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155节
裴令之没有多想,从容应下,命人将内官送了出去。
然后从那天开始,他就再也没有见过景昭。
说得确切些,皇太女从那日开始,再也没有回过东宫。
穆嫔找不到她,只能干着急。裴令之知道她就在皇城里,却没办法见到她。
每个清晨,东宫宫门开启,裴令之乘车离开,前往皇城内的时雍阁修书。沿途看见皇宫肃正门外绵延的车马,公卿重臣们穿朱佩紫,络绎不绝,进入那扇巍峨高耸的宫门。
裴令之知道,宫门的那一边,宫墙的那一面,景昭就在那里。
但她不出来。
他无法进去。
一行飞鸟掠过天际,扑向远方轻淡的云端,化作渺渺灰影,渐次远去。
裴令之仰头,静静望着天边次第远去的飞鸟,目光渺若云絮,秀美面容看不出丝毫情绪,漂亮过分的眼睫微微垂下来,在颊边投下两道鸦黑的淡影。
“你们之间……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
景昭收回投向天际的目光,平静道:“您想多了。”
“我和裴令之很好,没有问题。”她加重语气,着重落在‘很好’二字上,“还要请父皇示下,关于开算经、法经二科考试的方案,是否可以经文华阁发往礼部?”
那封不知集结了多少人心血,花费数不清的功夫精心拟定的开科奏折,躺在皇帝手边的书案上。
皇帝淡淡道:“朝廷三年一考,地方一年一考,由地方按成绩推举至京城参考……”
他简单复述出几点,道:“别的不错,这些应试入选的人,你把他们放到哪里去?数算、法经太过狭窄,录中之后,全塞进有数的几个衙门?”
景昭不假思索:“发往南方呢?”
“清丈土地、盘查旧账、打击豪强,这些陈年旧账要清理干净,非一日之功,朝廷的人手不够,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急录一批上来,然后发往南方就任,只有不足,没有冗余的可能。再过几年,正式的文考开科之后,就没这么多人报算、法二经了。”
皇帝瞟她一眼,神色毫不意外,平静道:“怎么没写进来?”
景昭小声道:“先过了文华阁再说那么多呀。”
皇帝轻声笑了。
他的笑声轻如羽毛,淡如春水,但那终归是个真切的笑意,一闪而逝。
“可以。”
景昭恰到好处地露出喜色,伸出手来,不肯罢休:“您现在就批,我稍后叫人送过去。”
殿内香炉上升起袅袅烟雾,化成一片虚白,皇帝的面孔隐没在烟雾后,声音很平静:“你批。”
景昭愣了愣。
她依言走过去,提笔先在空中画了两下,然后饱蘸朱砂,用皇帝的字迹批下一个准字。
字迹几可乱真,皇帝抬眼一瞟,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景昭没有立刻叫人去送,而是将朱墨未干的奏折摊在书案上晾着,冷不防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我调了你的脉案。”
刹那间景昭手一抖,但她很快稳住,转过头来,依旧保持着如常神色,鼓了鼓腮帮,就像天底下任何一个小女儿对着父母撒娇那样:“您知道啦?”
笼罩的白烟缓缓飘散,萦绕在景昭鼻端,她忽而一愣。
——那不是明昼殿中常点的檀香,而是另一种更加柔和清淡的香气。
皇帝文秀冷白的面容从烟雾背后浮现出来。
“为什么不说?”
景昭眼睫垂下去,那种小女儿的娇态也随之褪去,属于皇太女本来的情绪再度出现在她的脸上。
不是羞涩。
不是尴尬。
也不是矜持。
那些情绪可以属于任何一个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但无论何时都不该出现在一国储君身上。
景昭咬了咬舌尖,借此斟酌言辞,然而还没等她开口,就听见皇帝再度出声:“你在害怕。”
毫不意外。
景昭自认为多年来对情绪的控制堪称炉火纯青,但她毕竟是人而不是死物,终究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毫无破绽。
如果她想掩饰什么,天底下有两个人最有可能看破。
一个是她的父亲。
另一个是她的枕边人。
她的一半骨血脱胎于前者,又自幼跟随在皇帝身边长大,父亲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的作品,一旦他起意想要弄清楚什么,景昭根本连掩饰的机会都没有。
“好吧。”景昭深吸一口气,使自己平静下来。
她走过去,在父亲一侧的椅子里坐下。
“不是害怕。”景昭说,“是无措。”
皇帝眼梢稍微向上扬起,看着女儿的面容,看她与自己相似的五官轮廓,看她眉梢眼角残存着的母亲的痕迹。
他再开口时,说出的话令景昭霍然一惊。
“我很抱歉。”皇帝说。
景昭吓得立刻从椅子里站了起来。
皇帝抬起左手,稍微向下压了压,那动作哪怕处于低处,也依旧显得居高临下。
“坐下。”皇帝缓声道,“我有时候会想,我今日所承受的所有,归根结底在于我晚了一步。”
景昭着急地想要说些什么,但皇帝以一个干脆利落的手势止住了她的言语:“阿鸢被迫受辱、油尽灯枯,我被锁在这个空荡荡的御座上,不得解脱。我们承受了这些代价,已成定局,但你不同,你还小,我不希望那些过去的事,跗骨之蛆般纠缠你直到人生终了。”
皇帝沉默片刻。
然后他继续说:“人有弱点,未必是坏事。但皇帝是不能有弱点的,如果你的弱点是人,那就杀了;如果是物,那就毁掉;如果是规则,那就改写。但当它源自于你本身时——”
皇帝的声音忽而异常柔和,了然的神色从他眼底清晰透出来:“我也没有办法,你明白吗?”
