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女配换亲错嫁年代文大佬 第134节
人长的漂亮过人不说,光是这件裙子,就让人移不开眼,忍不住想探究,是什么材质什么工艺做出来的。
等前奏过完,林雪梅开口一唱,金素提在半空的心,又放下来一半。
《春光美》这么一首歌,没高没低,一个八度内走完,连一个音区也没有跨过去。
这种歌,也好意思拿来参赛?
等完整一首歌听下来,金素心里浮上来的,是作为专家的居高临下,把握十足。
与此同时,同样在专家旁听席里的柳如,坐在金素的身边,脸上也是一个微笑。
柳如跟金素,是同门的师姐师妹,跟了同一个师父。
平时十分不和。但为了这次歌唱比赛,金素特意提了重礼,登门拜访了柳如,探听林雪梅的底细。
恰好在这件事上,柳如和金素立场一致,于是毫无保留把林雪梅的优缺点讲了一遍。
优点,是会一些旁门左道,歪门邪道。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唱法上大量的、近乎疯狂的用气声,被报纸连篇累牍的批评,也是抓住了气声唱法这个点。
缺点,是硬条件不足,肺活量和气息天然就不够。上不了强度,上不了难度,根本就不是竞技型、比赛型的人才。
当时一听柳如这个分析,金素就有了一半把握。
本来还担心是突然冒出来一匹真黑马,没想到是个靠哗众取宠博眼球的。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闺女的前途非同小可,不能凭空被人搅合了。这才在报纸上推波助澜,拍了几轮板砖。
直到比赛现场,金素和柳如共同的恐惧,还是怕林雪梅突然改变打法,祭出什么秘密武器,打她们个措手不及。
金素和柳如,各自屏息静气,把林雪梅一首歌听完。没发现什么秘密武器。
也不可能有任何反转。
师姐妹俩,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各带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唐文竹跟刘利民挨着座位,两个人也对视一眼。张团长给的任务,这次是完不成了。
两人都觉得,有必要互相安慰一下。
刘利民先放低声音,说了一句话:“没事儿,唐老师,小林还年轻。”
唐文竹笑着表示同意:“这次就当练兵了。”
接着唐文竹觉得,林雪梅是自己儿媳,跟亲闺女差不多,该替林雪梅对师父表达一下抱歉。
唐文竹措了一下辞,补了一句话:“刘团,这孩子太任性。我和你一起说让她换首歌,上点难度,她不听。”
刘利民宽容地一笑:“年轻人嘛,有主见有性格,是好事。”
之前选歌排练的时候,唐文竹和刘利民也想上个秘密武器,给林雪梅换一首有高音有难度的歌,能兼顾她比较欠缺的先天条件,和比赛炫技的需要。
林雪梅当时想了想,拒绝了:“妈,师父,你们信我的。一鸟在手,胜过千鸟在林。气声唱法是新技术,难度不高,就是没人敢用,我就干脆把它发挥到极致。这叫扬长避短。”
看着林雪梅十分坚持的样子,刘利民和唐文竹当时陷入了犹豫。
林雪梅反客为主,接着劝说两个专家级前辈:“咱们就赌这一把。我用没人敢用的新技术去挑战老技术,虽然赢不来这一个全国比赛的名额,但是能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记住我和别人不一样。这次上电视的机会,就没有白白浪费。”
真正到了比赛现场,听林雪梅把比赛曲目唱完,刘利民和唐文竹不约而同回想起林雪梅这番话。
她说的也没错,现场的听感观感,都是优美轻盈,令人享受的,电视机前的观感也应当如此。
可惜,与这个一步跃升到全国赛的名额,也是错过了。毕竟技术强度和难度,跟其他选手不是一个级别的。
专家旁听席上的两组人,心思各异,评委打分的时间已到。
报幕员拿起话筒,一一报出十位评委给林雪梅的打分。
金素旁边带了个学生,随着报幕员报出来的数字,紧张地用电子计算器在算分数,小小的屏幕发出暗光。
金素紧张地盯着屏幕上的数值。
所有评委打分,都比她预想的高,高出了不少。金素懊恼地吸一口凉气。
看来台缘这个东西,对于演员来说,可不是玄学。
但幸好,比她的女儿,分数低一截。不要紧。
报幕员的脚步,走到了最后一个评委跟前。在场评委中年纪最大的,动作有点缓慢,整个现场的气氛,为之停顿凝滞了一下。
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最后一个评委身上,电视直播的镜头,也对准了她。
瘦瘦小小的老太太,满头银发,穿着也朴素低调,乍眼一看,真不像一个全国知名的歌唱家。
金素往那边瞟了一眼,一口气彻底松了下来。
是她和柳如共同的师父,去过大会堂演出过的。
老太太最是严格和正统,平时最看不上那些歪门邪道的野路子。在比赛之前,金素不放心,专门去师父家拜访过一趟,专门提起这个报纸上引起争议的林雪梅,老太太的口风也是,很不以为然,严厉批评。
老太太举起手里的计分牌,报幕员响亮的报出一个数字。
一个雷,在金素耳朵边炸响。
全场最高分?
