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150节
“我家炉子熄火了,来你家借炉子烙个饼。”杜母跟刘芸说了缘由。
“还没吃啊?”天早黑了,刘芸领着杜母往厨房走,于月莺跟在身后,脚步很轻。
沈家今天人挺多,于月莺飞快抬眼瞧了,沈洋身边坐着个年轻人,脸上带着笑,一看就是个和气人。
“有军带家里人下馆子去了,我跟月莺有点事,就没过去。”杜母含糊的说着。
于月莺相看的是没成,既然没成,这肯定是不能说的。
“你家杜文杜武也去了?我下午在院里没瞧见他们啊。”刘芸问道。
“应该去了,老大是后天的车票,老二说可以多住两天。”杜母说。
“你家杜文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不多住几天?”刘芸觉得这一来一回,车费都得花不少。
“那谁知道呢。”杜母估摸着杜文是放不下他媳妇。
一个大男人,围在老婆身边转,没出息。
杜母倒不是真觉得儿子没出息,就是觉得儿媳妇太不懂事,大男人就是要干事业的,哪能拴在身边呢。
于月莺跟在两人身后。
外头。
沈江问沈洋:“哥,杜武哥(杜二)回了吗?”他是今天才回来的,还不知道杜家人都回来了。
沈洋道:“应该是吧。”昨天晚上听着杜家的动静,挺热闹的。
人比以前多多了。
不过沈洋因为自己的事最近一直避免跟人接触,就没去杜家,杜家谁回来了他也也不知道。
沈江走到门口,往杜家看。
要是杜武哥回来了,他得过去看看。
厨房里,杜母跟刘芸聊得热火朝天。
于月莺懂事的烙着饼。
沈洋工作上记了过,没什么前程了,最重要是沈洋这个人不好接近,就算是她凑上去,也不管用。
倒是旁边那个脸上带笑的青年,兴许好说话一些。
就是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于月莺决定等回家问问姨妈。
杜父他们是八点多回来的。
杜有军跟杜父他们喝了点酒,晚上下馆子的时候就杜文不在,杜二去了,他酒量不错,不过没喝酒。
父亲跟二叔都喝多了,他再喝多,老三可搬不动三个人。
再说了,他爷爷跟奶奶老五一个人照看不过来。
果然被杜二猜中了,回来的时候,他跟老三一人背了一个。
回来后,他们把人往床上一扔,总算是解脱了。
之后没多久。
杜文就回来了,手里拿着整整两袋的东西,身上的衣服沾着黑灰。
一看就知道是煤弄出的。
杜二:“大哥,里面是什么?”过去看。
布料啊。
还有毛线团,“大哥,毛线才分我一点,十个就行。”小苏挺瘦的,十个毛线团应该够她用了。
“有,拿吧。”杜文说道。
他买了不少,不光有杜二这一份,还有妈跟老五的,这次出来,杜文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老四说她之前买了,这次没拿。
杜母跟于月莺从沈家出来了,杜母手里还用火钳夹了一个燃着的蜂窝煤,不把这个带回去,等会还要再烧柴火炉子的煤烧起来。
一家子人等会还人烧水洗呢。
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杜家里头热热闹闹的在说话。
于月莺怕回了家不好问,赶紧趁着才走进院子,小声问杜母:“姨妈,刚才坐在沈洋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是谁啊?就是特别爱笑的。”
阳光清爽的年轻人。
杜母看向于月莺:“那是沈江,沈洋他弟弟。”
比于月莺小一岁,今年二十一。
年纪倒是相仿。
不过杜母压根就没考虑,人家刘芸不乐意找没户口的,没法介绍。
“姨妈,他是在哪工作啊?”
杜母一听这话,就知道于月莺是真瞧上了,便道:“你明天九点的火车票,记得吗?”老杜可是不会让于月莺再住下来了。
杜父发了话,杜母要是不想天天吵架,这事就得依着杜父。
于月莺垂下眼。
看来是指望不上姨妈了。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沈江的声音:“黄婶,杜武哥回来了吗?”
