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55节
大家伙儿眼前就出现一个灰头土脸、勤劳节俭、大方还抠门儿的农村妇女形象。
她像自己的奶、老母亲,慈眉善目,粗声大气。
“有机会,倒是要拜访这位豆腐娘子。”靳老板道。
高里正:“豆腐娘子家房子要好了,到时候肯定要暖房请客的,老板们要是得闲,愿意来乡下溜达溜达,可以来喝杯水酒,吃吃豆腐娘家自己的粗粮煎饼。”
张老板:“我要去。”
他要去认识一下这位豆腐娘子,交流一下做酱菜的经验。
这位豆腐娘子如此大方,肯定不吝啬传授经验的。
一顿饭吃了一个半时辰大家才相继散去,叮嘱高里正后日要来送素鸡。
高里正陪着霍三少将人送走,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终于可以回去跟豆腐娘子交代了。
心里越发佩服豆腐娘子,也越发感激女婿和闺女。
喝点小酒,醉意微醺,又忍不住夸自己的眼光好。
我小老儿这辈子没啥本事,就是会看人,养了个好闺女,给闺女找了个好女婿。
可沾上光了。
回到住处,瞅着大儿子缩头缩脑一副想出门又不敢的样子,他又来气,呵斥道:“鬼鬼祟祟做什么,敢去寻花问柳打断你狗腿!”
【作者有话说】
封建老父亲联盟:
裴父、高里正、王木匠:家有不省心的儿子,老父亲操碎心呐。
第64章 集福 豆腐村,百福村
沈宁今儿一大早又收老豆腐。
她也不去村里喊了,就把裴铁牛那个梆子拿起来梆梆一顿敲,清晨声音传得远,村前头的人家立刻就能听见,出门就开喊:“豆腐娘子今儿收老豆腐嘞——”
其他妇女就立刻呼应:“豆腐娘子今儿收老豆腐嘞——”
家家户户就欢欢喜喜地推磨点豆腐了。
自己吃和做了赚豆子,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嘛。
早饭时候妇女们就把豆腐送过来了,个个点得敦敦实实的,说一斤出三斤就是三斤,绝对不多出一点。
这样的老豆腐做腐乳才有回味儿。
一斤豆子她们能赚二两呢,上哪儿找这好事儿去?
来年高粱啥的不种了,反正又不盖房子,多种豆子。
今儿除了请顾氏和四婶儿继续切豆腐、装坛子以外,沈宁还请了三婶儿来切萝卜。
她也不指望萝卜赚钱了,自己落几坛子吃就赚不少。
今儿裴长青他们的屋顶差不多结顶了。
上梁之后是摆放椽木,如果是江南温暖地区,这就直接盖瓦片了,如果是寒冷的东北地区,那还得铺席子,再铺芦苇杆、秫秸之类的保暖物,再糊三层厚厚的麦秸泥才行。
当地没那么冷,所以裴长青没做那么厚的屋顶,却也没有像其他村民家的房子那样直接盖麦草糊黄泥。
他也铺了一层晒干的芦苇杆、香蒲杆子,将其在椽木上铺平,然后糊厚厚的黄泥。
有这层密实的杆子承托,黄泥才不会漏下去,干了就能融为一体,保暖挡风挡雨。
做完这步才开始铺麦草。
厚厚的麦草梳得光溜溜的,没有碍事的叶子,只有麦秸管,平整地铺在第一层黄泥上。
麦草不是平铺的,而是一层层挂下来。
房檐处是最下面一层,厚约十公分,上面一层压到下一层一半的位置。再上面一层照此规格铺下来,直到最后一层从屋脊出铺下来。
这一层黄泥不是单纯的黄泥,而是加了石灰的麦草黄泥。
生石灰面加水烧沸,拌在黄土里和泥,然后加铡断的麦秸草进去,反复和泥搅拌。
这样的石灰麦秸泥用来抹墙,光滑得很,不掉墙皮不开裂,还防水,能用很多年。
放在屋顶也有助于防水。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麦草也浸过桐油,这样能绝对防水。
咱不是买不起么?
先这样吧,以后有钱了把麦草换成瓦片才是最稳妥的呢。
这屋顶也挺费劲的,如果他们自己弄,估计半个月都不能完工,可这不是早晚有村里人来帮忙吗?
