在太荒诞了。
基于常识判断,文珠愈发笃定,是女帝过于宠幸这个面首,为了帮他镀金,这才每一样大事,功绩,都想法子让赵都安沾光。
如此,这一切才合理。
事实上,文珠公主的这个看法,才是正常人下意识会脑补的真相。
包括时至今日,京城坊间,对于赵都安身上的功绩,哪个是真,哪个是镀金的争议,都从未休止。
毕竟哪怕是完整知晓每一件事的女帝,每当回想这一年赵都安做的事,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更遑论外人?
文珠本就对赵都安存在刻板偏见,得知的资料越多,心中对其“迷惑君王奸臣”的印象,就越牢固。
也越担忧。
这几日,她入宫数次,与女帝也深谈了数次。
身为嫁出去的姑姑,文珠知道分寸,并未急着说什么,只是谈亲情,拉家常,以及旁敲侧击。
而徐贞观交谈中透露出的,对赵都安这名奸贼的信任,与那一丝隐藏的很好,却依旧被她捕捉到的情愫,都令她很是担忧。
文珠也想过要见一见赵都安,当在下着女帝的面以长辈的身份,戳破这个蛊惑侄女的“黄毛”的虚伪面容。
可惜……
赵都安以重伤养病为由,闭门谢客,完全不露面。
尚未寻到机会。
“公主,听说往年冬天,若遇苦寒,神龙寺的僧人会在城中给贫民布施,今年却因‘禁佛’,而没了踪影。”女武士有些感慨地说。
文珠公主沉默了下,轻轻叹息一声。
对于“禁佛”一事,从西域的立场上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神龙寺被削弱,忧的是这是否意味着,佛门整体的影响力下降?
不过……
这些都是“圣僧”等人要考虑的,文珠并不想参与,从她个人的角度,对神龙寺并无恶感。
因为哪怕是为了信徒,但神龙寺的和尚赈灾布施终归是真的。
总比那个仗着权势,为非作歹,声名狼藉的赵都安强出太多。
“上层斗争,苦的终归还是百姓。佛门还肯赈济百姓,赵都安那等权佞,只懂享受荣华富贵,怕是连这天子脚下的苦,都看不见半点。”
文珠公主吐出一口白气,说道:“我们也过去吧。”
闻言,马车旁其他几名亲随,忙抬着几个木箱子跟在公主身后。
这个棚子内,发放石炭的乃是西域招揽的虞国人,这会看到公主要行礼,给文珠抬手拦住。
她在棚子角,额外开了个位置,打开木箱,其中赫然用厚厚的棉被,裹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杂面馒头。
下令只准小孩子来领。
“馒头!”
人群一下轰动起来,队伍有些乱了。
好在女武士带人维持秩序,很快就有一名名穷苦孩子,端着放了黑色石炭的簸箕,来领馒头。
其本人,虽才情不差,但性格里缺乏贞宝那种强硬果决的一面,而更多的是慈悲与同理心。
性情也更柔软。
之所以能在西域名声很大,主要得益于其“亲民”的形象,以及佛门、大虞两方政治上,达成的某种妥协。
并且,所谓“西域国”,严格来说是西域一堆部落的集合,文珠公主所在的部落,只是众多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一个。
政治态势,远不如大虞复杂,更粗糙而原始。
……
“大人,”茶楼内,脸蛋圆而红润的钱可柔说道:
“这位公主上次回来,还是先帝在位时。此次入京,名义上代表西域国洽谈明年的商贸,但只怕与陛下拉关系才是最大目的。
其这些天,还屡次打探您,若非您在家中养病,早就说了闭门谢客,只怕这伙人还想与您见面呢。”
赵都安屈指轻弹纸页,将资料丢在桌上,笑着说:
“来者不善啊。”
不同于梨花堂打探的情报,赵都安这些天虽大部分时间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对外只说重伤养病。
但实际上,也通过白马监了解宫中情况。
老司监孙莲英就告诉他,文珠公主似对他成见极深,认为女帝被他这个奸臣蛊惑。
大有一种,远嫁的姑姑回娘家,要替侄女把关,铲除身边黄毛男友的架势……
“呵呵,这位公主殿下久在西域,若是对虞国情况不了解,从而误解我还好,怕的是心思不纯……”
赵都安摩挲下巴,说道:
“与其坐以待毙,等着她找上门来,不如主动出击,探探她的底细。”
侯人猛大手抓了抓头发,面露狠色:
“大人您是要我们几个去偷偷将人绑了?然后……”
沈倦瞪了他一眼,无语道:
“粗鄙。你除了打打杀杀还能想点别的么?文珠公主可不是云阳长公主,人家是代表西域的。”
赵都安笑了笑,取出易容面具,按在脸上,缓缓变幻成新的模样:
“小沈说的对,江湖不是打打杀杀,咱们今日只是去摸底,若其对我有误解,能以柔和的方式解除误会最好。”
他没说的后半句是:
若以柔和的方式解除不了,那赵大人也只能被逼无奈,用点物理方式,让这位意图铲除自己的“姑姑”清醒一些。
虽然……
作为京城地头蛇的赵大人,也无惧区区一个嫁出去的公主。
但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总被动防守也不行。”
不过,在此之前,为了避免自己太俊朗,一下就暴露,他决定换一个身份去接触。
俄顷。
易容后的赵都安,率领扮做婢女与家仆的三名亲信,驱使马车,车轮滚滚,在雪地上碾出两道车辙。
朝着东城驶去。
……
城东。
赵都安屡次捐赠的济孤院附近,一条街的路口,今日排起了长队。
闻讯而来的贫民围在施舍过冬取暖的石炭的棚子前,在吆喝声里,捧着簸箕在寒风中打颤。
不远处,一辆马车缓缓驶来,继而,裹着厚厚的棉布长裙,卸下了宝石佩饰的文珠公主,在那名高大的女武士护卫下,走了下来。
——
凑个4k章,今天正常更新。另外,我请个假竟然促使一堆书友投起了月票……果然女人什么的,压根没法和兄弟们相比!