怎么回事?
整个演播大厅也都炸了。
观众不顾现场秩序,开始议论纷纷。
第118章 意外的直播带货 赢麻了
因为是面对全省直播,现场突然一乱,导演一下子紧张起来,对着报幕员做个大动作,让他赶紧控场。
报幕员对着现场观众做个肃静的手势,观众很快会过意来,今天不是一般的看演出,是有镜头对着自己的,很快静下来。
评委打完了分,需要现场核算分数,可以采访一下嘉宾或者评委,既是活跃气氛,又是添上这个时间的空档。
对于最后一个评委打分,全场观众给出了这么大的反应,报幕员当然不失他的新闻敏感度,就现场采访了这最后一个老太太评委。
“李婉淑评委,您是我们省内最知名的声乐专家,给最后一位选手林雪梅,打出这个全场最高分,是有什么样的依据呢?给我们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讲一讲。”
现场导演一看,报幕员猜中了他的心思,满意点头,几个手势大动作,镜头大特写,跟上李婉淑和林雪梅,在她俩之间调度切换。
李婉淑,满脸笑意对了镜头:“问题提的好。不瞒大家说,在比赛之前,我也看了报纸,看报纸上对军区文工团这位林雪梅同志的唱法,台风,着装,都提出了严厉批评。我一直也是持了反对意见。”
王凯坐在家里电视机前,听着这位最权威的评委发言,额头冒了冷汗。
自己早上跟林雪梅的道歉没说错。反向炒作这一招,果真是双刃剑,盲盒。
西方翻译过来的书也不能乱用。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王凯更加疑惑不解,这个评委,为什么又临时改了主意?
电视上,报幕员恰好也问出了王凯心中的疑问:“那您又是因为什么,给了林雪梅最高分呢?”
李婉淑脸上,浮上来一点无奈的笑意:“我一个革命年代一起走过来的老姐妹,给我送来一盘录音机磁带。我说听不惯,这是什么歪门邪道?她当场跟我吵了一架,骂我是老古板,脑筋这么僵化,干脆进棺材得了,给年轻人腾地方。”
全场观众听的一个意外。这老姐妹,说话可真够难听的。
报幕员也被逗乐了:“您二位,感情够好才这么不客气。她也是搞艺术的专家内行?”
李婉淑也笑了:“她搞什么艺术?我们俩当年在三五九旅,一起唱过南泥湾,她就上过那一回舞台。”
全场观众都笑了。报幕员一看气氛这么好,索性多问一句:“您听不惯的磁带是什么?我们也都好奇,有机会一定要听听。”
李婉淑说:“是港城一个叫丽君的歌手唱的,《千言万语》。我那老姐妹骂完我走了以后,我又把这个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多听了几遍。还真没白听,听出了新东西,听出了新味道。她骂我,骂得对。”
在场观众,加上电视机前的观众,全神贯注地听这段现场采访,一听这个歌手和磁带名字,都是一头雾水。只有林雪梅脸上露出了微笑。
今晚上,她可是最大的赢家。
赢麻了。这台比赛,电视转播,简直是为她一个人办的。
一会儿出了电视台,她要赶紧安排陈小花,把这盘磁带全面铺开,铺到之前山货项目走访过的所有商店供销社,摆上柜台。
什么样的广告营销力度,能比得上这一番戏剧性的场面?
