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100节
信封里是他们在香港的合影,背面是沫沫工整的字迹:“我们很好,等你来接。”
林时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突然转身冲进浴室,重重关上门。水龙头开到最大,哗啦啦的水声掩盖了一切——包括那个十八岁少年压抑的哭声。
秦逸兴站在门外,拳头松了又紧。最后只是低声说了句:
“……活着,就是对他最好的交代。”
第95章 193710.11亡
1937年9月上海
宝山沦陷,血肉磨坊
宝山的天空被炮火染成暗红色,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林烬蹲在临时救护站的废墟里,手里攥着一卷绷带,上面浸透了不知是雨水还是血水。
远处,国军残部仍在罗店与日军反复拉锯,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透——那里被称为“血肉磨坊”,每天都有上千人倒在冲锋路上。
“磺胺……磺胺没了……”张冠清的声音嘶哑,他的白大褂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镜片碎了一边,另一边的镜框歪斜地挂着。
程添锦从一堆伤员中抬起头,他的衣服破烂不堪,袖口被弹片撕开,露出里面染血的衬衫。他沉默地从内袋里摸出最后一包磺胺粉,纸包边角已经被血渍浸透,递给张冠清。
“顾安的人……今晚会再送一批来。”他的声音很低,像是从肺里挤出来的。
林烬没说话,只是低头给一个腹部中弹的士兵包扎。那士兵最多十七八岁,比林时还小,他的嘴唇干裂,眼神涣散,却还死死攥着一枚手榴弹。
“兄弟……”士兵气若游丝,“帮我……拉弦……”
林烬的手顿了顿,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睡吧,援军快到了。”
士兵的眼泪混着血水流下来,最终闭上了眼睛。
1937年10月下旬上海
四行仓库孤军死守
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枪声昼夜不息。
谢晋元的“八百壮士”(实为第88师524团残部约400人)用沙包和钢板垒起最后的防线,子弹打在砖墙上,溅起无数碎石。
日军几次冲锋,都被守军用手榴弹和燃烧瓶逼退,仓库外的尸体已经堆到了半人高。
林烬和程添锦趁着夜色,带着药品和绷带从下水道潜入仓库。守军的脸上全是烟灰,嘴唇干裂出血,却依然死死握着枪。一个机枪手的胳膊被弹片削掉半块,只用布条草草缠着,血顺着枪管往下滴。
“还能撑多久?”林烬低声问。
谢晋元擦了擦脸上的血,笑了笑:“能撑一天是一天。”他指了指仓库外的租界,“那边的人看着呢,咱们不能丢人。”
仓库的墙壁上,满是弹孔和血迹。角落里,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写遗书,笔尖颤抖,却字迹清晰:
“爹、娘:儿子不孝,先走一步。但儿子没给咱家丢人。”
程添锦沉默地站在窗边,看着对岸租界的霓虹灯——那里的人们隔着铁丝网围观,甚至有人在拍照,仿佛战争是一场与己无关的戏。
回到救护站时,杜老派人送来消息:“国际观察员正在关注四行仓库,守军的存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抵抗。”
林烬冷笑一声,摔碎了手里的空药瓶:“用命换来的关注?”
程添锦轻轻按住他的手:“至少……他们不是孤军。”
远处,四行仓库的枪声依旧激烈,守军的旗帜在硝烟中飘扬。这面旗是士兵们用被单染的,红得像血。
这一夜,整个上海都在注视着那栋残破的仓库,注视着那支不肯投降的孤军。
而林烬知道——
只要那面旗还在,上海就还没沦陷。
1937年9月25日上海明德书店地下室
收音机的电流声滋滋作响,播音员激动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夹杂着杂音:
“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歼敌千余人……这是全国抗战以来,我军首次大胜利!”
张冠清手里的镊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愣了两秒,突然狠狠捶了下桌子:
“好!”
程添锦的钢笔停在伤员名册上,墨水晕开成一个小小的黑点。他缓缓摘下眼镜,用沾着血渍的袖口擦了擦镜片,嘴角微微扬起:“《左传》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林烬站在窗边,指间的烟已经燃到尽头。远处的炮火依旧在闸北轰鸣,但此刻,他仿佛看到了北方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山岭——
八路军战士正踩着日军的钢盔,举起缴获的太阳旗,在硝烟中放声大笑。
9月26日
顾安将一份《中央日报》推到桌上,头版头条赫然印着: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林烬盯着那行铅字,突然笑了:“终于低头了。”
顾安拧开一个粗瓷酒瓶,酒液晃出几滴,溅在桌上:“听说蒋某人念这份声明时,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程添锦轻轻抚过报纸上“国共合作”四个字,低声道:“《诗经》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窗外突然传来爆炸声,日军又在轰炸南市。
玻璃窗震颤着,墙上的地图簌簌抖动——那张华北地图上,平型关被红铅笔重重圈了出来,像一团燃烧的火。
9月27日救护站
一名左臂缠着绷带的国军少校突然抓住林烬的手:“兄弟,听说北边打赢了?”
