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82节
林烬得意地扬起下巴:“因为我是天才。”
程添锦看着他,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了然,却又藏着更深的东西——像是看透了一个秘密,却选择缄默不言。
林烬被他笑得心里发毛,正想再胡诌几句,程添锦却已经站起身,走到他面前,轻轻摘掉他发间的一片纸屑。
“嗯,天才。”他低声附和,语气温柔得不像话。
林烬耳根一热,别过脸去:“少来这套。”
窗外,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远处传来报童的叫卖声:“看报看报!《风云儿女》主题曲唱响全城!”
有些秘密,不必说破。
有些默契,心照不宣。
1935年6月
梅雨季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窗上,杜老坐在他常坐的藤椅里,手里捧着一本《庄子》,却半天没翻一页。
煤油灯的光晕在潮湿的空气里晕开,映得他皱纹更显深刻。
柜台后,张冠清低着头,额角的纱布渗着血,眼镜片碎了一边,却还在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算珠声比平时更响、更急。
林烬推门进来时,带进一阵雨气和血腥味。他手里攥着一卷油印的《工人周报》,报纸边角已经被雨水浸湿。
“巡捕房干的?”林烬盯着张冠清的伤,声音压得极低。
张冠清头也不抬:“嗯。”
算盘珠子突然卡住,他暴躁地一甩,整个算盘“哗啦”一声散在柜台上。
杜老终于放下书,浑浊的眼睛望向窗外:“小张昨晚去送书,碰上巡捕查禁‘非法集会’。”
林烬攥紧拳头——那根本不是集会,是闸北工人夜校的秘密读书会。
“书呢?”他问。
张冠清冷笑,指了指自己缠着绷带的脑袋:“在这儿。”
林烬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他把名单和联络暗号都背下来了。
——
程添锦正在给张冠清换药,纱布揭开时,一道三寸长的伤口狰狞地横在太阳穴上。
“缝了七针。”秦逸兴蹲在门口磨刀,刀刃在磨石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医生说再偏半寸,人就没了。”
林时和沫沫缩在墙角,脸色煞白。沫沫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烧饼,已经捏得变了形。
“谁动的手?”林烬问。
程添锦动作一顿:“工部局新调来的英国督察,姓thompson。”
顾安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错了,是日本人指使的。”
他西装革履地走进来,手里拎着个医药箱,往桌上一放:“磺胺,德国货。”
林烬盯着他:“你怎么知道?”
顾安扯开领带,露出脖颈上一道新鲜的血痕:“刚和日本商会的狗腿子‘聊了聊’。”他笑得阴冷,“他们盯上明德书店了,说这里‘传播危险思想’。”
房间里瞬间安静得可怕,只有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
突然,张冠清嘶哑着开口:“老子明天还去开店。”
——
油印机在黑暗中发出沉闷的声响。林烬和程添锦蹲在潮湿的地下室里,将刚印好的《告工友书》装订成册。
“红军会师了。”程添锦突然说。
林烬手上一顿:“你怎么知道?”
程添锦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电报纸,上面只有一行字:“川西捷报,两军相逢。”
林烬眼眶突然发热。历史书上的短短一行字,此刻竟重若千钧。
“得想办法送出去。”他小心折好电报,塞进《三民主义》的封皮里。
程添锦按住他的手:“太危险,巡捕房现在——”
“我知道危险!”林烬猛地抬头,“可如果连真话都不敢传,我们和那些汉奸有什么区别?!”
话音未落,头顶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是暗号。
两人瞬间噤声。
程添锦迅速吹灭油灯,林烬则摸出了藏在砖缝里的匕首。
黑暗中,三长两短的敲门声再次响起。
是秦逸兴。
“快走,”他浑身湿透地冲进来,“工部局带着日本宪兵来搜这条街了!”
