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412节
大家都坐下后,谈老师问杜思苦:“带笔了吗?”
“带了。”杜思苦抽出了随身携带的钢笔,这是厂里发的。
谈老师点点头,只见他拿出了两份试卷,递给杜思苦,“两个小时,你能写多少写多少。” 主要是测一测杜思苦的文化程席。
虽然资料上写的是高中毕业,但是,这高中跟高中也是不一样的,万一文化程度不行,去了他们学校也是跟不上的。
要知道他们首都大学可是排在全国前例的。
当然了,这两年情况特殊,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以前比,还是差了一些。
杜思苦接过试卷,一个是数学试卷,她把上面的题粗略的看了一遍。
前面的题简单,后面的大分题难一些。
另一张试卷,是一些要背的语录跟当下情况相关的题。
杜思苦拿出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开始做题。
先写数学。
一个小时,她就将试卷填满了。
剩下的一个小时,她专心的写另一张试卷,对她来说,这一张试卷反而更难一些。
谈老师拿过杜思苦写完的数学试卷,拿出红钢笔,开始批改起来。
他越改越惊讶。
这杜同学的文化课很扎实啊,前面的小题竟然一道也没错。
要知道,这可是机修厂啊,这边的都是工人!近年一直是单位厂里推荐入学名额,这导致上学的学员文化参差不齐。
他们从首都过来,一路上复审了不少想入学的学员,有的……
连个通顺的语句都写不好,就这样的,也要上大学!
他们当然是没通过。
文化课差到那种程度,要真想学,该去小学初中。
“怎么样?”年轻老师看谈老师批改完了,凑过来看。
“不错。”谈老师低声说了一句,“相当不错。”后面的大题竟然也没有错,这个试卷几及是满分。
当然了,谈老师当然不会给满分,还是扣了几个不规范的书写错误。
旁边。
杜思苦终于把另一份试卷写完了,她仔仔细细的又检查了三遍,确定没什么错字跟容易引起误会的语句,这才交了上去。
这张试卷谈老师交给了旁边的年轻老师批改。
“不错,你的政冶觉悟很高。 ”年轻老师很满意,“通过。”
通过了一门,还有一门呢?
杜思苦看向那位谈老师,只见谈老师点点头,“你合格了。”
两张试卷谈老师都收走了。
“这是你的入学录知书,九月一号到学校报道。”谈老师把入学通知书交给了杜思苦,并在他们这边的档案上写下了杜思苦的名字。
“杜同学,记得办理《户口迁移证明》,还有《粮油关系转移证》。”谈老师郑重提醒。
户口必须转到学校去,不然是领不了大学福利的。再就是粮油关系转移,这个就是把粮票迁过去,吃饭是大事,必须重视。
杜思苦直点头。
她会办好的。
谈老师走之前,把《政审复审合格证明》交给了杜思苦。
他们还有去其他厂进行学员复审,只在机修厂呆了一天,第二天就走了。
事情尘埃落定。
杜思苦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当天晚上,她就把自己九月要去上大学的事告诉了余凤敏。
余凤敏特别吃惊:“你要上大学?厂里推荐的?”
“对,政审通过了,学校这边的复审也通过了。”杜思苦道,“接下来就是迁户口跟转移粮油关系了。”
这两件事都不难。
“你要上大学了?”余凤敏一连说了好几遍,像是不敢相信,心里又有些羡慕,“你都去上大学了,我这边……”
结婚。
这一比,结婚好像也没那么好。
杜思苦拿出了先前谈老师给她的试卷题,她自己凭记忆复写下来了,她递给余凤敏,“这是今天学校那边给的考题,要不你试试?”