林烬把磺胺粉撒在他的伤口上:“嗯,八路军干的。”
少校疼得龇牙咧嘴,却咧嘴笑了:“好啊……真他妈的好……”他望着天花板,突然用气声哼起《义勇军进行曲》,调子不稳,却字字用力。
角落里,一个戴眼镜的伤员突然哭出声。他是半个月前从南京逃出来的学生,全家都死在日军轰炸中。
张冠清默默递给他一块沾了酒精的纱布:“哭什么?现在有人替咱们报仇了。”
夜深了。
程添锦在油灯下修补他的怀表。
表盖上的弹孔无法修复,表链断裂处缠着半圈绷带,像道丑陋的疤,但“程林氏”三个字依然清晰。林烬靠在墙边,轻轻哼着那首《义勇军进行曲》。
“等打完仗,”程添锦突然说,“我们去平型关看看。”
林烬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点了点头。
那场大捷的烽火,终于照亮了漫漫长夜。
林烬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勃朗宁冰冷的枪管,忽然开口:“你父母......”
程添锦正低头修补怀表的表链,闻言手指微微一顿,金属镊子在表链上磕出一声轻响:“已经离开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实,“走之前还想把我拉着走。”
林烬侧过头看他。
昏黄的灯光下,程添锦的侧脸轮廓分明,镜片上沾着一点血渍,大概是白天救治伤员时溅上的。
“那你怎么不走?”林烬问。
程添锦放下镊子,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直视着他,嘴角微微扬起:“你觉得呢?”
林烬盯着他看了两秒,突然嗤笑一声,伸手拽住他的衣领,把人拉近:“程教授,你那些《诗经》《论语》白读了?”
他的拇指擦过程添锦嘴角的一点血渍,“‘死生契阔’背得那么熟,结果连句人话都不会说?”
程添锦低笑,顺势扣住他的手腕,指腹轻轻摩挲那道戒痕:“《世说新语》有云——”
“闭嘴。”林烬直接吻了上去。
程添锦的眼镜被撞歪了,怀表从膝上滑落,表盖弹开的瞬间,“程林氏”三个字在油灯下泛着微光。远处又一声炮响,震得天花板落下簌簌的灰尘。
分开时,林烬的拇指还按在程添锦的唇上:“下次再掉书袋,我就把你那些破书全烧了。”
程添锦扶正眼镜,捡起怀表,轻轻擦去表面的灰尘:“《左传》曰——”
林烬一脚踹在他的小腿上。
程添锦闷笑出声,终于说了人话:“你在哪,我在哪。”
地门突然被推开,张冠清风风火火地闯进来:“顾安又搞到两箱——”话音戛然而止。
他看了看衣衫不整的两人,又看了看地上散落的怀表零件,面无表情地后退一步,“我什么都没看见。”
门被重重关上。
林烬拿过程添锦的怀表,指尖抚过表盖上的弹痕:“修不好了?”
“能修。”
“就像上海,就像中国。”
1937年10月11日上海闸北
那天没有下雨。
天空是一种刺眼的灰白,像一块被炮火熏透的裹尸布。
林烬记得自己正跪在废墟里,手指抠进一个年轻士兵的肩窝,试图把他从炸塌的墙板下拖出来。
那兵最多十八岁,整条左腿被钢筋贯穿,血沫从嘴角往外涌,却还死死攥着一枚手榴弹。
“松手!”林烬吼着,指甲缝里全是碎砖屑,“你他妈想一起炸死吗?”
士兵的眼神已经散了,但手指仍痉挛般扣着拉环。远处日军的机枪在咆哮,子弹打在他们身后的水泥柱上,溅起的碎石像刀子一样割过林烬的后颈。
然后他听见了程添锦的声音。
“林烬!左边!”
