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叫她沈娘子、豆腐娘子她才麻酥酥的。
  叫她沈宁、阿宁,她最自在。
  甚至叫老沈也行。
  “千字文解析?里正伯,多谢呀,我让阿年尽快抄下来。”
  高里正心里美滋滋的,“抄啥呀,送阿年了,那么好的孩子,没有书看咋行?”
  陶族长都看呆了,不是,我说妹夫,你什么时候学得如此……,咱俩出来的时候你也没说给豆腐娘子送书啊,你是什么时候把两本书揣在袖子里的?
  咱俩搁西边儿聊了半天你也没漏半点口风。
  合着就你会讨好人呢?
  心里吐槽,陶族长却也不拆妹夫的台,毕竟他们亲戚一体嘛,都要和豆腐娘子搞好关系。
  他很想把话题引到沈宁做什么这么香上面,结果看妹夫和人家聊学堂去了,殷勤地关心人家儿子去不去学堂念书。
  沈宁笑道:“我们正给阿年物色学堂呢。”
  说啥物色啊,能去的只有柳家学堂和龙庙镇的聚文学堂。
  她和裴长青商量之后,还是选择聚文。
  大品牌,有保障。
  主要是裴端在柳家,她不看好这人。
  她觉得裴端小肚鸡肠,会暗中报复。
  高里正:“聚文有点远,关键聚文学堂非常难进,不是孩子聪慧家里有钱就行的,还得能托到关系。到时候让阿年和我们阿禄一起去柳家学堂可好?我提前跟柳大爷说一声,再跟柳家学堂知会一声,哈哈,你看我,唠唠叨叨,你家大伯在柳家学堂当先生呢,何须我多事儿?”
  沈宁却心怀感激,“里正伯热心肠,一点都不多事儿,正好雪中送炭呢。我们回头先去聚文那边碰碰运气,如果不行就再去柳家那边问问。届时可能需要里正伯帮忙做个保。”
  这年头干啥都得有保人。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保人就是那个拖家带口的庙。
  第57章 先生提携 做腐乳,谈合作
  高里正满口答应,这才顺理成章地把话题拐到沈宁做什么如此香上去。
  沈宁一点都不藏着掖着,笑道:“我在试制腐乳,若是成功了回头请里正伯和陶大伯一起品鉴。”
  “腐乳?”高里正和陶族长又震惊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疯狂的神色。
  果然,果然!
  她果然还会别的!
  一个酱油生意终归是太单薄,若是加上腐乳,就好很多!
  两人心有默契,陶族长微微颔首,高里正道:“阿宁啊,以后咱们一起合伙儿吧,酱油和腐乳都合伙儿。你帮我们做这些好吃的,我们负责卖,卖完咱们三家分红。”
  陶族长立刻点头,“我也有此意。”
  沈宁笑道:“酱油就算了,大家都会下酱,上层的油就是最好的酱油,豆渣酱油就当我送大家消耗豆渣的。咱们从腐乳开始算,腐乳能卖掉再加其他的。”
  这年代只要有背景和靠山,能平等进入城镇市场,能在那里平安做买卖,就等于有销售渠道,沈宁就有把握做出畅销品。
  现在她很需要这份销售渠道,因为靠自己进不去。
  其他的!
  果然还有其他的!
  高里正和陶族长也兴奋,他们需要沈宁的吃食!
  高里正立刻打了鸡血,保证道:“放心,肯定能卖掉,我已经开始给霍家送豆干、千张和油皮了呢,他们非常喜欢。”
  之前他觉得豆干、豆皮、豆腐皮名字过于相近,不够高档,记得沈宁说豆腐皮也叫千张百叶,因为一次压很多张得名的,他觉得千张这名字更拉风,就叫千张,而油皮因为带个油显得高档,他就叫油豆皮。
  这一趟去县衙送税粮,他顺便带了一些豆制品。
  天凉不容易坏,赶一天路也没事儿。
  他也没给对方便宜,毕竟人家家大业大不差这点钱,买谁的不是买?买自家亲戚的也能帮衬一下亲戚不是?
  当然,他也打点了酒坊负责采买的管事,又让女婿帮着说句话,这事儿就成了。
  他是很大方地说给女婿分红的,女婿压根看不上这点小钱。
  就做个豆腐而已,能有多少赚头?
  他虽然只是庶子,却也不是被养废的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那种,也是帮家里管着事儿的自有进项,否则也不能做主便宜给岳父家一些酒糟喂猪了。
  高里正就算着这点呢,所以进霍家就很顺利。
  之前送肉的那些酒楼饭馆却还没信儿,主要是人家一直吃柳家或者别家的豆制品,如果自家的没有比别人的更好吃或者更便宜,那人家就会觉得没必要得罪老朋友。
  当然他也不急,慢慢来嘛。
  连乡下仨瓜俩枣他都看在眼里,城里的生意又怎么不眼热?
