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33节
原本依着卫司正,想快到豆腐村再摆仪仗的。
这一次依然是顾千里、韩方带队护送,桃源许知县也带着他的人随行,而钦差队伍浩浩荡荡看着得有数十人。
沈宁看得两眼一黑,这么多人?
他们村可招待不下啊。
幸亏有靳老板等人来帮忙,否则自家真是要麻爪呢。
就不知道他们呆几天,这些学徒有没有餐补。
顾千里看到裴长青和沈宁二人,朝他们举起马鞭示意,笑了笑,回转马头告知钦差一声。
卫司正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世代簪缨,到了他这一代虽然官运不畅,可在文坛依然拥有一席之地。
皇帝就钦点他为国子监司正。
这一趟能出来纯粹是萧先生举荐,拜托他试试裴长青,再帮他看看裴鹤年,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指导云云。
萧先生是个洒脱却又靠谱的人,他不会随便拜托人,而他看上的人必然有独到之处。
卫司正就动了心。
他寻思萧先生都有一个好弟子,又为太子师,若是这个裴鹤年真当聪慧绝伦,倒不如……自己收为弟子?
这世上良师固然难得,可心的弟子也不常有啊。
听闻顾千里的话,他也不摆谱儿,直接就让停车,撩起车帘下车跟众人见见。
成阳县的学子们激动得已经没法保持安静,下意识就往前凑,都想跟他请教学问,请他指点一二。
尤其那些处于瓶颈的,若是得名师指点,很可能就突破瓶颈直接再上一个台阶!
“卫先生,卫先生!”众学生们激动地呼喊着。
曾知县早就下马迎上去,闻言皱眉。
陆裕立刻摆手,低喝:“肃静,不得喧哗!”
陆裕以典史文职执掌县衙治安缉盗等职责,却没有读书人的文气,反而自带冷肃气势,立刻就镇住那帮学子,场面瞬间安静。
曾知县就示意裴长青、沈宁一起上前见过钦差。
众人只见卫先生相貌儒雅俊秀,留着漂亮的胡须,看不出具体年纪,活脱脱就是正经书里走出来的美男子。
镇上围观的百姓纷纷夸道:
“钦差好相貌!”
“美丈夫!”
虽然曾知县、陆裕都仪表堂堂,可跟卫先生的气质不能比。
裴长青虽然生得俊朗,但是他至今没留胡须,又不做士绅派头,顶多就是俊朗后生,还不足以被人追捧美丈夫。
时人以卫先生、萧先生这种为美。
卫先生已经习惯被人夸好样貌了,他有能与之匹配的才华和身份,自然也不怕人家夸他美姿容什么的。
我确实美嘛,他们夸得没错。
卫先生心说。
他与曾知县寒暄两句就没太大兴趣,而是扭头看裴长青和沈宁。
曾知县也知道他的脾性,并不生气,主动引荐夫妻二人。
卫先生看着裴长青:“听闻你去年才识字启蒙,如今已经背完四书?”
裴长青拱手见礼,“回大人,是。”
卫先生:“那拼音识字法果真如此好用?”
裴长青笑道:“先生,我们村中小儿老人靠此识字法也能认识些许字,还能记账呢。”
卫先生也不回车上,就和他们一并缓行,一时没忍住考了考裴长青的背书情况。
裴长青对答如流。
卫先生摸了摸自己漂亮的须髯,从启蒙到背书,这才短短一年?
裴二郎居然就能将四书背熟,确实不简单。
他又低头去找,“那位小阿年可在?”
谢恒常夸他师弟比自己还聪慧还会读书,卫先生一直很好奇,心痒痒得厉害。
裴长青简单解释,迎接的人多,孩子怕跟着添乱,便留在家里了。
卫先生嘟囔:“该来的不来。”
不该来的乌泱泱一大群,瞅着他眼疼。
曾知县:“先生,一路舟车劳顿,不如先安顿下来?”
