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蔺承君对自己自然很有信心,只是他没想到沈宁这么好说话,且这么慷慨。
  让他想好的谈判话术全无用武之地。
  他喉咙有点干,“沈老板,那么牛油炒料呢,这个会是大头。”
  听说了这个的制作过程以后,他立刻就想出好多种售卖方式和售卖对象。
  冬天冷冻卖北方高寒地区,夏天现做卖南方湿热瘴气之地。
  牛油和里面的香料不但驱寒,还能祛湿除瘴气,对人体有好处。
  当然不走平民路线,只走高端路子。
  他有这个路子。
  他人脉广,卖货量自然比沈宁要多很多很多。
  沈宁笑道:“蔺老板,你卖得多,是你本事大,赚钱也是你应得的,我不眼红。”
  听到这话,高里正就想起当初沈宁说他卖酱油、老豆腐、豆皮、千张什么的不管卖多少都是他的本事,她不眼红的话来。
  一开始他以为这是她以退为进,别有所图,或者给他人情交好他,后来他发现人家就是厉害,会得东西多,不差这点儿。
  现在又是熟悉的画风。
  蔺老板比高里正自然想得更深更多。
  他凝视着沈宁,纯粹的生意人对生意人,没有之前的胡思乱想。
  沈宁继续道:“合作方式和素鸡一样就好。销售量也按照我们成阳县来,不过……”
  她顿了顿,笑起来。
  蔺承君微微颔首,“请说。”
  沈宁:“蔺老板知道民间不能随意屠宰耕牛,我是买不到牛油的,靳老板可以,不过估计数量有限。蔺老板肯定有路子买其他的牛,到时候可能要请蔺老板帮忙进一些牛油。”
  不管老牛还是肉牛还是草原牛,普通人买不到,蔺家应该可以。
  她隐约听小少爷说过,有些大户人家吃不惯猪肉,是专门养牛羊来吃的。
  还有很多人家点牛油蜡烛,真是浪费!
  任何年代,有钱人什么都不缺的。
  蔺承君略一思忖,微微颔首,“好,成交。”
  这时候靳老板道:“沈老板,那我们说的两成也作数。”
  蔺承君好奇地看着他们。
  靳老板也不隐瞒,就简单解释一下。
  这下蔺承君又动容了,他是生意人,自然知道生意人的本性。
  即便亲兄弟合伙做生意都会闹崩,更别说陌生人。
  可他们竟然主动给沈老板好处,这就不得不让他佩服沈老板的本事了。
  这当然不是老板们大方,他自己是老板,大不大方他不知道么?
  只有在更大的利益面前,他们才无比大方,没有利益回报的时候他们会悭吝至极。
  他和他们都是如此。
  他们对她大方,只能说明她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
  他不禁也期待起来。
  望着他们一双双期待、热情又真诚的眼神,沈宁却越发冷静。
  大家对她维护、示好,不管真心还是如何,她都领情,但是她也没有飘飘然,更没有头脑发热觉得自己魅力大,别人真心捧她。
  不客气地说,如果她和裴长青没有本事,没有小少爷的亲近,她都不敢展露这么多好东西。
  在豆腐村做豆腐不一样,在那里有村民护着,一村当后盾。
  在县城,如果没有靠山,她若是显摆了,只会被人吃得骨头渣子不剩。
  高里正护不住她,霍家也顶多帮衬说两句,宋家只会躲得远远的。
  所以她很清醒,在座诸位,是羊还是狼,取决于她的靠山硬不硬。
  她的靠山是豆腐村,是小少爷代表的力量。
  她和眼前诸位,就是合作伙伴。
  利益一致,大家是朋友。
  若是哪天有了分歧,好聚好散是最好的,甚至反目成仇也不是没可能。
  她自然不希望那样,但是她也有心理准备,她可以为了长期合作跟他们共享利益,却不会付诸真情。
  她笑道:“诸位老板,其实真没必要,做菜这事儿大家都是互相交流学习的。你们花钱,可很快其他馆子也能学去,这样你们反而吃亏,我又不忍心你们吃亏,而且我开发新菜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食材,你们从我这里进货就好了呀。”
  蔺承君、曹二爷、霍三少几位默默旁观。
  他们岂能不知靳老板几人的心思?
