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1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知道沈宁不是因为选不到人难受,而是因为个人理念与社会格格不入而产生的无力感。
  她代入了周围那些妇女以及原主被压迫、被伤害的事实,陷入了共情的情绪里,觉得窒息。
  原主本来是一个乐观能干的女孩子,先是被婆家用克夫的恶名迫害,又被世俗难嫁的恶名绑架,再被夫权胁迫,而她屡次反抗屡次失败,最后绝望至极。
  那种绝望的情绪,肯定会传递给穿到她身上的阿宁。
  裴二郎个混蛋造的孽,却让他的阿宁承受了。
  裴长青心疼万分。
  他轻声道:“要不,咱把年龄段往下往上捋捋。”
  沈宁:“怎么捋?”
  裴长青:“十五六的女孩子不行,八/九岁到十一二岁总可以吧?”
  十三就大了。
  “嗯,还有妇女,三十几不方便,那就四十几。像娘三婶儿她们这个年纪,家里有儿媳当家,已经不是非她们不可,能自由离家。虽然大部分可能腿脚不利索、脑子开始僵化,但是只要她还利索、还不僵化、还能学新东西,那肯定有天分,你一点就透。她们都很聪明,不用特别培训,而且个个精力旺盛,都是大器晚成的好料子。那……不是很多七旬老太创业成功的么?这会儿自然也有这样的老太太。”
  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肯定要培训一下,但是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学东西也快。
  老太太只要合格的就和张氏差不多,简单培训就能上岗。
  沈宁的眼睛亮起来,“对啊。不过这些大娘会不会太精明,大嫂拿捏不住?”
  但凡这样的老婆子八成都有王婆那种手段。
  裴长青:“怎么会?她再精明她能飞天遁地?还不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作坊是你的,她能做什么?把咱们方子拿出去自己做?自己揽客户?贪墨银钱?只要她户籍和家人在村里她就生不出二心,反而更能认清现实,感激你给风烛残年的她一个机会。大嫂拿捏不住不要紧,只要你能拿捏住就行。”
  他和沈宁的思维不太一样,沈宁是和平为主,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好大家互相尊重。
  裴长青是能用的我就用,用不了我再说别的,不怕有问题,只要他能把控就好。
  没人可以让员工百分百满意,也没人可以让员工都团结,他们私底下如何蛐蛐都没关系,只要做任务的时候大家互相配合就行。
  如果张氏拿捏不住销售员,那很好办,让这个销售员单出来另起炉灶,业绩依然在公司内。
  为了回馈张氏,她的业绩第一年可以抽成多少给张氏。
  阿宁就是太善良,太人性化,太有同理心,能共情别人的情绪。
  简单说就是太把这些人当人了。
  这种凉薄的话他绝对不会跟阿宁说呢,才不会让阿宁觉得他没人情味儿呢。
  他表现得可厚道,对员工们可真诚了,都是当兄弟处的。
  他就是典型的“说话甜,手段硬,心肠狠”,别人背叛他也不会难过,只会想办法报复回去,然后解散队伍回头再来。
  当然,最初他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只是以防万一。
  阿宁就不是这样,阿宁会难过,会共情,会内耗,会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不,不是你不够好,是他们吃里扒外!
  不值得你信任!
  裴长青把这辈子所有的温柔和善良都给了他的爱人,温声细语地安慰她,帮她出主意。
  很快,沈宁跳下炕,“我宣布,采纳裴老师的意见,发展小学生!
  小学生学东西最快!
  小学生最好哄!
  小学生拯救世界!”
  去看裴父他们挖地窨子的小鹤年和小珍珠正好进来,听见沈宁说什么小学生拯救世界的,都一脸迷糊。
  “奶,我娘说什么呢?”
  裴母笑道:“满村都是人,你娘却找不到合用的,眼气呢。你爹说找小孩子,你娘觉得可以,你们这个年纪叫小学生?”
  小鹤年懂了,他和小珍珠往西间去。
  俩孩子站在门口扒着门框往里瞅,小珍珠:“爹,娘?”
  沈宁已经满血复活,对小鹤年和小珍珠道:“宝贝,来,给娘帮忙。”
  俩崽儿立刻哒哒地跟上了。
  于是豆腐村村头又敲响了梆子声。
  妇女们纷纷出来问:“豆腐娘子,有什么吩咐?”