他看这些人,也想安排在镇上,原本去县衙最好,可这里离县里远,来去不方便,不如就地安置。
卫先生却又不在乎这个,他急着去豆腐村看看。
他想看看小鹤年以及那个以前从未见过的乡村学堂。
第160章 露脸 这家子个个不普通
卫先生想去豆腐村,严主事作为副钦差自然不反对,他也想第一时间去豆腐村看看。
作为工部屯田司主事,他除了做副钦差还肩负着其他任务,户部以及工部主官让他就近仔细勘察一下豆腐村试验田,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把玉米种出高产的,竟然比皇庄良田种出来的更好。
皇庄不但有良田,而且靠着京城也容易掏粪积肥,试验田的肥料还是足的。
虽然名义上是太子和谢恒负责试验田,可实际还有皇庄的庄头呢,那也是老庄稼把式,很会种地的。
可他们居然种不过一个普通农户,还让裴长青把育种司以及主官的位置给占了去。
原本朝廷成立育种司,也该是他们工部的,一个司正一到两个副司正,再加上四五个小吏,这又能安排七八个人呢。
更何况司正从七品,他是官儿,不是吏!
即便皇帝说育种司衙门是暂时的,也没有什么实权,可严主事的上司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大爽快。
所以他必得瞪起眼睛,竖起耳朵,仔细看仔细听才行。
裴长青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夫,单纯靠跟着自己小儿子学识字启蒙就背完了四书,这也震惊了严主事。
他有些不敢置信,总觉得不真实,其中有什么猫腻儿。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曾知县,怀疑是曾知县的伎俩,这是怕没有什么建树,考核中等无法升职所以造出这么一个“人才”?
我且再观察观察。
同来的还有桃源许知县,他得知消息以后带人亲去驿站迎了钦差,又陪同一起过来。
之前他陪着张公公来过,裴长青和沈宁也认识他了。
许知县早就羡慕曾知县运气好,辖区竟然出现这样俩能人,且不说裴长青,单说沈宁她的产品就帮曾知县提高了不少商税,连带着桃源也受益。
桃源几个大商户现在和沈宁也有合作,各色腐乳、米粉、牛油锅福气面、叉烧酱等秘制酱、各种腌蛋,如今也是桃源畅销品。
甚至桃源的销量比成阳县还要大。
毕竟桃源地处要塞,靠着运河,虽然没有徐州那么四通八达,却也是勾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一座县城,又有水路两用的驿站,南来北往的客商也会在这里歇脚,散货装货。
许知县也受益匪浅,恨不能把沈宁这尊财神爷给请回去。
可惜人家虽然低调,却有粗壮的大腿,以前有皇帝跟前的红人做靠山,后来皇帝也喜欢她的产品,还御笔钦点福气娘子,成为最低调的皇商,那谁还敢动她?
许知县觉得自己还好,起码也沾光了,另外几个县就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了。
虽然他们县内大商户也来运货,也有合作,可毕竟路远不方便嘛。
卫先生也上了马,有许知县陪着跟裴长青、沈宁一起骑马缓行,往豆腐村去。
钦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往豆腐村去,镇上不少有闲暇的人便跟着去看热闹。
钦差啊!
看一次能吹一辈子!
谁能忍住不去看?
不少没有雇工的小铺子都直接关了门去看呢。
宋家、柳家、禚家等龙庙镇大户自然不需要如此,家家都有雇工,他们当家人不只是想凑热闹,还想要更多。
谁能给钦差大人磕个头,送上礼物,那可是天大的脸面,以后在镇上都格外长脸。
不敢贸然往钦差跟前凑,他们就想走陆裕和曾知县的门路。
曾知县没立刻跟去豆腐村,他得安排一下钦差一行人的住宿问题。
在成阳县这些天人吃马嚼的,都得县衙负责。
他命陆裕带人跟镇上客栈说一声,把最大最好的几个院子包下来给钦差一行人落脚。
豆腐村可安置不下如此多的人。
即便卫先生可能会留在豆腐村,其他人也得另外安排住处。
再者听卫先生的意思他们不是张公公那般颁完旨就走,而是要逗留些日子。
宋父病了,宋大在府城,宋二不在家,家里依然是宋母主事。
她很想主动献宅子给钦差等人住,可又不敢造次。
眼前的是知县,最讲究尊卑,她一介女流不被瞧在眼里,若是强出头又怕惹知县不喜。
看来以后得让老三……跟这些场面人走动起来。
老三与裴家关系密切,让他管起来对宋家也好。
禚老板、柳大爷几个就上前奉承,纷纷表示镇上有宅子可以空出来,洒扫一新。
这些人家的宅子自然比客栈住得舒服,曾知县也没拒绝,让陆裕看着办。
这一次依然是顾千里、韩方带队护送,桃源许知县也带着他的人随行,而钦差队伍浩浩荡荡看着得有数十人。
沈宁看得两眼一黑,这么多人?
