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这么一介绍,确实符合苦修苦行。
郭春兰又道:“第一个七日之后,臣妾去看她们,发现二位道长七天未吃一口,却精神奕奕,心里就信了几分。之后,她们又说臣妾若想确保生出来的是个皇子,就须得在木日水时,去陛下寝宫把一张纸符贴在陛下日常起居的座椅之下。”
听到这里,赵霁使了个颜色。
一个小太监悄悄离开,去确认自己座椅上是否有纸符。
如果是真的,那也能解释沙曼去找陆小凤的时候,为什么会被郭春兰看到。
因为那时郭春兰她本来的目的地也是前殿。
郭春兰:“之后每七天,臣妾去一次,但是妖道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最后,就在前几天,臣妾去看她们的时候,她们要做一场法事,但是那法事进行到一半,皇后就来了,接着皇后娘娘不止为何惊叫一声昏了过去。那法事便没有完成。但现在想来,那两个妖道的那场突然的法事,定是为了针对皇后娘娘。”
皇后晕倒疑似碰瓷的原因也找到了。
郭春兰所有叙述的过程,在赵霁听来,都合情合理。
所有时间线也都能够严丝合缝对上。
但若是赵霁真的相信了郭春兰所有的话,那皇后生下狸猫的罪名谁来承担?
孩子是妖道换的,妖道坏事做尽,被天雷惩罚,被烧死在了郭春兰的后院?
皇后是无辜的,郭春兰是无辜的,就……死人背锅呗?
第133章
活着的全是好人, 坏蛋全都死了。
这种结果本身才是最荒唐的。
赵霁沉默不语。
谁也不知道皇上在想些什么,也没有人敢揣度圣意。陛下闭口不言,那周围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郭春兰跪在地上,衣服湿透却也不上许多, 任凭汗湿粘腻地沾在身上, 湿漉漉的头发也狼狈地贴在脸颊却也动都不敢动一下。
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 太后来了。
听着太后驾到的通传,赵霁抛下这死寂的一屋人,压抑着即将爆发的怒火,强打微笑扭头出门去接老太太。
在雨中迎着向太后伸出手去,然后接了个寂寞。
面对出来接她的赵霁,向太后的白眼压根连隐藏这种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这个一心想要退休的老太太偏偏总能在熟睡的深夜被薅起来, 是个人都忍不了。
赵霁这皇帝怎么这么多事!而且都是发生在晚上。你不睡觉,老身一个老人家也不用休息的吗?好气,可竟然还要保持风度。
向太后没搭理他,在赵霁的预料之中,没有尴尬,很自然地把手缩了回来,紧跟在太后后面半步的距离回宫。
作为风暴中心的皇后还在昏睡。
许是身体累到了极致, 精神上又遭到了打击, 这么嘈杂的环境都没能让皇后醒来睁开眼睛。不过不用面对这些污糟的事情,对她而言也是幸事。
太后过来, 是听到皇后生了个妖怪, 霍乱后宫,甚至影响到了刚生完孩子的贵妃,引得贵妃寝宫着火,过来肃清后宫兴师问罪的。
进门却看到皇后好端端躺在床上, 而作为苦主的贵妃却跪在地上。
于是眼皮一抬,声音虽懒洋洋地,却带着皇室独有的气场威压:“皇上,这到底是怎么了?”
赵霁一想到要解释就嘴巴发涩。
也不好说自己和诸葛正我商量半天,专门放了个线索想把藏在暗处的宫九和宫九最后的布置印出来一网打尽,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件事。
只得尽量简短地把事情经过叙述一遍。
可只是听赵霁这么舍去乱七八糟的细枝末节的简短叙述,太后都要摔东西了。
向太后怒道:“那妖道当时就该直接关起来扔到刑部,皇上好大的胸怀,明知有问题还要留在郭妃身边?”
扔刑部也不行啊!
赵霁苦着脸。把人扔到刑部,结果还没审出来什么就被灭口的桥段电视剧都快演烂了。而且原随云就死在被关押的牢里。赵霁得多不长脑子才会把人往这种杀人灭口的最佳地点扔?
可这话怎么跟太后说?
说不了。
于是皇帝陛下面对太后的怒火只能沉默。很是隐忍了。
向太后也没有非要赵霁一个承诺,发完火之后,目光冷冷瞥着郭春兰:“老身听到些后宫的风言风语,其中不少是关于你的。郭妃,我看是这宫中的日子太好让你忘了你是如何出现在这宫里的!”
