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郭府的门前被人丢满了各种菜叶和臭鸡蛋,甚至有人往郭府的门口烧纸,未烧尽的烧给死人的纸钱飘飘扬扬,灰烬也连带害苦了郭府相邻的几个府宅。
甚至,这还算轻的。
因为郭府的外墙被不知道何人连夜泼满了粪,便,污臭的味道让路人都避之不及。
遭到这种事情,郭府一直紧闭大门。
天亮之后,不少人自发聚集在郭府吵吵嚷嚷要里面的郭单睿出来。
见郭府毫无动静,有人一时愤慨,随地捡了石头扔进去。
旁人一看,有样学样,纷纷拿着手中能捡到的各种东西扔进去。看似平静的郭府内乱作一团。
这还只是郭府的现状。
贡院,太学,许多学子聚集在一起。
他们听了消息,但是所知不深。
只觉得郭春兰真的是个妖妃,想来郭单睿也不是好东西。
纷纷请命,求陛下立即处死郭春兰,对郭家满门抄斩。
人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就能够看到什么样高度的事情。学子在乎的是科举的公平,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就是郭单瑞。那为什么不处理他?!
开封的士子请愿给赵霁带来了巨大压力。
大家都愤怒于坏事做尽的郭春兰为什么不死。她凭什么不死?!
赵霁没办法对着全开封说出郭春兰没有立刻治罪处置的理由,哪怕说了,怕是也难平众怒,让所有人都相信。
学子的请命加上朝堂的隐约风向,让赵霁压力倍增。
好在,桌面上的证据很耐人寻味。
抄袭蒋宇星三人试题的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是贡院的权知贡举王余,一个是刑部尚书李庆厚之子李德良,一个是个新法派言官的子侄。
三个人都和郭单睿没什么关系,但却都和曾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赵霁等到中午,又收到消息,说有一人举报,发现有人用了他的文章。
皇城司的人马片刻后紧跟着上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
那个引用他人文章的人是张慧芝的亲弟弟。
被引用的人,则是一个在开封颇有文名的书生。
之后,赵霁又特意多等了两个时辰,想要确定这次舞弊的最大范围。
可等来等去,即没有刑部的人过来汇报,也没有开封府的人上报举报。
截止此时,基本已经可以断定,参与真正参与到舞弊里面,‘受益’的士子只有四人。这四人不是和曾布间接有关,就是和曾布直接有关。
不存在大范围泄题。
皇城司的人甚至暗中联系了自己的暗探,能够证明郭单睿在收到魏国夫人带给他的东西之后,只去了一趟那个客栈,期间跟他有密切接触的,也就只有一个被他打了,现如今下落不明的沈秉坤。其他再无他人,而郭单睿在回家之后,也确实如他所言,闭门不出,没有再接触其他人,在那之前也没有任何士子和郭府的任何一个人有接触。
郭家虽然闹得最凶,但是郭单睿却确实无辜。
结果出来之后,赵霁就命令人立刻誊抄,把事件结果全开封公布。
但正如赵霁所料,相信的人少之又少。
人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毕竟天子为了祸国妖妃,编造理由和借口,刻意纵容包庇的故事,更加香,艳,刺,激,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愤怒。
那些被赵霁找人誊抄的结果一公布,民怨非但没有平息,抗议的声音反而飞速高涨。
连不少言官都听到了风声,频频上书。
看其激烈的言辞,仿佛赵霁要是不杀郭春兰祭天,他们就要撞柱而死,以死明志。
赵霁早有思想准备,他预料到结果公布会有巨大反弹,但实在是没有想到其中反弹会如此巨大。
他铁青着脸看着小同子指挥着七八个小太监来来回回小跑把成堆的谏言奏折从外面抱回来。面前的奏折肉眼可见渐渐堆成了一个巨大的书山。
赵霁没有再去管那些奏折,任由它们一步步往上堆积,扭头看向包拯:“这事你怎么看?”
