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39节
反正我还小,手腕还软,力气不够,写太早容易伤手腕,娘说得什么腱鞘炎。
小少爷便示意他写几个字看看。
小鹤年对大人不害臊,可不知道为什么对着同龄人有点害羞。
如果是村里的小孩子,即便裴成业和高进禄他也不要紧,可面对谢恒他就有点,怎么说呢,可能自愧不如?
人家比自己强太多。
但是他没让这种情绪影响自己太久,立刻就恢复正常,端了裴长青用木板给他做的小沙盘。
里面铺满细沙,用木棍写字,写完一个就得刮平再写一个。
他接连写了几个,见谢恒没说停便把对方教的几个都写了。
他记性好,不只是模仿字,而且也模仿谢恒写字时候的气势、笔顺、笔势等等,睡觉之前都要模拟三遍。
所以他现在写得很熟练。
旁边的阿鹏看得有些惊讶,这孩子……若不是亲近之人,单说身形姿态动作,让他给小少爷当替身都可以。
小少爷也发现了,却没介意,反而点头夸他,“你学得很好,比我最初学写字学得还好。”
字写得也很不错。
甚至连风骨都模拟在里面,虽然很幼稚,但是假以时日会更好的。
小珍珠比小鹤年还高兴,“阿年,我就知道你可棒啦,你还总不自信,怕写不好。”
小鹤年心道:那的确是不好的,在沙盘上写和纸上不一样,一落纸就会变样。
他不知道为什么,所以不敢人前落笔。
他很羡慕小少爷能有萧先生那样的先生手把手地教。
他去学堂,一个先生管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时间单独指点自己吧。
人家那些学堂本来就是专门教自家子弟的,只是为了多赚点钱才让外姓子弟去的。
这时候小少爷搓了半天下巴,终于把话组织顺利了,道:“阿年,还有数月便春节,你这时候去学堂不划算。”
他特意跟学堂打听了一下,上半年很多活动,下半年就很少,冬天尤其少。
但是束脩却是固定的。
而且他这时候去,人家也收半年束脩,不会说我就收三之一。
小鹤年听他说这个,“啊?那要如何?来年春天才能去吗?”
小少爷点头,“最好这样。”
小鹤年很想早一点读书,但是如果晚一点可以给家里省钱,或者说不亏钱,那他当然乐意。
小少爷咳嗽一声,“这样,我平时不天天呆在学堂,每三天会在书肆待两三天,看书做功课,要是你不嫌弃……”
谁敢嫌弃我!我可从来没这么好心!没主动帮过人!
他狠狠地瞪了阿鹏一眼,都怪你,非要说对敏感的乡下人说话就要谦逊一些,否则他们会受惊拒绝的。
阿鹏露出一个无辜的眼神,笑了笑,替自家少爷说下去,“是这样的,我们少爷觉得你刚启蒙,主要是背书,可以每隔两三天去书肆跟着他一起读书,他可以给你解惑。”
小鹤年不敢置信地看着谢恒,真的?他为什么如此可爱,如此善良?
小珍珠已经高兴地跳起来,“阿年,太好了,阿恒愿意教你读书,这样你既有好先生又不用花钱啦。”
嗯,咱薅羊毛,不给钱成不?
她没有太多心机,心机都在脸上嘴上,不想给钱就说出来。
若是一个缺钱的,怕是要翻白眼,但是小少爷不差钱,本来就不想要钱,他只关注好先生这个说法。
让他也过过先生的瘾,挺好。
回头他让阿年和他一起跪坐,这也是先生交代的功课,嘿嘿。
小鹤年跑去找爹娘和爷奶。
之前小少爷吃饭,他们就出去忙了。
听闻小少爷要教阿年读书,裴长青第一反应是他行不行?八岁的孩子教七岁的孩子启蒙?
他敢教,自家敢学吗?
沈宁却很乐观,“我看谢小公子举止不凡,萧先生也很喜欢他,定然是学习能力很强的。”
估摸是个天才。
对于天才这种异类,不是咱普通人能揣测的,年龄对人家没有意义。
裴母和裴父不懂,就觉得贵人提携,阿年遇到贵人了。
甭管人家教的咋样,有小少爷这样提携,其他人以后就不敢欺负阿年。
裴父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小少爷大好人。”
一个外人都能看到阿年的好,如此提携阿年,老大个狗东西咋就不肯呢?