杜母回头道:“在家呢,都回了。”
她听声音就知道了,孩子们在屋里聊天呢。
沈江笑着进来了:“那我去找杜武哥了。”他有事想请教杜武哥。
于月莺见了,快走几步,跟了上去。
杜母看着,叹了口气。
月莺这孩子有上进心是好的,只是,算了,随她吧。
反正明天要走的。
次日。
机修厂。
杜思苦早上起来,先去了食堂,吃了东西后,就去总务了。
昨天说请一个小时的假,结果一下午都没来,她得跟顾主任解释一下,就算是扣工资,那也是应该的。
总务这边开门了,只有小赖在。
顾主任还没过来。
“你昨天下午没回厂里?”小赖问她。
“对,爷爷身体不好,非让拍全家福。”杜思苦说。
小赖听懂了。
那这事没办法,照相馆可不是去了就可以拍的,还得等。
他道:“下午的时候顾主任找你了,扫盲的班事,等会中午你们吃点,一点去咱们这边小会议室开个会。”
杜思苦点头。
小赖道:“行了,你回去上工吧,等会顾主任来了我会跟他说的。”
“谢了。”
小赖:“拖拉机培训班什么时候开始啊?”
杜思苦:“周三之后吧。”
周三扫盲课完了之后再说。
小赖点点头,“也是,咱们顾主任对扫盲班挺重视的。”确实得把课先教完,不过想到昨天扫盲班发生的事,小赖提醒她,“昨天试课的庞清燕同志效果不好,你知道这事吗?”
“知道,凤敏跟我说了。”杜思苦点头。
小赖意有所指:“你想不想继续教扫盲班,就看周三那天的发挥了。”
要是不想教,可以学庞清燕。
顾主任应该会换人。
杜思苦:“我先去试试。”扫盲班,教课,听着挺有意思的。
时间不早了,杜思苦很快就走了。
去一车间工作。
技术科。
三车间的冯主任找过来了,他比技术科的彭科长大两岁,直接喊彭科长小彭。
“小彭,你们技术人才多,快找几个厉害的,跟我去三车间看看。”冯主任语气着急。
“冯主任,您这是怎么了?”彭科长问。
这三车间是怎么回事,技术科人才虽然多,但是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就给三车间的,万一把人要去,不还回来怎么办?
“你也知道,我们三车间咱们机修厂的重点部门,我们三车间从苏联进口的新机器,出现故障了。你也知道,这苏联产的东西好用是好用,可坏了不好修,上面的说明书都是俄文,你看你这边有没有懂修理的好手,或者懂俄文的,咱们一块去研究研究。”冯主任语气软和了些。
“还没吃啊?”天早黑了,刘芸领着杜母往厨房走,于月莺跟在身后,脚步很轻。
沈家今天人挺多,于月莺飞快抬眼瞧了,沈洋身边坐着个年轻人,脸上带着笑,一看就是个和气人。
“有军带家里人下馆子去了,我跟月莺有点事,就没过去。”杜母含糊的说着。
于月莺相看的是没成,既然没成,这肯定是不能说的。
“你家杜文杜武也去了?我下午在院里没瞧见他们啊。”刘芸问道。
“应该去了,老大是后天的车票,老二说可以多住两天。”杜母说。
“你家杜文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不多住几天?”刘芸觉得这一来一回,车费都得花不少。
“那谁知道呢。”杜母估摸着杜文是放不下他媳妇。
一个大男人,围在老婆身边转,没出息。
杜母倒不是真觉得儿子没出息,就是觉得儿媳妇太不懂事,大男人就是要干事业的,哪能拴在身边呢。
于月莺跟在两人身后。
外头。
沈江问沈洋:“哥,杜武哥(杜二)回了吗?”他是今天才回来的,还不知道杜家人都回来了。
沈洋道:“应该是吧。”昨天晚上听着杜家的动静,挺热闹的。
人比以前多多了。
不过沈洋因为自己的事最近一直避免跟人接触,就没去杜家,杜家谁回来了他也也不知道。
沈江走到门口,往杜家看。
要是杜武哥回来了,他得过去看看。
厨房里,杜母跟刘芸聊得热火朝天。
于月莺懂事的烙着饼。
沈洋工作上记了过,没什么前程了,最重要是沈洋这个人不好接近,就算是她凑上去,也不管用。
倒是旁边那个脸上带笑的青年,兴许好说话一些。
就是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
于月莺决定等回家问问姨妈。
杜父他们是八点多回来的。
杜有军跟杜父他们喝了点酒,晚上下馆子的时候就杜文不在,杜二去了,他酒量不错,不过没喝酒。
父亲跟二叔都喝多了,他再喝多,老三可搬不动三个人。
