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94节
裴大民、裴大根和张本力几个在砌墙,王木匠在做门。
裴父也在,他之前请人帮忙刮了秫秸叶子,又撸桩子破篾子,在河里泡了一夜之后捞起来,今儿开始拉着碾子碾压呢。
他先碾一领席的,另外一领的老人们还在帮忙刮叶子呢。
麦掌柜跟他打招呼,“老哥,这是……作甚呢?”
裴父有点拘谨,见着城里来的衣着考究的人就束手束脚,仿佛见到亲家公亲家母一样,浑身不自在。
他告诉麦掌柜自己要编席,“我老二盘了火炕,我瞅着不能像床那样铺草垫子,就给编炕席。”
麦掌柜又请他领着自己参观一下。
裴父虽然拘谨,却也没拒绝,学着裴长青的样子给介绍介绍。
火炕现在晒得差不多干了,只是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
而且是土坯屋子、土坯炕、麦糠泥墙,比起宋母的屋子可差老远了。
麦掌柜却看出了几分野趣儿,那些腻歪了花天酒地的老爷们指定会喜欢这一口,偶尔住上几天能满足他们矫情的心思。
裴父给介绍火炕的优点,又说了炕席如何如何。
他说火炕干巴巴的,说编席倒是有内容。
“我寻思着用红色和黄色的编,把红色的放上头,出来就是红席,喜庆好看。我儿媳妇说黄色的放硫磺里熏熏,那篾子就变白,更好看,散了味儿也不耽误铺。”
他比划着炕和炕边的位置,“有钱人家糊墙纸,钉墙布的,俺们家舍不得,我寻思这边儿墙也用炕席围起来,编上几个花样,一样新鲜好看。”
福字,双喜字,四个花瓣的简单花样,他觉得自己都可以。
麦掌柜听得颇为感兴趣。
酒楼主要是木质结构,少不了用花隔、挂席、屏风之类的做隔断。
目前用的席子主要是竹席,还有大南边运来的蔺草席子,再就是苇席,说实话还没有裴父说的这个红席。
他觉得可以布置这么一间包房,指定有人喜欢。
他负责酒楼生意,非常有想法和执行力,所以酒楼生意蒸蒸日上。
他跟裴父了解一下红席的细节,编这么一张要多少天等等。
裴父一一回答了。
麦掌柜道:“老哥,那我酒楼定个十领……”
“啊?”裴父傻眼了,“酒楼也铺这个?你们有火炕吗?”他又觉得自己这样说不好,忙解释道:“这个红席是秫秸编的,它不贵重,还得小心,要是折断篾子容易扎人。”
麦掌柜笑道:“筷子折断也扎人呢,放心吧,我们不会折断的。”
酒楼很多摆设都是放一阵子就撤掉换新的,要保持新鲜感。
裴父:“那、我得先给二郎家编,你要不问问我儿媳妇。”
裴父现在有事儿都是儿媳妇做主,都不问儿子。
麦掌柜笑道:“那是自然,另外裴二郎什么时候回来?我也想聊聊这个火炕,想让他去县城帮我们也盘几个。”
麦掌柜有个老友在客栈做掌柜,他看到这火炕当即就觉得客栈完全可以弄几间这样的屋子,甭管是给贵客睡的精致小炕,还是给普通人睡的大通炕,肯定受欢迎。
另外他和几位亲朋家里,也需要这样的火炕。
无他,冬天实在是冷,年纪大了不抗冻。
往年大毛衣服加火炉,扛扛就过去了,现在瞅着人家有这样的火炕,他也想要。
他就纳闷儿了,为什么往年他们不盘炕?
