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杀人丝毫不见手软。
林冲听着这些被抓的南王手下放肆的狂笑,连人手集结都顾不上了,回身去身后的帐中拿上自己的枪,一甩枪缨,把枪背在身后,拔腿就要跑。
却听一人道:“屠尽?你是说这些废物?”
林冲抬眼看去,就见跟他一同过来的副将带着几个人,出现在众人身后,手边还押着三四个被五花大绑的人。
那个狂笑的南王人马看到副将带来的人,笑意一敛,对着为首那个已经被砍掉了半边胳膊的那人吼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副将呸了一声,半分不搭理他,只对林冲跪下请罪道:“情况紧急,属下未经通报私自离开,请林副将军降罪。”
林冲连忙去扶那人:“是你去救了村民?这何罪之有!?”
那人跪着摇头:“军令如山,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属下终归是违抗了军纪,请将军处罚。”
这参将是神侯府出身,是诸葛正我一手带出来的兵。
见过不少战场的弯弯绕,也晓得阴暗。在看到村民怪异表现的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不对劲儿。
当时情况紧急,就带着其他几个同样神侯府出来的,会些武功的兄弟第一时间就冲下山去,进入村子。
很快就找到了被看守的老弱妇孺。
也幸好这个参将擅自行动。
南王的这些人和村民包围林冲不成,反而踏入林冲的陷阱,加上对方负隅顽抗和林冲的人马交手。
这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
此时村里的人已经起疑。
这些人都已经被洗脑得非常成功。
一看事情有可能不妙,立刻就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其中一个人转身就进入了里面,准备动手。
参将看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也估计不上其他许多。
对着身边几个人下了个命令。
下一瞬,参将他们几个人就冲了出去。
参将几人好歹是神侯府出身,不止轻功不错,有内力不说,手上也是有些真功夫的。
而南王的人,除了被训练的脑子已经有些傻了之外,也就是一般人。
很轻易就被控制。
但是为了保护村民,加上参将带出来的人手不足,所以反抗激烈有伤及村民性命的倾向的几个人被就地格杀。
就剩下这几个,被带回来的时候也已经满身是伤。
看起来破破烂烂。
林冲看跪地不起的参将。
双眼终于红了。
他虽然自负武功不错。
但是却是没有经历过如此场面。
要他骤然去背负上整个村子老弱妇孺的性命。
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有所欠缺的。
如今却是对亏了这参将,他才不至于酿成大错。
林冲抬手想要再拖那参将起来,却听那参将低声道:“将军,违抗军令是事实,若是不罚,有违军纪。”
林冲抬起对方的手霎时间沉重许多。
许久,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听着自己的声音道:“每人五军棍,但我指挥不当,和你们一同受罚。”
第162章
惩罚过后, 天色已然快亮了。
这一夜过得虽说不上是九死一生,但是也情况复杂。林冲恐迟则生变,便草草休息之后,就催促大军开拔。
另外一边, 种师中率分出去的另外两队兵马也都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却因着林冲这边的及时提醒, 所以并没有给大军造成很大的伤害,路上也救了不少的村民。
可林冲越是靠近此行的目的地,他的心情就越是沉重。
南王反叛定是有备而来,且这次的西南灾情愈演愈烈,其中也少不了南王的手笔。南王身边有毒士。
且毫无人性,视人命为棋子, 为草芥。
若单说打仗,想来定然没有武将会恐惧。但是南王一派的手法实在是太过阴损。除了南王现在所在的已经和种师道对上的正面战场,在种师中赈灾的路上也早就遍布了他们的人。
唯一的区别是,在种师道和太平王所在的正面战场,和他们对战的南王手下将领好歹是真刀真枪地军队,而在种师中这边,南王派出来骚扰赈灾队伍的这些人手则各个皆是单独培养的死士。
他们以十几人为一个小队, 挑选路边, 但是和其他村相隔较远的村子下手。就如同林冲遇到的这次一样,南王人手先是下毒, 再以全村老弱妇孺为人质, 要挟村民充当炮灰。
有的专门去大些的城镇边缘,煽动无家可归的村民情绪,挑唆他们落草为寇抢劫。烧毁民居抢掠财产,制造更多无家可归的人, 如此循环往复。