一切只能靠你自己解决。
几乎是本能的,景昭点了点头。
皇帝挥手:“去吧。”
景昭站在原地不动,直到皇帝扬了扬唇角,轻飘飘道:“皇太女身为储君,其下皆为臣属。那些跪伏在你脚下的臣僚和草场上被牧人挥着鞭子驱赶的羊群没有任何分别,如果牧人为了一两只羊驻足,等待它的命运唯有宰杀。”
“如果你继续避开裴氏,我会立刻赐死他。”
窗外清风席卷,冲散了柔和的芬芳气息,那只香炉倒映在景昭眼底,但她的目光却很涣散,仿佛看着什么东西,又仿佛已经陷入了失神的状态里。
她轻轻应了一声,转身想走,却在走到殿门之前时,又被皇帝叫住。
“曦和。”
皇帝站起身来,遥遥看向女儿。
他很少这样称呼景昭,以至于景昭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听见皇帝说:“做储君最难的是什么?”
平衡朝局?
发展势力?
刹那间景昭反应过来,都不是!
做储君最难的,实际上不在于江湖庙堂,不在于羽翼多寡,而在于天子本身。
如何平衡与皇帝的关系,是储君最大的难题。
能力太强、杀伐果断,容易使皇帝心生忌惮,从而令皇帝起意易储。
能力太弱、心性仁慈,有不能承担大任之嫌,从而令皇帝起意易储。
这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景昭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答,不是因为她天资愚钝,而是因为她从来没有直面过这个问题。
就像皇帝曾经说过的那样,无论男女,不分贤愚,就算她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皇位都不会交给第二个人来坐。
“你该好好想清楚的。”皇帝说,“这个难题不止在于储君,也在于皇帝。你可以轻易杀掉不忠的宗亲、反叛的逆臣,但你不能轻易屠戮自己的骨血。”
“你想做皇帝吗?”
景昭没有说话,但皇帝从来不需要通过她的语言得到答案。
“做皇帝没什么意思,我不想,因此可以不在乎。你想,所以你必须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
皇帝抬起手,一寸寸拂过袖口轻微的褶皱,一根散落发丝垂落在那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像银子闪烁时的光芒,又像是雪。
“骨血是很宝贵的,但对于皇帝来说,你们母子情意最深也最纯粹的时间只有十个月。从它落地的那一刻起,你比怜爱更先生出的,必须是忌惮。”
“我说过,我很抱歉,不止是因为旧事,还因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无法告诉你该怎么做。”
皇帝语调温和,甚至称得上温柔地道:“回去想想,你该怎么做。”
他最后道:“去吧,想清楚了。”
.
景昭拎起宽大华贵的太女袍服,迈过高阶时险些被绊了一下,顿时数十名宫人护卫涌上来,里三层外三层将景昭围得风雨不透。
袖中有什么尖锐的东西,隔着中衣袖子刮了她一下,还挺疼。
是那本奏折。
景昭手指摩挲着光滑的缎子封面,心里感慨自己竟然还会本能地记住拿走奏折,一时间对自己生出些敬佩。
她向下走去,华贵衣摆曳过重重高阶,头顶高空飞鸟掠过,尖利鸣叫声刮过耳畔。
在风声里,景昭唇角轻轻翕动,手隔着袖摆按在小腹上,那里还非常平坦,却让她无端生出难以言喻的排斥和退避。
“母亲。”
她无声喃喃。
女官见皇太女口唇微动,连忙凑过来:“殿下有什么吩咐?”
