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44节
长廊尽头那间华美的寝室外,全身赤裸的沈亭闭着眼,表情定格在一个扭曲的瞬间,在浓烟中彻底失去了意识。
他伏在地上,似是想向外爬,却没能爬出去。
因为一个女人死死扒在他的背上,决意与他共赴黄泉。
她没有眼睛,没有舌头。
她静静合着眼,没了声息。
第40章 景昭嘲讽道:“这什么破地方……
无相山上,冲天大火烧了一日一夜,将整座桃花别业化作焦土,旋即蔓延开来。
飞鸟走兽四散,林中草木焦枯,在极远处望去,黑烟缭绕,红光冲天。
待稍稍靠近些许,还未到山脚下,呛人的烟雾与灼热气流同时迎面扑来。原本赶来协助救火的各家部曲惶然止住脚步,只在山外犹豫踟蹰片刻,脸颊就被烤的发烫,碎发蜷曲。
数名男子滚倒在地,全身衣物焦黑破烂,一旁的人们拿来水桶死命泼洒,才将他们身上的烈焰扑灭。
不知是谁哀鸣:“郎君还在山上!”
那是桃花别业的部曲,且不是寻常部曲,而是沈亭的亲信,个个都是沈氏家生子。如今别业大火,郎君十死无生,他们这些亲信即使活着回去,也必然招致极为严苛的惩处。
别家奉命前来查看情况的侍从听见,有的露出怜悯之色,有人却低下头,掩住眼底喜色。
在山火的威胁下,山下世家别院中的主子纷纷搬离,同时不忘斥责郡县官署办事不利,竟酿成如此大祸。
这场山火起自桃花别业,最该追责别业主人沈亭。然而沈亭已然葬身火海,别业中许多侍从部曲也在救火时殉难,哪怕是为了面子过得去,此刻都不宜着急忙慌找沈氏算账。
此刻压力尽数落在郡县官吏身上,然而随着大火点燃林木,人祸变为天灾,在这场连绵的山火面前,姗姗来迟的郡县官吏显得那样无助。
无论怎样运水扑火,都只是杯水车薪。
火势愈演愈烈,终于在夜幕将至时,借着一阵骤起的大风,吞没了山脚最近的两座别院。
夜色里,无相山逶迤蜿蜒十余里,烟气火光直冲天际,将整座山脉披上了炽烈红光,仿佛一条黑暗中择人而噬的火龙。
此时此刻,城中内外,绝大部分人都笑不出来了。
或许唯有曾经与沈亭、王七一样,参与过桃花别业中淫乐的世家纨绔们暗自松了口气。
这些人嗅觉灵敏,早在几日前沈王两家联合搜山,桃花别业停止邀约时便觉得不对,各自心下惶恐,直到如今别业被一把火烧成平地,才纷纷弹冠相庆,暗中欣喜不已,顺便为曾经的狐朋狗友沈亭鞠一把泪。
城外狂风呼啸,与夜色一同降临,火借风势,烧红了半边天宇,烧得郡县长官脸色惨白。
直到天光破晓,毫无预兆地,一场大雨当头浇下。
庐江有句民谚,初一落雨井泉枯。
但六月初一清晨,那场瓢泼大雨突然落下时,舒县内外一片沸腾的喜悦。
弘信寺后的小院里,景昭披着单薄外袍走出房门,看着庭院中雨水横飞的景象,伸手扶住檐下梁柱,近乎虚脱地松了口气。
穆嫔赤着脚追出来,连忙扶住她:“殿下,快进去歇歇,您一日一夜不曾合眼了。”
景昭摆摆手,示意她不必搀扶:“我没事,去把书桌上的信封好口,拿给苏惠。”
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苏惠全身透湿从外边进来:“小姐,我抓了个人。”
“?”