——
雨停了。
晨光中,书店门口的“营业中”牌子微微摇晃。
张冠清坐在柜台后,缠着纱布的脑袋昂得笔直。碎了的眼镜片被他用胶布粘好,在阳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斑。
杜老依旧坐在他的藤椅里,《庄子》换成了《论语》,只是书页间夹着张刚印好的传单。
林烬推门进来时,风铃清脆一响。
“早啊。”张冠清头也不抬,手指在算盘上拨出一个漂亮的归位。
林烬看着这一幕,突然笑了:“早。”
窗外,租界的电车叮叮当当驶过。更远处,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正在鸣笛。
新的一天开始了。
1935年7月
烈日炙烤着破败的棚户区,空气中弥漫着腐烂食物和汗水的酸臭味。
秦母挎着竹篮,步履蹒跚地穿过狭窄的巷道,篮子里装着几个刚蒸好的菜团子和一小袋糙米——这是她省下来的口粮,要送给以前的老邻居,陈家阿婆。
“陈妹,开开门,是我。”秦母轻轻叩响摇摇欲坠的木板门。
门内传来虚弱的咳嗽声,接着是窸窸窣窣的动静。门开了一条缝,露出陈家阿婆枯瘦的脸,眼窝深陷,颧骨高耸。
“周姐……”阿婆声音嘶哑,手指颤抖着抓住门框,“你、你怎么还来……”
秦母把篮子塞进她手里,压低声音:“快拿着,别让人看见。”
就在这时,巷子口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晃了过来,眼窝凹陷,目光却饿狼般盯着秦母手里的篮子。
“老太婆,手里拿的什么?”为首的男人咧嘴一笑,露出黑黄的牙齿。
秦母下意识把篮子往身后藏:“没、没什么……”
男人猛地扑上来,一把拽住篮子。
秦母死死攥住不肯松手:“这是给病人的!你们不能——”
“去你妈的!”男人狠狠一推。
秦母踉跄着后退,后脑重重撞在凸起的砖角上。鲜血瞬间漫出,染红了灰白的发髻。她瘫软地滑坐在地,手指还死死抓着篮子的提手。
“老不死的!”男人一脚踹在她胸口,硬生生把篮子扯走。
陈家阿婆尖叫一声,扑过来想扶秦母,却被另一个流浪汉一巴掌扇倒在地。
“晦气!”男人翻着篮子,发现只有几个干瘪的菜团子,顿时暴怒,抬脚就往秦母身上猛踹,“穷鬼!就这点东西!”
一下,两下,三下——
秦母蜷缩在地上,血从口鼻涌出,染红了前襟。她的手指微微抽搐,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吐出一口血沫。
三个流浪汉骂骂咧咧地走了,巷子里只剩下陈家阿婆撕心裂肺的哭喊。
——
秦逸兴一脚踹开院门时,手里还拎着刚买的半斤猪肉。这笔钱是他一点点攒下来的,今天特意拿去买了这个,心里就盼着能给娘好好补补身子。
“娘!看我带什么回——”
话音戛然而止。
院子里站着巡捕房的探长,李阿曼瘫坐在台阶上,脸色惨白,怀里紧紧抱着秦望。林时和沫沫跪在一旁,哭得浑身发抖。
程添锦站在最前面,西装外套上沾着血迹,镜片后的眼睛通红。
秦逸兴手里的猪肉“啪”地掉在地上。
“......我娘呢?”
没人回答。
李阿曼突然爆发出一声哀嚎,整个人向前扑倒,指甲深深抠进青石板缝里:“娘啊——!!!”
秦逸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院子,晾衣绳上还挂着娘昨晚洗的衣裳,厨房门口摆着她常坐的小板凳,窗台上那盆蔫了的野花是她从闸北挖回来的……
“尸体在哪儿?”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程添锦上前一步:“在仁济医院停尸房,我已经……”
秦逸兴转身就走。
——
惨白的月光透过铁窗照进来,秦母的尸体躺在冰冷的铁床上,盖着白布。她的脸已经被简单擦洗过,但额角的伤口依然狰狞,嘴角凝固的血迹像一道刺目的嘲讽。
秦逸兴站在床边,一动不动。
李阿曼瘫坐在墙角,怀里抱着睡着的秦望,眼泪已经流干了。林时和沫沫蜷缩在一起,沫沫手里还攥着秦母给她缝的布娃娃——针脚歪歪扭扭的,棉花都露出来了。
程添锦看着他,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了然,却又藏着更深的东西——像是看透了一个秘密,却选择缄默不言。
林烬被他笑得心里发毛,正想再胡诌几句,程添锦却已经站起身,走到他面前,轻轻摘掉他发间的一片纸屑。
“嗯,天才。”他低声附和,语气温柔得不像话。
林烬耳根一热,别过脸去:“少来这套。”
窗外,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空,远处传来报童的叫卖声:“看报看报!《风云儿女》主题曲唱响全城!”
