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这些碎片,真真切切构成了“毕然”这个人。
从他们第一次活着相见,到他们第一次活着共处。
午后垃圾堆旁,他们是两个被世界遗弃在循环边缘的人,可毕然那样照顾过她、保护过她,他们一起努力过,他们一起拼命过,最危急的那些时刻,总有毕然。
直到这一刻,程叶才发觉,原来这天的太阳这样大,照得她眼睛发涩也发酸。
她抓着毕然的手,那是比她宽大的手。上头的纹路不知断在哪一道。可她只想确认,他是实实在在的活人。而不仅仅是直播间里那个虚幻的画面。
无尽循环里,她连自己的命都握不住。但此时此刻,却有一只温热的手,被她握在掌心。
“你……你还好吗?”
那手微微一颤,接着,原来有些距离的温度,变得有了实感,有力的指节紧紧回握住了她。
“我在。”毕然的声音响在耳边。
光下,他们的手,就这样握在一起。
再见程叶,对他而言,有悸动也有安心。
或许从这次开始,他们之间的循环,不再只是重复——
而是为了重逢。
他们就这样相对着,半晌都没有说话。
直到程叶惊觉两人的接触是这样越界而亲密,抽回了自己的手。
毕然不由笑了,那笑和直播间里的画面相比,更为真切。
可程叶突然发现不对:直播间?
不过三秒前,毕然不是还在直播间里吗?
他是怎么出现在她眼前、分身有术的?
她举起手机,疑幻疑真。
画面里,另一个毕然赫然在目。
让她心惊的,是毕然几秒前握着她的手,从直播桌子的下头取出了一袋外卖。
“大家今天下单热情满满,主播今天实在抽不出时间吃饭,就用这种方式,边吃边陪伴大家哈,吃的时候回复弹幕不及时,大家有喜欢的加购,一会儿统一回哈!
“‘当我们品尝、咀嚼、吞咽、消化和排泄时,我们的食物改变了我们。”画面中的他,谈笑风生,“而我们的饮食,反过来又影响了更广泛的世界——《吃的哲学》这本书,很有意思。作者安玛丽摩尔从人与食物的纠葛中获得灵感,在‘吃’这一行为中发掘意义,也重新思考我们作为人类的生命哲学。
“你吃的东西影响你,又因为你对吃的选择,而影响这个世界。由生至死,一顿又一顿的饭,就像互为因果的闭环。这个局,很少有人能真正跳出来……
“除非是抛弃了过往的一切——就像主播身边这盆花。这盆里不管从前种过什么,只要还是这个土壤,就总会有过往的痕迹,除非像我这样,把里头的东西通通丢弃,换上新土,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程叶跟前,毕然眨眨眼,压低了声音:
“那是我设置好的录播。”
“我干的是生活式的直播,上播以后,无论吃饭还是走开,直播镜头都不会关。凶手一定密切关注过我的动向。
“上次循环里,我离开时直播间也关闭,给了凶手信号,知道我不在605里。所以这次,我提前录好了这一段,再加上一些发呆、静止画面,能欺骗凶手。”
“但我希望你能知道我的动向,所以……”他又指了指上方,从605透出的灯,正一闪又一闪:“而这灯的闪动,是我的设置。以后,这就是你和我之间的特殊信号。
“如果你看见灯在一闪一闪,无论直播间里是什么画面,我都不在605里面。”
“你这也太冒险了!你出来时,怎么知道凶手没有提前埋伏?”程叶还是不安。
“我不能确定,所以我非常谨慎,也带了防身武器。我现在出现在这里,说明凶手还没有动手、或者还没有察觉我已经离开。假设凶手现在还不知情,我们至少能争取到一些时间。”
“这时间……”程叶还是有些摸不着头
脑,“是为了逃吗?可我之前试过逃跑,但只要凶手没找到,结果可能还是……”
毕然点头,“我跟你想的一样。如果循环终结的条件,是我要活下来,那么凶手必须被确定。那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我和你一起逃离这里,但如我此前所说,我们并不知道离开这里,凶手将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作案,而外头环境不可预测因素过多。
“所以我们面临第二个选择,留在这里,等待凶手出动,与之对抗。这看起来是最艰难的路,但这场循环,恐怕从不打算让我们逃避,而逼着我们必须直面真凶。
“所以这一次,我在门边留下了隐藏的记号,如果有人在我出来期间进入605,一定会留下痕迹。”
“要不你换个锁?”忆起凶手破门而入的恐怖,程叶还是心有余悸。
“不!要找到凶手,这锁不能换。”毕然沉吟半晌。
“凶手利用钥匙进入我的房间后,一定会躲在里面等我回去。而我们利用门口记号确认后,就有机会把这人反锁在里头!”