沈宁和裴长青回屋,去感谢小少爷。
人家既然提,那就是想好可以这样做,而不是单纯说说,无可无不可那种。
那他们就接着这好处。
这偌大的人情,不知道以后要用什么还。
沈宁想大不了回头她多给小少爷做些外面没有点心吃。
随即她又平和了,贵人这样做,说明他需要这样做。
那就是他能从她家获得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可是无价的!
所以他们得稳住,要跟谢小公子平等交往,不能过于谦卑,那样就失去人家需要的情绪价值了。
对,她立刻小声跟裴长青沟通了。
裴长青的想法也是如此,他毕竟是现代男性,从发达的环境穿过来,那优越感强着呢,并不会见到封建贵人就觉得低人一等。
主要是阿年,沈宁觉得有必要给阿年做心理疏导,免得阿年心理压力太大,失去了平衡,在交际中沦为别人的陪衬和随从,那就不妙了。
等小少爷走后,沈宁决定立刻给阿年心理辅导。
沈宁和裴长青洗手进屋,跟小少爷几个坐在桌前说话。
首先感谢小少爷的帮助,其次要关心这样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
并不担心小少爷学识不够给阿年启蒙的,毕竟只是一起读书几个月,来年还是要去学堂正式上课的。
小少爷神态温和,“不麻烦,即便我不在书肆你们也可以去,在我的屋子看书也一样。”顿了顿,他加了句,“明儿就可以来。”
沈宁有点不淡定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省钱啊!
她陪阿年去读书,阿年读书她在一边抄书,那还不把四书五经给抄完?
虽然纸笔墨都不便宜,但是比买书便宜多了。
待小少爷和阿鹏走后,一家人还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读书贵,最初主要是束脩、笔墨纸、书本,哪一样都能让人破产。
而后续要请名师讲解、讲策论、朝廷政令、考官喜好等,那就是无底洞,多少钱都不够,除非你考中或者再也不考。
而现在萧先生和小谢公子直接给他们解决了书本问题。
不需要买,默认他们可以抄。
不知道谢掌柜得心疼成啥样,沈宁乐不可支地倒在裴长青肩头。
小少爷和阿鹏离开裴庄,路上没有打马快走,而是缓步骑行。
“阿鹏,今儿算不算天上掉馅饼?”
阿鹏笑道:“今儿不是,今儿是少爷周济困难学子,交好同窗,缔结友谊,他日阿年读书有成,就是你的助力。”
这是提前培养人才。
而对方需要这个,他们送到对方心坎上,对方无法拒绝,肯定会承这个人情,这份交情就结下了。
萧先生说这家人非池中物,非平凡人,不管种地还是经商、读书科举,都会出人头地。
所以阿鹏觉得今日给再多都不打紧,但是不能太过,要以对方能承受为要。
太多对方承受不起,就会拒绝。
今儿他们没给银钱,没给物事,只是愿意让阿年一同读书,表面看没什么,实际又帮了他们大忙。
这就是送礼送到对方心坎里。
小少爷想到可以有个玩伴儿也很开心,“回头把我的驴给阿年骑。”
以后阿年骑驴他骑马,就和先生骑马他骑驴一样,嘿嘿。
解决了阿年年前读书的问题,一家子都松了口气。
裴母又说泡豌豆和红豆给小少爷做点心吃吃。
谁也没说人家少爷有钱啥也不缺,不馋咱这点东西,毕竟人家有是人家的,咱表达心意是咱的。
再说了,少爷连粗糙的煎饼都吃,这点心肯定也会吃的。
沈宁则连夜缝一副手套,这样谁推车送阿年谁戴。
冬天冷了就做棉手套,这样不冻手。
豆子泡半下午带一晚上,第二日裴母和沈宁天不亮又起来忙活,做点心加早饭。
忙得甘之如饴。
沈宁:“回头咱去换点糯米回来,家里也能打糍耙、做驴打滚、红豆糕啥的。”
好多点心都和糯米有关,所以家里得备点这个。
裴母:“咱大米得留着给学堂,用豆子人家换不?”