他们村可招待不下啊。
幸亏有靳老板等人来帮忙,否则自家真是要麻爪呢。
就不知道他们呆几天,这些学徒有没有餐补。
顾千里看到裴长青和沈宁二人,朝他们举起马鞭示意,笑了笑,回转马头告知钦差一声。
卫司正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世代簪缨,到了他这一代虽然官运不畅,可在文坛依然拥有一席之地。
皇帝就钦点他为国子监司正。
这一趟能出来纯粹是萧先生举荐,拜托他试试裴长青,再帮他看看裴鹤年,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指导云云。
萧先生是个洒脱却又靠谱的人,他不会随便拜托人,而他看上的人必然有独到之处。
卫司正就动了心。
他寻思萧先生都有一个好弟子,又为太子师,若是这个裴鹤年真当聪慧绝伦,倒不如……自己收为弟子?
这世上良师固然难得,可心的弟子也不常有啊。
听闻顾千里的话,他也不摆谱儿,直接就让停车,撩起车帘下车跟众人见见。
成阳县的学子们激动得已经没法保持安静,下意识就往前凑,都想跟他请教学问,请他指点一二。
尤其那些处于瓶颈的,若是得名师指点,很可能就突破瓶颈直接再上一个台阶!
“卫先生,卫先生!”众学生们激动地呼喊着。
曾知县早就下马迎上去,闻言皱眉。
陆裕立刻摆手,低喝:“肃静,不得喧哗!”
陆裕以典史文职执掌县衙治安缉盗等职责,却没有读书人的文气,反而自带冷肃气势,立刻就镇住那帮学子,场面瞬间安静。
曾知县就示意裴长青、沈宁一起上前见过钦差。
众人只见卫先生相貌儒雅俊秀,留着漂亮的胡须,看不出具体年纪,活脱脱就是正经书里走出来的美男子。
镇上围观的百姓纷纷夸道:
“钦差好相貌!”
“美丈夫!”
虽然曾知县、陆裕都仪表堂堂,可跟卫先生的气质不能比。
裴长青虽然生得俊朗,但是他至今没留胡须,又不做士绅派头,顶多就是俊朗后生,还不足以被人追捧美丈夫。
时人以卫先生、萧先生这种为美。
卫先生已经习惯被人夸好样貌了,他有能与之匹配的才华和身份,自然也不怕人家夸他美姿容什么的。
我确实美嘛,他们夸得没错。
卫先生心说。
他与曾知县寒暄两句就没太大兴趣,而是扭头看裴长青和沈宁。
曾知县也知道他的脾性,并不生气,主动引荐夫妻二人。
卫先生看着裴长青:“听闻你去年才识字启蒙,如今已经背完四书?”
裴长青拱手见礼,“回大人,是。”
卫先生:“那拼音识字法果真如此好用?”
裴长青笑道:“先生,我们村中小儿老人靠此识字法也能认识些许字,还能记账呢。”
卫先生也不回车上,就和他们一并缓行,一时没忍住考了考裴长青的背书情况。
裴长青对答如流。
卫先生摸了摸自己漂亮的须髯,从启蒙到背书,这才短短一年?
裴二郎居然就能将四书背熟,确实不简单。
他又低头去找,“那位小阿年可在?”
谢恒常夸他师弟比自己还聪慧还会读书,卫先生一直很好奇,心痒痒得厉害。
裴长青简单解释,迎接的人多,孩子怕跟着添乱,便留在家里了。
卫先生嘟囔:“该来的不来。”
不该来的乌泱泱一大群,瞅着他眼疼。
曾知县:“先生,一路舟车劳顿,不如先安顿下来?”