再说了,他爷爷跟奶奶老五一个人照看不过来。
果然被杜二猜中了,回来的时候,他跟老三一人背了一个。
回来后,他们把人往床上一扔,总算是解脱了。
之后没多久。
杜文就回来了,手里拿着整整两袋的东西,身上的衣服沾着黑灰。
一看就知道是煤弄出的。
杜二:“大哥,里面是什么?”过去看。
布料啊。
还有毛线团,“大哥,毛线才分我一点,十个就行。”小苏挺瘦的,十个毛线团应该够她用了。
“有,拿吧。”杜文说道。
他买了不少,不光有杜二这一份,还有妈跟老五的,这次出来,杜文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老四说她之前买了,这次没拿。
杜母跟于月莺从沈家出来了,杜母手里还用火钳夹了一个燃着的蜂窝煤,不把这个带回去,等会还要再烧柴火炉子的煤烧起来。
一家子人等会还人烧水洗呢。
还没走进院子,就听到杜家里头热热闹闹的在说话。
于月莺怕回了家不好问,赶紧趁着才走进院子,小声问杜母:“姨妈,刚才坐在沈洋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是谁啊?就是特别爱笑的。”
阳光清爽的年轻人。
杜母看向于月莺:“那是沈江,沈洋他弟弟。”
比于月莺小一岁,今年二十一。
年纪倒是相仿。
不过杜母压根就没考虑,人家刘芸不乐意找没户口的,没法介绍。
“姨妈,他是在哪工作啊?”
杜母一听这话,就知道于月莺是真瞧上了,便道:“你明天九点的火车票,记得吗?”老杜可是不会让于月莺再住下来了。
杜父发了话,杜母要是不想天天吵架,这事就得依着杜父。
于月莺垂下眼。
看来是指望不上姨妈了。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沈江的声音:“黄婶,杜武哥回来了吗?”
杜母回头道:“在家呢,都回了。”
她听声音就知道了,孩子们在屋里聊天呢。
沈江笑着进来了:“那我去找杜武哥了。”他有事想请教杜武哥。
于月莺见了,快走几步,跟了上去。
杜母看着,叹了口气。
月莺这孩子有上进心是好的,只是,算了,随她吧。
反正明天要走的。
次日。
机修厂。
杜思苦早上起来,先去了食堂,吃了东西后,就去总务了。
昨天说请一个小时的假,结果一下午都没来,她得跟顾主任解释一下,就算是扣工资,那也是应该的。
总务这边开门了,只有小赖在。
顾主任还没过来。
“你昨天下午没回厂里?”小赖问她。
“对,爷爷身体不好,非让拍全家福。”杜思苦说。
小赖听懂了。
那这事没办法,照相馆可不是去了就可以拍的,还得等。
他道:“下午的时候顾主任找你了,扫盲的班事,等会中午你们吃点,一点去咱们这边小会议室开个会。”
杜思苦点头。
小赖道:“行了,你回去上工吧,等会顾主任来了我会跟他说的。”
“谢了。”
小赖:“拖拉机培训班什么时候开始啊?”
杜思苦:“周三之后吧。”
周三扫盲课完了之后再说。
小赖点点头,“也是,咱们顾主任对扫盲班挺重视的。”确实得把课先教完,不过想到昨天扫盲班发生的事,小赖提醒她,“昨天试课的庞清燕同志效果不好,你知道这事吗?”
“知道,凤敏跟我说了。”杜思苦点头。
小赖意有所指:“你想不想继续教扫盲班,就看周三那天的发挥了。”
要是不想教,可以学庞清燕。
顾主任应该会换人。
杜思苦:“我先去试试。”扫盲班,教课,听着挺有意思的。
时间不早了,杜思苦很快就走了。
去一车间工作。
技术科。
三车间的冯主任找过来了,他比技术科的彭科长大两岁,直接喊彭科长小彭。
“小彭,你们技术人才多,快找几个厉害的,跟我去三车间看看。”冯主任语气着急。
“冯主任,您这是怎么了?”彭科长问。
这三车间是怎么回事,技术科人才虽然多,但是也不是说随随便便就给三车间的,万一把人要去,不还回来怎么办?
“你也知道,我们三车间咱们机修厂的重点部门,我们三车间从苏联进口的新机器,出现故障了。你也知道,这苏联产的东西好用是好用,可坏了不好修,上面的说明书都是俄文,你看你这边有没有懂修理的好手,或者懂俄文的,咱们一块去研究研究。”冯主任语气软和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