她道,“你要是想上大学,可以让你家里帮帮忙,不过,复审的时候可是要考试的。”
余凤敏一看到上面的题,头昏眼花,“拿走拿走。”
要是学校教的都是这种东西,那还有什么可去的!想到杜思苦以后天天面对的是这些,余凤敏一下子就不羡慕了。
第二天。
袁秀红也知道了杜思苦要去上学大学的事,“恭喜。”她对于上大学没什么执念,她更想去医学院进修。
第184章 184
……
厂里推荐上大学这事杜思苦并没有张扬, 余凤敏跟袁秀红在知道后,也没有对外说。
之后几天。
杜思苦先去找了顾主任,顾主任这会还兼着总务那边的事, 找顾主任办事会快一些。
“定下了?”顾主任问。
“复审通过了,入学通知书也给我了。”杜思苦道, “学校的那位谈老师说要把户口跟粮油关系转过去。”
顾主任点点头:“是要转过去。”
户口不转,在学校那边领不福利, 每月下发的二十块钱就领不到。粮油关系也是一样, 不转过去就没有粮票,那饭就吃不上了。
“大学几年制?什么时候走?”顾主任问。
“说是三年, 九月一号开学,厂里这边的证明办好,我就得去火车站买票了。”杜思苦说。
三年啊。
顾主任觉得时间挺长的, “你这突然走了,咱们新车间的同事们肯定要不习惯了。”大家都习惯有什么事都问杜思苦。
禇老因为身体原因, 来车间少了, 杜思苦作为禇老的学生,机床那边有问题, 也是杜思苦来解决的。
头几次杜思苦可能还没办法独立完成,修过三四次之后, 杜思苦慢慢就上手了。
现在的杜思苦已经能修理厂里所有车间的机床了。
也难怪厂里推荐小杜去上大学。
这样的年轻人,努力上进, 又有能力,是得让她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女同志跟男同志不一样,男同志三四十了还能离家去学习。女同志就不行了, 到了一定年纪, 要考虑婚姻大事, 要为家庭孩子着想……
总会被绊住。
“主任,您太高看我了,厂里的八级钳工可不少。”杜思苦道,“葛老跟维修部的王老不都在吗。”
她在厂里,最多在同龄年轻上中算是厉害一点。
顾主任:“你别看他们平常对你严厉,但是背后没少夸你。”
一个才进厂三年的小姑娘,比机修厂的男同志还要厉害,可不是谁都能办到的。杜思苦是禇老的徒弟,禇老私下没少夸这个关门弟子。
两人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年轻一辈的技术人才上。
“肖哥今年要评六级工?”杜思苦很惊讶。
要知道,肖哥在杜思苦的印像里,虽然技术不错,但是爱磨洋工,天天等着下班,不是自己的工作绝对不掺和。
难道,是葛老带肖哥去拖拉机厂的时候,把这性子给扭过来了?
顾主任道:“六级工多九块钱。”听说是处了对象了,想要结婚,多赚些工资。
杜家。
天热得很。
杜母摇着大蒲扇,在院子里的树荫下乘凉。自从杜奶奶去了小叔子那边后,杜母的空闲时间比以前多多了。
不用一日三餐的伺候着,不用整天听老人叫唤着疼。
说起来,这老人走了,小姑子都来得少了。
这样样都让杜母省心。
“彩月,早上买的西瓜给我切一片。”屋里传来杜父的声音。
“来了。”杜母站起来,摇着蒲扇进去了,“早上不是才吃了三片吗,怎么又要吃?”她虽然这样说,可还是给把剩下的西瓜拿出来,又给杜父切了厚厚的两片。
西瓜是昨天老三买回来的,买了足足三个呢。
昨天就吃了一个,今天又开了半个,现在还剩一个半。
杜母也给自己切了一片。
这一口西瓜下去,又甜又解暑。
正吃着,院门外传来了动静,杜母听着声像是有人在推拉院门,她走到门口一看。
只见一脸削瘦的杜得敏抱着个孩子,手里还提着东西,正进门呢。
