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没事的吴姐,你联系医务处的人,我先过去。”许天星神色不动,眼中掠过一丝疲惫,只微微点头,抬脚往走廊走去。
急诊大厅已经围了不少人,人群交头接耳,试图从零碎的信息里拼凑出一场“意外”的真相。窃窃私语像水面上的涟漪,在人群中不断扩散。
李启东的妻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每一根头发都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妆容精致却面色憔悴,她的指尖微微颤抖,却竭力保持着上流社会女性应有的体面,那种强撑的姿态比嚎啕大哭更令人揪心。
许天星从急诊室走来,步伐沉稳,神情如常。他站定,轻声开口,语调克制而礼貌: “您好,我是许天星。” 他声音不高,却让围观的人群不由自主安静了几分,像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
李启东的妻子目光立刻锁定他,那一刻,她的整个人仿佛切换成了另一种姿态,悲痛下的愤怒如同火山即将喷发。她开口,语速平稳,音量不大,却字字清晰,句句如刀: “三周前,我丈夫从国外回来,在飞机上突发心脏骤停,是你,对吧?你在飞机上对他进行抢救,用了AED。” 她抬起眼,那目光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毫不留情地映射在许天星身上,也照进了在场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里。
大厅的荧光灯在她眼中折射出一片湿润的光,衬得她的质问更加锋利,“你们说他'恢复良好','已经脱离危险'。”她的声音开始带上一丝颤抖,“可三周后,他还是死了。”
“你们说那场抢救没问题,是按标准流程处理的。可你们有没有想过!” 她忽然加重了语气:“从那之后,他再没真正好过,记忆紊乱、身体疼痛、惊厥、情绪失控……”
“你们有没有想过,那场'成功'的急救,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真的百分之百没有瑕疵?你敢不敢保证,当时你在飞机上急救的每一步,都无可挑剔?”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突然变得格外刺鼻,许天星感到喉咙一阵发紧。他的指尖动了动,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慌乱。他第一百次感受到这份职业的沉重,生死就是这么脆弱,即使你竭尽全力,有些东西依然不在你的掌控之中。
他太熟悉这种情形了,病人死亡,医生就成了可以被指责的方向。尤其是当死者不再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是锦东集团的董事长,那种你们应该救活他的期待,就成了社会压力与情绪宣泄的出口。
悲痛的人听不进理智的分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出口,一个能承受他们愤怒的对象。
李夫人上前一步,声音一顿,目光像一道锐利的刀锋: “许医生,我不是质疑你救了他,我只是想知道,你敢拍着胸口说,那次急救,真的完美无缺?” 这句话落下,现场一片哗然,低语声如同波浪一般涌动。
“不是说AED普通人都能用吗?那医生用起来岂不是更保险?”
“万一操作不规范,那责任怎么划分?”
“她这意思就是这个许医生害死她老公?”
人群的嘈杂尚未散去,许天星已经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我是那天在航班上实施急救的第一责任医生。”
他目光平静地看向李启东的妻子,神情冷静到近乎克制:“当时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我初步判断为室颤。根据国际医学流程,我立即使用了机上配备的AED,并在自主呼吸恢复后进行持续监测。”
“全程操作均在系统自动判断下完成,AED判定需要除颤,我才启动电击,每一次操作都确保了安全前提。“他说到这顿了顿,语气略缓,“我理解,您这段时间一定经历了很多不安与痛苦。但从医学角度而言,我没有任何越规操作。相反……”他轻轻点头,声音沉稳:“如果没有那一次及时的除颤,李先生极可能无法恢复自主心跳,甚至在飞机落地前就已经失去生命体征。”
他环顾了一圈那些举着手机、在拍摄的人群,继续说道:“另外,我需要补充一点:李先生有冠心病病史。相信您也清楚,冠心病的本质是心脏供血不足,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堵塞时,心肌缺血极易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其中最危险的,就是室颤。室颤发作后,黄金抢救时间只有数几分钟,除颤越早,存活率越高。若非及时介入,心脏泵血功能丧失将导致大脑缺氧,后果不堪设想。”