也没泥瓦匠提这茬儿。
也没哪位老爷张罗这事儿。
倒是让一个乡下裴二郎给做成了。
第76章 建筑队 人人都有事业
屋里沈宁和高里正商量腌白菜的价格呢。
依着沈宁不想卖,宁愿分享方子让顾客们自己做,毕竟白菜不是什么高档菜,卖不上价儿。
现在吃的是夏天种的大白菜,没有秋天的甜,但是长得快,价格相对便宜,批发一文三斤。
秋初种小雪收的大白菜在乡下一文两斤,城里一文一斤,缺的时候要两文一斤。
不过也就这样了,三文一斤的话普通人就宁愿不吃。
菜贩子来乡下收一文三斤,急用钱的庄户人会卖,温饱之家也舍不得。
一文两斤,还是可以的。
虾酱是四海府运过来的,当地渔民自制,买也不过两三文一斤,到这边就是六文一斤,再远一些地方就要八文。
当然这是最普通的品质,有些好品质十几文,二三十文也要的,只不过不会在铺子售卖,都是直接送到大户家去的。
其他蒜头、姜这会儿批发价也得8文、10文一斤,大葱也得7文。
萝卜不好贮藏,容易糠心,冬天比白菜贵一点,白萝卜一文能批发两斤,青萝卜和红萝卜就要贵一些,可能得两文三斤,也可能一文一斤。
至于糖,可以适当加点,嫌贵不加也行。
不过配料用得少。
腌三棵大白菜,能用一斤三两的配料,半个犁和苹果就够。
现在没有苹果,可以用林萘,就是土苹果。
加水果可以提味儿,能促进发酵,还能让白菜既有甜味儿又突出微微的酸味儿,吃起来酸甜可口。
萝卜和胡萝卜也有这个作用,同时也为了配色好看。
现代有辣椒粉,可以不管配料颜色,橙红色的辣椒汁就鲜艳又添食欲。
沈宁自己吃,随便加点萝卜就行,如果卖给酒楼饭馆,当然要加胡萝卜或者红萝卜、青萝卜,配色更好看。
两人一合计,一斤腌白菜成本1.15文左右,定价3文,包送到镇上,如果要送到县里得对方补贴一车百文的脚力费。
其他货也照这个办法来。
毕竟以后一辆车拉不过来,得两辆车,牛骡嚼用加人遭罪,当然得补贴。
想必靳老板等人也能理解。
做生意本身就这样,宣发初期咱求着人家买,就得送货上门,免费品尝,等对方愿意长期合作,自然得加运费。
毕竟俺们定价便宜啊。
还是那个道理,便宜一些,即便酒楼饭馆会做,也会嫌麻烦,宁愿从她家进。
至于人家嫌脚力费贵,要在县城就近进货那也没问题。
做生意本身就该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巩固自己的客户群。
她相信自己的产品好,可以拢住一定量的客户。
当然这生意也不会像现代那样无限期做,做完冬天那波便宜白菜就拉倒。
后续鲜白菜都要两文、三文一斤的话,那腌白菜就得六文七文,不划算。
腌白菜再好吃,它也就是白菜。
这么一算,她现在就得收一波白菜,等立冬以后再大收一波。
还得买够配料,然后安排人做腌白菜。
这样的话她得调整人工。
沈宁和高里正商量好,把价格告诉麦掌柜。
麦掌柜眨眨眼,有些惊讶又不太意外,“这么便宜?”
若是别家做出一个旁人没有的新品,定价起码在十文。
豆腐娘子居然只要三文,白菜也就贵那么一文多点。
沈宁笑道:“麦掌柜,俺们豆腐村做生意贵在实诚,只要你们货款及时结算就行,压的话俺们就不和你们做了。”
麦掌柜连连点头:“沈娘子放心,绝对没问题。”
他又问裴父炕席以及裴二郎火炕的事儿。
沈宁:“炕席,我公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算好,整天编席吃不消。”
麦掌柜笑道:“不妨事,找几个手艺好的,让令尊带带就成。”
谁家做生意是东家自己做的?不都是雇人么?
沈宁其实是怕裴父和裴母受累,她看裴父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也笑道:“爹,你要是觉得行,那就应承了。”
裴父:“行,我觉得行。”
看到自己也能赚钱,他眼睛都亮了。
裴父自己不知道一领席要多少钱,全凭沈宁做主。
一般的晒席一张宽两米,长三米,非常粗糙,价格四五十文不等。
不过很少有人买,都是自己编或者请人编,或者跟村里人换。
炕席不卖给庄户人,而是卖给城里人。
如果用精挑细选的篾子,加上好看的花型,一领能用三五年甚至更久。
那一领80-100文也可以。
有钱人觉得便宜,普通市民也能负担得起。
不过沈宁不打算卖给普通人。
即便城里普通人他也没钱烧火炕吧?