这计划,让程叶一阵揪心。
“这……这可能吗?如果凶手不中套呢?”
“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眼下的时间。在对付这个人之前,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多了解我们的对手。
“那么接下来……”毕然指指保安岗亭的方向:
“我们得跳出局外。”
*
保安岗亭里,杨大爷仍是一脸紧绷、悲中有愤。
毕竟,新一次的循环里,一切尚未发生,他还是那个丧子两年,无法出脱的人。
“你?年娃的师弟?”他敲着手中的登记本,一脸冷漠。
“对,斯年师兄以前照应过我,”毕然亮出了自己泛黄的学生证:“我也是法大的,以前勤工俭学、在化工系那边打杂,和斯年师兄挺熟。
“我记得有一回在食堂,他提过您。说他小时候,您爱做酸辣炒鸡杂,可吃的时候总心疼钱,把肉都让给他吃,您就着里头的酸菜,就送了一顿饭。后来吃怕了,再也没动过这一道菜。”
他说出了只有杨斯年才知道的细节——这都来自上一次循环,他在620看见的日记与笔录。
“他出事那时,我也特难过。我毕业这两年事多,都没想起来。那天经过岗亭,我越看您越面熟,才想起以前斯年师兄给我看过您的照片。”
杨大爷满是皱纹的老脸上,有了一丝松动,他冷哼了一声:
“我的照片?”
“对,是您的证件照,当时我遇到他,他偷偷给我说让我保密,说是他骗了您,说要拿您身份证去营业厅换手机套餐。”
这是事实,杨大爷不由听得入了神:“……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儿。他骗我证件去干什么了?”
“……具体我也不清楚。可他那时给我说,您是他最牵挂的人,他为您做了些安排。”
杨大爷苦笑:“安排?我都半死的人了,还安排什么?”
“所以您也不知道?”毕然故作惊讶,“但师兄那时费了好大一番心血,您不如……去找找看?我记得他说过,东西都放在一份工作笔录里。预备准备好了一起拿给您。”
杨大爷咀嚼着毕然的话:“笔录……年娃是23年出的事……”
他把登记本往毕然手里一扔。
“你帮我盯一下,我很快就回来!”
说着,杨大爷几乎不管不顾,直接扔下了岗亭里的一应杂务,转头往那骨灰楼里跑。
等他的身影消失不见,程叶才从隐蔽处走了出来。
她微微叹了口气:杨大爷这一去,将会看见儿子留下的那些话,也会破除心结。
曾经在620里看见的那一幕,即将再次重演。这或许是循环中,他们所能完成的功德一件吧。
她与毕然对视了一眼,两人点了点头。
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杨大爷的登记本,摊在两人面前。
“我们的线索,或许就在这里头。”
毕然翻开登记本,第一页上,赫然写着——
第24章 ☆、24登记册
“请如实核对出入人员信息,检验所有证件——
“不得伪造。”
很多小区的出入登记随随便便,这句话形同虚设。但凭他们现在对杨大爷的了解,以他守护儿子骨灰的心情,大爷会把这话贯彻到了底。所以这话看着简简单单,却有无形的一份权威。
登记册边角都已卷起毛边,厚厚一大本,墨水味早已淡去,上头是龙飞凤舞、或歪七扭八的签名与日期。
毕然垂眸,修长指节翻动发黄的册页,浓睫下双眼迅速扫过每一行信息。
午后阳光里,程叶和他肩头相近。体温近乎相触。
毕然一边翻着,一边对她低声解释着:“从之前循环来看,凶手对骨灰楼非常熟悉、对我的起居作息也有所了解。这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
“同时,发到后台的示警信息,从我两个多月前搬到这儿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