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116节
她又道,“放心,一个加急的包裹,我这边能办。不过,我得说好啊,不能有违禁的东西,要不然查出来我这边可就难办了。”
杜家老三把东西放到余凤敏的工位,说:“我们是寄的用的跟一些药,没有违禁的东西,绝对没有。”
那何必找她呢?
余凤娇不太明白,“你们是有什么难处吗?”她和气的问。
文秀红着眼就要说自己父亲的事,杜家老三赶紧捂了文秀嘴。
这是邮局,人多眼杂的,没别说话。
杜家老三:“那地方有些偏,是农场。”
余凤娇一听就明白了。
农场。
东西倒是好寄东西,可能不能到收件人手里那就不好说了。
下放到农场的人,身份都不好。
杜家老三:“收件人是我亲戚,他病得很厉害,我们就想寄些药跟一点红糖过去。”他也不瞒余凤娇。
“我们就是想把东西寄到我亲戚手上,您这边能帮个忙吗?”
余凤娇琢磨一下,问,“你亲戚是干什么的?”
“教书的。”
铁路家属大院。
杜得敏早上收拾东西,发现她的钱少了。
少了足足十几块钱呢,还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几角几分钱。
昨天就于月莺一个人在家。
这钱是谁拿的长眼睛的都知道。
杜得敏没找于月莺,她犯不着跟一个小辈吵,她直接找了要出门的杜母,“大嫂,有件事我跟你说说。”
杜母道:“我要去贺家一趟,有事回头说。”
“大嫂,这事等不了,”杜得敏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把口袋全翻了过来,“我屋里的十几块钱不见了,昨天谁在家你是清楚的。”
杜得敏看了一眼从西屋出来的于月莺,问杜母,“这事你说怎么办吧。”
杜母眉头一皱。
这小姑子看于月莺是什么意思?
怀疑这钱是月莺偷的?
昨天,好像也确实只有月莺在家。
第49章 049
遭贼了?
不过既然月莺过来了, 杜母就直接问了:“月莺,老五她姑钱丢了,你见着了吗?”
于月莺:“我可没见着, 昨天文秀在她们屋呆了一天,后来还是老四回来, 文秀才出来。不信等老四回来你问她。”
她再三强调,“我可没见着什么钱。”
又嘀咕, “昨天又不是只有一个人。”
这嘀咕声可不小, 就是说给杜得敏听的。
于月莺可不傻,说钱丢了, 不就是怀疑她拿的吗?
虽然之前她生过这种想法,但是,杜爷爷如今好了, 这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不比拿点小钱强?
而且,听姨妈说, 杜爷爷的病就是老五小姑气出来的。
这下她工作的事八拿九稳了。
“得敏, 你听到了,月莺说钱不是她拿的。要不这样, 既然文秀也在家,等文秀回来, 你问问她吧。”杜母道,“我这边还有点事, 家里就交给你了。”
杜母说完就出门了。
一是去贺家,把两个孩子见面的事定下来,二呢, 她要去菜市场买点好菜, 炖点汤。
要是买不着肉, 买点鱼炖鱼汤也行啊。
病人得补。
于月莺紧紧的跟上了杜母,“姨妈,我陪你去。”
杜母回头瞧了于月莺一眼,“现在去会不会太早了?”她是去贺家。
于月莺:“我就在外头看一眼,不进去。”
她要瞧瞧贺家的人。
十几块钱。
对杜得敏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算了。
等回头她妈出了院,再从她妈那把这钱补回来。
现在最重要的搬家。
杜得敏回屋,清点了一下收拾好的东西,然后出了门,去了附近的代销点,给冰棒厂那边的朋友打了电话。
“我东西都收拾好了,你们过过来帮我搬点东西,中午我请客。”
邮局。
余凤娇教他们怎么寄东西。
“你回去找些打了补丁的旧袄子过来,回头把里这药片塞到旧袄子里。还有这麦乳精,不能这么寄,这太扎眼了。”余凤娇有经验,“弄点糠,把麦乳精混进去,回头你在信里写清楚,让你家亲戚泡着吃煮着吃都行。”这样吃味道是差点,但是别人不会没收。
都到农场那种地方了,该忍得忍。
像麦乳精这种好东西,就算寄到农场,跟人打了招呼,也落到这小杜的亲戚手上。
农场偏,好东西少,但凡中间过几道卡,这东西就没了。
杜家老三受教了。
原来寄东西也是有门道的。