城里人没有庄稼秸秆,做饭的柴火都得花钱买,冬天顶多两顿饭,做熟拉倒,想多烧柴火也舍不得。
裴父也在,他之前请人帮忙刮了秫秸叶子,又撸桩子破篾子,在河里泡了一夜之后捞起来,今儿开始拉着碾子碾压呢。
他先碾一领席的,另外一领的老人们还在帮忙刮叶子呢。
麦掌柜跟他打招呼,“老哥,这是……作甚呢?”
裴父有点拘谨,见着城里来的衣着考究的人就束手束脚,仿佛见到亲家公亲家母一样,浑身不自在。
他告诉麦掌柜自己要编席,“我老二盘了火炕,我瞅着不能像床那样铺草垫子,就给编炕席。”
麦掌柜又请他领着自己参观一下。
裴父虽然拘谨,却也没拒绝,学着裴长青的样子给介绍介绍。
火炕现在晒得差不多干了,只是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
而且是土坯屋子、土坯炕、麦糠泥墙,比起宋母的屋子可差老远了。
麦掌柜却看出了几分野趣儿,那些腻歪了花天酒地的老爷们指定会喜欢这一口,偶尔住上几天能满足他们矫情的心思。
裴父给介绍火炕的优点,又说了炕席如何如何。
他说火炕干巴巴的,说编席倒是有内容。
“我寻思着用红色和黄色的编,把红色的放上头,出来就是红席,喜庆好看。我儿媳妇说黄色的放硫磺里熏熏,那篾子就变白,更好看,散了味儿也不耽误铺。”
他比划着炕和炕边的位置,“有钱人家糊墙纸,钉墙布的,俺们家舍不得,我寻思这边儿墙也用炕席围起来,编上几个花样,一样新鲜好看。”
福字,双喜字,四个花瓣的简单花样,他觉得自己都可以。
麦掌柜听得颇为感兴趣。
酒楼主要是木质结构,少不了用花隔、挂席、屏风之类的做隔断。
目前用的席子主要是竹席,还有大南边运来的蔺草席子,再就是苇席,说实话还没有裴父说的这个红席。
他觉得可以布置这么一间包房,指定有人喜欢。
他负责酒楼生意,非常有想法和执行力,所以酒楼生意蒸蒸日上。
他跟裴父了解一下红席的细节,编这么一张要多少天等等。
裴父一一回答了。
麦掌柜道:“老哥,那我酒楼定个十领……”
“啊?”裴父傻眼了,“酒楼也铺这个?你们有火炕吗?”他又觉得自己这样说不好,忙解释道:“这个红席是秫秸编的,它不贵重,还得小心,要是折断篾子容易扎人。”
麦掌柜笑道:“筷子折断也扎人呢,放心吧,我们不会折断的。”
酒楼很多摆设都是放一阵子就撤掉换新的,要保持新鲜感。
裴父:“那、我得先给二郎家编,你要不问问我儿媳妇。”
裴父现在有事儿都是儿媳妇做主,都不问儿子。
麦掌柜笑道:“那是自然,另外裴二郎什么时候回来?我也想聊聊这个火炕,想让他去县城帮我们也盘几个。”
麦掌柜有个老友在客栈做掌柜,他看到这火炕当即就觉得客栈完全可以弄几间这样的屋子,甭管是给贵客睡的精致小炕,还是给普通人睡的大通炕,肯定受欢迎。
另外他和几位亲朋家里,也需要这样的火炕。
无他,冬天实在是冷,年纪大了不抗冻。
往年大毛衣服加火炉,扛扛就过去了,现在瞅着人家有这样的火炕,他也想要。
他就纳闷儿了,为什么往年他们不盘炕?
