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四个人往赵霁面前一站。
  活生生就是《林家女英雄和她们没用的男人们》。
  ‘没用’的王重阳面无表情。
  ‘没用’的李寻欢偷偷瞥着林诗音,倒是没有因为林诗音抢功而懊恼。一双眼睛里全都是担忧,以及对待易碎品的那种小心翼翼。
  待查抄义庄的四大名捕回来。
  宫九的证词就不重要了。
  反正不管他承认还是不承认,人证物证都在。
  规定的时辰内,章惇出现,雄赳赳气昂昂地打算来兑换赌约。
  得到的却是一道圣旨。
  赵霁昭告天下。
  罪人宫九图谋不轨,勾结南王,叛乱犯上,偷窃皇子嫁祸皇后,偷窃试题嫁祸郭妃。罪大恶极,压入天牢,明日问斩。
  在宋慈的医治之下,皇后的病情渐渐好转。
  郭妃也被从牢里放了出来。
  当初给郭妃上邢的人是万万没料到郭春兰还有翻身的一天,放郭春兰的时候两股战战,脸上挂满了泪痕。
  曾布作为唯一的泄题官员,被革职查办。一撸到底,从此致仕,流放。且三代子孙子弟都不许再考科举再入官场。
  郭府门口堵着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好似事情在这个夜里有了结束。
  但实际上,这场巨震引起的轩然大波却依旧在暗地里慢慢发酵。
  第二日。
  赵霁上朝。
  还未等其他人就昨天的事情发表一下自己震惊的心情。
  就听殿外八百里急奏。
  “赢了!”冲进来的传令兵满脸喜色,上气不接下气:“回陛下,我军对西夏大胜!!!”
  这消息犹如石子坠入平静湖中,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第157章
  所谓否极泰来, 不怪如是。
  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赵霁确实想不到谭震这场仗怎么可能输。
  可是也是万万没想到这场仗会赢得这么干净利落,赢得这么快。
  谭震大军开拔几乎就是前一阵的事情,加上大军抵达, 传令官回来传达捷报这些路途耽搁, 算算日子, 怕是谭震刚到两国交锋的边界,没两天就大胜了。
  赵霁往前探了探身体,内心有些紧张:“你详细说来。”
  满朝文武不管之前的内心活动具体如何,在这种关键时刻,也都探着头密切关注。
  跪在朝堂底下的人低着头,胸口剧烈起伏, 似是情绪激动,又似是激烈运动之后没办法很快平复气息。
  胸腔风琴一样来回起伏几下之后,才扯着喉咙道“回陛下,大胜,西夏后撤一百里。不日,降书便和使臣一同到达东京!”
  豁!
  这下,不止赵霁, 满堂皆惊!
  这……
  大宋孱弱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就算底下一帮人扯着脖子还非得口口声声什么‘我大宋’, ‘我大宋’的。
  其实心里都有13数。
  往北打不过辽,往南不太能镇住大理, 往西没办法彻底管住吐蕃。西北吐蕃和回鹘还老来找麻烦。
  经济上是强国, 文化上是大国。
  但这泱泱大国,军事实力确实不怎么能跟得上。
  这么多年跟西夏打得有来有往。
  今天你占我三城,明天你搞我两县。
  停留在小孩打架那种你怼我一拳,我给你一拐子那种局面上。
  何曾有过刚一交兵, 对方立刻就递降书的地步?!
  这……
  太祖在上!能看到大宋有今天场面,一定会高兴地呀!!
  好几个老头顿时泪洒朝廷。
  呜呜嘤嘤地,有些热闹。
  在这一片热闹之中,唯有最应该高兴地赵霁不对劲起来。
  他被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蒙了几秒之后,赵霁一握手边的扶手,因好消息而上扬的嘴角渐渐抿了起来,陷入沉思,眉头也跟着嘴角的下抑而皱起,几乎是立刻,就察觉到了这场大捷背后的隐患。
  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火药,少数也被运用在了对战之中。正是因为这个,赵霁在确定使用的时候才能这般毫无顾忌。
  偏偏西夏也不是没脑子的,不至于被炸了就立刻投降后撤。
  那么,有脑子,又见过火药上战场这种大场面的西夏,为什么会突然投降?
