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42节
然而谁都明白,账不是这么算的。
“裴家的人是不是发现了。”沈亭焦虑地咬着牙,喃喃自语,“那杨家岂不是也该知道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事到如今,沈亭哪里会不清楚自己的处境。
桃花别业中的秘密,如果一张锦被盖过去,自己还有活命的机会;如果闹得人尽皆知,家族都难以收场,更何况自己。
他颤抖着手,那只平日里能提起绞银牛皮鞭、牵住生铁链的手,此刻抖得像筛糠。
当然,沈亭不知道什么叫做筛糠。
他鼓足勇气,翻开帖子,旋即重重坐倒。
帖子上那些字好看,但也只是普通好看,对于见惯名品的世家子弟来说只算尔尔。
这说明裴令之这封帖子根本不是自己写的。
沈亭这时哪有心情去挑写帖子的人,他看着帖子上那些字,简直像是看到了催命符。
“裴七命我明日午后过府一见。”沈亭僵硬地抬起头,“怎么办,怎么办才好。”
往日里得见裴七是极大的幸运,如今却仿佛索命的地狱冤魂近在眼前。
有那么一瞬间,沈亭几乎想收拾包裹逃走算了。
但他明白,逃走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裴杨两家真的发现了桃花别业的秘密,那么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唯有一死谢罪。
半晌,他颤抖着手,提起帖子一角,笑的比哭难看:“去替我写帖子回复,就说不胜荣幸,一定准时前去。”
说完这句话,他手一松,帖子打着转掉回桌面。
沈亭栽倒在柔软的锦被中,牙关紧咬。
早在发现王七头颅的那一晚,他就知道这些看守桃花别业的部曲中,一定存在内鬼。
一定是内鬼,阴魂不散的内鬼。
就像那个雪夜,他身披雪白狐裘,手持弓弩,不急不缓看着那名和他柔情蜜意相伴数夜的美人遍身染血,竭力向山林深处逃去。
然而山林间灯火通明,四下隐隐传来其他人的欢笑声。那名美人即使逃得再快,也不可能逃出他的手掌心。
每当那美人跑出十几步,他就射出弩箭,在美人身上添一处新伤。
殷红鲜血滴落雪地,无比好看,像是绽放的红梅。
只可惜随侍太多,将雪白的雪地很快踩踏成一团污秽,极大败坏了沈亭的兴致。
他随意补上一记弩箭,看那一次次挣扎着爬起来的美人终于踉跄跌倒,再无声息。
喧闹声由远及近,王七朝他走来。
沈亭记得自己问:“笑什么呢,吵得我心烦。”
王七哈哈大笑,夸耀调侃道:“我那一只比你们的都刚烈,扑过来还想咬人呢!下次还要这种,不要那些哭哭啼啼全身发软的,没意思。”
“这种好货色,我一般优先留给自己。”
王七道:“你这里就属我最捧场,怎么,有好东西还藏着掖着?”
就在这时,有部曲快步奔来:“郎君,方才有个猎户闯进来了。”
沈亭眼皮一抬:“照旧。”
他们不是第一次‘行猎’时撞见外人,甚至有些纨绔胆大包天,为了寻求刺激,不顾沈亭警告,刻意到桃花别业控制范围外的山林中‘行猎’。
如果被撞见全貌,那就直接做成意外。如果没被撞见,那才是意外之喜,对他们来说有种别样的刺激。
那个误闯的猎户不是第一个,但却在沈亭心上留下了一点淡淡的疑虑。
——这里是桃花别业的地盘,在东边,寻常庶民根本不敢靠近,那个猎户为什么会误闯到这里来?