还有老人孩子过来帮忙梳麦草。
麦草上不能有叶子,否则容易烂,必须摘光溜溜的。
这活儿就适合干不了体力活儿的老人孩子。
这个来帮两天,那个来帮两天,也给沈宁家把麦草梳光溜溜的了。
新鲜的麦草是淡黄色的干净透亮的麦管,糊在屋顶上被阳光一照,崭新放光的。
甭提多好看啦。
晌午这会儿大家伙儿从地里回来,都忍不住驻足观看一会儿。
自打沈宁教他们家点豆腐,他们就心怀感激,这会儿豆腐娘子又带着他们家赚豆子,那心就更说不出的热乎。
这会儿他们都把沈宁家当成一种寄托了,每天看两眼,啥也不干都觉得心里暖呼呼的。
因为呀,不定什么时候那边又传话要豆腐啊要啥的,那他们就跟着赚豆子了呗。
下午沈宁正带人把晾干的豆腐块装坛子呢,就听见西边儿传来裴大民等人的吆喝声,好像让铁牛别干啥?
铁牛他聋哑呀,听不见。
沈宁让四婶儿带人做,她跑过去看看。
就见裴铁牛正在那里抠土坯砖呢,抠着不解气,还举起来使劲往地下砸,把那些土坯砖砸碎才甘心。
沈宁一愣,裴铁牛这是怎么了?
他是哑巴,但是没听说有疯病啊?
屋顶上的裴长青几个也看到了,有人朝着裴铁牛喊,可他根本听不见。
裴长青直接扒着脚手架跳下地,下面指挥铺椽木的王木匠也拎起一根棍子朝着裴铁牛走过去,如果发病就直接敲晕他。
裴长青跑到裴铁牛对面,打手势吸引他注意。
裴铁牛看他过来,神情激动地比比划划,示意他看。
刚才他来搬土坯砖,发现有块砖头露出一截黄纸,不像普通烧纸,更像符纸。
他娘生病,他爹请过黄符,所以他知道。
正经人谁往土坯里放符纸?
所以他就开始砸土坯砖,要看个究竟。
沈宁蹲下一顿扒拉,扯出一些碎符纸,展开几块大点的,依稀能看到闪电的符号,还有刀啊,箭啊什么的。
沈宁:“妈个巴子!”
裴长青倒是情绪稳定,并没生气,听沈宁爆粗口他“噗嗤”笑起来。
他没管手上都是灰土,摸了摸沈宁的脸蛋,笑道:“媳妇儿,你真可爱!”
沈宁骂出来瞬间不气了,也哈哈笑,小声对裴长青道:“那小人指不定躲暗处看咱们呢,你且听我骂他。”
她清了清嗓子,叉腰大声道:“不知道谁这么恨咱,急着给咱送福气呢。
这蠢货根本不懂咒术,但凡诅咒人,都是用自己和子孙的寿数福气为代价的。
如果咱福泽深厚,他的诅咒不但不能生效,还会抽他们的气运给咱送福气呢。
咱俩上辈子都是有福气的人,这辈子有这么多父老乡亲帮衬咱们,摆明也是有福气的。
这人要用他一家之力,跟咱这么多人拼?
啧啧,真是狗胆包天啊!
不知道全家拉肚子没啊,吐血没啊,脑溢血没啊,偏瘫没啊,是不是要中风了啊!”
她站在原地,叉腰朝四面八方喊了一通,务必让躲在暗处的小人听见,然后破防、心虚、气吐血!
裴长青瞧着媳妇儿跟演讲一样,又带劲又提气,“媳妇儿,说得好。”
裴父裴母还有三婶儿四婶儿等人也跑来,知道这事儿气得不行,三婶儿四婶儿直接开骂。
裴父裴母也气得不轻。
裴母浑身打哆嗦,“二郎和阿宁这么好,谁这么坏呀,看不得他们好。”
是谁?
是吴家?