也没泥瓦匠提这茬儿。
也没哪位老爷张罗这事儿。
倒是让一个乡下裴二郎给做成了。
第76章 建筑队 人人都有事业
屋里沈宁和高里正商量腌白菜的价格呢。
依着沈宁不想卖,宁愿分享方子让顾客们自己做,毕竟白菜不是什么高档菜,卖不上价儿。
现在吃的是夏天种的大白菜,没有秋天的甜,但是长得快,价格相对便宜,批发一文三斤。
秋初种小雪收的大白菜在乡下一文两斤,城里一文一斤,缺的时候要两文一斤。
不过也就这样了,三文一斤的话普通人就宁愿不吃。
菜贩子来乡下收一文三斤,急用钱的庄户人会卖,温饱之家也舍不得。
一文两斤,还是可以的。
虾酱是四海府运过来的,当地渔民自制,买也不过两三文一斤,到这边就是六文一斤,再远一些地方就要八文。
当然这是最普通的品质,有些好品质十几文,二三十文也要的,只不过不会在铺子售卖,都是直接送到大户家去的。
其他蒜头、姜这会儿批发价也得8文、10文一斤,大葱也得7文。
萝卜不好贮藏,容易糠心,冬天比白菜贵一点,白萝卜一文能批发两斤,青萝卜和红萝卜就要贵一些,可能得两文三斤,也可能一文一斤。
至于糖,可以适当加点,嫌贵不加也行。
不过配料用得少。
腌三棵大白菜,能用一斤三两的配料,半个犁和苹果就够。
现在没有苹果,可以用林萘,就是土苹果。
加水果可以提味儿,能促进发酵,还能让白菜既有甜味儿又突出微微的酸味儿,吃起来酸甜可口。
萝卜和胡萝卜也有这个作用,同时也为了配色好看。
现代有辣椒粉,可以不管配料颜色,橙红色的辣椒汁就鲜艳又添食欲。
沈宁自己吃,随便加点萝卜就行,如果卖给酒楼饭馆,当然要加胡萝卜或者红萝卜、青萝卜,配色更好看。
两人一合计,一斤腌白菜成本1.15文左右,定价3文,包送到镇上,如果要送到县里得对方补贴一车百文的脚力费。
其他货也照这个办法来。
毕竟以后一辆车拉不过来,得两辆车,牛骡嚼用加人遭罪,当然得补贴。
想必靳老板等人也能理解。
做生意本身就这样,宣发初期咱求着人家买,就得送货上门,免费品尝,等对方愿意长期合作,自然得加运费。
毕竟俺们定价便宜啊。
还是那个道理,便宜一些,即便酒楼饭馆会做,也会嫌麻烦,宁愿从她家进。
至于人家嫌脚力费贵,要在县城就近进货那也没问题。
做生意本身就该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巩固自己的客户群。
她相信自己的产品好,可以拢住一定量的客户。
当然这生意也不会像现代那样无限期做,做完冬天那波便宜白菜就拉倒。
后续鲜白菜都要两文、三文一斤的话,那腌白菜就得六文七文,不划算。
腌白菜再好吃,它也就是白菜。
这么一算,她现在就得收一波白菜,等立冬以后再大收一波。
还得买够配料,然后安排人做腌白菜。
这样的话她得调整人工。
沈宁和高里正商量好,把价格告诉麦掌柜。
麦掌柜眨眨眼,有些惊讶又不太意外,“这么便宜?”
若是别家做出一个旁人没有的新品,定价起码在十文。
豆腐娘子居然只要三文,白菜也就贵那么一文多点。
沈宁笑道:“麦掌柜,俺们豆腐村做生意贵在实诚,只要你们货款及时结算就行,压的话俺们就不和你们做了。”
麦掌柜连连点头:“沈娘子放心,绝对没问题。”
他又问裴父炕席以及裴二郎火炕的事儿。
沈宁:“炕席,我公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算好,整天编席吃不消。”
麦掌柜笑道:“不妨事,找几个手艺好的,让令尊带带就成。”
谁家做生意是东家自己做的?不都是雇人么?
沈宁其实是怕裴父和裴母受累,她看裴父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也笑道:“爹,你要是觉得行,那就应承了。”
裴父:“行,我觉得行。”
看到自己也能赚钱,他眼睛都亮了。
裴父自己不知道一领席要多少钱,全凭沈宁做主。
一般的晒席一张宽两米,长三米,非常粗糙,价格四五十文不等。
不过很少有人买,都是自己编或者请人编,或者跟村里人换。
炕席不卖给庄户人,而是卖给城里人。
如果用精挑细选的篾子,加上好看的花型,一领能用三五年甚至更久。
那一领80-100文也可以。
有钱人觉得便宜,普通市民也能负担得起。
不过沈宁不打算卖给普通人。
即便城里普通人他也没钱烧火炕吧?
城里人没有庄稼秸秆,做饭的柴火都得花钱买,冬天顶多两顿饭,做熟拉倒,想多烧柴火也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