这话有些重了。
人都是有记忆的,大家都知道,郭春兰当初是被太后赏给赵霁的一个玩意儿。
背后是个世家隔了不知道多少支的旁支,父族母族皆没有太大势力。
太后这话分明就是有点指摘郭春兰的背景。
郭春兰被这么揭短没有太多反应,只瑟缩在地上,头低垂在胸口。
于是,向太后这话说完之后,空气里就又是让人心慌的沉默。
这次不同于向太后责问完赵霁。她的沉默变得更久了些。
许久,老太太才悠悠叹息一声,声音里透着疲惫:“郭妃春兰,谋害皇子陷害皇后,待皇后醒后,把郭妃的孩子寄养到皇后的名下,至于郭妃……去母留子吧。”
宫里到底是什么情况,皇上知道,太后知道,可宫外的悠悠众口不知道。
哪怕把所有事情和盘托出,也依旧会有谣言产生。
赵霁的位子如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民间早就有传言皇帝陛下不是天命所归,所以才会在他继位之后灾祸不断。
但向太后当初力排众议选了赵霁上位,如果赵霁有问题,就是侧面证明她的眼光有问题。
那她弄倒章惇,提拔韩忠彦的理由就牵强了。
这也会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抓住用来攻击向太后的母族。
就算她已经开始厌烦麻烦不断的赵霁,可向太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更清楚自己和赵霁已经牢牢绑定。除非牺牲很多去做切割,否则向太后和赵霁就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向太后第一千多遍后悔选择赵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她实在是没想到,平时乖顺听话,一天一问安的好孩子端王,在登基之后会是个变着法子一天一闹腾的事精。
但赵霁闹腾归他闹腾,只要有她坐镇的后宫,就决不允许事态范围扩大。
她看来,所有的事情就该在今天这个雨夜尘埃落定。不管是宫里的皇后生了猫,还是贵妃迷信巫术诅咒皇后,最后被揭发害死了皇后的孩子。
这些东西传出宫去都不得了。
南王扯着造反的大旗往东京逼近。
向太后实在没理由自己找出个证明赵霁不是天命所归的证据,然后把这证据往南王父子手里送。
郭春兰不过是她赏给皇帝的,归根结底是个奴婢。她堂堂太后,总该有能左右一个奴婢生死的权利。
她以为赵霁会答应的。因着这命令完全是为了保赵霁。
偏赵霁竟然出乎预料地没有答应。
在向太后说出‘去母留子’之后,赵霁听到他身后包拯的呼吸声急促了。
虽然很是不合时宜,但天子隐藏在阴影中的嘴角还是勾了一下。
这弧度很轻微,所以没有被任何人看到。
但是在羽林卫听了太后懿旨,上千押解郭春兰的时候,赵霁身后的包拯终于不再是呼吸急促,而是忍不住开口了。
包拯:“太后不可。”
太后斜瞥着包拯:“为何不可?”
赵霁往旁边挪了半步,把包拯挡在身后,拦住了向太后带着杀意的目光,软着语气劝盛怒中的向太后:“母亲息怒,儿子知道母亲所虑,但也无妨听听包拯所言。”
他也不至于不识好歹,为了个重度嫌疑人顶撞只为保自己皇位的向太后。
但这不是有破案小能手主角光环拥有者包拯嘛。
包大人在这里,不用都浪费。
赵霁对郭春兰说的话并不全信,但对这么明晃晃的凶手也存疑。
且皇后亲生的孩子和接生的太医双双失踪,哪怕寻回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赵霁也想找找。毕竟是人命。
他这边还想着怎么扔勾钓包拯。
那边包拯却被向太后给钓起来了。
皆大欢喜。
包拯被赵霁挡着,稍微后退两步,直接挺着身子就往地上跪:“此案尚且存疑,求太后和皇上准许臣经手此事,臣一定竭尽全力让真相水落石出。”
赵霁回答地很快:“朕准了。”
向太后皱着眉毛。
她瞥来的目光正撞上了赵霁迎上去的眼神。嘴巴开开合合,几次之后轻吸口气,心里窝火:“这既然也是皇上的意思,老身倒是不好僭越。”虽然嘴上答应了,可心里窝火,说出来的话就刺耳很多。
“之后若有其他闪失,皇上您可要好好考虑后果。”
赵霁连连点头:“儿子知晓母亲心意,小同子,快送太后回去休息。”
郭春兰又道:“第一个七日之后,臣妾去看她们,发现二位道长七天未吃一口,却精神奕奕,心里就信了几分。之后,她们又说臣妾若想确保生出来的是个皇子,就须得在木日水时,去陛下寝宫把一张纸符贴在陛下日常起居的座椅之下。”
听到这里,赵霁使了个颜色。
一个小太监悄悄离开,去确认自己座椅上是否有纸符。
如果是真的,那也能解释沙曼去找陆小凤的时候,为什么会被郭春兰看到。
因为那时郭春兰她本来的目的地也是前殿。
郭春兰:“之后每七天,臣妾去一次,但是妖道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最后,就在前几天,臣妾去看她们的时候,她们要做一场法事,但是那法事进行到一半,皇后就来了,接着皇后娘娘不止为何惊叫一声昏了过去。那法事便没有完成。但现在想来,那两个妖道的那场突然的法事,定是为了针对皇后娘娘。”
皇后晕倒疑似碰瓷的原因也找到了。
郭春兰所有叙述的过程,在赵霁听来,都合情合理。
所有时间线也都能够严丝合缝对上。
但若是赵霁真的相信了郭春兰所有的话,那皇后生下狸猫的罪名谁来承担?
