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二郎去县里,高低得给闺女家盘俩炕。
  聊了一会儿火炕的舒服劲儿,裴长青也请高里正帮忙寻摸人手。
  “里正伯,陶族长那边儿肯定有瓦工活儿不错的吧?能直接上手的,最好有点木匠或者石匠基础。”
  庄户人三十左右的基本都帮亲朋和邻居家盖过房子,砌墙这种活儿差不多都会,锻炼一下就是熟手。
  若是格外手巧聪慧,二十出头也可以。
  不过裴长青不是很爱要二十左右的,最好超过二十五。
  他需要人手,自己村挑不出更多,就想在其他村物色。
  陌生村子不行,最好熟人推荐,他就想问问童大久和陶族长。
  童大久他们家有树林,三十来岁的汉子都能锯木头,有些还会点木匠活儿。
  陶族长他们村比较富裕,他寻思这种熟手肯定不缺。
  高里正笑道:“二郎你可问着了,我跟荷花沟儿熟。我大舅兄有俩本家侄子,手艺不错,性子也好,学过两天石头活儿,木匠活儿也会点儿。当然,你觉得合用就留下,不合用别强求,不能因为我介绍的就将就。”
  裴长青笑道:“多谢里正伯,我晓得了。”
  话虽如此,裴长青对这种兄弟还是比较警惕的。
  这种兄弟去了新单位肯定要抱团儿的。
  裴大民和裴大根就是这种情况。
  他俩跟着裴长青干活儿,一直都是一起来一起走,谁也不能悄悄表现,给裴长青送东西也是俩人一起送,裴长青给他们什么也是两人平分,工钱自然也一样,学的活儿也没差。
  外人会说这俩人感情真好,跟亲兄弟一样。
  裴长青说他们的兄弟情肯定是真的,但是也有其他的东西。
  如果外人欺负他们当中一个,那另外一个肯定上去拼命。
  但是如果裴长青要提拔其中一个,一个多赚钱,另外一个少赚?那不行。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我们是兄弟,我不能让人欺负你,但是你也不能比我过得更好。
  最好咱俩都一样。
  一旦谁生出我想不一样的心思,那兄弟情就会慢慢破裂。
  裴长青看得很透,从来没把这俩人拆开过。
  但是他俩也没跟外人起过冲突,甚至从不眼红王大赚钱多。似乎就兄弟俩自己维持心照不宣的平衡就行。
  可如果把他们放到王大或者高木头的队里,裴长青也不放心。
  他俩会抱团。
  他们只无条件听裴长青的话,对自家长辈也会尊重,却不会真心服气外人。
  古代宗族观念中,自家爷们儿有矛盾,关起门来解决,不是还有长辈讲理吗?
  和外人就不行。
  毕竟自己组建的只是建筑队,不是有过命交情的突击队,陌生的成年人想交心不容易。
  这就是裴长青把裴大柱带上的缘故,让他和两人组一支小分队就很合适。
  估计陶家这俩也差不多。
  这种人好管也不好管,端看你怎么用。
  用好了就是自己人,用不好就是矛盾根源。
  当然裴长青也不怕。
  他前世身边多的是这种人。
  建筑队、装修队,到处都是师徒组合、老乡帮、兄弟啥的,那都是抱团排外的。
  他都能使唤得明明白白。
  他当即表示俩人有点少,让陶族长再给引荐个,最好三个,四个也行。
  高里正笑道:“成,我让老二晚上跑一趟儿荷花沟儿,明早上带他们过来。”
  等高里正走后,沈宁他们吃过饭,裴长青又去找裴三叔。
  让他去一趟童大久家,让童大久介绍三个有点木工活儿又会砌墙的汉子过来。
  一开始每天二十,刚起步都一样,合用就涨到25,然后30甚至更多。
  这也是给三叔人情,让他在童大舅面前更能挺起腰杆子来。
  可不是么?