他的这点疑虑很快消泯,因为服食五石散的时辰到了。
沈亭睁开眼,磨了磨牙。
几个内鬼已经抓了出来,已经奄奄一息,被丢在地牢里等待处置,但沈亭内心的惊悸和疑虑仍然挥之不去。
他翻身起来,命令道:“把最乖顺的带过来。”
那是个美丽的少女,不着寸缕,裹一张殷红轻纱。
她温顺跪伏在床边,娇媚如一只狐狸,乖巧如一头绵羊。
她张开嘴,没有声音,口中空空如也。
她抬起脸,闭着眼睛,眼眶里什么都没有。
沈亭抬起她的下颌。
即使内鬼已经被抓获,但他心里残存的惊悸仍然令他非常不安。只有对着这个最柔顺得宠,挖掉眼睛拔去牙齿,随时能一手捏死的柔弱美人,他才能感到一丝安全。
美人温顺跪伏,像一只乞求怜惜的小羊。
连日的惊悸、怒火和愤恨得到释放,沈亭很快睡了过去。而那名温顺的美人跪在那里,转动她的头颅,用空洞的眼眶寻找方向。
她‘看’着灯烛,神情非常专注,一动不动。
过了许久,她又转过头,‘看’向窗子的方向,仿佛要透过那扇半开的窗,越过山峦、越过湖泊,看向无尽的远方。
第39章 狐妖(完)既然无法决定如何活着,至……
“臣景昭谨奏。”
书案上摊着一封奏折,秀媚挺拔的字迹跃然其上。景昭悬腕提笔,却迟迟没有继续写下去。
窗外传来阵阵钟声,即使隔着一片碧绿林海,依旧清晰。
伴着晨钟响起,弘信寺僧人整齐的诵经声随之而至。
啪!
一滴浓墨从笔尖跌落,弄脏了奏折。原本站在旁边磨墨的穆嫔眼睫微颤,轻声道:“殿下,妾换一本吧。”
景昭回过神来,低头看向纸面上的墨迹,摇了摇头掷下笔,说:“拿去烧了。”
弄脏的奏折不能轻易处理,若是还在东宫,自然有专人负责处置。在外时一切从简,只好让穆嫔拿去烧掉。
穆嫔应声,转身出去,片刻后取来一只点着的火折子,小心翼翼将沾上墨迹的奏折丢进书案旁的铜盆里,亲眼看着它烧成灰烬。
“殿下还写吗?”
“再等等。”景昭说。
沉默片刻,她微嘲说道:“佛门说四顺四逆,八风不动。看来我当真没有慧根,养气功夫还不到家。”
自从与顾照霜分开后,当天傍晚,抢在城门关闭之前,景昭带领苏惠与穆嫔重新住进了弘信寺后那座小院。
一旦调派的兵马长途奔袭赶至舒县,桃花别业的问题固然迎刃而解,景昭却会立刻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
天下想杀她的人数不胜数,其中至少六成来自南方。
弘信寺是当前最能确保她安全的场所,住进这里之后,景昭再也没有出过小院半步,只安静听取苏惠递来的消息。
除此之外,景昭一直在写奏折。
这封奏折她写了许多次,每次都以作废结尾。导致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穆嫔在短短一天半之内,已经能十分娴熟地引火烧纸。
穆嫔把一壶冷茶掺进纸灰,端出去倒掉,见景昭还在思虑,忍不住道:“殿下是为了救生民于倒悬,有何值得忧虑?”
她总把朝事看得很简单,景昭没有立刻说话,沉默良久,才道:“如果你是一地主官……”
穆嫔立刻竖起耳朵倾听。
“辖地中有一万可用青壮,府库中有百万可用银两。”
穆嫔下意识道:“那很富裕了。”
景昭说:“然而此刻,边境动荡,荆狄来犯,需八千兵力平定,粮草军械六十万两银子,你给是不给?”
原本富裕的积蓄一下折去大半,穆嫔情不自禁露出心痛神色:“给,给吧。”
颍川穆氏当年何等显赫,便是因为当年慕容诩率领荆狄慕容部入侵,落得如今仅剩虚名的凋零境地,更遑论穆嫔的父母亦是因此而死,自然明白平定外敌的重要性。
景昭道:“此刻水灾又起,冲垮堤坝,受灾死伤者众多,良田毁损,流民遍地,需要七千人马和五十万银两赈灾善后,你给不给?”
