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55节
“你看着挑。”景昭说,“且慢,喝口茶。”
她正欲转头去找茶盏,穆嫔已经一个鲤鱼打挺坐直了,不知从哪里取出一只茶盏,倒了杯茶递给苏惠。
见穆嫔脸色通红,景昭把她按回去:“你还动什么,靠着歇会吧,当心真中暑了。”
穆嫔坚定挣扎,神情坚毅如冲锋待死的将士:“不……这是我该做的,不能让姐姐动手。”
她还惦记着自己此次随同出行是为了贴身侍奉太女。
景昭哭笑不得。
裴令之一直静静地侧首旁观,指尖轻轻梳理着手边帷帽垂落的白纱。
很快,苏惠抱来一只没熟的甜瓜,穆嫔兴奋地凑过去,只见手起刀落之下,那只瘦小的瓜分成两半,躺在桌案上,尝了一口涩且无味,果然没熟。
趁着穆嫔大皱眉头时,苏惠斜坐在车外,对景昭道:“给了一把铜钱,本想顺便请两个农人过来跟小姐说说生计,开口一提,那些农人惊慌失措,丢下农具就要逃跑——小姐要想问话,我再去说说?”
碍于裴令之在旁边,苏惠的用词也极为审慎考究。
景昭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内卫办事不拘小节,倘若景昭说个好字,苏惠立刻就要掉头回去,无论威逼利诱,总有办法带个农人到她面前。
但那没有必要,而且很没意思。
“那就算了。”
说完这句话,景昭稍稍蹙眉:“他们怎么怕成这样?”
既然不能请个农人过来问一问,待得日头渐落,天气稍凉,景昭折了一株稻子,众人重新启程。
一天中最毒辣的时间已经过去,再度上路时,官道上的车马人流又渐渐繁盛起来。沿途找人问了几次路,确定方向无误,天黑之前,他们循着官道,走到了一处小小的村镇附近。
官道一侧的稻田已然消失无踪,变作浩浩荡荡的东去江水。澄水平缓流淌,没有掀起多少波澜,晚风中夹杂着淡淡香气,天边夕阳西下,半边云彩染作暗色金红,像咸粽里夹着的流油蛋黄。
苏惠松了口气。
“幸好这里有人家,否则露宿郊外事小,遇上匪寇事大。”苏惠一边说着,一边下车,牵着马走进小小的村落。
村子不大,房屋低矮,沿途有几处房屋已经变成了断壁残垣,尚且完好的屋子也灰扑扑的,并不是穆嫔往日阅读游记时看到那些粉墙黛瓦、倚仗东篱的悠闲村居风光。
环视着村中景象,众人相继皱起了眉头。
就连最不谙民生的穆嫔都察觉到了不对,喃喃说出众人心中所想:“太安静了……这里真的有人居住吗?”
“有。”
景昭轻声回答,抬首望向天际。
邻近的房舍上空,一道袅袅炊烟升腾而起。
笃笃!
积素率先叩响单薄的门扉,眼前的小院很是简陋,却能看出居住的痕迹。
两畦菜苗郁郁葱葱,几只鸡鸭满地乱跑,屋顶炊烟袅袅未绝,然而却没有人出来开门。
苏惠骤然抬眼,低声道:“后面!”
话音未落,积素如离弦羽箭般一跃而起,径直冲向小院后方。
穆嫔大惊失色:“怎么了?”
景昭一按她的肩膀,淡声道:“跑了。”
身后隐约传来足音,只见远处两个矮小的身影掉头就跑。苏惠脚尖下意识动了动,却没去追。
景昭也没有开口命他去追,她沉默片刻,揽住穆嫔肩膀往身边带了带,并不侧首,只轻声问:“像是什么?”
很显然,裴令之领会了她的意思,黛眉微蹙,轻声道:“征丁。”
景昭道:“朝廷可管不到南方。”
裴令之抿了抿唇,不说话了。
景昭道:“你不是常在外游历吗,知不知道这里出了什么事?”