砸出去几百万的营销费,也不一定有这个效果。
先说话题度。直播现场爆冷,她这个有争议的选手,成为黑马凭空杀出,最权威最古板的评委,为最离经叛道的选手站台。
最后,推出今晚的真正主角,带货一盘磁带。
林雪梅脑子里的灵感,刷刷刷,爆款标题闪过了一大串。
随便哪个元素拎出来,不得上个热搜,阅读播放十万加?
可惜这辈子,她既不是项目策划也不是新媒体宣传,有劲也使不上。
林雪梅脑子里只顾着天马行空,神游物外,原本就把她当成对手来防备的金素,已经白了脸。
真是万事俱备,功亏一篑。
金素满心里想骂人,却不知道该骂谁。
她的师父,居然还有个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的老姐妹,生生搅了局!
旁边坐着的柳如,也是一个意外。本来十拿九稳,要看林雪梅的笑话的,这种意外反转,可真是闻所未闻。
她气不过,拿胳膊肘,捣了金素一下,金素根本顾不上搭理她。
金素满心的酸苦,浑身都发了颤。这么会这样?自己闺女的大好前途,就这样被搅合了?
柳如却是真有一句正经话要说:“师姐,先别着急,师父打的最高分没有用,那是要被去掉的。”
啊,是这样吗?
金素眼睛发了亮,想缓下一口气。
另一边她的学生却又说了话:“老师,没有用,京华得的那个最高分,比林雪梅还高,也是要去掉的。”
学生说完话,目光里带点揶揄,瞟了柳如一眼。这个师叔可真是又自以为是,又脑子不好使。
金素的心,彻底沉到了谷底。两个人都把最高分去掉,还是林雪梅赢。
这时候报幕员正好宣布:“每位选手的得分,已经最后核算完毕,现场有公证员公证,我们的打分真实有效。”
镜头对准评委席旁边,一男一女两个大檐帽,对着观众敬礼示意。
报幕员公布最后的结果:“晋级全国赛的名额,现场得分最高的选手林雪梅获得。”
等前奏过完,林雪梅开口一唱,金素提在半空的心,又放下来一半。
《春光美》这么一首歌,没高没低,一个八度内走完,连一个音区也没有跨过去。
这种歌,也好意思拿来参赛?
等完整一首歌听下来,金素心里浮上来的,是作为专家的居高临下,把握十足。
与此同时,同样在专家旁听席里的柳如,坐在金素的身边,脸上也是一个微笑。
柳如跟金素,是同门的师姐师妹,跟了同一个师父。
平时十分不和。但为了这次歌唱比赛,金素特意提了重礼,登门拜访了柳如,探听林雪梅的底细。
恰好在这件事上,柳如和金素立场一致,于是毫无保留把林雪梅的优缺点讲了一遍。
优点,是会一些旁门左道,歪门邪道。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唱法上大量的、近乎疯狂的用气声,被报纸连篇累牍的批评,也是抓住了气声唱法这个点。
缺点,是硬条件不足,肺活量和气息天然就不够。上不了强度,上不了难度,根本就不是竞技型、比赛型的人才。
当时一听柳如这个分析,金素就有了一半把握。
本来还担心是突然冒出来一匹真黑马,没想到是个靠哗众取宠博眼球的。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闺女的前途非同小可,不能凭空被人搅合了。这才在报纸上推波助澜,拍了几轮板砖。
直到比赛现场,金素和柳如共同的恐惧,还是怕林雪梅突然改变打法,祭出什么秘密武器,打她们个措手不及。
金素和柳如,各自屏息静气,把林雪梅一首歌听完。没发现什么秘密武器。
也不可能有任何反转。
师姐妹俩,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各带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唐文竹跟刘利民挨着座位,两个人也对视一眼。张团长给的任务,这次是完不成了。
两人都觉得,有必要互相安慰一下。
刘利民先放低声音,说了一句话:“没事儿,唐老师,小林还年轻。”
唐文竹笑着表示同意:“这次就当练兵了。”
接着唐文竹觉得,林雪梅是自己儿媳,跟亲闺女差不多,该替林雪梅对师父表达一下抱歉。
唐文竹措了一下辞,补了一句话:“刘团,这孩子太任性。我和你一起说让她换首歌,上点难度,她不听。”
