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盛重云这独家爹爹要出的赞助金额仅为总费用的三成,他虽然不介意再多些。但即便他肯,兴盛湖的几家也不会同意的,毕竟出的多、分成也多。
  至少总费用到底多少,今天集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测算。
  花费第一大项首先就是租场址。
  好在这里不是东市,这活动毕竟得了监镇的大力支持,租赁到最为平整、广阔且带着南岸、北岸的场地仅需花费一百两;
  花费第二大项:考虑到要吸引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以及城里的百姓,打造出令人惊艳的场景必不可少。冰雕、冰灯、冰台,虽说原料不要银子,但取冰的人力物力、吃喝行住总不能让匠人们自己垫钱吧。
  单说取冰,前头是项松带着渔民们做的,人数差不多有三十人,肯定是不够,后头至少增加到百余人;
  那么凿冰工具起码备五十套,还要再备二十辆左右的驴车,这部分开销、再加上多少要付一些薪酬,每天花销可能在五两左右,工期若是十日,共计便是五十两;
  场地营造上,冰雕工匠需要三十名、冰灯工匠二十名、冰台搭建工匠三十名,共计八十名。
  盛家工坊可以借三十名过来,其余的就在兴盛湖本地、白川府城找。假设整个制作周期为二十日,工匠们的吃食费用每人每天至少三十文,再加上薪酬,若是五十人的工匠队伍,总花销共计至少八十两;
  住宿方面,柳嫣打算去跟湖边的客栈商量,每家均出一定的房间、再去附近租些便宜的民房,成本控制在每人每日三十文。这部分花销差不多需要一两左右;
  花费第三大项:演艺编排。
  邀请有名的杂耍班子、乐坊歌女,一场表演的酬金少则十几两,多则几十两,活动期间若有多场演出,费用迅速累积,至少得做出一百两预算。
  苏榛是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在通泰牙行见到的那位朝沐娘子。
  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花费第四大项:商户招徕
  同样也得做个预算,得去白川府热闹街市张贴招商告示、还得雇佣牙人四处宣传,再加上给入驻商户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几日租金等,前期宣传招商费用约二十两;
  花费第五大项:等年岁市集开始了还需要“引路人”或“导览童子”、洒扫役,加起来至少七、八十人。
  其中引路或导览可安排三十人,洒扫役四十人,这部分肯定就是本地招募,住宿无需负责,但伙食上以及薪酬,每人每日需二百文左右;
  往多了算,共计十四两左右;
  花费第六大项:杂费,比如在场地周围需要建造一定数量的临时茅厕。
  如果预计每日人流量在数千人,可能需要建造二十到三十个简易的,材料以木材、茅草等,每个茅厕的建造费用可能在一两左右,三十个就是三十两。
  苏榛一听,立刻否了,“无需那么多银子,我们白水村的工坊可以承办此项。以伸缩茅厕帐蓬的形式搭建,不用太多木料、改为防水帆布。优点是成本低,省下三成银子是没问题。更何况搭木头的还不好挪动,而茅厕帐一个人都能抬走,搭建不用片刻,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重复使用,五、六年肯定是没问题。”
  众人一听能省银子,自是同意的,主要也是出于对苏榛的信任。这笔预算就先定在二十两;
  盛重云内心佩服:榛娘的如意算盘打得真是脆,她一个人都能自产自销了。
  茅厕帐的问题是解决了,就还有相应要准备大量马桶、草木灰、干草等物,每日花费可能在三两至五两左右。
  花费第七大项:嘉年华场地整个都在冰面上,又是最冷的季节。
  为防意外,苏榛提出在场地适当的位置建数个可供取暖的冰屋。
  兴盛湖众人还以为是寻常冰屋,还在纠结不够保暖。寒酥已经机灵的把萧家的圆顶冰屋形状画了出来,又讲解了一番它的保暖特效以及搭建方法。
  最重要的是,它省银子啊!
  苏榛点点头:“可以尽可能的搭多一点儿,一来供表演的人候场休息、二来若有游人抗不住冻也能进去缓缓、三来帐内还可‘便利店’、‘暖食店’,也是比不小的收入。”
  项松挠挠头问:“何为便利店?这名字听起来倒是新鲜。”
  苏榛嘴角上扬,耐心解释道:“便利店就好比一个小型的百宝箱铺子。在冰屋里腾出一块地儿,摆上些平日里大伙容易用到的零碎物件,像手尉、火折子、鞋垫之类的,游玩的人万一缺了啥,当场就能买到,省得他们大冷天的还得四处去找。”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新奇之色。
  柳嫣若有所思,又接着问:“那这‘暖食店’,就是指小食肆吧?卖些热乎吃食?”