裴令之幽幽道:“我从没有告诉过女郎,我时常在外游历。即使游历,南方九州何其广袤,哪里能详查各地民情?”
“好吧。”景昭轻声道,“你能运用你见多识广的经验,推测一下吗?”
裴令之说:“我建议我们先上车。”
“?”
“可能会有些麻烦。”
小院中传来惊叫声,紧接着积素的声音传来:“你跑什么,跑什么,哎呀,你还咬人!”
“小姐!”
苏惠的声调蓦然提高了。
景昭骤然回首。
远处那条空荡荡的村道上,忽然扬起了很多灰尘,弥散在将落未落的夕阳下,像是傍晚时分腾起的朦胧雾气。
有很多人影从雾气里浮现出来。
瘦弱,矮小,但扛着许多农具,有锄头、钉耙,甚至还有人提着镰刀。
他们的面容模糊在扬起的尘土里,辨不清男女老幼,步伐纷乱地逼近。
逼近这座小院,逼近院外陌生的人。
.
小院的门终于开了。
消瘦黝黑的男子、腼腆的妇人和一对头发花白的矮瘦老人,搓着双手,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小心翼翼将两辆马车让进院内。
“你咬人干啥啊!”积素揉着手臂,欲哭无泪,“我差点反手一刀劈下去,你看看,你看看!”
那妇人连连道歉,脸都羞红了。
积素转向那老头:“你一把年纪了,跟着翻墙干什么,要不是我拽住你,摔下去腿和脖子至少断一个。”
小院外,抄着农具的村民们还站在那里,目光中警惕已经消散大半,扛在肩头的钉耙锄头却还没有放下,正半是好奇半是疑惑地注视着院中高大的车马,与这些格格不入的陌生人。
“我们只是想来借宿。”苏惠走过去,从袖中摸了把铜钱,在那男子面前一晃。
他选的角度很谨慎,确保院外的村民完全看不见他的动作:“不知道借住一晚方不方便?”
那男子显然非常淳朴,他妻子更是啊的一声叫了出来:“使不得使不得!我们……我们家里地方窄,也没什么好东西……”
南方九州各地方言相差不小,苏惠勉强能听懂,但还是有些吃力:“不要紧,我们只要两间空屋子。”
小院狭窄,空屋子不够。老妇人很是热心,想出门问问邻居能不能借出空屋,却被苏惠一口否定。
趁苏惠和他们商量住宿的时候,景昭三人也正打量着院外的村民们。
很瘦,黝黑,身体有长期在烈日下耕种的明显特征,清一色褪色短打,小臂、小腿完□□露,几乎都赤脚行走。
但最令人注意的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女子,尤以上了年龄的妇人最多,极少有男子。
景昭和裴令之心有灵犀地朝院门处走去,想和他们攀谈几句,然而稍一靠近,这些人纷纷后退。
这种如避蛇蝎的态度让景昭一愣,她意识到或许是衣着打扮格格不入的缘故,但摘下帷帽显然更不合适。
正在这时,苏惠笑着招呼:“小姐,成了。”
这家人着实淳朴,苏惠抓了一把钱塞过去,这家人硬是挪出了两间空屋,他们一家四口则临时挤在一间房中。
景昭有些过意不去,摸出一块银锭,转念一想,给的多了对他们未必是好事,转而又换成一把铜钱递过去,请那妇人过来陪她说说话。
小院狭窄,说是两间屋子,其实不过是一间房正中挂了道草帘隔开。
草帘密实,但到底不是正经的墙壁,景昭和穆嫔睡在东边,裴令之睡在西边,苏惠和积素就不方便挤进来了,只能暂睡在正堂。
这家人去隔壁邻居家里借了块门板,充作苏惠和积素的床。
东边的床比较宽大,上面密密实实铺了一层干草,能看出来是新换的,景昭和穆嫔僵立半天,还是忍住去马车里搬被褥的举动,坐在了坚硬的床板上。
景昭对穆嫔道:“夜里你睡里边。”
穆嫔点点头。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那妇人过来了。
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方才景昭又额外给了些钱,尝了尝这家人的饭食。
因着村庄离澄水极近,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那汤清可鉴人,淡而无味;菜似乎是一种当地野菜,微苦又有甜味,倒不能说难吃,只是没有半点油水,拿来给穆嫔吃正好,对于操持农务的村民来说,很难填饱肚子。
如今借着昏暗的油灯细看,这妇人身量在南方女子中其实不算娇小,只是和其他村民一样,非常消瘦,显得颧骨高耸,面色憔悴。
油灯昏暗,景昭背身解下帷帽,顺手将油灯弄得更暗了些,整间屋子里面对面都看不清五官。
她转过头,含笑问:“这位……阿姊,你们村子叫什么呀?”