林烬下意识低头,一发子弹擦着他头顶飞过。
他回头看去——程添锦站在十米外的断墙边,白衬衫的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的手臂上全是血痕。他手里举着把鲁格手枪,枪口还在冒烟。
那是顾安上周塞给他的。
林时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突然转身冲进浴室,重重关上门。水龙头开到最大,哗啦啦的水声掩盖了一切——包括那个十八岁少年压抑的哭声。
秦逸兴站在门外,拳头松了又紧。最后只是低声说了句:
“……活着,就是对他最好的交代。”
第95章 193710.11亡
1937年9月上海
宝山沦陷,血肉磨坊
宝山的天空被炮火染成暗红色,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林烬蹲在临时救护站的废墟里,手里攥着一卷绷带,上面浸透了不知是雨水还是血水。
远处,国军残部仍在罗店与日军反复拉锯,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透——那里被称为“血肉磨坊”,每天都有上千人倒在冲锋路上。
“磺胺……磺胺没了……”张冠清的声音嘶哑,他的白大褂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镜片碎了一边,另一边的镜框歪斜地挂着。
程添锦从一堆伤员中抬起头,他的衣服破烂不堪,袖口被弹片撕开,露出里面染血的衬衫。他沉默地从内袋里摸出最后一包磺胺粉,纸包边角已经被血渍浸透,递给张冠清。
“顾安的人……今晚会再送一批来。”他的声音很低,像是从肺里挤出来的。
林烬没说话,只是低头给一个腹部中弹的士兵包扎。那士兵最多十七八岁,比林时还小,他的嘴唇干裂,眼神涣散,却还死死攥着一枚手榴弹。
“兄弟……”士兵气若游丝,“帮我……拉弦……”
林烬的手顿了顿,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睡吧,援军快到了。”
士兵的眼泪混着血水流下来,最终闭上了眼睛。
1937年10月下旬上海
四行仓库孤军死守
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枪声昼夜不息。
谢晋元的“八百壮士”(实为第88师524团残部约400人)用沙包和钢板垒起最后的防线,子弹打在砖墙上,溅起无数碎石。
日军几次冲锋,都被守军用手榴弹和燃烧瓶逼退,仓库外的尸体已经堆到了半人高。
林烬和程添锦趁着夜色,带着药品和绷带从下水道潜入仓库。守军的脸上全是烟灰,嘴唇干裂出血,却依然死死握着枪。一个机枪手的胳膊被弹片削掉半块,只用布条草草缠着,血顺着枪管往下滴。
“还能撑多久?”林烬低声问。
谢晋元擦了擦脸上的血,笑了笑:“能撑一天是一天。”他指了指仓库外的租界,“那边的人看着呢,咱们不能丢人。”
仓库的墙壁上,满是弹孔和血迹。角落里,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写遗书,笔尖颤抖,却字迹清晰:
“爹、娘:儿子不孝,先走一步。但儿子没给咱家丢人。”
程添锦沉默地站在窗边,看着对岸租界的霓虹灯——那里的人们隔着铁丝网围观,甚至有人在拍照,仿佛战争是一场与己无关的戏。
回到救护站时,杜老派人送来消息:“国际观察员正在关注四行仓库,守军的存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抵抗。”
林烬冷笑一声,摔碎了手里的空药瓶:“用命换来的关注?”
程添锦轻轻按住他的手:“至少……他们不是孤军。”
远处,四行仓库的枪声依旧激烈,守军的旗帜在硝烟中飘扬。这面旗是士兵们用被单染的,红得像血。
这一夜,整个上海都在注视着那栋残破的仓库,注视着那支不肯投降的孤军。
而林烬知道——
只要那面旗还在,上海就还没沦陷。
1937年9月25日上海明德书店地下室
收音机的电流声滋滋作响,播音员激动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夹杂着杂音:
“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歼敌千余人……这是全国抗战以来,我军首次大胜利!”
张冠清手里的镊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愣了两秒,突然狠狠捶了下桌子:
“好!”
程添锦的钢笔停在伤员名册上,墨水晕开成一个小小的黑点。他缓缓摘下眼镜,用沾着血渍的袖口擦了擦镜片,嘴角微微扬起:“《左传》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林烬站在窗边,指间的烟已经燃到尽头。远处的炮火依旧在闸北轰鸣,但此刻,他仿佛看到了北方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山岭——
八路军战士正踩着日军的钢盔,举起缴获的太阳旗,在硝烟中放声大笑。
9月26日
顾安将一份《中央日报》推到桌上,头版头条赫然印着: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林烬盯着那行铅字,突然笑了:“终于低头了。”
顾安拧开一个粗瓷酒瓶,酒液晃出几滴,溅在桌上:“听说蒋某人念这份声明时,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程添锦轻轻抚过报纸上“国共合作”四个字,低声道:“《诗经》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窗外突然传来爆炸声,日军又在轰炸南市。
玻璃窗震颤着,墙上的地图簌簌抖动——那张华北地图上,平型关被红铅笔重重圈了出来,像一团燃烧的火。
9月27日救护站
一名左臂缠着绷带的国军少校突然抓住林烬的手:“兄弟,听说北边打赢了?”
