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4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民医院。
  妇产科看诊室。
  袁秀红诊完脉,脸色有些凝重。
  苏皎月问:“医生,怎么样?”这袁医生瞧着很年轻,这医术,真有大家说的那么好吗?
  袁秀红问她:“你是不是胃口不好,平常东西吃的多了就不消化?”
  脾胃虚弱。
  又问,“每天冬天,手脚冰凉?”
  条条都中了。
  苏皎月愣了一下,点点头。
  她转头看了一眼杜二,难道是他跟医生说的病症?
  袁秀红:“你以前,是不是掉进河里,或者说水里?时间不短。”
  “你怎么知道?”苏皎月更加吃惊。
  这事她从来都没有跟人说过。
  这还是小学时候的事,同学跟她开玩笑,不小心把她推进河里了,还是好心人把她救起来的。
  袁秀红:“你,身体底子很差,这两年都不能要孩子。”要先调养身体,要不然就算是意外得了孩子,也会吸干苏皎月身体的养份,到时候就麻烦了。
  苏皎月有宫寒。
  子宫太冷了。
  杜二,“医生,吃药可以好吗?”
  袁秀红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可以,就是疗程有点长。”
  第218章 218
  ……
  医院这边是没有药的, 袁秀红开了方子,杜二他们得自己去抓药,自己煎。这对杜二来说不是问题。
  苏皎月从医院出来人就有些恍惚。
  “会不会是医生弄错了?”她低喃问道。
  杜二握着她的手, “没事,这事咱们不跟家里说。”他瞧苏皎月情绪实在不佳, 便道,“要是你不想吃药, 咱们就不吃。”
  苏皎月心情低落。
  万一医生说的是真的呢?
  如果不吃药, 耽误了治疗时间怎么办?
  “药还是要吃的,我们先试试。”苏皎月下定决心。
  杜二:“听你的。”
  之后, 两人没回杜家,一开始是去寻摸药,总得把方子上的药给凑齐。凑齐之后还不能带回杜家, 杜二准备把药放在杨大头他们那边。
  他怕把药带回家,万一苏皎月说漏了嘴, 家里又起风波。
  杜母拗不过刘芸, 还是带她去了人民医院,找杜二。
  兴许能碰上。
  说起来, 沈洋住的也是这边的病房。
  她们去了妇产科,找了一圈, 也没看到杜二两口子,之后两人想去找看诊的袁医生问问情况, 可惜这会人太多,别的病人只当她们是想插队的,硬是不让进。
  后来等袁医生看完病, 已经中午了。
  “医生, 我儿媳妇身体怎么样?没问题吧。”杜母抓着袁秀红的手就问。
  她瞧着袁秀红眼熟, 年纪大了后,这记忆也不行了,这实在是想不起来哪见过。
  袁秀红抽出手:“同志,这是病人的隐私,不方便回答。”
  “我是她婆婆,是一家人。”杜母再三说,“跟她亲妈一样。”
  袁秀红:“还有什么事吗?如果不是看病的,请让让。”她当然认得杜母,杜思苦的亲妈,以前见过好几回了。
  杜思苦跟家里人感情不好,她自然是站在杜思苦这边的。
  刘芸则是着急问杜二的消息。
  杜二去哪了?
  不找着杜二就没法知道杜思苦的消息了,她儿子嘴里一直念叨着杜思苦呢。
  十万火急,救人的事。
  “这位同志,你说的这事我不清楚。”袁秀红说的是实话,早上杜二跟苏皎月看完病就离开医院了。
  护士看袁医生又被病人家属围住了,赶紧叫了人,过来帮着解围,袁秀红趁机走了。
  这样的事常有,护士们早就习惯了。
  杜母来一趟,总要去看看沈洋。
  去病房的路上,杜母对刘芸道,“别急,中午老二肯定要回来的,等会我回去问问。”
  刘芸一想也是。
  她要回杜母一块回去。
  到了病房。
  杜母见到了沈洋,沈洋眼睛闭着,人看着瘦了些,嘴里说着胡话。
  看着是不太好。
  刘芸见沈洋这样,又抹起泪,“你说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不行了?”
  刚说完,就听到闭着眼睛的沈洋又在念叨杜思苦的名字了,刘芸凑过去听了听,还说什么钱的事。
  怎么还扯上钱的事了呢?
  中午。
  杜家,杜母迟迟没回来,午饭是杜文跟媳妇一起做的,老五跟魏舟在外面没回来,杜二两口子一早上出门去医院,这会也没回来。
  家里就剩杜文一家三口、杜老三还有杜父。
  做了五个菜,盛了一些菜出来,放到厨房的锅里,这是给其他人留的。
  杜父瞧着大孙子,心情极好。转头看到还在打光榻的杜老三,心情一下子又差了,老三都三十多了,还没娶上媳妇。
  现在这是他的心头大事。
  “老三,你年纪不小了,娶媳妇的事得抓紧。”杜父催促。
  又催
  杜老三扒着饭不说话。
  “老三,你倒是说句话啊。”杜父脸沉了下来。
  杜老三抬起头,“爸,你跟妈要求那么高,要没结过婚的,要孝顺的,要懂事的,要会干活的,你让我怎么办?我都三十多了,你们还想找个年轻没结婚的,这人家能同意吗?”
  他还嘀咕道,“每次去相看,小姑一准来闹事,谁家敢把姑娘嫁过来?”
  杜父不高兴了:“说你娶媳妇的事,提你小姑做什么。”
  正说着。
  杜母带着刘芸回来了,杜母进门就问,“老二回来了吗?”
  “二哥没回来。”
  杜老三接腔。
  没回来?
  这一大早去看病,这该回来了啊。
  得,刘芸白跑一趟。
  阳市。
  拖拉机厂。
  厂长接到了首都那边的电话,那边‘特殊部门’的同志要上次负责军用坦克参与人员的名单。这名单在军用坦克生产出来后,早就封存了。
  现在要这名单,要做什么呢?
  没过多久,厂长还是将名单找出来了,亲自给把上面重要人员的名字写了下来,然后离开厂里,去了部队那边,用军用电报把参与名单传了过去。
  首都。
  某部门收到军用电报的名单后,开始一一查实信息,有齿轮厂的,有发动机厂的,还有玻璃厂的。
  人员很杂。
  还有机修厂的,竟然不止一位。
  阳市机修厂?
  下午。
  机修厂,传达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