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4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次黄姥姥的丧事,也就老三去了。
  每每想到这,杜母就堵心。
  杜父:“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事。”
  只能这么说。
  不然怎么办呢?他也羡慕别人家一家和和美美的。
  正说着。
  院子外头突然多了一个人,“爸,妈,我回来了!”声音热情洋溢。
  杜母吓了一跳,再仔细一看,是老五!
  “老五!”
  是老五吧!
  院门口那姑娘摘下雷峰帽,露出了脸,长辫子,大眼睛,弯弯的,嘴角上翘,这不就是杜家的老五杜忆甜吗!
  杜母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快步往门口走。
  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嘴上却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狠心,三年都不回来!”再一想,她足有三年没见过女儿了。
  眼泪不知怎么的就冒出来了。
  “妈,你怎么哭了!”老五赶紧把行李往地上一放,过去抱住杜母,“我不是回来了吗,我瞧,我好好的!”
  杜母眼冒泪花,“妈这是高兴的!”她拉着老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长高了,也变漂亮了!”
  老五跟杜母比个头,“妈,我可比你高了!”她得意,“我都说了,我们农场伙食好,不对不对,妈,我现在调到兵团了,是兵团的文艺兵!”
  每个月都在工资领。
  而且,每次有表演,她都站在舞台的最中间!
  可好了。
  杜父看到小闺女也是乐开了花,过去帮着把行李提在手上,“外头太阳晒,屋里说话。”杜父疼的就是小闺女,“家里还有汽水,瓜子花生倒是没了,也没什么菜……”
  杜母:“我去买!”
  鸡啊肉啊,都买!
  小闺女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瞧瞧这脸,都瘦成什么样了。
  老五:“妈,我这是抽条了!”
  长个了,才显得瘦了。
  老五回来了,整个杜家都热闹起来了,杜母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不仅顶着大太阳出去买了好菜,还拎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
  听老五说想吃冰棒了,这回来椅子都没坐热,又去外头给老五买了两根冰棒,一根冰绿味的,一个桔子味的。
  “老五,你这次回来不走了吧。”
  “妈,我现在是兵团的文艺兵,还得回去呢!”老五说,“我有十天假,在家能呆十天。”说到这,她又道,“姥姥那边我想去看看,给上个香。”
  她接到信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了,再申请批假,那边一堆的事,这拖来拖去就拖到八月了。
  没法子。
  兵团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请到假的。
  杜老三下班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自家传来杜母的笑声。
  他都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谁回来了?
  老四?
  不能。
  老四回来妈不会这么开心?
  二哥?
  上次过年二哥带着嫂子回来,妈以为他们有孩子了,盼了半年,又让老三写信去问什么时候生。
  结果看了二哥回信才知道,压根就没什么孩子。
  把妈气得半死。
  大哥一家?
  不像。
  不用猜了,杜老三听到老五的声音了!
  说起来,老五上次是留了信自个走的,瞧这次回来,家里人多高兴啊。这要是换了别人,只怕要被杜父一顿骂。
  “三哥,你回来了!”老五拿起一个东西递了过去,“这是给你买的。”
  “这是什么?”
  “刮胡刀,质量可好了!”
  “你不是去农场了吗,哪来的钱?”杜老三收了东西。
  “我现在是兵团的文艺兵,有工资呢。”老五掏出钱,三张大团结呢,她反手就把钱给了杜母,“妈,你拿着。”
  兵团管吃管住,用钱的地方少。
  “这怎么行,你在那么老远的地方,自个留着用。”杜母不肯走。
  老五硬塞到杜母兜里,杜母都不要,“老五,你去的地方远,得有钱傍身。”说到这,杜母心里一酸,看向杜父,“要不咱们厚着脸皮去求求人,把老五调回来?”
  杜父正在点头,就听老五说,“妈,我不回来,我喜欢当文艺兵,喜欢那边的生活,你们就不用管我了!”
  她不要回来。
  回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住在家里,还是那些老邻居,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
  杜母拗不过老五,只好不提这事。
  倒是老五,又说起另一件事,“对了,我还给我姐带了礼物,她什么时候回来?”她给杜思苦带的礼物是跟她一样的雷峰帽。
  上面还有一个五角星,可好看了。
  杜母老脸都沉了,“不知道。”
  按理说,黄姥姥没了,老四在本地,怎么也该回来送送。可是呢,直到现在,人影都没见着。
  没良心的东西。
  杜老三:“她借调到外厂了,工作忙。”
  说到这,“上次姥姥去世,她听说后,寄了钱回来。”钱已经给杜母了。
  杜母钱收了,但是依旧对老四有意见。
  亲姥姥去世,人当时回不来,可后面知道消息了,也不回来!这算什么!
  至于钱,就那么一点,够干什么?
  杜老三见杜母这脸色,知道她还对老四心里存着气,更不再提老四的事,他跟杜父说:“刚才路上碰到小姑了,听那意思,想把小的户口上到咱们家。”
  说是想把孩子送到铁路的托儿所去。
  机修厂。
  杜思苦打了好几个喷嚏,这大热的人,也不可能受凉,怎么就打喷嚏了呢?
  谁在背后说她?
  袁秀红回人民医院去了。
  余凤敏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杜思苦看她忙,也没怎么过去打扰。倒是徐丽莲,楼上楼下的住着,来得勤。
  杜思苦回到厂里后,也没闲着,之后正经去新车间上班,在学校这两年,她还是学了不少东西。
  她帮着把车间的机床新改了一下,效率提高不少。
  还有山地自行车,不是她的设计图不行,而是国内现在的技术跟不上,不过,她也想到了替代方案。
  可以加重车架,加宽轮胎,再就是避震装置。
  顾主任上班,杜思苦已经来了。
  顾主任下班,杜思苦还没走。
  眼看着杜思苦泡在技术车间半个月了,顾主任终于没忍住,过去了,“小杜,这完成得怎么样了?”
  杜思苦:“快了。”
  虽然不是现代那种山地车,但是她找到替代方案了。
  “主任,您看,我们可以把轮胎换成28加重外胎……”
  “还有这刹车装置……”
  “可以加个弹簧座垫……”
  第200章 200
  ……
  过了几天。
  按杜思苦所说的改装的自行车做出来了, 样式跟速度都跟之前的自行车有了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速度。
  杜思苦与厂里的同志都试骑了一下。
  大家都觉得很好了,但是杜思苦觉得还是差那么一点意思, 后来又研究了两天,终于, 又改进了自行车的轮胎。
  换装‘工字’外胎,又增加了类似拖拉机轮胎的抓地力。
  这是定制的。
  换了轮胎后, 这‘山地车’的抓地力强了几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