除了吴家,老二没得罪任何人。
张本力、裴大民和裴大根也帮着分析,可惜他们智慧有限,连这是什么时候、可能是谁送的也分析不出。
裴长青情绪稳定,半点不见气性,“咱不需要知道是谁送的,也不用怀疑任何人,肯定不是咱自己村的。”
王木匠也是见多识广了,这种事儿见过不少,盖房子给人使坏,打坟给人使坏,啥事儿都有。
但是裴二郎和沈宁的反应,让他越发佩服,真是厉害人啊。
竟然一点不害怕,不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受影响,也没捶胸顿足破口大骂。
还有这豆腐娘子,真是了不起,竟然能说出那么一番话来。
她像自己的奶、老母亲,慈眉善目,粗声大气。
“有机会,倒是要拜访这位豆腐娘子。”靳老板道。
高里正:“豆腐娘子家房子要好了,到时候肯定要暖房请客的,老板们要是得闲,愿意来乡下溜达溜达,可以来喝杯水酒,吃吃豆腐娘家自己的粗粮煎饼。”
张老板:“我要去。”
他要去认识一下这位豆腐娘子,交流一下做酱菜的经验。
这位豆腐娘子如此大方,肯定不吝啬传授经验的。
一顿饭吃了一个半时辰大家才相继散去,叮嘱高里正后日要来送素鸡。
高里正陪着霍三少将人送走,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终于可以回去跟豆腐娘子交代了。
心里越发佩服豆腐娘子,也越发感激女婿和闺女。
喝点小酒,醉意微醺,又忍不住夸自己的眼光好。
我小老儿这辈子没啥本事,就是会看人,养了个好闺女,给闺女找了个好女婿。
可沾上光了。
回到住处,瞅着大儿子缩头缩脑一副想出门又不敢的样子,他又来气,呵斥道:“鬼鬼祟祟做什么,敢去寻花问柳打断你狗腿!”
【作者有话说】
封建老父亲联盟:
裴父、高里正、王木匠:家有不省心的儿子,老父亲操碎心呐。
第64章 集福 豆腐村,百福村
沈宁今儿一大早又收老豆腐。
她也不去村里喊了,就把裴铁牛那个梆子拿起来梆梆一顿敲,清晨声音传得远,村前头的人家立刻就能听见,出门就开喊:“豆腐娘子今儿收老豆腐嘞——”
其他妇女就立刻呼应:“豆腐娘子今儿收老豆腐嘞——”
家家户户就欢欢喜喜地推磨点豆腐了。
自己吃和做了赚豆子,那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嘛。
早饭时候妇女们就把豆腐送过来了,个个点得敦敦实实的,说一斤出三斤就是三斤,绝对不多出一点。
这样的老豆腐做腐乳才有回味儿。
一斤豆子她们能赚二两呢,上哪儿找这好事儿去?
来年高粱啥的不种了,反正又不盖房子,多种豆子。
今儿除了请顾氏和四婶儿继续切豆腐、装坛子以外,沈宁还请了三婶儿来切萝卜。
她也不指望萝卜赚钱了,自己落几坛子吃就赚不少。
今儿裴长青他们的屋顶差不多结顶了。
上梁之后是摆放椽木,如果是江南温暖地区,这就直接盖瓦片了,如果是寒冷的东北地区,那还得铺席子,再铺芦苇杆、秫秸之类的保暖物,再糊三层厚厚的麦秸泥才行。
当地没那么冷,所以裴长青没做那么厚的屋顶,却也没有像其他村民家的房子那样直接盖麦草糊黄泥。
他也铺了一层晒干的芦苇杆、香蒲杆子,将其在椽木上铺平,然后糊厚厚的黄泥。
有这层密实的杆子承托,黄泥才不会漏下去,干了就能融为一体,保暖挡风挡雨。
做完这步才开始铺麦草。
厚厚的麦草梳得光溜溜的,没有碍事的叶子,只有麦秸管,平整地铺在第一层黄泥上。
麦草不是平铺的,而是一层层挂下来。
房檐处是最下面一层,厚约十公分,上面一层压到下一层一半的位置。再上面一层照此规格铺下来,直到最后一层从屋脊出铺下来。
这一层黄泥不是单纯的黄泥,而是加了石灰的麦草黄泥。
生石灰面加水烧沸,拌在黄土里和泥,然后加铡断的麦秸草进去,反复和泥搅拌。
这样的石灰麦秸泥用来抹墙,光滑得很,不掉墙皮不开裂,还防水,能用很多年。
放在屋顶也有助于防水。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麦草也浸过桐油,这样能绝对防水。
咱不是买不起么?
先这样吧,以后有钱了把麦草换成瓦片才是最稳妥的呢。
这屋顶也挺费劲的,如果他们自己弄,估计半个月都不能完工,可这不是早晚有村里人来帮忙吗?