  有阿宁亲自做的吃食,保不齐就能掰回一局!
  沈宁不知道高里正这曲折的心理路程,她想的是这年代吃素的贵人也不少,尤其庙里不是要吃素斋么?
  如果有办法打通寺庙后勤采购,给他们送油豆腐、素鸡、素烧鹅、油皮、千张、香干、腐竹、腐乳、酱油等产品,那就相当可观了。
  关键怎么打通这个门路。
  她也不急。
  想法常有,事情要一步步做,一口吃不成胖子的。
  高里正和陶族长很热情,主动问沈宁有没有什么短缺的食材,他们可以帮忙送过来。
  沈宁笑道:“我买了五十斤生姜,家里还有十斤茱萸,这些够用的,如果再采买些八角、花椒以及高度白酒、坛子什么的就好了。这些材料咱们一起记账,以后都算在成本里。”
  他们是小生意,是人情生意,需要明算账,但是又不能过于斤斤计较,需要各方积极出力。
  沈宁清楚,他们更清楚。
  “这个你别操心,交给我们来办。”
  陶族长也扒拉一下瞅瞅周边哪里有什么野生调料的,花椒这个完全可以弄野生的。
  高里正:“酒这个只管交给我,咱守着霍家酒坊,可不差酒呢。”
  说定了,他们也不打扰沈宁做腐乳,就先告辞回去准备材料了。
  沈宁就带着裴母继续做腐乳。
  把发霉的豆腐块先在烧酒里蘸过,然后放在细盐里滚一圈,再放进干净小坛子里,最后把炸好的茱萸油倒进去即可。
  这样出来的腐乳味道会更加绵软细腻。
  花椒油也如法炮制。
  其他不加油的,就蘸完白酒蘸调料,再装坛密封发酵。
  晚上收工的时候沈宁喊裴父留下吃饭。
  现在裴端那里雇了人,裴父不用下地辛苦,他就每天理直气壮泡在工地帮裴长青干活儿,丝毫不管吴秀娥阴阳怪气。
  沈宁自然要留他在这里吃饭。
  晚上是煎饼、白菜豆腐、炒豆腐碎、大酱拌葱碎、油豆皮。
  这都不是沈宁自己做的,是人家送的。
  村里人刚学会点豆腐这阵子,也不知道谁起的头儿,非得送来给她尝尝,让她品评一下手艺好坏。
  黑壮嫂子不愧是个利索的,自己摩挲着压了豆干、千张,做出一样给她送一样。
  沈宁说了,不许他们送,送多了他吃不完,浪费。
  他们就自己商量了顺序,今儿谁送,明儿谁送。
  沈宁不同意都不好使,人家就往门口一放,你也不知道谁送的。
  好在他们现在也有数,不送多了,就是刚学会时候兴奋自发给她送一些表达心意。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你若规定让她送,哪怕不多她也不乐意。
  可如果没人规定一定要送,甚至明确说不要送,她们反而要主动送,还会找理由送,诸如:豆腐娘子那么忙,都没时间做豆腐了,咱们应该给她送点。
  自愿让人有一种自己付出、做好事儿、帮了“名人”的成就感。
  沈宁想通这种心理以后也就不强求了,随便他们送吧,送过这阵儿就好了。
  吃完饭,沈宁和裴长青商量明儿她带着小鹤年去镇上聚文书肆问问学堂怎么进,要多少束脩等。
  若是以前人家指定不收,现在不是认识萧先生和谢小公子了么?
  那日聊得相当投机,可能算是有交情了吧?
  这种关系只有用在求学上,如果人家愿意给个顺口人情,咱就赚了,如果不给,咱也没损失。
  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前途,这种“无用功”每对父母都要做上一些的。
  万一成了呢?
  萧先生三人来的那天她和裴长青没提,是因为才认识不好贸然提请求,但是再见面就是第三次了,算小有交情呢,可以跟学堂说一声“我们认识萧先生”,然后顺势请萧先生帮个小忙。
  另外她还有个私心,就是早点和人家套套关系,那等他家暖房那天也可以以相识为由请人家赴宴不是?
  那萧先生和小谢公子瞅着还挺爱吃农家饭的。
  裴长青很怕她带着儿子去求学遭人白眼,“明儿我陪你们去。”
  小珍珠:“我也去!”
  沈宁笑道:“不用,咱都这么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儿呢。”她朝裴长青笑了笑,“孩儿他爹~你好好盖房子,珍珠你要帮奶做饭。”
  裴母也道:“对珍珠,你还得帮我缝被子呢。这两天你娘买的棉花送到了,咱得帮忙絮进被子里。现在天儿冷了,再不絮进去你爹娘晚上该挨冻了。”
  沈宁之前托张氏、荷花嫂子一起寻摸棉花,在本村和外村找到几家种棉花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