文秀犹豫着:“这糠不好吧。”
余凤娇不说话了。
杜家老三:“挺好的,东西能到(姑父)手上就好。”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
余凤娇又说了一句:“农场那边一下雨路可就不好走了,你们最好寄点防水的东西去,我听说那边大多住的是棚屋。”漏雨的。
“糖果就明着寄,让他们收,红糖分成几小包,他们总会留一点给收件人的。”
文秀在邮局写信。
杜家老三去买油毡纸了,这东西防水。旧棉衣,小姑父家里应该有,可是那边这会不好过去。
老三决定回杜家,拿二哥的旧棉衣给姑父寄去,反正二哥今年得了父亲的单位发的绿色大袄子。
还是他亲自寄的呢。
机修厂。
上午杜思苦从一车间出来后,回女工宿舍补了个觉。
到宿舍的时候碰到张阿姨,又说了一遍家里人病好转的事,这才上楼。
这一睡就睡了两个多小时,一下子就中午了。
她往窗户外对一瞧,远远的看到人都往食堂那边去。
肖哥说中午去一车间拿毛线,她得先去车间。
杜思苦起来,就出去了。
路上碰到几个回来拿饭盒的女工,又一一问询杜思苦家人的情况,好不容易才出了宿舍。
结果,她走到一半,还没到一车间呢,就看到肖哥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系着一大包东西。
特别大一包!
往她这来了。
她的毛线团没这么多吧。
肖哥的自行车停到了她跟前:“这东西多,要不我送到女工宿舍门口,你再提进去。”
这里离女工宿舍还有些距离。
他身后,除了留在家里的三斤毛线,剩下十二斤跟杜思苦的一斤半,全送过来了。
不光这些,还有先头从纺织厂拿的红布。
肖哥说:“还有上回那红布,上头的鸳鸯都坏了,我不要。我给分成两份了,这份好一点的给你的。”
次的一点的送到鹏子家去了。
鹏子媳妇看到乐呵呵的给收了。
“等会,肖哥,你到底买了多少毛线团?”杜思苦从袋子外头看到好几个色了,“你买的东西往我这里送怎么回事?”
她就一斤半的毛线啊。
“凤樱说了,这上头这个,桃红色的,最艳的这个是给你留的,就这一份。”肖哥指着上面的说。
杜家老三把东西放到余凤敏的工位,说:“我们是寄的用的跟一些药,没有违禁的东西,绝对没有。”
那何必找她呢?
余凤娇不太明白,“你们是有什么难处吗?”她和气的问。
文秀红着眼就要说自己父亲的事,杜家老三赶紧捂了文秀嘴。
这是邮局,人多眼杂的,没别说话。
杜家老三:“那地方有些偏,是农场。”
余凤娇一听就明白了。
农场。
东西倒是好寄东西,可能不能到收件人手里那就不好说了。
下放到农场的人,身份都不好。
杜家老三:“收件人是我亲戚,他病得很厉害,我们就想寄些药跟一点红糖过去。”他也不瞒余凤娇。
“我们就是想把东西寄到我亲戚手上,您这边能帮个忙吗?”
余凤娇琢磨一下,问,“你亲戚是干什么的?”
“教书的。”
铁路家属大院。
杜得敏早上收拾东西,发现她的钱少了。
少了足足十几块钱呢,还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几角几分钱。
昨天就于月莺一个人在家。
这钱是谁拿的长眼睛的都知道。
杜得敏没找于月莺,她犯不着跟一个小辈吵,她直接找了要出门的杜母,“大嫂,有件事我跟你说说。”
杜母道:“我要去贺家一趟,有事回头说。”
“大嫂,这事等不了,”杜得敏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把口袋全翻了过来,“我屋里的十几块钱不见了,昨天谁在家你是清楚的。”
杜得敏看了一眼从西屋出来的于月莺,问杜母,“这事你说怎么办吧。”
杜母眉头一皱。
这小姑子看于月莺是什么意思?
怀疑这钱是月莺偷的?
昨天,好像也确实只有月莺在家。
第49章 049
遭贼了?
不过既然月莺过来了, 杜母就直接问了:“月莺,老五她姑钱丢了,你见着了吗?”
于月莺:“我可没见着, 昨天文秀在她们屋呆了一天,后来还是老四回来, 文秀才出来。不信等老四回来你问她。”
她再三强调,“我可没见着什么钱。”
又嘀咕, “昨天又不是只有一个人。”
这嘀咕声可不小, 就是说给杜得敏听的。
于月莺可不傻,说钱丢了, 不就是怀疑她拿的吗?