“不。”景昭轻轻说,“没什么。”
然后从那天开始,他就再也没有见过景昭。
说得确切些,皇太女从那日开始,再也没有回过东宫。
穆嫔找不到她,只能干着急。裴令之知道她就在皇城里,却没办法见到她。
每个清晨,东宫宫门开启,裴令之乘车离开,前往皇城内的时雍阁修书。沿途看见皇宫肃正门外绵延的车马,公卿重臣们穿朱佩紫,络绎不绝,进入那扇巍峨高耸的宫门。
裴令之知道,宫门的那一边,宫墙的那一面,景昭就在那里。
但她不出来。
他无法进去。
一行飞鸟掠过天际,扑向远方轻淡的云端,化作渺渺灰影,渐次远去。
裴令之仰头,静静望着天边次第远去的飞鸟,目光渺若云絮,秀美面容看不出丝毫情绪,漂亮过分的眼睫微微垂下来,在颊边投下两道鸦黑的淡影。
“你们之间……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
景昭收回投向天际的目光,平静道:“您想多了。”
“我和裴令之很好,没有问题。”她加重语气,着重落在‘很好’二字上,“还要请父皇示下,关于开算经、法经二科考试的方案,是否可以经文华阁发往礼部?”
那封不知集结了多少人心血,花费数不清的功夫精心拟定的开科奏折,躺在皇帝手边的书案上。
皇帝淡淡道:“朝廷三年一考,地方一年一考,由地方按成绩推举至京城参考……”
他简单复述出几点,道:“别的不错,这些应试入选的人,你把他们放到哪里去?数算、法经太过狭窄,录中之后,全塞进有数的几个衙门?”
景昭不假思索:“发往南方呢?”
“清丈土地、盘查旧账、打击豪强,这些陈年旧账要清理干净,非一日之功,朝廷的人手不够,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急录一批上来,然后发往南方就任,只有不足,没有冗余的可能。再过几年,正式的文考开科之后,就没这么多人报算、法二经了。”
皇帝瞟她一眼,神色毫不意外,平静道:“怎么没写进来?”
景昭小声道:“先过了文华阁再说那么多呀。”
皇帝轻声笑了。
他的笑声轻如羽毛,淡如春水,但那终归是个真切的笑意,一闪而逝。
“可以。”
景昭恰到好处地露出喜色,伸出手来,不肯罢休:“您现在就批,我稍后叫人送过去。”
殿内香炉上升起袅袅烟雾,化成一片虚白,皇帝的面孔隐没在烟雾后,声音很平静:“你批。”
景昭愣了愣。
她依言走过去,提笔先在空中画了两下,然后饱蘸朱砂,用皇帝的字迹批下一个准字。
字迹几可乱真,皇帝抬眼一瞟,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景昭没有立刻叫人去送,而是将朱墨未干的奏折摊在书案上晾着,冷不防身后传来父亲的声音:“我调了你的脉案。”
刹那间景昭手一抖,但她很快稳住,转过头来,依旧保持着如常神色,鼓了鼓腮帮,就像天底下任何一个小女儿对着父母撒娇那样:“您知道啦?”
笼罩的白烟缓缓飘散,萦绕在景昭鼻端,她忽而一愣。
——那不是明昼殿中常点的檀香,而是另一种更加柔和清淡的香气。
皇帝文秀冷白的面容从烟雾背后浮现出来。
“为什么不说?”
景昭眼睫垂下去,那种小女儿的娇态也随之褪去,属于皇太女本来的情绪再度出现在她的脸上。
不是羞涩。
不是尴尬。
也不是矜持。
那些情绪可以属于任何一个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但无论何时都不该出现在一国储君身上。
景昭咬了咬舌尖,借此斟酌言辞,然而还没等她开口,就听见皇帝再度出声:“你在害怕。”
毫不意外。
景昭自认为多年来对情绪的控制堪称炉火纯青,但她毕竟是人而不是死物,终究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毫无破绽。
如果她想掩饰什么,天底下有两个人最有可能看破。
一个是她的父亲。
另一个是她的枕边人。
她的一半骨血脱胎于前者,又自幼跟随在皇帝身边长大,父亲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的作品,一旦他起意想要弄清楚什么,景昭根本连掩饰的机会都没有。
“好吧。”景昭深吸一口气,使自己平静下来。
她走过去,在父亲一侧的椅子里坐下。
“不是害怕。”景昭说,“是无措。”
皇帝眼梢稍微向上扬起,看着女儿的面容,看她与自己相似的五官轮廓,看她眉梢眼角残存着的母亲的痕迹。
他再开口时,说出的话令景昭霍然一惊。
“我很抱歉。”皇帝说。
景昭吓得立刻从椅子里站了起来。
皇帝抬起左手,稍微向下压了压,那动作哪怕处于低处,也依旧显得居高临下。
“坐下。”皇帝缓声道,“我有时候会想,我今日所承受的所有,归根结底在于我晚了一步。”
景昭着急地想要说些什么,但皇帝以一个干脆利落的手势止住了她的言语:“阿鸢被迫受辱、油尽灯枯,我被锁在这个空荡荡的御座上,不得解脱。我们承受了这些代价,已成定局,但你不同,你还小,我不希望那些过去的事,跗骨之蛆般纠缠你直到人生终了。”
皇帝沉默片刻。
然后他继续说:“人有弱点,未必是坏事。但皇帝是不能有弱点的,如果你的弱点是人,那就杀了;如果是物,那就毁掉;如果是规则,那就改写。但当它源自于你本身时——”
皇帝的声音忽而异常柔和,了然的神色从他眼底清晰透出来:“我也没有办法,你明白吗?”