孩子是妖道换的,妖道坏事做尽,被天雷惩罚,被烧死在了郭春兰的后院?
皇后是无辜的,郭春兰是无辜的,就……死人背锅呗?
第133章
活着的全是好人, 坏蛋全都死了。
这种结果本身才是最荒唐的。
赵霁沉默不语。
谁也不知道皇上在想些什么,也没有人敢揣度圣意。陛下闭口不言,那周围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郭春兰跪在地上,衣服湿透却也不上许多, 任凭汗湿粘腻地沾在身上, 湿漉漉的头发也狼狈地贴在脸颊却也动都不敢动一下。
就在这死一般的寂静中, 太后来了。
听着太后驾到的通传,赵霁抛下这死寂的一屋人,压抑着即将爆发的怒火,强打微笑扭头出门去接老太太。
在雨中迎着向太后伸出手去,然后接了个寂寞。
面对出来接她的赵霁,向太后的白眼压根连隐藏这种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这个一心想要退休的老太太偏偏总能在熟睡的深夜被薅起来, 是个人都忍不了。
赵霁这皇帝怎么这么多事!而且都是发生在晚上。你不睡觉,老身一个老人家也不用休息的吗?好气,可竟然还要保持风度。
向太后没搭理他,在赵霁的预料之中,没有尴尬,很自然地把手缩了回来,紧跟在太后后面半步的距离回宫。
作为风暴中心的皇后还在昏睡。
许是身体累到了极致, 精神上又遭到了打击, 这么嘈杂的环境都没能让皇后醒来睁开眼睛。不过不用面对这些污糟的事情,对她而言也是幸事。
太后过来, 是听到皇后生了个妖怪, 霍乱后宫,甚至影响到了刚生完孩子的贵妃,引得贵妃寝宫着火,过来肃清后宫兴师问罪的。
进门却看到皇后好端端躺在床上, 而作为苦主的贵妃却跪在地上。
于是眼皮一抬,声音虽懒洋洋地,却带着皇室独有的气场威压:“皇上,这到底是怎么了?”
赵霁一想到要解释就嘴巴发涩。
也不好说自己和诸葛正我商量半天,专门放了个线索想把藏在暗处的宫九和宫九最后的布置印出来一网打尽,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件事。
只得尽量简短地把事情经过叙述一遍。
可只是听赵霁这么舍去乱七八糟的细枝末节的简短叙述,太后都要摔东西了。
向太后怒道:“那妖道当时就该直接关起来扔到刑部,皇上好大的胸怀,明知有问题还要留在郭妃身边?”
扔刑部也不行啊!
赵霁苦着脸。把人扔到刑部,结果还没审出来什么就被灭口的桥段电视剧都快演烂了。而且原随云就死在被关押的牢里。赵霁得多不长脑子才会把人往这种杀人灭口的最佳地点扔?
可这话怎么跟太后说?
说不了。
于是皇帝陛下面对太后的怒火只能沉默。很是隐忍了。
向太后也没有非要赵霁一个承诺,发完火之后,目光冷冷瞥着郭春兰:“老身听到些后宫的风言风语,其中不少是关于你的。郭妃,我看是这宫中的日子太好让你忘了你是如何出现在这宫里的!”