这些人受过专门的培训。
针对村子的人马,下手迅速且悄无声息。
煽动村民的人,则会专门挑选远离大城镇和官兵驻扎的地区进行劫掠和煽动。
于是,在这短短时日里,西南竟然出现小范围的溃败情况,甚至有两个县城已经被愤怒一腔怒火无处可发的村民攻下,继而,怒火中烧的灾民们在人有心的挑唆之下又紧接着占领了巴州。
加上赵霁前一阵后宫加科举这两个连着的瓜太大太轰动,人传人。
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赵霁作为初登基的年轻王爷,从天狗食日之后,如今经历种种,威望已然降到最低。
灾民们不会理解身边一脸狂热地像他们灌输南王天命神授的人背后是被什么样的大手操纵。
听多了,理所当然觉得皇帝昏庸,似乎南王才是正统。
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他们天天痛骂的皇帝为了安抚他们,派出了一支非杀之师。
而他们天天睡前期望的‘明主’南王,才是真正把他们当做棋子,用来制造舆论和朝廷博弈的幕后黑手。
闹灾最严重的是梓州和巴州。
林冲半路又接到调令前往利州。
在迂回饶了一个小圈之后,林冲和他所带人手进了利州城内。
中途没有大面积的交战,除了南王的死士,也很少有百姓死去。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己方人马暗中到了种师中指定的地方。
巴州的灾民和叛军似乎是早就得了消息,忌惮着缓缓朝他们压过来的大军,却见大军在他们警戒线的范围外停下了,之后便是就地扎营,一动不动。
三日后,巴州的叛军首先察觉到了诡异。
叛军之中被趁着夜色派出去刺探朝廷军马的探子一去不复返了。
固然,叛军之中成分很杂,肯定会有人临阵脱逃。
但总不至于所有被派出去的探子都逃了。
这引起了城中人的注意。
立刻就有人把消息上报给了如今正理所当然占了郡府的曹德民处。
这个曹德民说来也是经历丰富。
原本他家境殷实,小时候被家中长辈压着读书。
他实在是坐不住,加上从小性格叛逆又好些拳脚,某次被先生打了之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曹家小儿子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派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多年,都不曾听到这小儿子的消息。谁也想不到,这曹家小儿子离家出走之后,竟然是径直上山,落草为寇。
谁也不好说当时的山匪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接纳了曹德民,反正,总之曹德民在山寨里是混得如鱼得水。
曹德民作为读书人里面唯一会拳脚,且整个山寨里唯一识字会笔墨文章的,那简直就是山匪时代的人才。这么混了几年,理所当然混成了二当家。
且大当家把自己唯一的闺女许配给了他。
曹德民娶妻之后,才想起来似乎该回家看看了。
下山回家一看,他家没了。
曹家还在,就他家没了。
曹德民父亲是曹家老五,既不是长房也不是长孙。活的就很边缘。且,曹德民还是他唯一的儿子。
曹德民当年一跑,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曹德民父亲是在受不住,就频繁接着跑商的机会出去寻找儿子下落。
结果某次跑商途中,遇到了山匪,人和货都没能活着回来。
曹德民死后不久,曹家老太君也跟着病故了。
几房吵着要分家。
曹德民父亲死了,曹德民失踪了,五房就剩下一个曹德民他妈和曹德民他妹妹。
于是,妹妹被草草地嫁了,母亲虽然留在曹家,但是一个寡母,被分得更少。
迫于无奈,被其他人磋磨了几年之后,为了生计便草草改嫁了。
曹德民可不会想自己离家出走不闻不问这几年到底是算孝顺还是不孝顺。
中二期的少年心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错的都不是自己,那全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这个家,他不想要的时候可以头也不回毫不留恋,他想要的时候也能理直气壮打上门来。
曹家其他几个人也不是吃素的。
这时节对‘孝’的定义十分严苛。
曹德民仗着自己会点拳脚便想按照以前山寨子里约定俗成用拳头说话的规矩来,但曹家的叔伯可不跟他讲究什么武德。
林冲听着这些被抓的南王手下放肆的狂笑,连人手集结都顾不上了,回身去身后的帐中拿上自己的枪,一甩枪缨,把枪背在身后,拔腿就要跑。
却听一人道:“屠尽?你是说这些废物?”