刘利民宽容地一笑:“年轻人嘛,有主见有性格,是好事。”
之前选歌排练的时候,唐文竹和刘利民也想上个秘密武器,给林雪梅换一首有高音有难度的歌,能兼顾她比较欠缺的先天条件,和比赛炫技的需要。
林雪梅当时想了想,拒绝了:“妈,师父,你们信我的。一鸟在手,胜过千鸟在林。气声唱法是新技术,难度不高,就是没人敢用,我就干脆把它发挥到极致。这叫扬长避短。”
看着林雪梅十分坚持的样子,刘利民和唐文竹当时陷入了犹豫。
林雪梅反客为主,接着劝说两个专家级前辈:“咱们就赌这一把。我用没人敢用的新技术去挑战老技术,虽然赢不来这一个全国比赛的名额,但是能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记住我和别人不一样。这次上电视的机会,就没有白白浪费。”
真正到了比赛现场,听林雪梅把比赛曲目唱完,刘利民和唐文竹不约而同回想起林雪梅这番话。
她说的也没错,现场的听感观感,都是优美轻盈,令人享受的,电视机前的观感也应当如此。
可惜,与这个一步跃升到全国赛的名额,也是错过了。毕竟技术强度和难度,跟其他选手不是一个级别的。
专家旁听席上的两组人,心思各异,评委打分的时间已到。
报幕员拿起话筒,一一报出十位评委给林雪梅的打分。
金素旁边带了个学生,随着报幕员报出来的数字,紧张地用电子计算器在算分数,小小的屏幕发出暗光。
金素紧张地盯着屏幕上的数值。
所有评委打分,都比她预想的高,高出了不少。金素懊恼地吸一口凉气。
看来台缘这个东西,对于演员来说,可不是玄学。
但幸好,比她的女儿,分数低一截。不要紧。
报幕员的脚步,走到了最后一个评委跟前。在场评委中年纪最大的,动作有点缓慢,整个现场的气氛,为之停顿凝滞了一下。
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最后一个评委身上,电视直播的镜头,也对准了她。
瘦瘦小小的老太太,满头银发,穿着也朴素低调,乍眼一看,真不像一个全国知名的歌唱家。
金素往那边瞟了一眼,一口气彻底松了下来。
是她和柳如共同的师父,去过大会堂演出过的。
老太太最是严格和正统,平时最看不上那些歪门邪道的野路子。在比赛之前,金素不放心,专门去师父家拜访过一趟,专门提起这个报纸上引起争议的林雪梅,老太太的口风也是,很不以为然,严厉批评。
老太太举起手里的计分牌,报幕员响亮的报出一个数字。
一个雷,在金素耳朵边炸响。
全场最高分?
怎么回事?
整个演播大厅也都炸了。
观众不顾现场秩序,开始议论纷纷。
第118章 意外的直播带货 赢麻了
因为是面对全省直播,现场突然一乱,导演一下子紧张起来,对着报幕员做个大动作,让他赶紧控场。
报幕员对着现场观众做个肃静的手势,观众很快会过意来,今天不是一般的看演出,是有镜头对着自己的,很快静下来。
评委打完了分,需要现场核算分数,可以采访一下嘉宾或者评委,既是活跃气氛,又是添上这个时间的空档。
对于最后一个评委打分,全场观众给出了这么大的反应,报幕员当然不失他的新闻敏感度,就现场采访了这最后一个老太太评委。
“李婉淑评委,您是我们省内最知名的声乐专家,给最后一位选手林雪梅,打出这个全场最高分,是有什么样的依据呢?给我们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讲一讲。”
现场导演一看,报幕员猜中了他的心思,满意点头,几个手势大动作,镜头大特写,跟上李婉淑和林雪梅,在她俩之间调度切换。
李婉淑,满脸笑意对了镜头:“问题提的好。不瞒大家说,在比赛之前,我也看了报纸,看报纸上对军区文工团这位林雪梅同志的唱法,台风,着装,都提出了严厉批评。我一直也是持了反对意见。”
王凯坐在家里电视机前,听着这位最权威的评委发言,额头冒了冷汗。
自己早上跟林雪梅的道歉没说错。反向炒作这一招,果真是双刃剑,盲盒。
西方翻译过来的书也不能乱用。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王凯更加疑惑不解,这个评委,为什么又临时改了主意?