这话有些重了。
人都是有记忆的,大家都知道,郭春兰当初是被太后赏给赵霁的一个玩意儿。
背后是个世家隔了不知道多少支的旁支,父族母族皆没有太大势力。
太后这话分明就是有点指摘郭春兰的背景。
郭春兰被这么揭短没有太多反应,只瑟缩在地上,头低垂在胸口。
于是,向太后这话说完之后,空气里就又是让人心慌的沉默。
这次不同于向太后责问完赵霁。她的沉默变得更久了些。
许久,老太太才悠悠叹息一声,声音里透着疲惫:“郭妃春兰,谋害皇子陷害皇后,待皇后醒后,把郭妃的孩子寄养到皇后的名下,至于郭妃……去母留子吧。”
宫里到底是什么情况,皇上知道,太后知道,可宫外的悠悠众口不知道。
哪怕把所有事情和盘托出,也依旧会有谣言产生。
赵霁的位子如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民间早就有传言皇帝陛下不是天命所归,所以才会在他继位之后灾祸不断。
但向太后当初力排众议选了赵霁上位,如果赵霁有问题,就是侧面证明她的眼光有问题。
那她弄倒章惇,提拔韩忠彦的理由就牵强了。
这也会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抓住用来攻击向太后的母族。
就算她已经开始厌烦麻烦不断的赵霁,可向太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更清楚自己和赵霁已经牢牢绑定。除非牺牲很多去做切割,否则向太后和赵霁就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向太后第一千多遍后悔选择赵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她实在是没想到,平时乖顺听话,一天一问安的好孩子端王,在登基之后会是个变着法子一天一闹腾的事精。
但赵霁闹腾归他闹腾,只要有她坐镇的后宫,就决不允许事态范围扩大。
她看来,所有的事情就该在今天这个雨夜尘埃落定。不管是宫里的皇后生了猫,还是贵妃迷信巫术诅咒皇后,最后被揭发害死了皇后的孩子。
这些东西传出宫去都不得了。
南王扯着造反的大旗往东京逼近。
向太后实在没理由自己找出个证明赵霁不是天命所归的证据,然后把这证据往南王父子手里送。
郭春兰不过是她赏给皇帝的,归根结底是个奴婢。她堂堂太后,总该有能左右一个奴婢生死的权利。
她以为赵霁会答应的。因着这命令完全是为了保赵霁。
偏赵霁竟然出乎预料地没有答应。
在向太后说出‘去母留子’之后,赵霁听到他身后包拯的呼吸声急促了。
虽然很是不合时宜,但天子隐藏在阴影中的嘴角还是勾了一下。
这弧度很轻微,所以没有被任何人看到。
但是在羽林卫听了太后懿旨,上千押解郭春兰的时候,赵霁身后的包拯终于不再是呼吸急促,而是忍不住开口了。
包拯:“太后不可。”
太后斜瞥着包拯:“为何不可?”
赵霁往旁边挪了半步,把包拯挡在身后,拦住了向太后带着杀意的目光,软着语气劝盛怒中的向太后:“母亲息怒,儿子知道母亲所虑,但也无妨听听包拯所言。”
他也不至于不识好歹,为了个重度嫌疑人顶撞只为保自己皇位的向太后。
但这不是有破案小能手主角光环拥有者包拯嘛。
包大人在这里,不用都浪费。
赵霁对郭春兰说的话并不全信,但对这么明晃晃的凶手也存疑。
且皇后亲生的孩子和接生的太医双双失踪,哪怕寻回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赵霁也想找找。毕竟是人命。
他这边还想着怎么扔勾钓包拯。
那边包拯却被向太后给钓起来了。
皆大欢喜。
包拯被赵霁挡着,稍微后退两步,直接挺着身子就往地上跪:“此案尚且存疑,求太后和皇上准许臣经手此事,臣一定竭尽全力让真相水落石出。”
赵霁回答地很快:“朕准了。”
向太后皱着眉毛。
她瞥来的目光正撞上了赵霁迎上去的眼神。嘴巴开开合合,几次之后轻吸口气,心里窝火:“这既然也是皇上的意思,老身倒是不好僭越。”虽然嘴上答应了,可心里窝火,说出来的话就刺耳很多。
“之后若有其他闪失,皇上您可要好好考虑后果。”
赵霁连连点头:“儿子知晓母亲心意,小同子,快送太后回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