林冲抬眼看去,就见跟他一同过来的副将带着几个人,出现在众人身后,手边还押着三四个被五花大绑的人。
那个狂笑的南王人马看到副将带来的人,笑意一敛,对着为首那个已经被砍掉了半边胳膊的那人吼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副将呸了一声,半分不搭理他,只对林冲跪下请罪道:“情况紧急,属下未经通报私自离开,请林副将军降罪。”
林冲连忙去扶那人:“是你去救了村民?这何罪之有!?”
那人跪着摇头:“军令如山,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属下终归是违抗了军纪,请将军处罚。”
这参将是神侯府出身,是诸葛正我一手带出来的兵。
见过不少战场的弯弯绕,也晓得阴暗。在看到村民怪异表现的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不对劲儿。
当时情况紧急,就带着其他几个同样神侯府出来的,会些武功的兄弟第一时间就冲下山去,进入村子。
很快就找到了被看守的老弱妇孺。
也幸好这个参将擅自行动。
南王的这些人和村民包围林冲不成,反而踏入林冲的陷阱,加上对方负隅顽抗和林冲的人马交手。
这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
此时村里的人已经起疑。
这些人都已经被洗脑得非常成功。
一看事情有可能不妙,立刻就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其中一个人转身就进入了里面,准备动手。
参将看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也估计不上其他许多。
对着身边几个人下了个命令。
下一瞬,参将他们几个人就冲了出去。
参将几人好歹是神侯府出身,不止轻功不错,有内力不说,手上也是有些真功夫的。
而南王的人,除了被训练的脑子已经有些傻了之外,也就是一般人。
很轻易就被控制。
但是为了保护村民,加上参将带出来的人手不足,所以反抗激烈有伤及村民性命的倾向的几个人被就地格杀。
就剩下这几个,被带回来的时候也已经满身是伤。
看起来破破烂烂。
林冲看跪地不起的参将。
双眼终于红了。
他虽然自负武功不错。
但是却是没有经历过如此场面。
要他骤然去背负上整个村子老弱妇孺的性命。
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有所欠缺的。
如今却是对亏了这参将,他才不至于酿成大错。
林冲抬手想要再拖那参将起来,却听那参将低声道:“将军,违抗军令是事实,若是不罚,有违军纪。”
林冲抬起对方的手霎时间沉重许多。
许久,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听着自己的声音道:“每人五军棍,但我指挥不当,和你们一同受罚。”
第162章
惩罚过后, 天色已然快亮了。
这一夜过得虽说不上是九死一生,但是也情况复杂。林冲恐迟则生变,便草草休息之后,就催促大军开拔。
另外一边, 种师中率分出去的另外两队兵马也都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却因着林冲这边的及时提醒, 所以并没有给大军造成很大的伤害,路上也救了不少的村民。
可林冲越是靠近此行的目的地,他的心情就越是沉重。
南王反叛定是有备而来,且这次的西南灾情愈演愈烈,其中也少不了南王的手笔。南王身边有毒士。
且毫无人性,视人命为棋子, 为草芥。
若单说打仗,想来定然没有武将会恐惧。但是南王一派的手法实在是太过阴损。除了南王现在所在的已经和种师道对上的正面战场,在种师中赈灾的路上也早就遍布了他们的人。
唯一的区别是,在种师道和太平王所在的正面战场,和他们对战的南王手下将领好歹是真刀真枪地军队,而在种师中这边,南王派出来骚扰赈灾队伍的这些人手则各个皆是单独培养的死士。
他们以十几人为一个小队, 挑选路边, 但是和其他村相隔较远的村子下手。就如同林冲遇到的这次一样,南王人手先是下毒, 再以全村老弱妇孺为人质, 要挟村民充当炮灰。
有的专门去大些的城镇边缘,煽动无家可归的村民情绪,挑唆他们落草为寇抢劫。烧毁民居抢掠财产,制造更多无家可归的人, 如此循环往复。
这些人受过专门的培训。
针对村子的人马,下手迅速且悄无声息。