  裴三叔现在去大舅兄家,大舅兄都不拉着他干活儿了,而是拉着他吃卤素鸡喝小酒儿。
  嘿嘿,就很有面子。
  裴三叔也是着急的人,反正老婆子也没在家,他索性提根棍子趁夜去了小童庄。
  【作者有话说】
  郑氏:你等我睡火炕的。
  第82章 受挫 没什么,只是小小滑铁卢罢了
  童大久正检查儿媳妇泡的豆子呢。
  沈宁让三婶儿把压豆腐、豆干、千张、揭油豆皮的手艺都教给他了,后来又把素烧鹅、油豆腐以及做红烧素鸡、卤素鸡的方子教给他。
  虽然没教做素鸡的方子,但是童大久隔几天也打发小子来买一趟。
  沈宁就让顾氏把那些品相差点的低价给他,四文一斤,内部价。
  童大久高兴得很,每天都要吃两串素鸡,再嘬两杯小酒儿,别提多乐呵。
  他家开了豆腐坊,他也不贪心,就跟豆腐娘子学,一斤豆子赚二两就好。
  一斤十六两呢,他就赚二两,不贪心吧?
  虽然他们村不少人也学会做豆腐,但还有人从他家换。
  反正每天能换出去三四十斤。
  积少成多,这他也挺满意。
  毕竟以前想这好事儿还没呢。
  现在他对妹婿可亲热了,以前也亲热,但是亲热里也得带点优越感、说教什么的。
  现在就是夸,夸裴二郎、夸豆腐娘子、夸小珍珠和小鹤年,连沈宁家大白鹅都能夸。
  这会儿见着裴三叔晚上上门,给他吓一跳,寻思家里有啥坏事儿呢。
  裴三叔喘口气,先咕咚喝一碗温水,“大哥,没事儿啊,你别害怕。是这样,二郎不是带人盘炕嘛,他说想招人手,看看你能不能推荐几个中用的后生,不要太年轻的,最好25到40,会砌墙,人要勤快肯干,老实服管教不乱嚼舌头啥的。”
  童大久张了张嘴吧,“啊?这好事儿呢?”
  哎呀,裴二郎仁义啊,这好事儿都想着他呢!
  他立刻道:“咱家你二侄子,还有他两个侄子一个叔伯兄弟,都行。”
  介绍人干活儿这种事儿,他们都有经验,宁缺毋滥,必须介绍勤快本分的,但凡不本分偷懒耍滑那都不行的。
  出去是丢他们的脸,是伤亲戚情分,除非以后不想处了,否则没人会介绍烂人过去。
  当然,如果有合适的人,他们更乐意多介绍。
  谁不盼着自家孩子有个好活儿干啊?,
  童大久让孙子赶紧去把二叔还有其他人喊来。
  他不直接把自己看中的几人挑出来,免得他们骄傲,得让他们觉得机会来之不易,自己不努力其他人就要顶上去。
  很快七八个年龄不一的汉子就挤到童大久的屋子里,把他原本有点冷的房间挤得热气腾腾的。
  童大久先摆出大家长的架子,很严肃地强调了一下童家的脸面、亲戚情分等,给小辈儿们吓得噤若寒蝉。
  还以为发生啥大事,要给谁除族了呢。
  结果最后童大久笑呵呵地说裴二郎要招人干活儿。
  小样儿,不得镇住你们?
  众人立刻激动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都快种完麦子了,大部分人还没找到活儿,一冬天除了编席啥的就是猫冬。
  编席也换不成钱,顶多自家用或者送亲朋。
  一冬天的力气那真是浪费啊,想想就心疼。
  总琢磨着从哪里赚点钱。
  正挖门盗洞找活儿干呢,突然听到裴二郎招人,那还有个不激动的?
  童大久:“要三四个手艺好的,会砌墙还会点木工基础的,你们自己说谁去。”
  给自家盖过房子或者给亲朋家盖房子练出手艺的立刻自信举手。
  大部分没那个手艺和自信,毕竟这是去城里给人干活儿,手艺不到家是要砸锅的,丢人事小,指不定得赔钱呢。
  最后出列的和童大久看好的一致。
  他笑道:“妹夫,你瞅瞅,这四个都很不错。”
  虽然裴二郎说三个,可干啥不得有点余头啊。
  他送四个去给裴二郎选,要是都选上更好,选不上退一个回来呗。
  大家伙儿也没意见。
  裴三叔现在也了解裴长青的脾气,只要好用他肯定留,不好用肯定退回来,不会委屈。
  他就同意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