第391章 赵都安:在下林克,见过文珠公主
“公主,就是这里了。”
马车旁,身材高大,头发编成散辫,皮肤粗糙泛红的女武士锐利的眼神扫过四周,确定安全后,才将车厢内的公主请下来。
四十余岁,神态温和的文珠公主今日打扮颇为低调,身上发间,不见珠宝首饰。
此刻鞋子踩在嘎吱作响的雪面上,目光迎着阳光,望见了前方路口布施的棚子。
“按照您的吩咐,我们采购了石炭来散给这里的百姓。”女武士轻声说道:“没有经衙门胥吏的手。”
“恩。”文珠公主轻轻颔首,望着棚子前,那些衣衫或单薄,或破烂,瘦弱憔悴的贫民,眼神痛惜:
“今年雪大,听闻城中物价几日里飞涨,这些在京师中的人都如此艰难,不敢想更贫瘠之地,该怎样难熬。”
女武士咕哝道:“都说京城乃首善之城,我看还不如西域。”
文珠公主摇头叹息,公允道:
“西域虽地偏,人口却也少许多,执掌一个部族,自然要比执掌一个王朝要简单容易太多。不过,比我记忆中的京城的冬日,的确要更艰难些,应是朝廷国库空虚所致。”
忠心女武士说道:“那群官员都这样说,还说等明年,开始赚来的白银将使国库充盈,一切自会转好。”
开市……
气质温婉的长公主抿了抿红唇。
这个词,她近来数月已听的要耳朵磨出茧子,包括这次要与朝廷商谈的,关于明年的贸易,也有与“开市”相关的条目。
“据说,虞国的新政与开市,都是那个赵都安一手促成。”女武士道。
文珠公主摇了摇头,淡淡道:
“镀金罢了,一介禁军步卒出身的武官,如何能主导这等大事?由此可见,陛下对此佞臣何等宠幸。”
从进城起,文珠公主就开始从各种渠道,打探女帝面首的消息。
而伴随各种消息汇聚,文珠公主只觉满眼荒唐。
铲除奸臣那几样,外界知晓不多的事且不提。
单单公开的,佛道大比上的风头、神机营新火器研发的助推、太仓一案与湖亭开市的功绩、新政的筹划、败正阳学派……林林总总。
若只一两件,还算合理。
但当短短大半年里,这么多功绩都聚集在一人身上,对于非亲历者的文珠公主而言,就实在太荒诞了。
基于常识判断,文珠愈发笃定,是女帝过于宠幸这个面首,为了帮他镀金,这才每一样大事,功绩,都想法子让赵都安沾光。
如此,这一切才合理。
事实上,文珠公主的这个看法,才是正常人下意识会脑补的真相。
包括时至今日,京城坊间,对于赵都安身上的功绩,哪个是真,哪个是镀金的争议,都从未休止。
毕竟哪怕是完整知晓每一件事的女帝,每当回想这一年赵都安做的事,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更遑论外人?
文珠本就对赵都安存在刻板偏见,得知的资料越多,心中对其“迷惑君王奸臣”的印象,就越牢固。
也越担忧。
这几日,她入宫数次,与女帝也深谈了数次。
身为嫁出去的姑姑,文珠知道分寸,并未急着说什么,只是谈亲情,拉家常,以及旁敲侧击。
而徐贞观交谈中透露出的,对赵都安这名奸贼的信任,与那一丝隐藏的很好,却依旧被她捕捉到的情愫,都令她很是担忧。
文珠也想过要见一见赵都安,当在下着女帝的面以长辈的身份,戳破这个蛊惑侄女的“黄毛”的虚伪面容。
可惜……
赵都安以重伤养病为由,闭门谢客,完全不露面。
尚未寻到机会。
“公主,听说往年冬天,若遇苦寒,神龙寺的僧人会在城中给贫民布施,今年却因‘禁佛’,而没了踪影。”女武士有些感慨地说。
文珠公主沉默了下,轻轻叹息一声。
对于“禁佛”一事,从西域的立场上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神龙寺被削弱,忧的是这是否意味着,佛门整体的影响力下降?
不过……
这些都是“圣僧”等人要考虑的,文珠并不想参与,从她个人的角度,对神龙寺并无恶感。
因为哪怕是为了信徒,但神龙寺的和尚赈灾布施终归是真的。
总比那个仗着权势,为非作歹,声名狼藉的赵都安强出太多。
“上层斗争,苦的终归还是百姓。佛门还肯赈济百姓,赵都安那等权佞,只懂享受荣华富贵,怕是连这天子脚下的苦,都看不见半点。”
文珠公主吐出一口白气,说道:“我们也过去吧。”
闻言,马车旁其他几名亲随,忙抬着几个木箱子跟在公主身后。
这个棚子内,发放石炭的乃是西域招揽的虞国人,这会看到公主要行礼,给文珠抬手拦住。
她在棚子角,额外开了个位置,打开木箱,其中赫然用厚厚的棉被,裹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杂面馒头。
下令只准小孩子来领。
“馒头!”
人群一下轰动起来,队伍有些乱了。
好在女武士带人维持秩序,很快就有一名名穷苦孩子,端着放了黑色石炭的簸箕,来领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