他说得不疾不徐,却句句有据,没有情绪化的防御,也没有对质疑的回避,只是在陈述事实——医学事实,也是救命的事实。
正当周围人一时间安静下来,忽然中气十足的嗓音:“谁在这里带头带节奏?不要妨碍正常的医院救治秩序。”
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道,一位身着白大褂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材瘦高,面色冷峻,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过全场。
“我是东华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志文。“他说,“今天这件事,由我接管负责。”
他站在许天星身侧,视线不偏不倚地落在李启东妻子身上,语气没有一丝怠慢,却也没有试图委婉:“我们可以谈质疑,也可以核查流程,但不接受情绪操控与无根据的指控。如果您怀疑当时急救行为存在医疗差错,请走正规程序,提出医学复核申请,我们会全力配合。但在此之前,请不要对当事医生进行舆论伤害,也不要在公共场合煽动围观。”
他语气沉稳,每一句都像一块石头落地,把那原本即将沸腾的情绪硬生生压了下去。
人群一时噤声,而那束最锋利的目光,终于短暂地从许天星身上移开。
第10章
第二天一早,风暴毫无预警地席卷而来。
财经新闻APP的头条,挂着一个沉重而醒目的标题,刺眼的红字几乎要从屏幕上跳出来: 《飞机上被急救的锦东集团董事长出院三周骤然离世,家属质疑急诊医生救治不当》,
标题下方配了一张视频截图,李启东的妻子站在医院门口,身穿黑衣,眼圈通红,手指直指镜头方向,控诉医生失责,像一支箭,直指向风暴的核心,她精心盘起的发髻已经有些散乱,脸上的妆容也被泪水模糊,但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更显得震撼人心。
画面模糊,却充满情绪张力,那一刻,她的神情几乎溢出屏幕,引爆了评论区,如同一根火柴丢进了早已浸满汽油的干草堆,瞬间点燃。
而在文章底部,一段视频正被疯转,点击量以每分钟数千的速度飙升, “他不是普通人,他的命不是你们随便交代的!” 李夫人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字字清晰,像一把尖刀刺向每个观众的心脏。“航班告诉我们,当时是许天星医生负责急救的,现在人死了,他怎么解释?”
视频镜头晃动,光线忽明忽暗,却还是捕捉到一个清晰的身影,白大褂未脱,肩膀挺直,眼神冷静,旁白如同审判般落下:“他就是许天星。”
热搜在短短一小时内爬上第三,标签旁的数字还在疯狂跳动,点击量已超过两千万。
相关话题迅速发酵,像病毒一样在网络空间扩散:
#医生是否要为救命后的结果负责
#锦东集团董事长病逝
#医疗公信力的边界
#急救行为是否等于免责
社交平台上,一边倒的讨论正在掀起巨浪,每条评论下都是数百上千的回复,情绪比事实传播得更快。
【有钱人的命果然值钱,普通人死了谁会这么大阵仗?】
【医生要不要背锅?救都救了还要负责后续?】
【急救完三周死了也能赖医生?那以后谁还敢救人?】
【他是不是操作不当被家属抓住把柄了?听说那个AED用错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锦东的人脉有多深大家心里没数吗?医院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每一条评论或支持或质疑,却都把许天星的名字推向更高的风口浪尖,视频里他冷静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影被反复截图、放大、分析,成了这场风暴的符号。
此刻的许天星在东华医院的急诊室埋头工作,对自己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被围观的热点毫不知情,一场比医院大厅更猛烈的风暴正在网络上呼啸而来。
东华医院内部临时会议室内,气氛压抑而沉闷,屏幕上投着最新的热搜截图和评论汇总,数字还在不断攀升,领导们表情凝重,眉头紧锁,没人敢贸然开口。
一位头发斑白的副院长终于打破沉默,开口道:“目前社会影响不好,新闻已经上了热榜第一,院里压力很大。上面已经三次打电话过来了。”他的手指轻敲桌面,发出微弱却沉重的声响。
“建议……先让许医生暂停临床工作,配合调查。”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眼坐在角落的许天星,又补充道,“这不是惩罚,”他试图缓和语气,“只是……暂避风头。”
“现在媒体已经在找人采访了,”另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补充道,手中的签字笔在纸上画着无意义的圆圈,“他要是继续出现在一线,只会被放大。说不定下一个热搜就是'医疗事故当事人仍在给患者看病'。”