  沈宁笑道:“我要招去县城常住的帮手,跟着我三婶儿和大嫂卖货,要八/九岁到十二的女孩子,四十来岁到五十出头的婆婆,只要身体好,能说会道胆子大的都可以。”
  妇女们立刻叽叽呱呱地讨论起来。
  她们约莫听说了白天豆腐娘子从本家找十五六岁女孩子没成的事儿,各人心里还有些嘀咕呢。
  她们感激豆腐娘子带她们赚钱,也想回馈,但是……没想到是用这样的方式。
  那些不心疼闺女的倒是无所谓,能跟着豆腐娘子赚钱,即便坏了名声也是闺女去婆家被磋磨,跟娘家没啥关系。
  但是只要心疼闺女的就犯难。
  这要是让自己做啥,那绝对没二话,可牵扯到闺女的亲事就难办。
  这会儿她们见豆腐娘子无奈之下只能找小丫头和老婆子,又很是内疚,纷纷道:“豆腐娘子,我闺女今年十五岁,正好能干活儿,让她去呗?”
  见有人带头,其他妇女也开始说自己闺女或者孙女。
  沈宁笑道:“婶子嫂子们的好意我都心领了,不过她们都要相亲嫁人的年纪,还是在家帮忙吧,家里也需要继续找人干活儿呢。”
  妇女们见豆腐娘子如此体谅大家,越发不好意思。
  沈宁反而要宽慰她们。
  “多推荐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再有能说会道不怕事儿的婆婆,都只管大胆地来。”
  沈宁只让人推荐小丫头,毕竟丫头还小嘛,害羞,基本不敢毛遂自荐的。
  但是四五十岁的妇女有这个意思的就得主动来,还等人推荐或者她去请?
  那她可不要。
  她要的是亲和力,而不是跟她摆架子。
  通知完沈宁就先回家了,小鹤年和小珍珠去找二蛋。
  二蛋现在在村里可有地位了,他不是帮衬田氏收黄豆和白菜么?
  即便他只是帮忙的,在大人眼里他都是能耐人。
  大人都觉得他能耐,孩子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俩崽儿去找二蛋招呼小孩子们发通知,先给他们洗洗脑,勾搭勾搭,免得回头他们爹娘有意他们却胆小怕事,不敢报名。
  当然,沈宁说了要以自己想去敢去为第一选人标准。
  如果家长想赚钱,孩子却没那个意思,那大家都别扭,不好。
  吃过饭,沈宁就暂时丢开这事儿,跟着俩崽儿去参观裴父他们编席的地窨子。
  地窨子在之前晒场的位置。
  裴长青太忙,裴父也不用他动手,就让他给设计一下。
  裴父和裴大伯、三叔四叔加上另外几个老头子一起修的,人多力量大,裴长青那边儿剩下的材料也还够,一天半就修好了。
  地窨子就是挖个深约一米多的长方形土坑,然后把底下夯平,再支起木柱,架起梁架搭上椽子,盖上草帘子草席子糊上黄泥,保暖挡风、挡雨雪等。
  刚搭好,还没正式开工,只在墙根放了几捆已经压软、刮干净的篾子。
  编席需要潮湿的环境,这样才能保持篾片的柔韧,所以地窨子里很潮湿,有一股湿漉漉的泥土味道。
  沈宁不是很了解编席的事儿,前世小时候只记得爷爷会编带花的席,至于地窨子还是什么的,她没什么印象了
  那时候关注点不在这上面。
  她有点担心:“爹,会不会太潮了?”
  裴父:“没事,都是这样干活儿的。”
  他让沈宁别担心,“这几天俺们先试试手,几个人一起开工,三四天就能把咱家的炕席编好,后面俺们就给麦掌柜编席了。”
  沈宁点点头,“行,爹你多注意,累了就歇息。”
  裴父笑道:“二郎媳妇你放心吧,我现在地都不下,可闲得慌呢,半点都累不着。”
  他这会儿胸腔子里都鼓动着热血呢,感觉自己也是个有用的人!
  只要能帮上二郎两口子,给阿年挣读书的钱、给珍珠攒嫁妆,再累他也不觉得累。
  以前他赚不来一个铜板,怕阿年没书读,还想让裴端支援银钱。
  现在发现自己居然也能赚钱,靠啥裴端啊,他自己挣不是更快更香?
  他们从地窨子里出来,又帮裴长青装锅。
  天色黯淡,为了方便干活儿,裴长青在小锅灶里拢了一堆火,他打算把新买的一口锅暂时装在原本的锅框里。
  之前的锅搬到新屋去了。
  沈宁:“以后越来越冷,灶房这里主要做熏货,蒸煮的还是在屋里。”
  现在做素鸡、腐乳、腌白菜啥的都在东边三间屋子里了。
  沈宁一家除了把被褥衣服和日用品搬走,其他的基本留在这里,正好给妇女们干活儿用。
  累了的还能去铺了草垫子的木板床上休息一下。
  裴长青:“那把专门做熏货的锅装上,新买的两口锅回头装到东屋里?”
  东屋里没有锅灶和火炕,还得现加。
  砌锅灶容易,盘炕加砌烟道开屋顶加烟囱有点麻烦。
  主要是谭家这屋子不行,未必扛得起开屋顶,即便能开屋顶,又未必扛得住烟囱。
  怕把那一块压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