包拯摸着下巴:“太快了。”
说完这句话后,包拯又重复道:“这种反弹相信陛下其实也早就有所预料,但是来势不该如此猛烈迅疾。”
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赵霁听到包拯的分析,铁青的脸终于有所缓和,似是想到了什么,有些快意地笑了一声:“自然是不可能如此猛烈迅疾,这就是人为。”
包拯低头行礼:“想来陛下是已经查到罪魁祸首了。”
赵霁吐了口气,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包拯:“这是冷血查到的东西。”
包拯接过赵霁递给他的密折,眯着眼睛细细看:“冷大人查的这些人——”
赵霁点头:“对,都曾经和大同钱庄有瓜葛,皇城司查到,大同钱庄和南王有牵连。”南王的人趁此机会冒头算是意外之喜,想来他并不知道赵霁对朝廷还是有一定把控力度的。那些人一冒头,就被赵霁全都揪出来了。这也算是能让焦头烂额的赵霁唯一感到欣慰的好消息。
让他生气的是,发酵一个白天就能把事情闹到这样,除了南王这个还在南边反叛的二五仔,竟然还有曾布在推波助澜。
稍微了解局势的人大多会选择静静等待结果。
唯有曾布,恨不得郭春兰立刻就死。
这曾大人想法挺多,思路挺广,站出来举报郭春兰和郭单睿的时候义正言辞,结果一出来,啪啪打脸。
没有上层偷偷交易分割此次科举的利益,也没有郭春兰借机要扶她弟弟上位,全程所有作弊的人提溜出来四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和他曾布有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
他以为全上层圈都在默不作声在桌面底下舞弊,但实际上参与舞弊的只有他自己。曾布蒙逼之后,剧烈反弹。
赵霁把南王伸进来的手都揪掉了之后,面对曾布鼓吹起来的人,却犹豫了。
这犹豫也跟舍不舍得没有关系,实在是帮曾布的人员构成略微复杂了些。
有些是曾布提拔起来的官员,有些是和他同属于新法派的人员。
这些情愿上书的人有些自己都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事呢,就跟着瞎凑热闹。
给赵霁添了乱不假,但是也不能全都治罪。
在这些混合势力的推动之下,局面已经几乎不可控了。
赵霁处理跟南王有关系的官员还可以说是事出有因,但是赵霁要是跟着也把曾布那边的人手一起处理了,朝堂众官员势必反弹。
他发现在这皇上当地。
几乎就被人放在火上烤。
难受地要命,而且还左右受限,伸展不开。
包拯双手捧着赵霁递给他的密折,沉吟着,迈步走到赵霁的面前,郑重地跪在地上:“臣恳求陛下准许臣全权彻查此案!”
“朕允了。”赵霁双眼一亮:“朕准许你在小同子的陪同下自由进出后宫,可以随时提审相关人员。朕这就给你令牌。”
————
赵霁答应之后,便等小同子将令牌带来。
小同子很快去而复返,带来了令牌的同时,屁股后面也成功缀上了二府两院其他几个老头。
“陛下万万不可。”章惇最为急躁,一进门立刻大声反对。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跟上谏言的步伐。
大体意思是现如今开封民怨沸腾,加之南方战局焦灼,西面西夏到底如何还未可知。内忧外患之下,必须得尽快给郭妃的事情结案才能安抚民心。
至于郭春兰是不是冤枉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但若陛下给包拯如此大的特权,明摆着是要给郭春兰翻案,那开封的平民听到这消息,势必要闹出更大动静。
赵霁被这么多人堵着,压力倍增,伸手扶着额头用拇指揉捏着太阳穴。
想着怎么开口。
那边一直沉默不语包拯就说话了,不鸣则已,一鸣就憋了大招:“三天,陛下。给臣三天时间,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必定还陛下,还这天下一个真相。”
我屮艸芔茻????
赵霁额头都顾不上揉了,猛地抬头。
这……
这台词!
也太熟悉了叭!?
第142章
除了包拯本人, 谁也不能确定包拯这句话是因为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成竹在胸。
总之赵霁除了被这句超级熟悉的台词唤醒了以前的沸腾热血,其他人都非常不屑一顾。
冲动丶章丶惇,更是冷哼一声:“就凭你?”
