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云岚探头看了看,如今的一丈六尺的话,那大炉子得有五米多高,小炉子如果是八尺也有两米多,确实都是不小的炉子了。
  电光火石之间,她忽然想到一点:“皇阿玛,倭国冶炼会不会同时用两个炉子,然后一大一小?”
  不然对方怎么会说最大的炉子和小一点的炉子,如果同时冶炼的话,为何不用相同大小的炉子呢!
  皇帝被云岚一提醒,也觉得很可能是这样。他们冶炼的技术一直没提高,是不是因为没有用两个炉子的缘故?
  他的指尖在信笺上点了点,微微颔首道:“大炉子可能是粗犷冶炼,去掉杂质,小炉子兴许是精炼了。”
  他们的冶炼一直没跳出以前的框框,只单纯用大炉子来去除杂质,提炼铜矿。
  毕竟铜矿的伴生矿多,容易混杂在一起,不好去掉,得反复熔炼才行。
  云岚在旁边有补充了一句道:“皇阿玛,铜矿的粗犷提炼,分开伴生矿,还可以试着加上白石和黄土。”
  她只记得以前曾看过一本书,上面就提到铜矿伴生矿分离的问题。
  用上白石和黄土,里面的物质就能加快分离铜矿之外的杂质。
  到底是什么物质,云岚就想不起来,不过能记得就挺不错了。
  云岚:新脑子就是好用!
  皇帝看了她一眼笑笑道:“好,朕让人试一试。”
  他说到就做,京郊也有提炼铜矿的工坊。
  皇帝让人用大炉子和小炉子来冶炼,先用大炉子,添上白石和黄土,然后再用小炉子来精炼。
  这举动叫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工坊的管事依旧听命行事,让人找来白石和黄土添进去来冶炼。
  平日需要反复冶炼,才能把炉子里的铜矿和其他伴生矿多分开一些,去除更多的杂质。
  这次只烧了一次,大部分杂质竟然就分开了,让管事大为诧异。
  他连忙禀报皇帝这个好消息,又着手开始用小炉子来精炼分离出来的铜矿。
  出来的结果让管事更惊喜了,原本铜矿的提炼在六成左右,他费了老大功夫提高到七成,很偶尔的时候能达到八成,这已经相当了不起。
  倭国的铜矿冶炼能稳定在八成,比起这边还是提炼得更多,所以直接采买过来就更划算。
  但是如今这么一改良后,精炼的铜矿足足有九成!
  管事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一时间告诉皇帝这个好消息!
  他们以后可能都不需要跟倭国买铜矿,而是直接在这边提炼,银钱就能少花点,还能自给自足了!
  毕竟之前会跟倭国做这个买卖,也是这边对铜矿的需求量实在太大,提炼的效率却不高。
  如今的铜矿基本上都用在铸造铜币上,人口多,铜币流通也广,加上损耗,每年对铜矿的需求量都在日益增加。
  但是这边冶炼铜矿的效率都跟不上,就只能买倭国提炼好的了。
  如今发现这门冶炼的新技术,他们就不必跟倭国继续做买卖了!
  皇帝收到消息后十分高兴,摸着云岚的小脑袋道:“幸好你提醒朕,如今这冶炼技术提高了不少,曹寅那边就不需要再跟倭国打听了。”
  他写了一封回信给曹寅,让曹寅不用打听,冶炼技术已经摸索出来了,价钱也回到原来的样子。
  曹寅得知消息后都震惊了,他只提高那么少的一点线索,皇帝竟然这么快就找到正确的冶炼方式了吗?
  他心想真不愧是皇帝!
  不过后来得知是大格格在旁边提醒,才叫皇帝琢磨出来的,曹寅就更为诧异了。
  他一直听说大格格十分聪慧,这也太厉害了一点!
  不过这么一来,曹家的压力确实小多了。
  毕竟曹寅之前为了收买人来打听消息,费了不少钱财。
  这么砸钱,却未必能收回本的事,哪怕曹家再有钱,曹寅还是有点肉疼的。
  曹荃也是因为这件事跟他闹开了,连家族其他人都不太认同,曹寅这阵子遭受四面八方的压力,也有些扛不住。
  但是如今他提供的线索能帮上忙,曹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曹寅这口气还没松多久,早朝上就有御史弹劾他私下更改铜矿的买卖价格,有私通倭国的可能。
  皇帝是一点都不意外,御史这么快就收到风声。
  他还有点好奇,究竟是谁那么快就把消息透露到御史这边来,御史暂时压下没处理。
  皇帝不处置曹寅,这雪花一样的折子就不断飞进御书房,每天都堆得跟小山一样。
  云岚来御书房的时候,发现桌子周围都被折子堆起来了,皇帝就像是被折子山围起来一样,也是怪震撼人的。
  她绕着书桌走了一圈,都不知道从哪里下脚比较好,无论走哪里好像都会踩到折子上。
  皇帝见女儿为难,好笑道:“不用担心,你直接踩过来就是了,反正这些折子也不会发下去。”
  听见皇帝这么说,云岚这才放心了,能绕开就绕开,不能绕开的折子就直接踩了过来,总算到了皇帝的身边。
  她不由好奇道:“皇阿玛,这两天的折子也太多了,能看得完吗?”