有些秘密,不必说破。
有些默契,心照不宣。
1935年6月
梅雨季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窗上,杜老坐在他常坐的藤椅里,手里捧着一本《庄子》,却半天没翻一页。
煤油灯的光晕在潮湿的空气里晕开,映得他皱纹更显深刻。
柜台后,张冠清低着头,额角的纱布渗着血,眼镜片碎了一边,却还在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算珠声比平时更响、更急。
林烬推门进来时,带进一阵雨气和血腥味。他手里攥着一卷油印的《工人周报》,报纸边角已经被雨水浸湿。
“巡捕房干的?”林烬盯着张冠清的伤,声音压得极低。
张冠清头也不抬:“嗯。”
算盘珠子突然卡住,他暴躁地一甩,整个算盘“哗啦”一声散在柜台上。
杜老终于放下书,浑浊的眼睛望向窗外:“小张昨晚去送书,碰上巡捕查禁‘非法集会’。”
林烬攥紧拳头——那根本不是集会,是闸北工人夜校的秘密读书会。
“书呢?”他问。
张冠清冷笑,指了指自己缠着绷带的脑袋:“在这儿。”
林烬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他把名单和联络暗号都背下来了。
——
程添锦正在给张冠清换药,纱布揭开时,一道三寸长的伤口狰狞地横在太阳穴上。
“缝了七针。”秦逸兴蹲在门口磨刀,刀刃在磨石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医生说再偏半寸,人就没了。”
林时和沫沫缩在墙角,脸色煞白。沫沫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烧饼,已经捏得变了形。
“谁动的手?”林烬问。
程添锦动作一顿:“工部局新调来的英国督察,姓thompson。”
顾安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来:“错了,是日本人指使的。”
他西装革履地走进来,手里拎着个医药箱,往桌上一放:“磺胺,德国货。”
林烬盯着他:“你怎么知道?”
顾安扯开领带,露出脖颈上一道新鲜的血痕:“刚和日本商会的狗腿子‘聊了聊’。”他笑得阴冷,“他们盯上明德书店了,说这里‘传播危险思想’。”
房间里瞬间安静得可怕,只有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
突然,张冠清嘶哑着开口:“老子明天还去开店。”
——
油印机在黑暗中发出沉闷的声响。林烬和程添锦蹲在潮湿的地下室里,将刚印好的《告工友书》装订成册。
“红军会师了。”程添锦突然说。
林烬手上一顿:“你怎么知道?”
程添锦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电报纸,上面只有一行字:“川西捷报,两军相逢。”
林烬眼眶突然发热。历史书上的短短一行字,此刻竟重若千钧。
“得想办法送出去。”他小心折好电报,塞进《三民主义》的封皮里。
程添锦按住他的手:“太危险,巡捕房现在——”
“我知道危险!”林烬猛地抬头,“可如果连真话都不敢传,我们和那些汉奸有什么区别?!”
话音未落,头顶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是暗号。
两人瞬间噤声。
程添锦迅速吹灭油灯,林烬则摸出了藏在砖缝里的匕首。
黑暗中,三长两短的敲门声再次响起。
是秦逸兴。
“快走,”他浑身湿透地冲进来,“工部局带着日本宪兵来搜这条街了!”