还有老人孩子过来帮忙梳麦草。
麦草上不能有叶子,否则容易烂,必须摘光溜溜的。
这活儿就适合干不了体力活儿的老人孩子。
这个来帮两天,那个来帮两天,也给沈宁家把麦草梳光溜溜的了。
新鲜的麦草是淡黄色的干净透亮的麦管,糊在屋顶上被阳光一照,崭新放光的。
甭提多好看啦。
晌午这会儿大家伙儿从地里回来,都忍不住驻足观看一会儿。
自打沈宁教他们家点豆腐,他们就心怀感激,这会儿豆腐娘子又带着他们家赚豆子,那心就更说不出的热乎。
这会儿他们都把沈宁家当成一种寄托了,每天看两眼,啥也不干都觉得心里暖呼呼的。
因为呀,不定什么时候那边又传话要豆腐啊要啥的,那他们就跟着赚豆子了呗。
下午沈宁正带人把晾干的豆腐块装坛子呢,就听见西边儿传来裴大民等人的吆喝声,好像让铁牛别干啥?
铁牛他聋哑呀,听不见。
沈宁让四婶儿带人做,她跑过去看看。
就见裴铁牛正在那里抠土坯砖呢,抠着不解气,还举起来使劲往地下砸,把那些土坯砖砸碎才甘心。
沈宁一愣,裴铁牛这是怎么了?
他是哑巴,但是没听说有疯病啊?
屋顶上的裴长青几个也看到了,有人朝着裴铁牛喊,可他根本听不见。
裴长青直接扒着脚手架跳下地,下面指挥铺椽木的王木匠也拎起一根棍子朝着裴铁牛走过去,如果发病就直接敲晕他。
裴长青跑到裴铁牛对面,打手势吸引他注意。
裴铁牛看他过来,神情激动地比比划划,示意他看。
刚才他来搬土坯砖,发现有块砖头露出一截黄纸,不像普通烧纸,更像符纸。
他娘生病,他爹请过黄符,所以他知道。
正经人谁往土坯里放符纸?
所以他就开始砸土坯砖,要看个究竟。
沈宁蹲下一顿扒拉,扯出一些碎符纸,展开几块大点的,依稀能看到闪电的符号,还有刀啊,箭啊什么的。
沈宁:“妈个巴子!”
裴长青倒是情绪稳定,并没生气,听沈宁爆粗口他“噗嗤”笑起来。
他没管手上都是灰土,摸了摸沈宁的脸蛋,笑道:“媳妇儿,你真可爱!”
沈宁骂出来瞬间不气了,也哈哈笑,小声对裴长青道:“那小人指不定躲暗处看咱们呢,你且听我骂他。”
她清了清嗓子,叉腰大声道:“不知道谁这么恨咱,急着给咱送福气呢。
这蠢货根本不懂咒术,但凡诅咒人,都是用自己和子孙的寿数福气为代价的。
如果咱福泽深厚,他的诅咒不但不能生效,还会抽他们的气运给咱送福气呢。
咱俩上辈子都是有福气的人,这辈子有这么多父老乡亲帮衬咱们,摆明也是有福气的。
这人要用他一家之力,跟咱这么多人拼?
啧啧,真是狗胆包天啊!
不知道全家拉肚子没啊,吐血没啊,脑溢血没啊,偏瘫没啊,是不是要中风了啊!”
她站在原地,叉腰朝四面八方喊了一通,务必让躲在暗处的小人听见,然后破防、心虚、气吐血!
裴长青瞧着媳妇儿跟演讲一样,又带劲又提气,“媳妇儿,说得好。”
裴父裴母还有三婶儿四婶儿等人也跑来,知道这事儿气得不行,三婶儿四婶儿直接开骂。
裴父裴母也气得不轻。
裴母浑身打哆嗦,“二郎和阿宁这么好,谁这么坏呀,看不得他们好。”
是谁?
是吴家?
除了吴家,老二没得罪任何人。
张本力、裴大民和裴大根也帮着分析,可惜他们智慧有限,连这是什么时候、可能是谁送的也分析不出。
裴长青情绪稳定,半点不见气性,“咱不需要知道是谁送的,也不用怀疑任何人,肯定不是咱自己村的。”
王木匠也是见多识广了,这种事儿见过不少,盖房子给人使坏,打坟给人使坏,啥事儿都有。
但是裴二郎和沈宁的反应,让他越发佩服,真是厉害人啊。
竟然一点不害怕,不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受影响,也没捶胸顿足破口大骂。
还有这豆腐娘子,真是了不起,竟然能说出那么一番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