她身上的衣服旧了很多,像是去年买的。
杜得敏看到杜母,抿抿嘴:“我妈在家吗?”她问。
杜奶奶在,这里就是娘家。
“带了。”杜思苦抽出了随身携带的钢笔,这是厂里发的。
谈老师点点头,只见他拿出了两份试卷,递给杜思苦,“两个小时,你能写多少写多少。” 主要是测一测杜思苦的文化程席。
虽然资料上写的是高中毕业,但是,这高中跟高中也是不一样的,万一文化程度不行,去了他们学校也是跟不上的。
要知道他们首都大学可是排在全国前例的。
当然了,这两年情况特殊,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以前比,还是差了一些。
杜思苦接过试卷,一个是数学试卷,她把上面的题粗略的看了一遍。
前面的题简单,后面的大分题难一些。
另一张试卷,是一些要背的语录跟当下情况相关的题。
杜思苦拿出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开始做题。
先写数学。
一个小时,她就将试卷填满了。
剩下的一个小时,她专心的写另一张试卷,对她来说,这一张试卷反而更难一些。
谈老师拿过杜思苦写完的数学试卷,拿出红钢笔,开始批改起来。
他越改越惊讶。
这杜同学的文化课很扎实啊,前面的小题竟然一道也没错。
要知道,这可是机修厂啊,这边的都是工人!近年一直是单位厂里推荐入学名额,这导致上学的学员文化参差不齐。
他们从首都过来,一路上复审了不少想入学的学员,有的……
连个通顺的语句都写不好,就这样的,也要上大学!
他们当然是没通过。
文化课差到那种程度,要真想学,该去小学初中。
“怎么样?”年轻老师看谈老师批改完了,凑过来看。
“不错。”谈老师低声说了一句,“相当不错。”后面的大题竟然也没有错,这个试卷几及是满分。
当然了,谈老师当然不会给满分,还是扣了几个不规范的书写错误。
旁边。
杜思苦终于把另一份试卷写完了,她仔仔细细的又检查了三遍,确定没什么错字跟容易引起误会的语句,这才交了上去。
这张试卷谈老师交给了旁边的年轻老师批改。
“不错,你的政冶觉悟很高。 ”年轻老师很满意,“通过。”
通过了一门,还有一门呢?
杜思苦看向那位谈老师,只见谈老师点点头,“你合格了。”
两张试卷谈老师都收走了。
“这是你的入学录知书,九月一号到学校报道。”谈老师把入学通知书交给了杜思苦,并在他们这边的档案上写下了杜思苦的名字。
“杜同学,记得办理《户口迁移证明》,还有《粮油关系转移证》。”谈老师郑重提醒。
户口必须转到学校去,不然是领不了大学福利的。再就是粮油关系转移,这个就是把粮票迁过去,吃饭是大事,必须重视。
杜思苦直点头。
她会办好的。
谈老师走之前,把《政审复审合格证明》交给了杜思苦。
他们还有去其他厂进行学员复审,只在机修厂呆了一天,第二天就走了。
事情尘埃落定。
杜思苦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当天晚上,她就把自己九月要去上大学的事告诉了余凤敏。
余凤敏特别吃惊:“你要上大学?厂里推荐的?”
“对,政审通过了,学校这边的复审也通过了。”杜思苦道,“接下来就是迁户口跟转移粮油关系了。”
这两件事都不难。
“你要上大学了?”余凤敏一连说了好几遍,像是不敢相信,心里又有些羡慕,“你都去上大学了,我这边……”
结婚。
这一比,结婚好像也没那么好。
杜思苦拿出了先前谈老师给她的试卷题,她自己凭记忆复写下来了,她递给余凤敏,“这是今天学校那边给的考题,要不你试试?”