  赵霁面对这种自问,第一反应就是——那被运走的酒坛绝对是关键。
  第二反应便是——他可能要完。
  他应是错误估计了这次这一堆临时组装的地.雷。对于战场的影响。
  本来嘛。
  有记载的火,药用于战争是在唐,之后也有“霹雳炮”和“震天雷”但是也从没有听说过这个能左右战场,甚至结束战争的。
  这次对西夏,结束得太快了。
  若是其中有取巧道还罢了。
  若是地,雷,首攻,怕之后大宋边关都不得安宁了。
  赵霁思衬了一下,叫小同子悄悄把报信的传令兵引到后殿,等他下朝再详细叙述过程。
  谭震大捷,按功论赏,现在的战场统计还没有收到,具体封赏事后再论。今天的议事日程非常之多,之后还有好多环节要落实讨论。
  朝堂上的大家激动了一会儿,然后渐渐平息。倒也不是这高兴劲儿过去了,就是所有人也知道之后要解决的事情多,今天的大捷可以回家以后和府里的媳妇儿孩子一起慢慢品味,或者约上好朋友小聚一下赋诗几首。总之,还是要先忙完了手头工作。
  赵霁按照流程继续。
  先是趁着这个热乎劲儿,把章惇和包拯的赌注锤实了。
  包拯是早就找到真相也揪出凶手了。唯一不足是宫九落网加上连夜审问的时间,最后超过了包拯和章惇约定下的最后时间。
  时间不长不短,卡在很微妙的一炷香上。
  章惇也想闹这最后一炷香来着,但是包括设伏,捉拿,都是在宫中进行的。如果章惇硬是要拿这一炷香的时间说事,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案子早就在约定的时间内破了,只是缺了主犯被捉拿归案。
  两人当时约定的是破案,也没说破案里面还包括了抓主犯,审犯人,救皇子等等这些附加项目。
  各执一词,那就各退一步。
  科举再考,章惇这个已经基本退居二线的老大人再入考试院出题,而包拯就定为了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前面的事情处理完,就剩下一个重头。
  赵霁神经紧绷地用食指敲了敲座椅上面的扶手。
  差小同子安排传音宣旨。小同子宣的圣旨,是昨晚赵霁独自连夜拟定出来的圣旨。
  事先并没有经过任何人的商量。
  所以突然插入个议题,众臣都有些惊讶。
  圣旨开头没几句,底下的人精们慢慢咂么出味来,表情就有些不对了。
  继而,开始小范围窃窃私语。
  当宣旨读到:“皇子桁,乃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窃窃私语变成嘈杂。
  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念头。
  这圣旨……
  听起来分明就是——
  小同子的手尚且是稳的,外殿传旨官员的手却开始颤抖。从殿门口传向外面的声音都带了些波浪,但还是很敬业地读完了接下来的话:“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我去!
  这两个字成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心灵写照。
  很多人都是懵的。怎么会?皇上正值壮年,怎么就立太子了?
  这特喵什么情况!
  圣旨还在继续读下去,基本都是些什么皇子优秀拉,皇上属意啦,什么众望所归了。
  反正没有人指望一个才出声几天的小屁孩是怎么被一眼就看出优秀且天资聪颖来。
  但这圣旨的存在就非常微妙。
  因为郭妃已经平反,人也在昨夜就回到宫里了。
  皇后的孩子被四大名捕救回来之后,后宫一夜之间就多出来两位小皇子。
  贵妃的孩子占着长字,皇后的孩子占着嫡字。
  圣旨上册立的是皇后的嫡子,皇子桁。
  朝臣震惊过后,仔细一想,又觉得皇上除了立太子立得有点太早了以外,好像硬说也没什么不对的。
  一般情况之下,老子还活得好好地,又正值壮年,立太子这事儿多少会容易惹皇上产生点不高兴的心理。面对正值壮年又身体健康的皇帝,朝臣都还没站队催立太子呢,结果陛下先着急了?
  但转念一想,咱们这位陛下他多不一般啊。
  不一般的陛下既然没办法用一般的行为去衡量他。
  这事真算也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
  陛下爱立就立吧。
  好不容易,底下的人都在给自己做完心理建设心底疏导。
  就听到圣旨后半截话锋一转。
  说到了赵霁自己的身上。
  大概意思是:最近这事情有点多,又是反叛又是灾民又是西夏,又是舞弊地,最后还来了个狸猫换太子,皇后和她孩子都差点没能保住。朕这是水逆啊!但是天狗食日之后,朕已经罪己诏过一次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