苏惠奉命去无相山下打探消息,顺手抓了个幸存的桃花别业部曲回来。
那部曲被五花大绑捆在寺后一处空空荡荡的小柴房,苏惠甚至都没用上内卫特有的审讯手段,随手抓起小刀,片鸭子般片了他一只手,对方立刻一五一十交代了。
“那火是从内而外烧起来的。”苏惠捧着盖了血手印的口供,“起初火势尚未覆盖整座别业,他们去扑火时,这人闻见了酒味。”
“蓄意纵火。”景昭翻着口供,点评道。
苏惠说:“别业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外院,里面养着许多正常女人,还有少数被阉割的男人,即所谓‘桃花’。沈亭会将希望拉拢的人带到东院饮宴作乐,东院的人以桃花为名,实际上也是对西院的一种遮掩。”
世家子弟蓄养姬妾娈童用于待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些姬妾娈童大多出身贱籍,然而别业东院中的‘桃花’,许多都是经过倒手的良家女子,抹掉籍贯成了黑户,然后被收入别业中。
“性情太刚烈的,有心思想逃的,犯错的失宠的,则一律没入内院,内院称作西院,拔掉牙齿,剥光衣裳,一部分还要挖掉双眼、打断双手。这些女子不能被外界看见,只用于接待沈亭的狐朋狗友,即和他有相同嗜血凌虐爱好的世家子弟。”
“火从西院起。”苏惠说,“西院的女人,有的能侥幸留下一条性命,就会被赏给别业的部曲们作玩物,大多也很快就会死去。但在她们被物尽其用之前,部曲们仍然不被允许染指东西两院的女人——至少规矩是这样。”
刹那间景昭听出了苏惠不便直说的言下深意,眉头蹙起。
“火起时沈亭正宿在西院,按照规矩,未经阉割的部曲和侍从不能靠近,也因此错过了最好的救火时间。当发现火情时,火势席卷西院内外,蔓延至东院,已经来不及扑救。离奇的是,东西二院中的侍从始终没有呼救逃离,很可能在火势蔓延之前,就失去了意识,或是为人所杀。”
“集体纵火。”景昭立刻作出了判断。
“至于别的地方有没有桃花别业类似的所在,他只知道这一处。”苏惠又说,“但是么,桃花别业绝不是沈亭一人之功,有时候,这里会接待一些‘贵客’。”
景昭倏然抬眼,下一刻又转作平静,垂睫翻着口供。
那部曲被苏惠片了一条手臂,迅速变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但交代了桃花别业中藏污纳垢,连带着沈亭从前的斑斑劣迹都一一细数。
“还是个亲信。”景昭抛下口供,冷冷一哂,“口供留下,人杀了。”
苏惠毫不意外,领命而去。
穆嫔在一边听得俏脸煞白,见景昭神情疲惫,依偎过去替她揉着眉心:“殿下,涉事的其他人是不是也该处理?”
“当然。”景昭半闭着眼,困倦道,“但不是现在——这场火真是,那些兵马我算是白调了。”
桃花别业已然化作焦土,景昭调动的兵马自然没了用处。然而即使这些兵马还没来得及突袭控制桃花别业,路也走了大半,该惊动的人都惊动了,景昭还得想办法给出交代。
——否则的话,总不能让他们原地兜个圈回去,就说突发奇想来一次奔袭训练。
这等鬼话鬼都不会相信。
“密折匣子等会让苏惠取走,那些信也是。桌子上的废纸都烧了,处理干净。”
穆嫔连忙应是。
她没有听到景昭的回应,低头一看,景昭倚在榻边,已经沉沉睡去了。
连绵大雨下了三日,整座舒县城都笼罩在潮湿的水雾里。
直到六月初四,雨才渐渐转小。
苏惠驾着马车,景昭和穆嫔坐在车里,若无其事地回风荷园里收拾行李。
当日他们匆匆赶往城外弘信寺居住时,并没退掉兰桂坊的房子,绝大部分不涉隐秘的行李还留在那里,做出只是暂时离去的假象。
马车碾过城门外的积水,溅起片片水花,城门前的守卫趾高气昂挥着兵器,驱赶瑟缩着排队入城的百姓。
苏惠毫不客气地挥鞭,马车溅了守卫一身水。那守卫看见马车上独属于士族的家徽时,立刻换了一张赔笑的脸。
苏惠趾高气昂地哼了一声:“滚开!”