穆嫔瞠目结舌,似是不能接受自己骤然转为负债:“不够啊,妾从哪里变出来剩下的人和钱。”
景昭淡然道:“你选哪个?”
穆嫔脸色难看,想了半天,发现不管选哪个,自己都有背上千古骂名的风险,何况心里那道槛实在过不去,结结巴巴说:“平分行不行?”
景昭一口否决:“有时候给不够己方,等同于资敌。”
穆嫔权衡片刻,又道:“那我先把人和钱用于平定边关,剩下的那些拿出去赈灾,能裱糊一点算一点。”
景昭瞅她一眼:“你确定?剩下的人和钱都拿去赈灾?”
穆嫔点头。
景昭爱怜道:“大军在外,京城空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穆嫔愣住。
“这从一开始,就是二者不可兼得的局面。”景昭不再多言,“去给我倒杯茶,渴了。”
朝廷筹谋数年,想要借此收回南方。
为此,朝野上下耗费的人力物力乃至心力难以计数,那些长久潜伏在南方的内卫采风使更是豁出命去,数年来不知折损了多少条耿耿忠心的性命。
这等大事,绝不能冒半点风险,经不起半点失误。一旦折戟沉沙,多年来的心血尽付东流,又如何面对无数汨汨流淌在南方土地上的鲜血?
所以就连苏惠这样坚毅的心智,也会犹疑踟蹰。
他是内卫副统领出身,最清楚内卫为此抛洒了多少鲜血性命。而人总有亲疏远近,他见过的黑暗与丑恶太多,桃花别业中的惨事虽然惊人,但他连易子而食都见过,并不会太过惊愕。
他更在乎那些同袍的血会不会白流。
此刻调动兵马,惊动南方诸世家,其实是很不划算的一笔买卖。
这一点苏惠知道,景昭也知道。
更不要说,围住桃花别业只是个开始,善后收尾、给南方世家一个足以取信的解释,更为麻烦。
“裴家的人是不是发现了。”沈亭焦虑地咬着牙,喃喃自语,“那杨家岂不是也该知道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事到如今,沈亭哪里会不清楚自己的处境。
桃花别业中的秘密,如果一张锦被盖过去,自己还有活命的机会;如果闹得人尽皆知,家族都难以收场,更何况自己。
他颤抖着手,那只平日里能提起绞银牛皮鞭、牵住生铁链的手,此刻抖得像筛糠。
当然,沈亭不知道什么叫做筛糠。
他鼓足勇气,翻开帖子,旋即重重坐倒。
帖子上那些字好看,但也只是普通好看,对于见惯名品的世家子弟来说只算尔尔。
这说明裴令之这封帖子根本不是自己写的。
沈亭这时哪有心情去挑写帖子的人,他看着帖子上那些字,简直像是看到了催命符。
“裴七命我明日午后过府一见。”沈亭僵硬地抬起头,“怎么办,怎么办才好。”
往日里得见裴七是极大的幸运,如今却仿佛索命的地狱冤魂近在眼前。
有那么一瞬间,沈亭几乎想收拾包裹逃走算了。
但他明白,逃走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裴杨两家真的发现了桃花别业的秘密,那么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唯有一死谢罪。
半晌,他颤抖着手,提起帖子一角,笑的比哭难看:“去替我写帖子回复,就说不胜荣幸,一定准时前去。”
说完这句话,他手一松,帖子打着转掉回桌面。
沈亭栽倒在柔软的锦被中,牙关紧咬。
早在发现王七头颅的那一晚,他就知道这些看守桃花别业的部曲中,一定存在内鬼。
一定是内鬼,阴魂不散的内鬼。
就像那个雪夜,他身披雪白狐裘,手持弓弩,不急不缓看着那名和他柔情蜜意相伴数夜的美人遍身染血,竭力向山林深处逃去。
然而山林间灯火通明,四下隐隐传来其他人的欢笑声。那名美人即使逃得再快,也不可能逃出他的手掌心。
每当那美人跑出十几步,他就射出弩箭,在美人身上添一处新伤。
殷红鲜血滴落雪地,无比好看,像是绽放的红梅。
只可惜随侍太多,将雪白的雪地很快踩踏成一团污秽,极大败坏了沈亭的兴致。
他随意补上一记弩箭,看那一次次挣扎着爬起来的美人终于踉跄跌倒,再无声息。
喧闹声由远及近,王七朝他走来。
沈亭记得自己问:“笑什么呢,吵得我心烦。”
王七哈哈大笑,夸耀调侃道:“我那一只比你们的都刚烈,扑过来还想咬人呢!下次还要这种,不要那些哭哭啼啼全身发软的,没意思。”
“这种好货色,我一般优先留给自己。”
王七道:“你这里就属我最捧场,怎么,有好东西还藏着掖着?”