  无非是想把沈老板变成自己二东家,让她真心实意为他们想新菜式。
  可人家也的确大方。
  蔺承君都很意动。
  看他们还要说什么,沈宁“哎呀”一声,“咱给蔺老板准备的拉面呢?快把面团端上来,这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给蔺老板接风。”
  众人这才想起来,他们就顾得聊米粉、牛油火锅、分成什么的了,把面团给忘了。
  掌柜的早预备着呢,一直没机会插嘴提醒靳老板,这会儿就让人把面板抬过来。
  沈宁净手擦干,捏起一团面,揉了揉试探着往外扯,看看筋性如何。
  若是筋性好,就扯长一点的细面,若是筋性差就扯宽面呗。
  众人就看沈宁纤长素白的手指灵活地扯动,那团面就变成细长的面条,对折再扯,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她揪下一团面,手里就剩下一把韭叶宽的面条了。
  “哇!”
  众人惊呼不已,连蔺承君都目露惊艳。
  曹二爷跑船的,也算有见识,霍三少卖酒,也去过远处,自诩见识也不少。
  可他们没见过这手扯面的本事。
  大家都是用擀面杖擀一个大饼,然后折叠切面条的。
  这扯面、拉面……
  蔺承君虽然年轻,但是终归有见识,家里祖上传承、书卷、长辈讲述见闻,这些都算他的见识。
  在西北之地做过知府的长辈曾经讲述过那边的风土人情。
  晋地、长安、河套等地,大户人家都吃小米和面。
  他们有各种面食,包括这种手扯面。
  宽的如裤袋,窄的如柳叶,细的如龙须。
  但是当地是没有的,他家酒楼也是手擀面。
  沈宁顺势给众人讲拉面的要点,关键在于面粉,面粉不好别的都白扯。
  她给靳老板好一个夸,“靳老板酒楼用料扎实,都是好东西呀,这面粉着实好。”
  靳老爹和靳老板便乐开了花儿。
  靳老爹笑道:“咱开酒楼饭馆的,靠的就是一个实在,你弄虚作假,客人的肚子可不是好糊弄的呀,他们吃得出来。”
  众人连声说是。
  常老板几个手痒,都上手试试,结果一拉就断。
  “呃,这……”
  沈宁又现场教学,告诉他们要点如何如何。
  靳老板趁机把自己酒楼的白案大师傅叫来。
  不愧是专业的,大师傅一学就上手。
  掌柜的挺起胸脯子,很是骄傲,这可是他特意挖来培养的白案大师傅!
  最后众人一起品尝了沈宁和大师傅做的拉面。
  蔺承君小口品尝,仔细感受拉面和擀面的区别。
  “手擀面面团最好硬,要搋面,这样面条吃起来才劲道扛煮,而拉面的面团却要软一些,但是又不失筋道,还增加了弹性,口感更丰富。”
  沈宁解释道:“这是因为面团不断拉扯充分激发了面粉的筋性,所以吃起来筋道弹牙。”
  手擀面没有经过那么充分的揉面,筋性会少一些。
  就和做面包要把面团的筋性揉出来,面团一扯能成面膜一个道理。
  如果充分揉匀,揉出筋性,那大馒头都是弹性十足的,吃起来一层层跟剥洋葱一样呢。
  沈宁给这些开酒楼饭馆的老板上了生动的一课:美食就是要不断尝试各种可能,哪怕最普通的食材,通过不同的手法、火候、烹调方法、配料等都可以做出不同的美食来。
  “沈老板,咱们真该像今天这样定期聚会交流。”
  大家这么一交流,真是获益匪浅。
  拉面让他们对米粉越发期待起来。
  天冷了,沈老板赶紧做起来啊。
  时候不早了,众人却意犹未尽,总觉得沈老板是个宝藏,还能教他们更多。
  沈宁却提出了散场。
  至于和蔺老板的合同,明儿再说吧。
  她还得回去和裴长青商量一下后续计划呢,可能恰好有机会跟靳老板合作。
  蔺承君却道:“沈老板,正好诸位老板做见证,咱们就把文契签了?此行我带了厨子来的,签完明儿咱就能学手艺,不耽误时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