——
雨停了。
晨光中,书店门口的“营业中”牌子微微摇晃。
张冠清坐在柜台后,缠着纱布的脑袋昂得笔直。碎了的眼镜片被他用胶布粘好,在阳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斑。
杜老依旧坐在他的藤椅里,《庄子》换成了《论语》,只是书页间夹着张刚印好的传单。
林烬推门进来时,风铃清脆一响。
“早啊。”张冠清头也不抬,手指在算盘上拨出一个漂亮的归位。
林烬看着这一幕,突然笑了:“早。”
窗外,租界的电车叮叮当当驶过。更远处,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正在鸣笛。
新的一天开始了。
1935年7月
烈日炙烤着破败的棚户区,空气中弥漫着腐烂食物和汗水的酸臭味。
秦母挎着竹篮,步履蹒跚地穿过狭窄的巷道,篮子里装着几个刚蒸好的菜团子和一小袋糙米——这是她省下来的口粮,要送给以前的老邻居,陈家阿婆。
“陈妹,开开门,是我。”秦母轻轻叩响摇摇欲坠的木板门。
门内传来虚弱的咳嗽声,接着是窸窸窣窣的动静。门开了一条缝,露出陈家阿婆枯瘦的脸,眼窝深陷,颧骨高耸。
“周姐……”阿婆声音嘶哑,手指颤抖着抓住门框,“你、你怎么还来……”
秦母把篮子塞进她手里,压低声音:“快拿着,别让人看见。”
就在这时,巷子口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晃了过来,眼窝凹陷,目光却饿狼般盯着秦母手里的篮子。
“老太婆,手里拿的什么?”为首的男人咧嘴一笑,露出黑黄的牙齿。
秦母下意识把篮子往身后藏:“没、没什么……”
男人猛地扑上来,一把拽住篮子。
秦母死死攥住不肯松手:“这是给病人的!你们不能——”
“去你妈的!”男人狠狠一推。
秦母踉跄着后退,后脑重重撞在凸起的砖角上。鲜血瞬间漫出,染红了灰白的发髻。她瘫软地滑坐在地,手指还死死抓着篮子的提手。
“老不死的!”男人一脚踹在她胸口,硬生生把篮子扯走。
陈家阿婆尖叫一声,扑过来想扶秦母,却被另一个流浪汉一巴掌扇倒在地。
“晦气!”男人翻着篮子,发现只有几个干瘪的菜团子,顿时暴怒,抬脚就往秦母身上猛踹,“穷鬼!就这点东西!”
一下,两下,三下——
秦母蜷缩在地上,血从口鼻涌出,染红了前襟。她的手指微微抽搐,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吐出一口血沫。
三个流浪汉骂骂咧咧地走了,巷子里只剩下陈家阿婆撕心裂肺的哭喊。
——
秦逸兴一脚踹开院门时,手里还拎着刚买的半斤猪肉。这笔钱是他一点点攒下来的,今天特意拿去买了这个,心里就盼着能给娘好好补补身子。
“娘!看我带什么回——”
话音戛然而止。
院子里站着巡捕房的探长,李阿曼瘫坐在台阶上,脸色惨白,怀里紧紧抱着秦望。林时和沫沫跪在一旁,哭得浑身发抖。
程添锦站在最前面,西装外套上沾着血迹,镜片后的眼睛通红。
秦逸兴手里的猪肉“啪”地掉在地上。
“......我娘呢?”
没人回答。
李阿曼突然爆发出一声哀嚎,整个人向前扑倒,指甲深深抠进青石板缝里:“娘啊——!!!”
秦逸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院子,晾衣绳上还挂着娘昨晚洗的衣裳,厨房门口摆着她常坐的小板凳,窗台上那盆蔫了的野花是她从闸北挖回来的……
“尸体在哪儿?”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程添锦上前一步:“在仁济医院停尸房,我已经……”
秦逸兴转身就走。
——
惨白的月光透过铁窗照进来,秦母的尸体躺在冰冷的铁床上,盖着白布。她的脸已经被简单擦洗过,但额角的伤口依然狰狞,嘴角凝固的血迹像一道刺目的嘲讽。
秦逸兴站在床边,一动不动。
李阿曼瘫坐在墙角,怀里抱着睡着的秦望,眼泪已经流干了。林时和沫沫蜷缩在一起,沫沫手里还攥着秦母给她缝的布娃娃——针脚歪歪扭扭的,棉花都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