林烬把磺胺粉撒在他的伤口上:“嗯,八路军干的。”
少校疼得龇牙咧嘴,却咧嘴笑了:“好啊……真他妈的好……”他望着天花板,突然用气声哼起《义勇军进行曲》,调子不稳,却字字用力。
角落里,一个戴眼镜的伤员突然哭出声。他是半个月前从南京逃出来的学生,全家都死在日军轰炸中。
张冠清默默递给他一块沾了酒精的纱布:“哭什么?现在有人替咱们报仇了。”
夜深了。
程添锦在油灯下修补他的怀表。
表盖上的弹孔无法修复,表链断裂处缠着半圈绷带,像道丑陋的疤,但“程林氏”三个字依然清晰。林烬靠在墙边,轻轻哼着那首《义勇军进行曲》。
“等打完仗,”程添锦突然说,“我们去平型关看看。”
林烬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点了点头。
那场大捷的烽火,终于照亮了漫漫长夜。
林烬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勃朗宁冰冷的枪管,忽然开口:“你父母......”
程添锦正低头修补怀表的表链,闻言手指微微一顿,金属镊子在表链上磕出一声轻响:“已经离开了。”
他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实,“走之前还想把我拉着走。”
林烬侧过头看他。
昏黄的灯光下,程添锦的侧脸轮廓分明,镜片上沾着一点血渍,大概是白天救治伤员时溅上的。
“那你怎么不走?”林烬问。
程添锦放下镊子,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直视着他,嘴角微微扬起:“你觉得呢?”
林烬盯着他看了两秒,突然嗤笑一声,伸手拽住他的衣领,把人拉近:“程教授,你那些《诗经》《论语》白读了?”
他的拇指擦过程添锦嘴角的一点血渍,“‘死生契阔’背得那么熟,结果连句人话都不会说?”
程添锦低笑,顺势扣住他的手腕,指腹轻轻摩挲那道戒痕:“《世说新语》有云——”
“闭嘴。”林烬直接吻了上去。
程添锦的眼镜被撞歪了,怀表从膝上滑落,表盖弹开的瞬间,“程林氏”三个字在油灯下泛着微光。远处又一声炮响,震得天花板落下簌簌的灰尘。
分开时,林烬的拇指还按在程添锦的唇上:“下次再掉书袋,我就把你那些破书全烧了。”
程添锦扶正眼镜,捡起怀表,轻轻擦去表面的灰尘:“《左传》曰——”
林烬一脚踹在他的小腿上。
程添锦闷笑出声,终于说了人话:“你在哪,我在哪。”
地门突然被推开,张冠清风风火火地闯进来:“顾安又搞到两箱——”话音戛然而止。
他看了看衣衫不整的两人,又看了看地上散落的怀表零件,面无表情地后退一步,“我什么都没看见。”
门被重重关上。
林烬拿过程添锦的怀表,指尖抚过表盖上的弹痕:“修不好了?”
“能修。”
“就像上海,就像中国。”
1937年10月11日上海闸北
那天没有下雨。
天空是一种刺眼的灰白,像一块被炮火熏透的裹尸布。
林烬记得自己正跪在废墟里,手指抠进一个年轻士兵的肩窝,试图把他从炸塌的墙板下拖出来。
那兵最多十八岁,整条左腿被钢筋贯穿,血沫从嘴角往外涌,却还死死攥着一枚手榴弹。
“松手!”林烬吼着,指甲缝里全是碎砖屑,“你他妈想一起炸死吗?”
士兵的眼神已经散了,但手指仍痉挛般扣着拉环。远处日军的机枪在咆哮,子弹打在他们身后的水泥柱上,溅起的碎石像刀子一样割过林烬的后颈。
然后他听见了程添锦的声音。
“林烬!左边!”
林烬下意识低头,一发子弹擦着他头顶飞过。
他回头看去——程添锦站在十米外的断墙边,白衬衫的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的手臂上全是血痕。他手里举着把鲁格手枪,枪口还在冒烟。
那是顾安上周塞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