那妇人有些拘谨道:“小王村。”
“姓王的多吗?”
“村里都姓王,都是一家的,没有别的姓。”
景昭哦了声:“大家族啊!”
她很勉强才能听懂,所以说话非常慢,发音尽量往妇人的口音靠拢,一来一往说了几句闲话,感觉妇人渐渐放松了些,才笑道:“今日进村借宿,是不是我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举动,怎么把你家两个男人吓得跳墙逃走呢,是我们哪里做错了?”
妇人犹豫道:“没,没有,哎,村里人也是吓怕了,看见你们穿的太好,还有马有车,怕是再来抓人的。”
“抓人?”景昭问,同时不动声色地抬眼瞟了一下房间正中轻轻颤动的草帘,“抓壮丁吗?”
妇人受惊般地一颤,却不肯说了。
景昭并不追问,立刻转了话题,问些今年的气候、雨水之类的闲话,妇人对这个最为熟悉,渐渐又忘了刚才的紧张。
再问些米粮油盐、针线布匹的价格,妇人也都一一说了。
随着闲谈的进行,景昭也慢慢摸清了大概。
小王村的村民种田为业,一年到头缴完赋税,剩下的粮食刚好够一家人吃,饿不死也吃不饱。至于油盐针线,要靠家中妇人织布来换,缺损的物品极少会进城去买,多半倚靠以物易物。
“你们缴多少税?怎么缴?”
她正欲转头去找茶盏,穆嫔已经一个鲤鱼打挺坐直了,不知从哪里取出一只茶盏,倒了杯茶递给苏惠。
见穆嫔脸色通红,景昭把她按回去:“你还动什么,靠着歇会吧,当心真中暑了。”
穆嫔坚定挣扎,神情坚毅如冲锋待死的将士:“不……这是我该做的,不能让姐姐动手。”
她还惦记着自己此次随同出行是为了贴身侍奉太女。
景昭哭笑不得。
裴令之一直静静地侧首旁观,指尖轻轻梳理着手边帷帽垂落的白纱。
很快,苏惠抱来一只没熟的甜瓜,穆嫔兴奋地凑过去,只见手起刀落之下,那只瘦小的瓜分成两半,躺在桌案上,尝了一口涩且无味,果然没熟。
趁着穆嫔大皱眉头时,苏惠斜坐在车外,对景昭道:“给了一把铜钱,本想顺便请两个农人过来跟小姐说说生计,开口一提,那些农人惊慌失措,丢下农具就要逃跑——小姐要想问话,我再去说说?”
碍于裴令之在旁边,苏惠的用词也极为审慎考究。
景昭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内卫办事不拘小节,倘若景昭说个好字,苏惠立刻就要掉头回去,无论威逼利诱,总有办法带个农人到她面前。
但那没有必要,而且很没意思。
“那就算了。”
说完这句话,景昭稍稍蹙眉:“他们怎么怕成这样?”