虽然之前她生过这种想法,但是,杜爷爷如今好了, 这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不比拿点小钱强?
而且,听姨妈说, 杜爷爷的病就是老五小姑气出来的。
这下她工作的事八拿九稳了。
“得敏, 你听到了,月莺说钱不是她拿的。要不这样, 既然文秀也在家,等文秀回来, 你问问她吧。”杜母道,“我这边还有点事, 家里就交给你了。”
杜母说完就出门了。
一是去贺家,把两个孩子见面的事定下来,二呢, 她要去菜市场买点好菜, 炖点汤。
要是买不着肉, 买点鱼炖鱼汤也行啊。
病人得补。
于月莺紧紧的跟上了杜母,“姨妈,我陪你去。”
杜母回头瞧了于月莺一眼,“现在去会不会太早了?”她是去贺家。
于月莺:“我就在外头看一眼,不进去。”
她要瞧瞧贺家的人。
十几块钱。
对杜得敏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算了。
等回头她妈出了院,再从她妈那把这钱补回来。
现在最重要的搬家。
杜得敏回屋,清点了一下收拾好的东西,然后出了门,去了附近的代销点,给冰棒厂那边的朋友打了电话。
“我东西都收拾好了,你们过过来帮我搬点东西,中午我请客。”
邮局。
余凤娇教他们怎么寄东西。
“你回去找些打了补丁的旧袄子过来,回头把里这药片塞到旧袄子里。还有这麦乳精,不能这么寄,这太扎眼了。”余凤娇有经验,“弄点糠,把麦乳精混进去,回头你在信里写清楚,让你家亲戚泡着吃煮着吃都行。”这样吃味道是差点,但是别人不会没收。
都到农场那种地方了,该忍得忍。
像麦乳精这种好东西,就算寄到农场,跟人打了招呼,也落到这小杜的亲戚手上。
农场偏,好东西少,但凡中间过几道卡,这东西就没了。
杜家老三受教了。
原来寄东西也是有门道的。
文秀犹豫着:“这糠不好吧。”
余凤娇不说话了。
杜家老三:“挺好的,东西能到(姑父)手上就好。”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
余凤娇又说了一句:“农场那边一下雨路可就不好走了,你们最好寄点防水的东西去,我听说那边大多住的是棚屋。”漏雨的。
“糖果就明着寄,让他们收,红糖分成几小包,他们总会留一点给收件人的。”
文秀在邮局写信。
杜家老三去买油毡纸了,这东西防水。旧棉衣,小姑父家里应该有,可是那边这会不好过去。
老三决定回杜家,拿二哥的旧棉衣给姑父寄去,反正二哥今年得了父亲的单位发的绿色大袄子。
还是他亲自寄的呢。
机修厂。
上午杜思苦从一车间出来后,回女工宿舍补了个觉。
到宿舍的时候碰到张阿姨,又说了一遍家里人病好转的事,这才上楼。
这一睡就睡了两个多小时,一下子就中午了。
她往窗户外对一瞧,远远的看到人都往食堂那边去。
肖哥说中午去一车间拿毛线,她得先去车间。
杜思苦起来,就出去了。
路上碰到几个回来拿饭盒的女工,又一一问询杜思苦家人的情况,好不容易才出了宿舍。
结果,她走到一半,还没到一车间呢,就看到肖哥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系着一大包东西。
特别大一包!
往她这来了。
她的毛线团没这么多吧。
肖哥的自行车停到了她跟前:“这东西多,要不我送到女工宿舍门口,你再提进去。”
这里离女工宿舍还有些距离。
他身后,除了留在家里的三斤毛线,剩下十二斤跟杜思苦的一斤半,全送过来了。
不光这些,还有先头从纺织厂拿的红布。
肖哥说:“还有上回那红布,上头的鸳鸯都坏了,我不要。我给分成两份了,这份好一点的给你的。”
次的一点的送到鹏子家去了。
鹏子媳妇看到乐呵呵的给收了。
“等会,肖哥,你到底买了多少毛线团?”杜思苦从袋子外头看到好几个色了,“你买的东西往我这里送怎么回事?”
她就一斤半的毛线啊。
“凤樱说了,这上头这个,桃红色的,最艳的这个是给你留的,就这一份。”肖哥指着上面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