小少爷便示意他写几个字看看。
小鹤年对大人不害臊,可不知道为什么对着同龄人有点害羞。
如果是村里的小孩子,即便裴成业和高进禄他也不要紧,可面对谢恒他就有点,怎么说呢,可能自愧不如?
人家比自己强太多。
但是他没让这种情绪影响自己太久,立刻就恢复正常,端了裴长青用木板给他做的小沙盘。
里面铺满细沙,用木棍写字,写完一个就得刮平再写一个。
他接连写了几个,见谢恒没说停便把对方教的几个都写了。
他记性好,不只是模仿字,而且也模仿谢恒写字时候的气势、笔顺、笔势等等,睡觉之前都要模拟三遍。
所以他现在写得很熟练。
旁边的阿鹏看得有些惊讶,这孩子……若不是亲近之人,单说身形姿态动作,让他给小少爷当替身都可以。
小少爷也发现了,却没介意,反而点头夸他,“你学得很好,比我最初学写字学得还好。”
字写得也很不错。
甚至连风骨都模拟在里面,虽然很幼稚,但是假以时日会更好的。
小珍珠比小鹤年还高兴,“阿年,我就知道你可棒啦,你还总不自信,怕写不好。”
小鹤年心道:那的确是不好的,在沙盘上写和纸上不一样,一落纸就会变样。
他不知道为什么,所以不敢人前落笔。
他很羡慕小少爷能有萧先生那样的先生手把手地教。
他去学堂,一个先生管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时间单独指点自己吧。
人家那些学堂本来就是专门教自家子弟的,只是为了多赚点钱才让外姓子弟去的。
这时候小少爷搓了半天下巴,终于把话组织顺利了,道:“阿年,还有数月便春节,你这时候去学堂不划算。”
他特意跟学堂打听了一下,上半年很多活动,下半年就很少,冬天尤其少。
但是束脩却是固定的。
而且他这时候去,人家也收半年束脩,不会说我就收三之一。
小鹤年听他说这个,“啊?那要如何?来年春天才能去吗?”
小少爷点头,“最好这样。”
小鹤年很想早一点读书,但是如果晚一点可以给家里省钱,或者说不亏钱,那他当然乐意。
小少爷咳嗽一声,“这样,我平时不天天呆在学堂,每三天会在书肆待两三天,看书做功课,要是你不嫌弃……”
谁敢嫌弃我!我可从来没这么好心!没主动帮过人!
他狠狠地瞪了阿鹏一眼,都怪你,非要说对敏感的乡下人说话就要谦逊一些,否则他们会受惊拒绝的。
阿鹏露出一个无辜的眼神,笑了笑,替自家少爷说下去,“是这样的,我们少爷觉得你刚启蒙,主要是背书,可以每隔两三天去书肆跟着他一起读书,他可以给你解惑。”
小鹤年不敢置信地看着谢恒,真的?他为什么如此可爱,如此善良?
小珍珠已经高兴地跳起来,“阿年,太好了,阿恒愿意教你读书,这样你既有好先生又不用花钱啦。”
嗯,咱薅羊毛,不给钱成不?
她没有太多心机,心机都在脸上嘴上,不想给钱就说出来。
若是一个缺钱的,怕是要翻白眼,但是小少爷不差钱,本来就不想要钱,他只关注好先生这个说法。
让他也过过先生的瘾,挺好。
回头他让阿年和他一起跪坐,这也是先生交代的功课,嘿嘿。
小鹤年跑去找爹娘和爷奶。
之前小少爷吃饭,他们就出去忙了。
听闻小少爷要教阿年读书,裴长青第一反应是他行不行?八岁的孩子教七岁的孩子启蒙?
他敢教,自家敢学吗?
沈宁却很乐观,“我看谢小公子举止不凡,萧先生也很喜欢他,定然是学习能力很强的。”
估摸是个天才。
对于天才这种异类,不是咱普通人能揣测的,年龄对人家没有意义。
裴母和裴父不懂,就觉得贵人提携,阿年遇到贵人了。
甭管人家教的咋样,有小少爷这样提携,其他人以后就不敢欺负阿年。
裴父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小少爷大好人。”
一个外人都能看到阿年的好,如此提携阿年,老大个狗东西咋就不肯呢?