她道,“你要是想上大学,可以让你家里帮帮忙,不过,复审的时候可是要考试的。”
余凤敏一看到上面的题,头昏眼花,“拿走拿走。”
要是学校教的都是这种东西,那还有什么可去的!想到杜思苦以后天天面对的是这些,余凤敏一下子就不羡慕了。
第二天。
袁秀红也知道了杜思苦要去上学大学的事,“恭喜。”她对于上大学没什么执念,她更想去医学院进修。
第184章 184
……
厂里推荐上大学这事杜思苦并没有张扬, 余凤敏跟袁秀红在知道后,也没有对外说。
之后几天。
杜思苦先去找了顾主任,顾主任这会还兼着总务那边的事, 找顾主任办事会快一些。
“定下了?”顾主任问。
“复审通过了,入学通知书也给我了。”杜思苦道, “学校的那位谈老师说要把户口跟粮油关系转过去。”
顾主任点点头:“是要转过去。”
户口不转,在学校那边领不福利, 每月下发的二十块钱就领不到。粮油关系也是一样, 不转过去就没有粮票,那饭就吃不上了。
“大学几年制?什么时候走?”顾主任问。
“说是三年, 九月一号开学,厂里这边的证明办好,我就得去火车站买票了。”杜思苦说。
三年啊。
顾主任觉得时间挺长的, “你这突然走了,咱们新车间的同事们肯定要不习惯了。”大家都习惯有什么事都问杜思苦。
禇老因为身体原因, 来车间少了, 杜思苦作为禇老的学生,机床那边有问题, 也是杜思苦来解决的。
头几次杜思苦可能还没办法独立完成,修过三四次之后, 杜思苦慢慢就上手了。
现在的杜思苦已经能修理厂里所有车间的机床了。
也难怪厂里推荐小杜去上大学。
这样的年轻人,努力上进, 又有能力,是得让她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女同志跟男同志不一样,男同志三四十了还能离家去学习。女同志就不行了, 到了一定年纪, 要考虑婚姻大事, 要为家庭孩子着想……
总会被绊住。
“主任,您太高看我了,厂里的八级钳工可不少。”杜思苦道,“葛老跟维修部的王老不都在吗。”
她在厂里,最多在同龄年轻上中算是厉害一点。
顾主任:“你别看他们平常对你严厉,但是背后没少夸你。”
一个才进厂三年的小姑娘,比机修厂的男同志还要厉害,可不是谁都能办到的。杜思苦是禇老的徒弟,禇老私下没少夸这个关门弟子。
两人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年轻一辈的技术人才上。
“肖哥今年要评六级工?”杜思苦很惊讶。
要知道,肖哥在杜思苦的印像里,虽然技术不错,但是爱磨洋工,天天等着下班,不是自己的工作绝对不掺和。
难道,是葛老带肖哥去拖拉机厂的时候,把这性子给扭过来了?
顾主任道:“六级工多九块钱。”听说是处了对象了,想要结婚,多赚些工资。
杜家。
天热得很。
杜母摇着大蒲扇,在院子里的树荫下乘凉。自从杜奶奶去了小叔子那边后,杜母的空闲时间比以前多多了。
不用一日三餐的伺候着,不用整天听老人叫唤着疼。
说起来,这老人走了,小姑子都来得少了。
这样样都让杜母省心。
“彩月,早上买的西瓜给我切一片。”屋里传来杜父的声音。
“来了。”杜母站起来,摇着蒲扇进去了,“早上不是才吃了三片吗,怎么又要吃?”她虽然这样说,可还是给把剩下的西瓜拿出来,又给杜父切了厚厚的两片。
西瓜是昨天老三买回来的,买了足足三个呢。
昨天就吃了一个,今天又开了半个,现在还剩一个半。
杜母也给自己切了一片。
这一口西瓜下去,又甜又解暑。
正吃着,院门外传来了动静,杜母听着声像是有人在推拉院门,她走到门口一看。
只见一脸削瘦的杜得敏抱着个孩子,手里还提着东西,正进门呢。
她身上的衣服旧了很多,像是去年买的。
杜得敏看到杜母,抿抿嘴:“我妈在家吗?”她问。
杜奶奶在,这里就是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