电视上,报幕员恰好也问出了王凯心中的疑问:“那您又是因为什么,给了林雪梅最高分呢?”
李婉淑脸上,浮上来一点无奈的笑意:“我一个革命年代一起走过来的老姐妹,给我送来一盘录音机磁带。我说听不惯,这是什么歪门邪道?她当场跟我吵了一架,骂我是老古板,脑筋这么僵化,干脆进棺材得了,给年轻人腾地方。”
全场观众听的一个意外。这老姐妹,说话可真够难听的。
报幕员也被逗乐了:“您二位,感情够好才这么不客气。她也是搞艺术的专家内行?”
李婉淑也笑了:“她搞什么艺术?我们俩当年在三五九旅,一起唱过南泥湾,她就上过那一回舞台。”
全场观众都笑了。报幕员一看气氛这么好,索性多问一句:“您听不惯的磁带是什么?我们也都好奇,有机会一定要听听。”
李婉淑说:“是港城一个叫丽君的歌手唱的,《千言万语》。我那老姐妹骂完我走了以后,我又把这个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多听了几遍。还真没白听,听出了新东西,听出了新味道。她骂我,骂得对。”
在场观众,加上电视机前的观众,全神贯注地听这段现场采访,一听这个歌手和磁带名字,都是一头雾水。只有林雪梅脸上露出了微笑。
今晚上,她可是最大的赢家。
赢麻了。这台比赛,电视转播,简直是为她一个人办的。
一会儿出了电视台,她要赶紧安排陈小花,把这盘磁带全面铺开,铺到之前山货项目走访过的所有商店供销社,摆上柜台。
什么样的广告营销力度,能比得上这一番戏剧性的场面?
砸出去几百万的营销费,也不一定有这个效果。
先说话题度。直播现场爆冷,她这个有争议的选手,成为黑马凭空杀出,最权威最古板的评委,为最离经叛道的选手站台。
最后,推出今晚的真正主角,带货一盘磁带。
林雪梅脑子里的灵感,刷刷刷,爆款标题闪过了一大串。
随便哪个元素拎出来,不得上个热搜,阅读播放十万加?
可惜这辈子,她既不是项目策划也不是新媒体宣传,有劲也使不上。
林雪梅脑子里只顾着天马行空,神游物外,原本就把她当成对手来防备的金素,已经白了脸。
真是万事俱备,功亏一篑。
金素满心里想骂人,却不知道该骂谁。
她的师父,居然还有个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的老姐妹,生生搅了局!
旁边坐着的柳如,也是一个意外。本来十拿九稳,要看林雪梅的笑话的,这种意外反转,可真是闻所未闻。
她气不过,拿胳膊肘,捣了金素一下,金素根本顾不上搭理她。
金素满心的酸苦,浑身都发了颤。这么会这样?自己闺女的大好前途,就这样被搅合了?
柳如却是真有一句正经话要说:“师姐,先别着急,师父打的最高分没有用,那是要被去掉的。”
啊,是这样吗?
金素眼睛发了亮,想缓下一口气。
另一边她的学生却又说了话:“老师,没有用,京华得的那个最高分,比林雪梅还高,也是要去掉的。”
学生说完话,目光里带点揶揄,瞟了柳如一眼。这个师叔可真是又自以为是,又脑子不好使。
金素的心,彻底沉到了谷底。两个人都把最高分去掉,还是林雪梅赢。
这时候报幕员正好宣布:“每位选手的得分,已经最后核算完毕,现场有公证员公证,我们的打分真实有效。”
镜头对准评委席旁边,一男一女两个大檐帽,对着观众敬礼示意。
报幕员公布最后的结果:“晋级全国赛的名额,现场得分最高的选手林雪梅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