  苏榛点了点头,“也可以这么理解。但它不会像外头的摊子一样动火,只卖热饮、方便的简餐,供人歇息为主。”
  赵海岳常年走镖,立刻就懂了这功能:“可以准备些姜汤、烤红薯、糖炒栗子,就在冰屋外头做,拿到里头卖。”
  项松忙不迭的点头:“还有那羊肉汤,提前熬好,装进保暖的陶罐,有人要了,盛上一碗,配上几张酥脆的烙饼,保管吃得浑身热乎。”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了菜单,恨不得立马就动手搭冰屋了。
  苏榛赶紧把议题拉回正轨,“我们白水村可以做便携式的、户外折叠桌椅做为冰屋的配套设施。这次没带过来,若大家信得过我,我差人把样品送过来。”
  柳嫣微嗔,“榛娘,你下次有啥好东西直接往外拿,别说什么信得过、信不过这种话。”
  苏榛心头一暖,笑着点头:“行!户外折叠桌椅可实用着呢,不占地方又特别的轻便,还是防火材质的。人多的时候,随时打开。等到天暖了,大伙出去踏青、游玩,带着也方便,找个风景好的地儿,支棱起来就能用。”
  说罢又看向赵海岳,“赵大哥,真不是我想推销货物啊,您回头看了就知道了,行镖的时候带着,不知道有多方便呢。”
  赵海岳爽朗的应下,就等着看样品。一番商议之下,所有的冰屋搭建、及内部“装修”这笔费用暂时折算为六十两。
  并且,帐内取暖要用炭盆,假设放置五十至一百个,每个炭火盆价格约三百至五百文,折中的话,差不多也要三、四十两。
  再加上木炭及石炭,每天的燃料成本也得至少二至五两左右,十五天预算七十五两;
  另外,所有吃食摊的燃料得提前准备出来,不能让摊主自己拿车运,会造成拥堵,并且也有安全隐患。
  苏榛想了想,说着:“除了普通的木炭之外,取暖帐里使的,我提议试试白水村乔大江家制的蜂窝煤。
  其一,便宜。它单价虽说只比石炭便宜一文,但因工艺复杂,燃烧时长比石炭多出一倍,耐烧。
  其二,蜂窝煤质地紧实,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大伙也都知道,用普通的石炭、弄一地的碎炭渣子也不好收拾。尤其乔家蜂窝煤形状规整,堆叠起来也方便,不管是储存还是使用,都极为便利。
  其三,从安全角度考量,乔大江家的蜂窝煤燃烧起来较为稳定、烟少,且火势也易于掌控,大大降低了祝融之灾的隐患。”
  她说的同时,寒酥也配合着画了蜂窝煤的图出来,这下不止兴盛湖的几位东家掌柜有兴趣,连盛家大管家都认真了。
  总之一番讲解之后,众人决定先购置一批样品回来试试。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倘若实际燃烧效果真像苏娘子说的这么好,大批量采购自是不在话下。
  甚至几位东家私下里悄声议论,就算最后这蜂窝煤没能用在嘉年华上,单看其性能优点,自家平日里使用,那也是极为便利、划算的。
  盛重云坐在一旁,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目光始终落在苏榛身上,眼中满是欣赏。
  举贤不避亲,只要是对整体有好处,苏榛不介意别人去想她是不是从中得利了。
  更何况当然要得利,不然呢?纯公益?想啥呢……
  花费第八大项:安防疗疾费
  无论是泰平镖局的镖师、趟子手,还是盛家护卫,甚至后面还要再雇请的人手,五十人轮值是底线。
  薪酬是赵海岳提的,每人每日三百文左右。
  此价乍一听是颇高,细究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负责安防的人需要值守冰面,就算轮值,每岗累计时长也至少达到半日。寒风彻骨,酷寒难耐,身子骨稍弱几分的,哪里经得住这折腾?若没这样的酬报,又怎留得住人,保得周全?
  另外,再加上安防人员的吃喝补助,总费用预算就暂时定为二十两;
  至于疗疾费也是必要的,设置一到两个简单的疗疾帐,配一些常见的药材和器具,比如止血、止痛、驱寒、担架、针灸等。
  毕竟那可是冰面上的场地,万一有人摔倒或是受了寒,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