煽动村民的人,则会专门挑选远离大城镇和官兵驻扎的地区进行劫掠和煽动。
于是,在这短短时日里,西南竟然出现小范围的溃败情况,甚至有两个县城已经被愤怒一腔怒火无处可发的村民攻下,继而,怒火中烧的灾民们在人有心的挑唆之下又紧接着占领了巴州。
加上赵霁前一阵后宫加科举这两个连着的瓜太大太轰动,人传人。
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赵霁作为初登基的年轻王爷,从天狗食日之后,如今经历种种,威望已然降到最低。
灾民们不会理解身边一脸狂热地像他们灌输南王天命神授的人背后是被什么样的大手操纵。
听多了,理所当然觉得皇帝昏庸,似乎南王才是正统。
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他们天天痛骂的皇帝为了安抚他们,派出了一支非杀之师。
而他们天天睡前期望的‘明主’南王,才是真正把他们当做棋子,用来制造舆论和朝廷博弈的幕后黑手。
闹灾最严重的是梓州和巴州。
林冲半路又接到调令前往利州。
在迂回饶了一个小圈之后,林冲和他所带人手进了利州城内。
中途没有大面积的交战,除了南王的死士,也很少有百姓死去。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己方人马暗中到了种师中指定的地方。
巴州的灾民和叛军似乎是早就得了消息,忌惮着缓缓朝他们压过来的大军,却见大军在他们警戒线的范围外停下了,之后便是就地扎营,一动不动。
三日后,巴州的叛军首先察觉到了诡异。
叛军之中被趁着夜色派出去刺探朝廷军马的探子一去不复返了。
固然,叛军之中成分很杂,肯定会有人临阵脱逃。
但总不至于所有被派出去的探子都逃了。
这引起了城中人的注意。
立刻就有人把消息上报给了如今正理所当然占了郡府的曹德民处。
这个曹德民说来也是经历丰富。
原本他家境殷实,小时候被家中长辈压着读书。
他实在是坐不住,加上从小性格叛逆又好些拳脚,某次被先生打了之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曹家小儿子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派人四处寻找,找了好多年,都不曾听到这小儿子的消息。谁也想不到,这曹家小儿子离家出走之后,竟然是径直上山,落草为寇。
谁也不好说当时的山匪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接纳了曹德民,反正,总之曹德民在山寨里是混得如鱼得水。
曹德民作为读书人里面唯一会拳脚,且整个山寨里唯一识字会笔墨文章的,那简直就是山匪时代的人才。这么混了几年,理所当然混成了二当家。
且大当家把自己唯一的闺女许配给了他。
曹德民娶妻之后,才想起来似乎该回家看看了。
下山回家一看,他家没了。
曹家还在,就他家没了。
曹德民父亲是曹家老五,既不是长房也不是长孙。活的就很边缘。且,曹德民还是他唯一的儿子。
曹德民当年一跑,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曹德民父亲是在受不住,就频繁接着跑商的机会出去寻找儿子下落。
结果某次跑商途中,遇到了山匪,人和货都没能活着回来。
曹德民死后不久,曹家老太君也跟着病故了。
几房吵着要分家。
曹德民父亲死了,曹德民失踪了,五房就剩下一个曹德民他妈和曹德民他妹妹。
于是,妹妹被草草地嫁了,母亲虽然留在曹家,但是一个寡母,被分得更少。
迫于无奈,被其他人磋磨了几年之后,为了生计便草草改嫁了。
曹德民可不会想自己离家出走不闻不问这几年到底是算孝顺还是不孝顺。
中二期的少年心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错的都不是自己,那全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这个家,他不想要的时候可以头也不回毫不留恋,他想要的时候也能理直气壮打上门来。
曹家其他几个人也不是吃素的。
这时节对‘孝’的定义十分严苛。
曹德民仗着自己会点拳脚便想按照以前山寨子里约定俗成用拳头说话的规矩来,但曹家的叔伯可不跟他讲究什么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