守卫听话地滚开了。
途经被改做慈幼堂的小学时,景昭看见慈幼堂前挨挨挤挤,数个衣衫褴褛的瘦弱妇人牵着手中幼童,低声下气地鞠躬恳求。
“那是做什么?”穆嫔探头,好奇地问。
论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苏惠一个人顶得上景昭和穆嫔加起来再乘十,往那边瞄了一眼:“哦,父母想把孩子送进慈幼堂讨口饭吃,不过按惯例,这种孩子慈幼堂是不收的——看,那是在恳求呢。”
穆嫔深觉荒谬:“慈幼堂收养弃婴孤儿,这些父母还在,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进慈幼堂跟孤儿抢饭吃。”
苏惠说:“大概是因为,这些父母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孩子留在家中只会饿死,送出去才有生路——如果现在告诉这些父母,这里只收容孤儿,说不定他们真的会愿意自杀为孩子谋求一条生路。”
穆嫔愕然。
“这次山火绵延数里,范围极广,山脚下那些别院烧了也就烧了,世家不差一个庄园,南边山下那些村庄也遭了殃——小姐你看。”苏惠刻意放慢车速,“那个灰衣妇人手臂上,是烧伤。”
话音未落,只见慈幼堂的门开得更大了,门里走出来一个蓝衣妇人,将那几个妇人手中牵着的孩子揽了过去。
“收下了?”
“不收下的话,这些孩子要么被饿死,要么就会被父母卖进青楼楚馆之类下九流的场所——卖进去,还有望留条活命。”
穆嫔惊愕地睁着眼睛,眨也不眨。
景昭一直倚在车中,似睡非睡,忽然开口:“那个蓝衣女人是不是传闻中的邓氏孝女。”
苏惠张嘴就来:“小姐明察秋毫。”
“这个慈幼堂是由邓氏自己经营,还是朝廷定期补贴?应该有点补贴吧。”景昭说,“你们是怎么给她拨钱的?”
苏惠差点从车上摔下去。
景昭道:“别装傻,我看见了,弘信寺讲经那天,她挽个篮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跟你接头,内卫还是采风使啊?”
苏惠咳嗽半天,从牙缝里用气声挤出来三个字:“采风使。”
景昭一哂:“真糟糕。”
苏惠疑惑道:“什么?”
“城内慈幼堂,城外弘信寺。舒县内外乱成一团,全靠朝廷密探裱糊。”景昭嘲讽道,“这什么破地方。”
“……”
“奏折和密信发出去了?”