  皇帝听了,笑笑道:“不必看,朕都知道折子上想说什么,全是弹劾曹寅的。”
  云岚不由咂舌,曹寅这真是引了众怒啊!
  不过也是,如今曹寅占的位置多重要,既领头做铜矿买卖,还有在江南织造府上的差事。
  铜矿这个买卖看着油水不多,却能打通很多关系。
  外贸和税务等等,对他们其他买卖都有作用,这也是商人们愿意接手铜矿买卖的缘故。
  不然无利可图,商人们怎么可能因为皇命就让自己吃亏呢!
  也是曹荃的脑子不清楚,能混出头的商人哪有傻的,他们愿意接这个买卖,还干得起劲,就知道绝不可能吃亏了。
  可惜曹荃哪怕如今的脑子转过弯来,铜矿买卖也跟他没关系了。
  另外江南织造府几乎掌握的是整个江南的纺织业,这里头的油水简直数不清。
  为了能跟江南织造府攀上关系,不知道多少人上赶着巴结讨好。
  曹家一直因为皇帝把持着江南织造府,多少人眼红却无可奈何。
  如今难得抓住曹寅的小辫子,他们把人弄下去,位置空出来,就能有人上去了。
  谁都想接手这个位置,弹劾曹寅的人就特别多,多到御书房都快被折子淹没的程度。
  云岚看着周围的折子,顺手拿起一本看了看,还真跟皇帝一样,都是言辞激烈说曹寅犯错,他如何辜负皇帝的信任。
  看这字里行间痛心疾首的样子,她感觉这些大臣就差痛哭流涕呐喊:皇上,曹寅他不值得啊!
  光是想想,云岚就有点想笑了。
  她放下一本,又拿起另外一本来,这本折子的语气就要冷静得多了,分析曹寅如何跟倭国人接头,可能很早之前就有所接触了。
  还列举了曹寅收买倭国人的证据,也不知道那么短的时间内,这些人怎的如此消息灵通,连收买的倭国人是谁都知道了。
  云岚的小手摸着下巴,总觉得有点不对。
  如今消息可不像后世那么发达,交通不便,传起来就更慢了。
  这些大臣都是京官,他们的消息再灵通,又怎能那么快打听到曹寅跟倭国人做买卖的细节?
  看看这些证据,就好像亲眼看见一样,这些大臣不会也藏在曹寅床底下听见的吧!
  云岚琢磨了一下,想到一个可能,又有点不确定了。
  她仰头看过去,问道:“皇阿玛,这些大臣弹劾曹大人,证据都有了,还很是这么一回事。我就是纳闷,他们是从哪里打听来的?”
  皇帝才知道这些消息,这些大臣怎么比皇帝还厉害,知道得如此详细?
  云岚不确定地猜测道:“皇阿玛,不会有人特意告诉这些大臣的吧?如果有,这人跟曹大人应该关系很亲近,很可能也参与到铜矿买卖之中。”
  不然对方怎么知道曹寅收买人,又收买了谁?
  皇帝听后,不住点头道:“你猜得没错,这些大臣的消息就是从曹荃那边打听来的。”
  云岚虽然心里已经猜出很可能是曹荃,却还是不明白道:“他是曹大人的弟弟,告诉别人这件事,对曹家也没有好处的吧?”
  别说曹家,对曹荃本人也没什么好处啊!
  他当时就在曹寅身边,曹寅如果真被人扣下帽子,跟倭国私通,那曹荃这个弟弟也逃不过去。
  别人只会觉得两人同流合污,难道曹荃还以为自己能全身而退了?
  皇帝轻轻叹气道:“曹寅有意带曹荃这个弟弟,可惜他错了,曹荃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他既没有能耐,眼光不好,脑子不灵光,甚至还心胸狭窄。”
  云岚眨眨眼:皇帝难得评价一个人,还评价得如此一无是处了。
  不过皇帝提到心胸狭窄,云岚就猜测到曹荃估计一直嫉妒曹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