就在这时,有部曲快步奔来:“郎君,方才有个猎户闯进来了。”
沈亭眼皮一抬:“照旧。”
他们不是第一次‘行猎’时撞见外人,甚至有些纨绔胆大包天,为了寻求刺激,不顾沈亭警告,刻意到桃花别业控制范围外的山林中‘行猎’。
如果被撞见全貌,那就直接做成意外。如果没被撞见,那才是意外之喜,对他们来说有种别样的刺激。
那个误闯的猎户不是第一个,但却在沈亭心上留下了一点淡淡的疑虑。
——这里是桃花别业的地盘,在东边,寻常庶民根本不敢靠近,那个猎户为什么会误闯到这里来?
他的这点疑虑很快消泯,因为服食五石散的时辰到了。
沈亭睁开眼,磨了磨牙。
几个内鬼已经抓了出来,已经奄奄一息,被丢在地牢里等待处置,但沈亭内心的惊悸和疑虑仍然挥之不去。
他翻身起来,命令道:“把最乖顺的带过来。”
那是个美丽的少女,不着寸缕,裹一张殷红轻纱。
她温顺跪伏在床边,娇媚如一只狐狸,乖巧如一头绵羊。
她张开嘴,没有声音,口中空空如也。
她抬起脸,闭着眼睛,眼眶里什么都没有。
沈亭抬起她的下颌。
即使内鬼已经被抓获,但他心里残存的惊悸仍然令他非常不安。只有对着这个最柔顺得宠,挖掉眼睛拔去牙齿,随时能一手捏死的柔弱美人,他才能感到一丝安全。
美人温顺跪伏,像一只乞求怜惜的小羊。
连日的惊悸、怒火和愤恨得到释放,沈亭很快睡了过去。而那名温顺的美人跪在那里,转动她的头颅,用空洞的眼眶寻找方向。
她‘看’着灯烛,神情非常专注,一动不动。
过了许久,她又转过头,‘看’向窗子的方向,仿佛要透过那扇半开的窗,越过山峦、越过湖泊,看向无尽的远方。
第39章 狐妖(完)既然无法决定如何活着,至……
“臣景昭谨奏。”
书案上摊着一封奏折,秀媚挺拔的字迹跃然其上。景昭悬腕提笔,却迟迟没有继续写下去。
窗外传来阵阵钟声,即使隔着一片碧绿林海,依旧清晰。
伴着晨钟响起,弘信寺僧人整齐的诵经声随之而至。
啪!
一滴浓墨从笔尖跌落,弄脏了奏折。原本站在旁边磨墨的穆嫔眼睫微颤,轻声道:“殿下,妾换一本吧。”
景昭回过神来,低头看向纸面上的墨迹,摇了摇头掷下笔,说:“拿去烧了。”
弄脏的奏折不能轻易处理,若是还在东宫,自然有专人负责处置。在外时一切从简,只好让穆嫔拿去烧掉。
穆嫔应声,转身出去,片刻后取来一只点着的火折子,小心翼翼将沾上墨迹的奏折丢进书案旁的铜盆里,亲眼看着它烧成灰烬。
“殿下还写吗?”