既然不能请个农人过来问一问,待得日头渐落,天气稍凉,景昭折了一株稻子,众人重新启程。
一天中最毒辣的时间已经过去,再度上路时,官道上的车马人流又渐渐繁盛起来。沿途找人问了几次路,确定方向无误,天黑之前,他们循着官道,走到了一处小小的村镇附近。
官道一侧的稻田已然消失无踪,变作浩浩荡荡的东去江水。澄水平缓流淌,没有掀起多少波澜,晚风中夹杂着淡淡香气,天边夕阳西下,半边云彩染作暗色金红,像咸粽里夹着的流油蛋黄。
苏惠松了口气。
“幸好这里有人家,否则露宿郊外事小,遇上匪寇事大。”苏惠一边说着,一边下车,牵着马走进小小的村落。
村子不大,房屋低矮,沿途有几处房屋已经变成了断壁残垣,尚且完好的屋子也灰扑扑的,并不是穆嫔往日阅读游记时看到那些粉墙黛瓦、倚仗东篱的悠闲村居风光。
环视着村中景象,众人相继皱起了眉头。
就连最不谙民生的穆嫔都察觉到了不对,喃喃说出众人心中所想:“太安静了……这里真的有人居住吗?”
“有。”
景昭轻声回答,抬首望向天际。
邻近的房舍上空,一道袅袅炊烟升腾而起。
笃笃!
积素率先叩响单薄的门扉,眼前的小院很是简陋,却能看出居住的痕迹。
两畦菜苗郁郁葱葱,几只鸡鸭满地乱跑,屋顶炊烟袅袅未绝,然而却没有人出来开门。
苏惠骤然抬眼,低声道:“后面!”
话音未落,积素如离弦羽箭般一跃而起,径直冲向小院后方。
穆嫔大惊失色:“怎么了?”
景昭一按她的肩膀,淡声道:“跑了。”
身后隐约传来足音,只见远处两个矮小的身影掉头就跑。苏惠脚尖下意识动了动,却没去追。
景昭也没有开口命他去追,她沉默片刻,揽住穆嫔肩膀往身边带了带,并不侧首,只轻声问:“像是什么?”
很显然,裴令之领会了她的意思,黛眉微蹙,轻声道:“征丁。”
景昭道:“朝廷可管不到南方。”
裴令之抿了抿唇,不说话了。
景昭道:“你不是常在外游历吗,知不知道这里出了什么事?”
裴令之幽幽道:“我从没有告诉过女郎,我时常在外游历。即使游历,南方九州何其广袤,哪里能详查各地民情?”
“好吧。”景昭轻声道,“你能运用你见多识广的经验,推测一下吗?”
裴令之说:“我建议我们先上车。”
“?”
“可能会有些麻烦。”
小院中传来惊叫声,紧接着积素的声音传来:“你跑什么,跑什么,哎呀,你还咬人!”
“小姐!”
苏惠的声调蓦然提高了。
景昭骤然回首。
远处那条空荡荡的村道上,忽然扬起了很多灰尘,弥散在将落未落的夕阳下,像是傍晚时分腾起的朦胧雾气。
有很多人影从雾气里浮现出来。
瘦弱,矮小,但扛着许多农具,有锄头、钉耙,甚至还有人提着镰刀。
他们的面容模糊在扬起的尘土里,辨不清男女老幼,步伐纷乱地逼近。
逼近这座小院,逼近院外陌生的人。
.
小院的门终于开了。
消瘦黝黑的男子、腼腆的妇人和一对头发花白的矮瘦老人,搓着双手,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小心翼翼将两辆马车让进院内。
“你咬人干啥啊!”积素揉着手臂,欲哭无泪,“我差点反手一刀劈下去,你看看,你看看!”
那妇人连连道歉,脸都羞红了。
积素转向那老头:“你一把年纪了,跟着翻墙干什么,要不是我拽住你,摔下去腿和脖子至少断一个。”
小院外,抄着农具的村民们还站在那里,目光中警惕已经消散大半,扛在肩头的钉耙锄头却还没有放下,正半是好奇半是疑惑地注视着院中高大的车马,与这些格格不入的陌生人。
“我们只是想来借宿。”苏惠走过去,从袖中摸了把铜钱,在那男子面前一晃。
他选的角度很谨慎,确保院外的村民完全看不见他的动作:“不知道借住一晚方不方便?”