“是,第一日就冒着雨,八百里加急秘密送回京城。大雨耽搁了时间,算算路程,再怎么拖延,今日也该到了。”
景昭重新倚回座上,慢慢揉着眉心。
“走吧。”她说,“这破地方,我再也不想多留了。”
第41章 皇后的美德。
殿外夜色明净如水。
皇帝缓步走来,拾阶而上,肩头披着浸润淡淡莲香的夜风,身后不远处,三位丞相依次随从在后。
踏入殿内,大殿四角堆叠着冰山,处处清凉,遍身暑热顿时为之一清。
内侍急忙捧来清茶,依次奉给三位丞相。
苏丞相在文华阁中排名最末,年纪却最为老迈,畏怯暑热,也顾不得谦让,先端起茶盏痛饮,用手绢擦去额间汗珠,感受着暑热渐渐散去,才暗自松了口气。
薛、柳二位丞相也有些难耐,但终究比苏丞相年轻,更能忍耐暑热。正有些意动,想要端茶时,只听上首传来皇帝的声音。
他伏在地上,似是想向外爬,却没能爬出去。
因为一个女人死死扒在他的背上,决意与他共赴黄泉。
她没有眼睛,没有舌头。
她静静合着眼,没了声息。
第40章 景昭嘲讽道:“这什么破地方……
无相山上,冲天大火烧了一日一夜,将整座桃花别业化作焦土,旋即蔓延开来。
飞鸟走兽四散,林中草木焦枯,在极远处望去,黑烟缭绕,红光冲天。
待稍稍靠近些许,还未到山脚下,呛人的烟雾与灼热气流同时迎面扑来。原本赶来协助救火的各家部曲惶然止住脚步,只在山外犹豫踟蹰片刻,脸颊就被烤的发烫,碎发蜷曲。
数名男子滚倒在地,全身衣物焦黑破烂,一旁的人们拿来水桶死命泼洒,才将他们身上的烈焰扑灭。
不知是谁哀鸣:“郎君还在山上!”
那是桃花别业的部曲,且不是寻常部曲,而是沈亭的亲信,个个都是沈氏家生子。如今别业大火,郎君十死无生,他们这些亲信即使活着回去,也必然招致极为严苛的惩处。
别家奉命前来查看情况的侍从听见,有的露出怜悯之色,有人却低下头,掩住眼底喜色。
在山火的威胁下,山下世家别院中的主子纷纷搬离,同时不忘斥责郡县官署办事不利,竟酿成如此大祸。
这场山火起自桃花别业,最该追责别业主人沈亭。然而沈亭已然葬身火海,别业中许多侍从部曲也在救火时殉难,哪怕是为了面子过得去,此刻都不宜着急忙慌找沈氏算账。
此刻压力尽数落在郡县官吏身上,然而随着大火点燃林木,人祸变为天灾,在这场连绵的山火面前,姗姗来迟的郡县官吏显得那样无助。
无论怎样运水扑火,都只是杯水车薪。
火势愈演愈烈,终于在夜幕将至时,借着一阵骤起的大风,吞没了山脚最近的两座别院。
夜色里,无相山逶迤蜿蜒十余里,烟气火光直冲天际,将整座山脉披上了炽烈红光,仿佛一条黑暗中择人而噬的火龙。
此时此刻,城中内外,绝大部分人都笑不出来了。
或许唯有曾经与沈亭、王七一样,参与过桃花别业中淫乐的世家纨绔们暗自松了口气。
这些人嗅觉灵敏,早在几日前沈王两家联合搜山,桃花别业停止邀约时便觉得不对,各自心下惶恐,直到如今别业被一把火烧成平地,才纷纷弹冠相庆,暗中欣喜不已,顺便为曾经的狐朋狗友沈亭鞠一把泪。
城外狂风呼啸,与夜色一同降临,火借风势,烧红了半边天宇,烧得郡县长官脸色惨白。
直到天光破晓,毫无预兆地,一场大雨当头浇下。
庐江有句民谚,初一落雨井泉枯。
但六月初一清晨,那场瓢泼大雨突然落下时,舒县内外一片沸腾的喜悦。
弘信寺后的小院里,景昭披着单薄外袍走出房门,看着庭院中雨水横飞的景象,伸手扶住檐下梁柱,近乎虚脱地松了口气。
穆嫔赤着脚追出来,连忙扶住她:“殿下,快进去歇歇,您一日一夜不曾合眼了。”
景昭摆摆手,示意她不必搀扶:“我没事,去把书桌上的信封好口,拿给苏惠。”
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苏惠全身透湿从外边进来:“小姐,我抓了个人。”
“?”