EMMM……
赵霁虚着眼睛瞥向章惇, 隐约觉得章大人要立某种不得言说的FLAG。
章惇察觉到陛下的眼神, 但是错误误解了陛下眼神里面饱含的深意, 那FLAG是张口就来。
犹如戏台上的老将军,手动给自己的后背,背上满满当当的小旗子:“若你一个黄口小儿能三天时间查出什么,那老臣立刻退位让闲。”
甚至,这还算轻的。
因为郭府的外墙被不知道何人连夜泼满了粪,便,污臭的味道让路人都避之不及。
遭到这种事情,郭府一直紧闭大门。
天亮之后,不少人自发聚集在郭府吵吵嚷嚷要里面的郭单睿出来。
见郭府毫无动静,有人一时愤慨,随地捡了石头扔进去。
旁人一看,有样学样,纷纷拿着手中能捡到的各种东西扔进去。看似平静的郭府内乱作一团。
这还只是郭府的现状。
贡院,太学,许多学子聚集在一起。
他们听了消息,但是所知不深。
只觉得郭春兰真的是个妖妃,想来郭单睿也不是好东西。
纷纷请命,求陛下立即处死郭春兰,对郭家满门抄斩。
人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就能够看到什么样高度的事情。学子在乎的是科举的公平,现在摆在明面上的就是郭单瑞。那为什么不处理他?!
开封的士子请愿给赵霁带来了巨大压力。
大家都愤怒于坏事做尽的郭春兰为什么不死。她凭什么不死?!
赵霁没办法对着全开封说出郭春兰没有立刻治罪处置的理由,哪怕说了,怕是也难平众怒,让所有人都相信。
学子的请命加上朝堂的隐约风向,让赵霁压力倍增。
好在,桌面上的证据很耐人寻味。
抄袭蒋宇星三人试题的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是贡院的权知贡举王余,一个是刑部尚书李庆厚之子李德良,一个是个新法派言官的子侄。
三个人都和郭单睿没什么关系,但却都和曾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赵霁等到中午,又收到消息,说有一人举报,发现有人用了他的文章。
皇城司的人马片刻后紧跟着上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
那个引用他人文章的人是张慧芝的亲弟弟。
被引用的人,则是一个在开封颇有文名的书生。
之后,赵霁又特意多等了两个时辰,想要确定这次舞弊的最大范围。
可等来等去,即没有刑部的人过来汇报,也没有开封府的人上报举报。
截止此时,基本已经可以断定,参与真正参与到舞弊里面,‘受益’的士子只有四人。这四人不是和曾布间接有关,就是和曾布直接有关。
不存在大范围泄题。
皇城司的人甚至暗中联系了自己的暗探,能够证明郭单睿在收到魏国夫人带给他的东西之后,只去了一趟那个客栈,期间跟他有密切接触的,也就只有一个被他打了,现如今下落不明的沈秉坤。其他再无他人,而郭单睿在回家之后,也确实如他所言,闭门不出,没有再接触其他人,在那之前也没有任何士子和郭府的任何一个人有接触。
郭家虽然闹得最凶,但是郭单睿却确实无辜。
结果出来之后,赵霁就命令人立刻誊抄,把事件结果全开封公布。
但正如赵霁所料,相信的人少之又少。
人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毕竟天子为了祸国妖妃,编造理由和借口,刻意纵容包庇的故事,更加香,艳,刺,激,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愤怒。
那些被赵霁找人誊抄的结果一公布,民怨非但没有平息,抗议的声音反而飞速高涨。
连不少言官都听到了风声,频频上书。
看其激烈的言辞,仿佛赵霁要是不杀郭春兰祭天,他们就要撞柱而死,以死明志。
赵霁早有思想准备,他预料到结果公布会有巨大反弹,但实在是没有想到其中反弹会如此巨大。
他铁青着脸看着小同子指挥着七八个小太监来来回回小跑把成堆的谏言奏折从外面抱回来。面前的奏折肉眼可见渐渐堆成了一个巨大的书山。
赵霁没有再去管那些奏折,任由它们一步步往上堆积,扭头看向包拯:“这事你怎么看?”