沈宁和裴长青回屋,去感谢小少爷。
人家既然提,那就是想好可以这样做,而不是单纯说说,无可无不可那种。
那他们就接着这好处。
这偌大的人情,不知道以后要用什么还。
沈宁想大不了回头她多给小少爷做些外面没有点心吃。
随即她又平和了,贵人这样做,说明他需要这样做。
那就是他能从她家获得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可是无价的!
所以他们得稳住,要跟谢小公子平等交往,不能过于谦卑,那样就失去人家需要的情绪价值了。
对,她立刻小声跟裴长青沟通了。
裴长青的想法也是如此,他毕竟是现代男性,从发达的环境穿过来,那优越感强着呢,并不会见到封建贵人就觉得低人一等。
主要是阿年,沈宁觉得有必要给阿年做心理疏导,免得阿年心理压力太大,失去了平衡,在交际中沦为别人的陪衬和随从,那就不妙了。
等小少爷走后,沈宁决定立刻给阿年心理辅导。
沈宁和裴长青洗手进屋,跟小少爷几个坐在桌前说话。
首先感谢小少爷的帮助,其次要关心这样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
并不担心小少爷学识不够给阿年启蒙的,毕竟只是一起读书几个月,来年还是要去学堂正式上课的。
小少爷神态温和,“不麻烦,即便我不在书肆你们也可以去,在我的屋子看书也一样。”顿了顿,他加了句,“明儿就可以来。”
沈宁有点不淡定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省钱啊!
她陪阿年去读书,阿年读书她在一边抄书,那还不把四书五经给抄完?
虽然纸笔墨都不便宜,但是比买书便宜多了。
待小少爷和阿鹏走后,一家人还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读书贵,最初主要是束脩、笔墨纸、书本,哪一样都能让人破产。
而后续要请名师讲解、讲策论、朝廷政令、考官喜好等,那就是无底洞,多少钱都不够,除非你考中或者再也不考。
而现在萧先生和小谢公子直接给他们解决了书本问题。
不需要买,默认他们可以抄。
不知道谢掌柜得心疼成啥样,沈宁乐不可支地倒在裴长青肩头。
小少爷和阿鹏离开裴庄,路上没有打马快走,而是缓步骑行。
“阿鹏,今儿算不算天上掉馅饼?”
阿鹏笑道:“今儿不是,今儿是少爷周济困难学子,交好同窗,缔结友谊,他日阿年读书有成,就是你的助力。”
这是提前培养人才。
而对方需要这个,他们送到对方心坎上,对方无法拒绝,肯定会承这个人情,这份交情就结下了。
萧先生说这家人非池中物,非平凡人,不管种地还是经商、读书科举,都会出人头地。
所以阿鹏觉得今日给再多都不打紧,但是不能太过,要以对方能承受为要。
太多对方承受不起,就会拒绝。
今儿他们没给银钱,没给物事,只是愿意让阿年一同读书,表面看没什么,实际又帮了他们大忙。
这就是送礼送到对方心坎里。
小少爷想到可以有个玩伴儿也很开心,“回头把我的驴给阿年骑。”
以后阿年骑驴他骑马,就和先生骑马他骑驴一样,嘿嘿。
解决了阿年年前读书的问题,一家子都松了口气。
裴母又说泡豌豆和红豆给小少爷做点心吃吃。
谁也没说人家少爷有钱啥也不缺,不馋咱这点东西,毕竟人家有是人家的,咱表达心意是咱的。
再说了,少爷连粗糙的煎饼都吃,这点心肯定也会吃的。
沈宁则连夜缝一副手套,这样谁推车送阿年谁戴。
冬天冷了就做棉手套,这样不冻手。
豆子泡半下午带一晚上,第二日裴母和沈宁天不亮又起来忙活,做点心加早饭。
忙得甘之如饴。
沈宁:“回头咱去换点糯米回来,家里也能打糍耙、做驴打滚、红豆糕啥的。”
好多点心都和糯米有关,所以家里得备点这个。
裴母:“咱大米得留着给学堂,用豆子人家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