急诊大厅已经围了不少人,人群交头接耳,试图从零碎的信息里拼凑出一场“意外”的真相。窃窃私语像水面上的涟漪,在人群中不断扩散。
李启东的妻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每一根头发都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妆容精致却面色憔悴,她的指尖微微颤抖,却竭力保持着上流社会女性应有的体面,那种强撑的姿态比嚎啕大哭更令人揪心。
许天星从急诊室走来,步伐沉稳,神情如常。他站定,轻声开口,语调克制而礼貌: “您好,我是许天星。” 他声音不高,却让围观的人群不由自主安静了几分,像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
李启东的妻子目光立刻锁定他,那一刻,她的整个人仿佛切换成了另一种姿态,悲痛下的愤怒如同火山即将喷发。她开口,语速平稳,音量不大,却字字清晰,句句如刀: “三周前,我丈夫从国外回来,在飞机上突发心脏骤停,是你,对吧?你在飞机上对他进行抢救,用了AED。” 她抬起眼,那目光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毫不留情地映射在许天星身上,也照进了在场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里。
大厅的荧光灯在她眼中折射出一片湿润的光,衬得她的质问更加锋利,“你们说他'恢复良好','已经脱离危险'。”她的声音开始带上一丝颤抖,“可三周后,他还是死了。”
“你们说那场抢救没问题,是按标准流程处理的。可你们有没有想过!” 她忽然加重了语气:“从那之后,他再没真正好过,记忆紊乱、身体疼痛、惊厥、情绪失控……”
“你们有没有想过,那场'成功'的急救,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真的百分之百没有瑕疵?你敢不敢保证,当时你在飞机上急救的每一步,都无可挑剔?”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突然变得格外刺鼻,许天星感到喉咙一阵发紧。他的指尖动了动,却没有流露出任何慌乱。他第一百次感受到这份职业的沉重,生死就是这么脆弱,即使你竭尽全力,有些东西依然不在你的掌控之中。
他太熟悉这种情形了,病人死亡,医生就成了可以被指责的方向。尤其是当死者不再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是锦东集团的董事长,那种你们应该救活他的期待,就成了社会压力与情绪宣泄的出口。
悲痛的人听不进理智的分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出口,一个能承受他们愤怒的对象。
李夫人上前一步,声音一顿,目光像一道锐利的刀锋: “许医生,我不是质疑你救了他,我只是想知道,你敢拍着胸口说,那次急救,真的完美无缺?” 这句话落下,现场一片哗然,低语声如同波浪一般涌动。
“不是说AED普通人都能用吗?那医生用起来岂不是更保险?”
“万一操作不规范,那责任怎么划分?”
“她这意思就是这个许医生害死她老公?”
人群的嘈杂尚未散去,许天星已经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我是那天在航班上实施急救的第一责任医生。”
他目光平静地看向李启东的妻子,神情冷静到近乎克制:“当时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我初步判断为室颤。根据国际医学流程,我立即使用了机上配备的AED,并在自主呼吸恢复后进行持续监测。”
“全程操作均在系统自动判断下完成,AED判定需要除颤,我才启动电击,每一次操作都确保了安全前提。“他说到这顿了顿,语气略缓,“我理解,您这段时间一定经历了很多不安与痛苦。但从医学角度而言,我没有任何越规操作。相反……”他轻轻点头,声音沉稳:“如果没有那一次及时的除颤,李先生极可能无法恢复自主心跳,甚至在飞机落地前就已经失去生命体征。”
他环顾了一圈那些举着手机、在拍摄的人群,继续说道:“另外,我需要补充一点:李先生有冠心病病史。相信您也清楚,冠心病的本质是心脏供血不足,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堵塞时,心肌缺血极易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其中最危险的,就是室颤。室颤发作后,黄金抢救时间只有数几分钟,除颤越早,存活率越高。若非及时介入,心脏泵血功能丧失将导致大脑缺氧,后果不堪设想。”
他说得不疾不徐,却句句有据,没有情绪化的防御,也没有对质疑的回避,只是在陈述事实——医学事实,也是救命的事实。