“再等等。”景昭说。
沉默片刻,她微嘲说道:“佛门说四顺四逆,八风不动。看来我当真没有慧根,养气功夫还不到家。”
自从与顾照霜分开后,当天傍晚,抢在城门关闭之前,景昭带领苏惠与穆嫔重新住进了弘信寺后那座小院。
一旦调派的兵马长途奔袭赶至舒县,桃花别业的问题固然迎刃而解,景昭却会立刻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
天下想杀她的人数不胜数,其中至少六成来自南方。
弘信寺是当前最能确保她安全的场所,住进这里之后,景昭再也没有出过小院半步,只安静听取苏惠递来的消息。
除此之外,景昭一直在写奏折。
这封奏折她写了许多次,每次都以作废结尾。导致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穆嫔在短短一天半之内,已经能十分娴熟地引火烧纸。
穆嫔把一壶冷茶掺进纸灰,端出去倒掉,见景昭还在思虑,忍不住道:“殿下是为了救生民于倒悬,有何值得忧虑?”
她总把朝事看得很简单,景昭没有立刻说话,沉默良久,才道:“如果你是一地主官……”
穆嫔立刻竖起耳朵倾听。
“辖地中有一万可用青壮,府库中有百万可用银两。”
穆嫔下意识道:“那很富裕了。”
景昭说:“然而此刻,边境动荡,荆狄来犯,需八千兵力平定,粮草军械六十万两银子,你给是不给?”
原本富裕的积蓄一下折去大半,穆嫔情不自禁露出心痛神色:“给,给吧。”
颍川穆氏当年何等显赫,便是因为当年慕容诩率领荆狄慕容部入侵,落得如今仅剩虚名的凋零境地,更遑论穆嫔的父母亦是因此而死,自然明白平定外敌的重要性。
景昭道:“此刻水灾又起,冲垮堤坝,受灾死伤者众多,良田毁损,流民遍地,需要七千人马和五十万银两赈灾善后,你给不给?”
穆嫔瞠目结舌,似是不能接受自己骤然转为负债:“不够啊,妾从哪里变出来剩下的人和钱。”
景昭淡然道:“你选哪个?”
穆嫔脸色难看,想了半天,发现不管选哪个,自己都有背上千古骂名的风险,何况心里那道槛实在过不去,结结巴巴说:“平分行不行?”
景昭一口否决:“有时候给不够己方,等同于资敌。”
穆嫔权衡片刻,又道:“那我先把人和钱用于平定边关,剩下的那些拿出去赈灾,能裱糊一点算一点。”
景昭瞅她一眼:“你确定?剩下的人和钱都拿去赈灾?”
穆嫔点头。
景昭爱怜道:“大军在外,京城空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穆嫔愣住。
“这从一开始,就是二者不可兼得的局面。”景昭不再多言,“去给我倒杯茶,渴了。”
朝廷筹谋数年,想要借此收回南方。
为此,朝野上下耗费的人力物力乃至心力难以计数,那些长久潜伏在南方的内卫采风使更是豁出命去,数年来不知折损了多少条耿耿忠心的性命。
这等大事,绝不能冒半点风险,经不起半点失误。一旦折戟沉沙,多年来的心血尽付东流,又如何面对无数汨汨流淌在南方土地上的鲜血?
所以就连苏惠这样坚毅的心智,也会犹疑踟蹰。
他是内卫副统领出身,最清楚内卫为此抛洒了多少鲜血性命。而人总有亲疏远近,他见过的黑暗与丑恶太多,桃花别业中的惨事虽然惊人,但他连易子而食都见过,并不会太过惊愕。
他更在乎那些同袍的血会不会白流。
此刻调动兵马,惊动南方诸世家,其实是很不划算的一笔买卖。
这一点苏惠知道,景昭也知道。
更不要说,围住桃花别业只是个开始,善后收尾、给南方世家一个足以取信的解释,更为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