包拯摸着下巴:“太快了。”
说完这句话后,包拯又重复道:“这种反弹相信陛下其实也早就有所预料,但是来势不该如此猛烈迅疾。”
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赵霁听到包拯的分析,铁青的脸终于有所缓和,似是想到了什么,有些快意地笑了一声:“自然是不可能如此猛烈迅疾,这就是人为。”
包拯低头行礼:“想来陛下是已经查到罪魁祸首了。”
赵霁吐了口气,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包拯:“这是冷血查到的东西。”
包拯接过赵霁递给他的密折,眯着眼睛细细看:“冷大人查的这些人——”
赵霁点头:“对,都曾经和大同钱庄有瓜葛,皇城司查到,大同钱庄和南王有牵连。”南王的人趁此机会冒头算是意外之喜,想来他并不知道赵霁对朝廷还是有一定把控力度的。那些人一冒头,就被赵霁全都揪出来了。这也算是能让焦头烂额的赵霁唯一感到欣慰的好消息。
让他生气的是,发酵一个白天就能把事情闹到这样,除了南王这个还在南边反叛的二五仔,竟然还有曾布在推波助澜。
稍微了解局势的人大多会选择静静等待结果。
唯有曾布,恨不得郭春兰立刻就死。
这曾大人想法挺多,思路挺广,站出来举报郭春兰和郭单睿的时候义正言辞,结果一出来,啪啪打脸。
没有上层偷偷交易分割此次科举的利益,也没有郭春兰借机要扶她弟弟上位,全程所有作弊的人提溜出来四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和他曾布有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
他以为全上层圈都在默不作声在桌面底下舞弊,但实际上参与舞弊的只有他自己。曾布蒙逼之后,剧烈反弹。
赵霁把南王伸进来的手都揪掉了之后,面对曾布鼓吹起来的人,却犹豫了。
这犹豫也跟舍不舍得没有关系,实在是帮曾布的人员构成略微复杂了些。
有些是曾布提拔起来的官员,有些是和他同属于新法派的人员。
这些情愿上书的人有些自己都没弄明白到底是什么事呢,就跟着瞎凑热闹。
给赵霁添了乱不假,但是也不能全都治罪。
在这些混合势力的推动之下,局面已经几乎不可控了。
赵霁处理跟南王有关系的官员还可以说是事出有因,但是赵霁要是跟着也把曾布那边的人手一起处理了,朝堂众官员势必反弹。
他发现在这皇上当地。
几乎就被人放在火上烤。
难受地要命,而且还左右受限,伸展不开。
包拯双手捧着赵霁递给他的密折,沉吟着,迈步走到赵霁的面前,郑重地跪在地上:“臣恳求陛下准许臣全权彻查此案!”
“朕允了。”赵霁双眼一亮:“朕准许你在小同子的陪同下自由进出后宫,可以随时提审相关人员。朕这就给你令牌。”
————
赵霁答应之后,便等小同子将令牌带来。
小同子很快去而复返,带来了令牌的同时,屁股后面也成功缀上了二府两院其他几个老头。
“陛下万万不可。”章惇最为急躁,一进门立刻大声反对。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跟上谏言的步伐。
大体意思是现如今开封民怨沸腾,加之南方战局焦灼,西面西夏到底如何还未可知。内忧外患之下,必须得尽快给郭妃的事情结案才能安抚民心。
至于郭春兰是不是冤枉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但若陛下给包拯如此大的特权,明摆着是要给郭春兰翻案,那开封的平民听到这消息,势必要闹出更大动静。
赵霁被这么多人堵着,压力倍增,伸手扶着额头用拇指揉捏着太阳穴。
想着怎么开口。
那边一直沉默不语包拯就说话了,不鸣则已,一鸣就憋了大招:“三天,陛下。给臣三天时间,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必定还陛下,还这天下一个真相。”
我屮艸芔茻????
赵霁额头都顾不上揉了,猛地抬头。
这……
这台词!
也太熟悉了叭!?
第142章
除了包拯本人, 谁也不能确定包拯这句话是因为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成竹在胸。
总之赵霁除了被这句超级熟悉的台词唤醒了以前的沸腾热血,其他人都非常不屑一顾。
冲动丶章丶惇,更是冷哼一声:“就凭你?”
EMMM……
赵霁虚着眼睛瞥向章惇, 隐约觉得章大人要立某种不得言说的FLAG。
章惇察觉到陛下的眼神, 但是错误误解了陛下眼神里面饱含的深意, 那FLAG是张口就来。
犹如戏台上的老将军,手动给自己的后背,背上满满当当的小旗子:“若你一个黄口小儿能三天时间查出什么,那老臣立刻退位让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