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9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还是麻烦,他们做米粉不需要那么死板。
  “不用的,香的材料不同,粗细长短不同,还有季节不同,风大小不同、空气干燥还是湿润,这些都影响香的燃烧速度。”
  干得静电噼里啪啦的时候那香肯定也烧得嗖嗖的,雨季湿漉漉的恨不得空气里拧出水来,那香半天不待烧完的。
  几人受教了。
  裴铁梁:“要不……咱们插插试试?”
  蒸窝头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插插熟不熟,插得动就是熟了,插不动就没熟。
  那半熟就是插一半就插不动呗。
  沈宁赞许地点头:“铁梁和金子爱动脑筋,干活儿就得这样,你们各自琢磨合适的办法就行。”
  张老三、高石头和毛蛋爹有些羞惭。
  他们平时不做饭,也没机会煮肉插插熟不熟,所以一时间没想到这个。
  倒是让俩小子抢风头得了沈娘子夸奖。
  他们干活儿就更卖力了。
  咱没脑子吸引沈娘子的注意,咱有力气啊。
  教会毛蛋爹几个,沈宁就去准备试吃的米粉。
  她打发虎头去喊高里正过来。
  虎头和铁头以后要跟着张氏去县里,平时得多使唤使唤,锻炼一下口才和办事的能力。
  张氏负责销售,要跟人家讲怎么做米粉好吃,所以也跟着沈宁学。
  裴母要给家里人做饭,也要学一学。
  大伯娘几个还有活儿,反而不急着学厨艺,都去作坊忙了。
  沈宁做了三种,炒粉、汤粉、拌粉。
  品尝新菜还得高里正来,其他人甭管什么就会说好吃!好吃!还是好吃!
  问哪里好吃?
  肯定是哪里都好吃啊。
  正好高里正在家里做鸡丝面呢,他直接用汤罐儿拎着半罐鸡汤、一下鸡丝、俩鸡腿过来。
  同来的还有高进禄,他放学了。
  高里正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希望小孙子能和阿年珍珠玩到一起去。
  看到堂屋桌上的三盆不同做法的米粉,高里正搓搓手,闻了闻,“好香啊。”
  沈宁笑道:“里正伯,你拎来的鸡汤比这个可香,正好再做一份鸡汤粉好了。”
  她让裴母把鸡腿也撕成细条,和鸡胸肉丝一起放在汤里,然后直接捞米粉进去浸泡着。
  等米粉吸收了鸡汤的鲜味儿,那就是美味的鸡汤粉啦。
  她递给高里正一个粗瓷碗一双筷子,让他先尝。
  高里正:“阿宁,那我就不客气啦。”
  沈宁做了个请的姿势。
  高里正先看看那一盆拌粉,应该是炸酱面的做法,上面一大碗鸡蛋肉末酱。
  他拿公筷拌了拌,往自己碗里挑了一小筷子。
  他把粉夹进嘴里,轻轻一吸溜,那顺滑的米粉就哧溜直接进了嘴里,“嗯,好滑!”
  他赶紧咬断,嚼了嚼,纯正的大米味道,但是又别有风味儿,口感又弹又韧,又爽又滑,嚼起来颇劲道,但是又不费牙口,吃得非常满足。
  再加上鸡蛋肉末酱的咸香鲜美,这味道,绝了。
  他竖起大拇指,“阿宁,好吃!这西南人咋那么会吃呢?咱吃了一辈子大米,也没想着还能做成面条啊。”
  宝儿纠正他,“高爷爷,是米条。”
  小珍珠:“是米粉啦。”
  宝儿:“一条条的嘛。”
  高里正又尝汤粉,浸泡在汤汁里的米粉味道更加丰富,既有米粉的清香又有鸡汤的鲜美和高汤的浓香。
  都好吃!
  不管鸡汤粉还是卤肉汤粉,都很好吃。
  而且因为泡了汤的缘故,米粉的口感也更加弹,却又不会太软,更不会糊。
  真是清清爽爽好米粉!