正当周围人一时间安静下来,忽然中气十足的嗓音:“谁在这里带头带节奏?不要妨碍正常的医院救治秩序。”
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道,一位身着白大褂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材瘦高,面色冷峻,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过全场。
“我是东华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志文。“他说,“今天这件事,由我接管负责。”
他站在许天星身侧,视线不偏不倚地落在李启东妻子身上,语气没有一丝怠慢,却也没有试图委婉:“我们可以谈质疑,也可以核查流程,但不接受情绪操控与无根据的指控。如果您怀疑当时急救行为存在医疗差错,请走正规程序,提出医学复核申请,我们会全力配合。但在此之前,请不要对当事医生进行舆论伤害,也不要在公共场合煽动围观。”
他语气沉稳,每一句都像一块石头落地,把那原本即将沸腾的情绪硬生生压了下去。
人群一时噤声,而那束最锋利的目光,终于短暂地从许天星身上移开。
第10章
第二天一早,风暴毫无预警地席卷而来。
财经新闻APP的头条,挂着一个沉重而醒目的标题,刺眼的红字几乎要从屏幕上跳出来: 《飞机上被急救的锦东集团董事长出院三周骤然离世,家属质疑急诊医生救治不当》,
标题下方配了一张视频截图,李启东的妻子站在医院门口,身穿黑衣,眼圈通红,手指直指镜头方向,控诉医生失责,像一支箭,直指向风暴的核心,她精心盘起的发髻已经有些散乱,脸上的妆容也被泪水模糊,但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更显得震撼人心。
画面模糊,却充满情绪张力,那一刻,她的神情几乎溢出屏幕,引爆了评论区,如同一根火柴丢进了早已浸满汽油的干草堆,瞬间点燃。
而在文章底部,一段视频正被疯转,点击量以每分钟数千的速度飙升, “他不是普通人,他的命不是你们随便交代的!” 李夫人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字字清晰,像一把尖刀刺向每个观众的心脏。“航班告诉我们,当时是许天星医生负责急救的,现在人死了,他怎么解释?”
视频镜头晃动,光线忽明忽暗,却还是捕捉到一个清晰的身影,白大褂未脱,肩膀挺直,眼神冷静,旁白如同审判般落下:“他就是许天星。”
热搜在短短一小时内爬上第三,标签旁的数字还在疯狂跳动,点击量已超过两千万。
相关话题迅速发酵,像病毒一样在网络空间扩散:
#医生是否要为救命后的结果负责
#锦东集团董事长病逝
#医疗公信力的边界
#急救行为是否等于免责
社交平台上,一边倒的讨论正在掀起巨浪,每条评论下都是数百上千的回复,情绪比事实传播得更快。
【有钱人的命果然值钱,普通人死了谁会这么大阵仗?】
【医生要不要背锅?救都救了还要负责后续?】
【急救完三周死了也能赖医生?那以后谁还敢救人?】
【他是不是操作不当被家属抓住把柄了?听说那个AED用错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锦东的人脉有多深大家心里没数吗?医院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每一条评论或支持或质疑,却都把许天星的名字推向更高的风口浪尖,视频里他冷静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影被反复截图、放大、分析,成了这场风暴的符号。
此刻的许天星在东华医院的急诊室埋头工作,对自己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被围观的热点毫不知情,一场比医院大厅更猛烈的风暴正在网络上呼啸而来。
东华医院内部临时会议室内,气氛压抑而沉闷,屏幕上投着最新的热搜截图和评论汇总,数字还在不断攀升,领导们表情凝重,眉头紧锁,没人敢贸然开口。
一位头发斑白的副院长终于打破沉默,开口道:“目前社会影响不好,新闻已经上了热榜第一,院里压力很大。上面已经三次打电话过来了。”他的手指轻敲桌面,发出微弱却沉重的声响。
“建议……先让许医生暂停临床工作,配合调查。”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眼坐在角落的许天星,又补充道,“这不是惩罚,”他试图缓和语气,“只是……暂避风头。”
“现在媒体已经在找人采访了,”另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补充道,手中的签字笔在纸上画着无意义的圆圈,“他要是继续出现在一线,只会被放大。说不定下一个热搜就是'医疗事故当事人仍在给患者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