他看这些人,也想安排在镇上,原本去县衙最好,可这里离县里远,来去不方便,不如就地安置。
卫先生却又不在乎这个,他急着去豆腐村看看。
他想看看小鹤年以及那个以前从未见过的乡村学堂。
第160章 露脸 这家子个个不普通
卫先生想去豆腐村,严主事作为副钦差自然不反对,他也想第一时间去豆腐村看看。
作为工部屯田司主事,他除了做副钦差还肩负着其他任务,户部以及工部主官让他就近仔细勘察一下豆腐村试验田,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把玉米种出高产的,竟然比皇庄良田种出来的更好。
皇庄不但有良田,而且靠着京城也容易掏粪积肥,试验田的肥料还是足的。
虽然名义上是太子和谢恒负责试验田,可实际还有皇庄的庄头呢,那也是老庄稼把式,很会种地的。
可他们居然种不过一个普通农户,还让裴长青把育种司以及主官的位置给占了去。
原本朝廷成立育种司,也该是他们工部的,一个司正一到两个副司正,再加上四五个小吏,这又能安排七八个人呢。
更何况司正从七品,他是官儿,不是吏!
即便皇帝说育种司衙门是暂时的,也没有什么实权,可严主事的上司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大爽快。
所以他必得瞪起眼睛,竖起耳朵,仔细看仔细听才行。
裴长青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夫,单纯靠跟着自己小儿子学识字启蒙就背完了四书,这也震惊了严主事。
他有些不敢置信,总觉得不真实,其中有什么猫腻儿。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曾知县,怀疑是曾知县的伎俩,这是怕没有什么建树,考核中等无法升职所以造出这么一个“人才”?
我且再观察观察。
同来的还有桃源许知县,他得知消息以后带人亲去驿站迎了钦差,又陪同一起过来。
之前他陪着张公公来过,裴长青和沈宁也认识他了。
许知县早就羡慕曾知县运气好,辖区竟然出现这样俩能人,且不说裴长青,单说沈宁她的产品就帮曾知县提高了不少商税,连带着桃源也受益。
桃源几个大商户现在和沈宁也有合作,各色腐乳、米粉、牛油锅福气面、叉烧酱等秘制酱、各种腌蛋,如今也是桃源畅销品。
甚至桃源的销量比成阳县还要大。
毕竟桃源地处要塞,靠着运河,虽然没有徐州那么四通八达,却也是勾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一座县城,又有水路两用的驿站,南来北往的客商也会在这里歇脚,散货装货。
许知县也受益匪浅,恨不能把沈宁这尊财神爷给请回去。
可惜人家虽然低调,却有粗壮的大腿,以前有皇帝跟前的红人做靠山,后来皇帝也喜欢她的产品,还御笔钦点福气娘子,成为最低调的皇商,那谁还敢动她?
许知县觉得自己还好,起码也沾光了,另外几个县就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了。
虽然他们县内大商户也来运货,也有合作,可毕竟路远不方便嘛。
卫先生也上了马,有许知县陪着跟裴长青、沈宁一起骑马缓行,往豆腐村去。
钦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往豆腐村去,镇上不少有闲暇的人便跟着去看热闹。
钦差啊!
看一次能吹一辈子!
谁能忍住不去看?
不少没有雇工的小铺子都直接关了门去看呢。
宋家、柳家、禚家等龙庙镇大户自然不需要如此,家家都有雇工,他们当家人不只是想凑热闹,还想要更多。
谁能给钦差大人磕个头,送上礼物,那可是天大的脸面,以后在镇上都格外长脸。
不敢贸然往钦差跟前凑,他们就想走陆裕和曾知县的门路。
曾知县没立刻跟去豆腐村,他得安排一下钦差一行人的住宿问题。
在成阳县这些天人吃马嚼的,都得县衙负责。
他命陆裕带人跟镇上客栈说一声,把最大最好的几个院子包下来给钦差一行人落脚。
豆腐村可安置不下如此多的人。
即便卫先生可能会留在豆腐村,其他人也得另外安排住处。
再者听卫先生的意思他们不是张公公那般颁完旨就走,而是要逗留些日子。
宋父病了,宋大在府城,宋二不在家,家里依然是宋母主事。
她很想主动献宅子给钦差等人住,可又不敢造次。
眼前的是知县,最讲究尊卑,她一介女流不被瞧在眼里,若是强出头又怕惹知县不喜。
看来以后得让老三……跟这些场面人走动起来。
老三与裴家关系密切,让他管起来对宋家也好。
禚老板、柳大爷几个就上前奉承,纷纷表示镇上有宅子可以空出来,洒扫一新。
这些人家的宅子自然比客栈住得舒服,曾知县也没拒绝,让陆裕看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