那男子显然非常淳朴,他妻子更是啊的一声叫了出来:“使不得使不得!我们……我们家里地方窄,也没什么好东西……”
南方九州各地方言相差不小,苏惠勉强能听懂,但还是有些吃力:“不要紧,我们只要两间空屋子。”
小院狭窄,空屋子不够。老妇人很是热心,想出门问问邻居能不能借出空屋,却被苏惠一口否定。
趁苏惠和他们商量住宿的时候,景昭三人也正打量着院外的村民们。
很瘦,黝黑,身体有长期在烈日下耕种的明显特征,清一色褪色短打,小臂、小腿完□□露,几乎都赤脚行走。
但最令人注意的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女子,尤以上了年龄的妇人最多,极少有男子。
景昭和裴令之心有灵犀地朝院门处走去,想和他们攀谈几句,然而稍一靠近,这些人纷纷后退。
这种如避蛇蝎的态度让景昭一愣,她意识到或许是衣着打扮格格不入的缘故,但摘下帷帽显然更不合适。
正在这时,苏惠笑着招呼:“小姐,成了。”
这家人着实淳朴,苏惠抓了一把钱塞过去,这家人硬是挪出了两间空屋,他们一家四口则临时挤在一间房中。
景昭有些过意不去,摸出一块银锭,转念一想,给的多了对他们未必是好事,转而又换成一把铜钱递过去,请那妇人过来陪她说说话。
小院狭窄,说是两间屋子,其实不过是一间房正中挂了道草帘隔开。
草帘密实,但到底不是正经的墙壁,景昭和穆嫔睡在东边,裴令之睡在西边,苏惠和积素就不方便挤进来了,只能暂睡在正堂。
这家人去隔壁邻居家里借了块门板,充作苏惠和积素的床。
东边的床比较宽大,上面密密实实铺了一层干草,能看出来是新换的,景昭和穆嫔僵立半天,还是忍住去马车里搬被褥的举动,坐在了坚硬的床板上。
景昭对穆嫔道:“夜里你睡里边。”
穆嫔点点头。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那妇人过来了。
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方才景昭又额外给了些钱,尝了尝这家人的饭食。
因着村庄离澄水极近,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那汤清可鉴人,淡而无味;菜似乎是一种当地野菜,微苦又有甜味,倒不能说难吃,只是没有半点油水,拿来给穆嫔吃正好,对于操持农务的村民来说,很难填饱肚子。
如今借着昏暗的油灯细看,这妇人身量在南方女子中其实不算娇小,只是和其他村民一样,非常消瘦,显得颧骨高耸,面色憔悴。
油灯昏暗,景昭背身解下帷帽,顺手将油灯弄得更暗了些,整间屋子里面对面都看不清五官。
她转过头,含笑问:“这位……阿姊,你们村子叫什么呀?”
那妇人有些拘谨道:“小王村。”
“姓王的多吗?”
“村里都姓王,都是一家的,没有别的姓。”
景昭哦了声:“大家族啊!”
她很勉强才能听懂,所以说话非常慢,发音尽量往妇人的口音靠拢,一来一往说了几句闲话,感觉妇人渐渐放松了些,才笑道:“今日进村借宿,是不是我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举动,怎么把你家两个男人吓得跳墙逃走呢,是我们哪里做错了?”
妇人犹豫道:“没,没有,哎,村里人也是吓怕了,看见你们穿的太好,还有马有车,怕是再来抓人的。”
“抓人?”景昭问,同时不动声色地抬眼瞟了一下房间正中轻轻颤动的草帘,“抓壮丁吗?”
妇人受惊般地一颤,却不肯说了。
景昭并不追问,立刻转了话题,问些今年的气候、雨水之类的闲话,妇人对这个最为熟悉,渐渐又忘了刚才的紧张。
再问些米粮油盐、针线布匹的价格,妇人也都一一说了。
随着闲谈的进行,景昭也慢慢摸清了大概。
小王村的村民种田为业,一年到头缴完赋税,剩下的粮食刚好够一家人吃,饿不死也吃不饱。至于油盐针线,要靠家中妇人织布来换,缺损的物品极少会进城去买,多半倚靠以物易物。
“你们缴多少税?怎么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