苏惠奉命去无相山下打探消息,顺手抓了个幸存的桃花别业部曲回来。
那部曲被五花大绑捆在寺后一处空空荡荡的小柴房,苏惠甚至都没用上内卫特有的审讯手段,随手抓起小刀,片鸭子般片了他一只手,对方立刻一五一十交代了。
“那火是从内而外烧起来的。”苏惠捧着盖了血手印的口供,“起初火势尚未覆盖整座别业,他们去扑火时,这人闻见了酒味。”
“蓄意纵火。”景昭翻着口供,点评道。
苏惠说:“别业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外院,里面养着许多正常女人,还有少数被阉割的男人,即所谓‘桃花’。沈亭会将希望拉拢的人带到东院饮宴作乐,东院的人以桃花为名,实际上也是对西院的一种遮掩。”
世家子弟蓄养姬妾娈童用于待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些姬妾娈童大多出身贱籍,然而别业东院中的‘桃花’,许多都是经过倒手的良家女子,抹掉籍贯成了黑户,然后被收入别业中。
“性情太刚烈的,有心思想逃的,犯错的失宠的,则一律没入内院,内院称作西院,拔掉牙齿,剥光衣裳,一部分还要挖掉双眼、打断双手。这些女子不能被外界看见,只用于接待沈亭的狐朋狗友,即和他有相同嗜血凌虐爱好的世家子弟。”
“火从西院起。”苏惠说,“西院的女人,有的能侥幸留下一条性命,就会被赏给别业的部曲们作玩物,大多也很快就会死去。但在她们被物尽其用之前,部曲们仍然不被允许染指东西两院的女人——至少规矩是这样。”
刹那间景昭听出了苏惠不便直说的言下深意,眉头蹙起。
“火起时沈亭正宿在西院,按照规矩,未经阉割的部曲和侍从不能靠近,也因此错过了最好的救火时间。当发现火情时,火势席卷西院内外,蔓延至东院,已经来不及扑救。离奇的是,东西二院中的侍从始终没有呼救逃离,很可能在火势蔓延之前,就失去了意识,或是为人所杀。”
“集体纵火。”景昭立刻作出了判断。
“至于别的地方有没有桃花别业类似的所在,他只知道这一处。”苏惠又说,“但是么,桃花别业绝不是沈亭一人之功,有时候,这里会接待一些‘贵客’。”
景昭倏然抬眼,下一刻又转作平静,垂睫翻着口供。
那部曲被苏惠片了一条手臂,迅速变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非但交代了桃花别业中藏污纳垢,连带着沈亭从前的斑斑劣迹都一一细数。
“还是个亲信。”景昭抛下口供,冷冷一哂,“口供留下,人杀了。”
苏惠毫不意外,领命而去。
穆嫔在一边听得俏脸煞白,见景昭神情疲惫,依偎过去替她揉着眉心:“殿下,涉事的其他人是不是也该处理?”
“当然。”景昭半闭着眼,困倦道,“但不是现在——这场火真是,那些兵马我算是白调了。”
桃花别业已然化作焦土,景昭调动的兵马自然没了用处。然而即使这些兵马还没来得及突袭控制桃花别业,路也走了大半,该惊动的人都惊动了,景昭还得想办法给出交代。
——否则的话,总不能让他们原地兜个圈回去,就说突发奇想来一次奔袭训练。
这等鬼话鬼都不会相信。
“密折匣子等会让苏惠取走,那些信也是。桌子上的废纸都烧了,处理干净。”
穆嫔连忙应是。
她没有听到景昭的回应,低头一看,景昭倚在榻边,已经沉沉睡去了。
连绵大雨下了三日,整座舒县城都笼罩在潮湿的水雾里。
直到六月初四,雨才渐渐转小。
苏惠驾着马车,景昭和穆嫔坐在车里,若无其事地回风荷园里收拾行李。
当日他们匆匆赶往城外弘信寺居住时,并没退掉兰桂坊的房子,绝大部分不涉隐秘的行李还留在那里,做出只是暂时离去的假象。
马车碾过城门外的积水,溅起片片水花,城门前的守卫趾高气昂挥着兵器,驱赶瑟缩着排队入城的百姓。
苏惠毫不客气地挥鞭,马车溅了守卫一身水。那守卫看见马车上独属于士族的家徽时,立刻换了一张赔笑的脸。
苏惠趾高气昂地哼了一声:“滚开!”