  炒粉又是一种味道,配菜和炒面一样,但是米粉独特的弹、滑、劲道,又是别一番口感。
  高里正:“都好吃,如果是我肯定三天两头轮换来。”
  沈宁笑道:“那就稳了,做好就可以给县里发货。”
  高里正也高兴得很,又跟沈宁商量定价。
  蔺承君愿意给480文一石陈米,陈家给的是550。
  陈家不需要额外支付运费。
  蔺承君这边儿的运费主要是曹家船运,她可以用其他货物抵账,也不需要给现钱。
  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她不跟单独一个人进货,两家都进更好。
  今儿实验了一下,一斤米差不多出一斤十三两鲜米粉,晒干的话估计还剩一斤,或者十四五两的样子。
  如果是扁粉的话一斤差不多出两斤十三两鲜米粉,晒干估计能有有一斤半。
  他们给鲜米粉定价7文,干米粉15文。
  另外扁粉也做,扁粉口感软,容易吸收汤汁的味道,孩子和老年人会更喜欢。
  一斤三文,干的七文。
  扁粉的价格和豆腐差不多,城镇普通居民也吃得起,如此走货量会很大。
  “里正伯,过几天等他们做熟练了,回头你带人去城北院儿里做米粉,鲜米粉就在那边儿直接发货。”
  运人过去比往回拉粮食、往城里运货要省点事儿。
  这样曹二爷那边运过来的大米就在城北院儿里做,家里就用龙庙镇陈记粮店给的大米做。
  高里正略沉吟,点头,“这样好,能省不少事儿。那阿宁觉得先带谁过去?”
  沈宁不假思索,“带裴金子和裴铁梁吧,到时候他们这两组都是年轻人。”
  年轻人虽然叛逆,但是心思也单纯,尤其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只要收拢了他们的心就非常好管理。
  比那些成年男人心思单纯得多,小算盘也更少。
  她观察裴金子和裴铁梁一顿时间了,这俩孩子心性不错。
  裴铁梁家贫,因为哥哥跟着裴长青干建筑队,对她家特别感激。
  裴金子不用说,是四叔的孩子,自家人。
  其他男孩子能跟着出去干活儿赚钱,只有感激的份儿,而离开自家,他们在城里也混不下去,所以他们会很齐心的。
  也不是说成年男人就不齐心不好管理,总归心思多,需要花费精力也多。
  她和裴长青一直在那边儿还行,他俩不常驻,只怕张氏拿捏不住他们。
  外面花花世界诱惑也多,村里男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出去万一被人勾搭失足了怎么办?
  有些已婚男人就是定时炸/弹,平时看着老实巴交,经不起任何诱惑,风吹草动就绿了。
  他婆娘孩子跑来哭闹,她可吃不消。
  高里正点点头,“我看行。”
  他想了想,“我让高进升也过来学成不?”
  之前他一直寻思自己家负责运输、售卖,阿宁负责生产,可现在要分两处,城里那边儿没人镇着也不行。
  张氏终归是女人,不一定镇得住那些男孩子。
  高进升是他大孙子,今年16岁,之前一直在大舅家学石匠来着。
  现在他觉得学石匠没前途,不如回来跟着他和阿宁干。
  原本他就想把大孙子叫回来跟着老三送货,现在既然阿宁想送人去县城做米粉,不如让大孙子过去。
  他是里正的孙子,又学了石匠,有一把子力气,那些同龄男孩子也愿意服他。
  他不想沈宁以为他想插手生产,所以说得小心翼翼。
  沈宁笑道:“里正伯,当然行呀,我听说高进升个子很高,力气也大,跟他三叔挺像啊。”
  高家三兄弟,高三郎个子最高,相貌英俊,也是一表人才的。
  高老大长得还行,个子矮,高老二相貌普通。
  高里正有些自豪道:“是呢,才十六瞧着跟大人一样,让他去城里锻炼锻炼,过两年也该说亲了。”
  沈宁同意,让他随时过来学做米粉。
  “里正伯,咱得雇两个妇女去城里帮他们做饭。”
  之前从县里回来的时候她就和裴长青商量这事儿,要雇俩婆子给他们做饭。
  从县城雇不但贵,关键城里婆子和自家不一心,不会为自己人着想,甚至会绞尽脑汁偷粮食蔬菜肉什么的,克扣帮工伙食。
  这是一定的,即便现代监控遍布都不能杜绝呢。
  现在他们还不富裕,经不起偷。
  再者雇自己村里人也更团结、好管理,若是表现不好就退出来,不但她自己没脸,家里人都跟着没脸,以后村里作坊招工都不考虑她家,损失巨大,她们不会冒那个险。
  高里正:“两个够吗?二郎他们有八个男人,加上张氏几个女的,再加上做米粉的一帮子,做饭、洒扫、洗衣服啥的,起码得四个吧?”
  沈宁:“两个够的,只做饭,洒扫让他们那些人排班儿,衣服自己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