一切只能靠你自己解决。
几乎是本能的,景昭点了点头。
皇帝挥手:“去吧。”
景昭站在原地不动,直到皇帝扬了扬唇角,轻飘飘道:“皇太女身为储君,其下皆为臣属。那些跪伏在你脚下的臣僚和草场上被牧人挥着鞭子驱赶的羊群没有任何分别,如果牧人为了一两只羊驻足,等待它的命运唯有宰杀。”
“如果你继续避开裴氏,我会立刻赐死他。”
窗外清风席卷,冲散了柔和的芬芳气息,那只香炉倒映在景昭眼底,但她的目光却很涣散,仿佛看着什么东西,又仿佛已经陷入了失神的状态里。
她轻轻应了一声,转身想走,却在走到殿门之前时,又被皇帝叫住。
“曦和。”
皇帝站起身来,遥遥看向女儿。
他很少这样称呼景昭,以至于景昭慢了半拍才反应过来,听见皇帝说:“做储君最难的是什么?”
平衡朝局?
发展势力?
刹那间景昭反应过来,都不是!
做储君最难的,实际上不在于江湖庙堂,不在于羽翼多寡,而在于天子本身。
如何平衡与皇帝的关系,是储君最大的难题。
能力太强、杀伐果断,容易使皇帝心生忌惮,从而令皇帝起意易储。
能力太弱、心性仁慈,有不能承担大任之嫌,从而令皇帝起意易储。
这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景昭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答,不是因为她天资愚钝,而是因为她从来没有直面过这个问题。
就像皇帝曾经说过的那样,无论男女,不分贤愚,就算她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皇位都不会交给第二个人来坐。
“你该好好想清楚的。”皇帝说,“这个难题不止在于储君,也在于皇帝。你可以轻易杀掉不忠的宗亲、反叛的逆臣,但你不能轻易屠戮自己的骨血。”
“你想做皇帝吗?”
景昭没有说话,但皇帝从来不需要通过她的语言得到答案。
“做皇帝没什么意思,我不想,因此可以不在乎。你想,所以你必须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
皇帝抬起手,一寸寸拂过袖口轻微的褶皱,一根散落发丝垂落在那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像银子闪烁时的光芒,又像是雪。
“骨血是很宝贵的,但对于皇帝来说,你们母子情意最深也最纯粹的时间只有十个月。从它落地的那一刻起,你比怜爱更先生出的,必须是忌惮。”
“我说过,我很抱歉,不止是因为旧事,还因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无法告诉你该怎么做。”
皇帝语调温和,甚至称得上温柔地道:“回去想想,你该怎么做。”
他最后道:“去吧,想清楚了。”
.
景昭拎起宽大华贵的太女袍服,迈过高阶时险些被绊了一下,顿时数十名宫人护卫涌上来,里三层外三层将景昭围得风雨不透。
袖中有什么尖锐的东西,隔着中衣袖子刮了她一下,还挺疼。
是那本奏折。
景昭手指摩挲着光滑的缎子封面,心里感慨自己竟然还会本能地记住拿走奏折,一时间对自己生出些敬佩。
她向下走去,华贵衣摆曳过重重高阶,头顶高空飞鸟掠过,尖利鸣叫声刮过耳畔。
在风声里,景昭唇角轻轻翕动,手隔着袖摆按在小腹上,那里还非常平坦,却让她无端生出难以言喻的排斥和退避。
“母亲。”
她无声喃喃。
女官见皇太女口唇微动,连忙凑过来:“殿下有什么吩咐?”
“不。”景昭轻轻说,“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