守卫听话地滚开了。
途经被改做慈幼堂的小学时,景昭看见慈幼堂前挨挨挤挤,数个衣衫褴褛的瘦弱妇人牵着手中幼童,低声下气地鞠躬恳求。
“那是做什么?”穆嫔探头,好奇地问。
论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苏惠一个人顶得上景昭和穆嫔加起来再乘十,往那边瞄了一眼:“哦,父母想把孩子送进慈幼堂讨口饭吃,不过按惯例,这种孩子慈幼堂是不收的——看,那是在恳求呢。”
穆嫔深觉荒谬:“慈幼堂收养弃婴孤儿,这些父母还在,为什么要把孩子送进慈幼堂跟孤儿抢饭吃。”
苏惠说:“大概是因为,这些父母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孩子留在家中只会饿死,送出去才有生路——如果现在告诉这些父母,这里只收容孤儿,说不定他们真的会愿意自杀为孩子谋求一条生路。”
穆嫔愕然。
“这次山火绵延数里,范围极广,山脚下那些别院烧了也就烧了,世家不差一个庄园,南边山下那些村庄也遭了殃——小姐你看。”苏惠刻意放慢车速,“那个灰衣妇人手臂上,是烧伤。”
话音未落,只见慈幼堂的门开得更大了,门里走出来一个蓝衣妇人,将那几个妇人手中牵着的孩子揽了过去。
“收下了?”
“不收下的话,这些孩子要么被饿死,要么就会被父母卖进青楼楚馆之类下九流的场所——卖进去,还有望留条活命。”
穆嫔惊愕地睁着眼睛,眨也不眨。
景昭一直倚在车中,似睡非睡,忽然开口:“那个蓝衣女人是不是传闻中的邓氏孝女。”
苏惠张嘴就来:“小姐明察秋毫。”
“这个慈幼堂是由邓氏自己经营,还是朝廷定期补贴?应该有点补贴吧。”景昭说,“你们是怎么给她拨钱的?”
苏惠差点从车上摔下去。
景昭道:“别装傻,我看见了,弘信寺讲经那天,她挽个篮子在人群里挤来挤去跟你接头,内卫还是采风使啊?”
苏惠咳嗽半天,从牙缝里用气声挤出来三个字:“采风使。”
景昭一哂:“真糟糕。”
苏惠疑惑道:“什么?”
“城内慈幼堂,城外弘信寺。舒县内外乱成一团,全靠朝廷密探裱糊。”景昭嘲讽道,“这什么破地方。”
“……”
“奏折和密信发出去了?”
“是,第一日就冒着雨,八百里加急秘密送回京城。大雨耽搁了时间,算算路程,再怎么拖延,今日也该到了。”
景昭重新倚回座上,慢慢揉着眉心。
“走吧。”她说,“这破地方,我再也不想多留了。”
第41章 皇后的美德。
殿外夜色明净如水。
皇帝缓步走来,拾阶而上,肩头披着浸润淡淡莲香的夜风,身后不远处,三位丞相依次随从在后。
踏入殿内,大殿四角堆叠着冰山,处处清凉,遍身暑热顿时为之一清。
内侍急忙捧来清茶,依次奉给三位丞相。
苏丞相在文华阁中排名最末,年纪却最为老迈,畏怯暑热,也顾不得谦让,先端起茶盏痛饮,用手绢擦去额间汗珠,感受着暑热渐渐散去,才暗自松了口气。
薛、柳二位丞相也有些难耐,但终究比苏丞相年轻,更能忍耐暑热。正有些意动,想要端茶时,只听上首传来皇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