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黑瘦干巴,不过模样倒也能看!如今倒也勉强配得上你。
  你既念念不忘,不若以平妻之礼娶回家,想来令堂亦容得下。”有同窗怂恿道。
  “你胡说甚?小苏大人岂容你如此玷污?”卢承业怒道。
  “小苏大人天人之姿,才绝天下,岂是我辈高攀得起?
  李兄慎言,小苏大人乃朝廷官员,当心治你一个诽谤官员罪。”
  言罢拂袖离去。
  当年卢家当众退婚,多少人围观,此事成为京中贵妇圈的笑柄。
  今日苏樱高调归来,整个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
  在后宅的侍郎夫人王朝云与儿媳王之华都得到消息。
  “下去吧!”正在盘账的王朝云听着噼啪作响的算盘,心中烦闷。
  这小贱人还是回来了!怎么不死在路上?
  扶额坐那儿,揉着太阳穴,这小贱人一回来,承业的心又要乱了。
  本就相敬如冰的小夫妻,只怕又要鸡飞狗跳。
  “什么,那个苏女娘回京了?”王之华尖声道,拧着的帕子差点儿扯烂,一脸怨愤。
  “她回来作甚?害我阿耶全家流放儋州,她倒好,踩着王家,一路张扬回长安!凭什么?”
  娘家被流放,丈夫对自己疏离客气,怎么都捂不热。
  婚后不过两年,王之华感觉心老了十岁!无力、沧桑。
  “哇哇哇…”几个月大的婴儿被惊醒,吓得哇哇大哭。
  “怎么照顾小少爷的?滚出去!”王之华满脸怒气,呵斥乳娘。
  乳娘吓得急忙抱起婴儿出去。
  第469章 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
  跟着徐直穿过皇城,从承天门的侧门进宫,一路兜兜转转,来到两仪殿外长廊。
  “陛下,岭南巡察御史苏樱殿外听宣。”徐直进来回禀。
  “宣!”圣上正批阅奏折,头都没抬。
  “宣,岭南巡察御史苏樱觐见!”徐直在门外大声道。
  苏樱整理一下仪容,深吸一口气,目不斜视,迈步走进两仪殿。
  两仪殿内烛火通明,角落放着银霜盆,温暖但不干燥。
  上首一张大大的案桌,堆满奏折,一位身着紫色常服、身形魁梧的虬髯男子放下手中御笔,静静打量进来的小小女官。
  左首两张案几,坐着两位官员,亦放下笔默默打量。
  这位小苏大人,比京兆府少尹还令人好奇。
  “臣苏樱,参见陛下!”苏樱躬身行礼。
  万幸穿越到盛世大唐,见皇帝不用三叩九拜行跪拜大礼。
  若穿越到清朝,一天的跪下个十几二十次,膝盖都跪弯,再也站不起来。
  很多人误以为古代见了皇帝就要跪拜,并不是,是清朝才有的这破规矩。
  其他朝代,若非大典,臣子见皇帝不必跪拜。
  “免礼!”圣上饶有兴致,看着殿下的苏樱。
  身姿纤瘦,穿着棉服也不见半分臃肿。
  这就是传说中那位脑洞大开、奇思妙想无数的苏樱?
  真是小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
  “谢陛下!”苏樱直起身,眼帘微微下垂。
  “苏卿!你亦穿了棉服?”圣上问。
  “回陛下,是!”
  “一路行来,御寒效果如何?”
  “回陛下,棉服虽比不上狐裘,但制作简单、方便,比南方木棉棉服,北方芦花、稻草填充,挡风保暖。”
  苏樱如实评价。
  “白叠子除制作棉服、棉被御寒,更是葛、麻织物的最佳替代品。
  田间地头皆可种,摘取后便可加工、制作,无需复杂制取工序,省时省力。
  可保朝廷国库充盈,农人亦能留一二缝制御寒之物,边关将士不再挨冻。”
  没嚷嚷这一路冻死的无数乞丐、老弱。
  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通病,非这位明君不作为。
  就算棉花普及,依然会有人冻死,因为穷。
  但棉花普及,可让大多数百姓或多或少获取到棉花保暖。
  圣上目光瞥向旁边案几的房相,看,这小苏大人百闻不如一见,果然胸怀天下百姓。
  若每个臣子都有此觉悟,他何须每次提拔、调换官员愁的挠破头?
  世人只知,他在屏风上写各地任职官员的名字,赞颂他事必躬亲。
  其实是官员中有太多贪腐、不作为,甚至搜刮民脂民膏。
  他再有雄心壮志,也只能统领全局,不可能一一过问。
  像苏樱这样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忠君报国的大臣太少、太少。
  “若白叠子种子足够,大唐多少年可普及棉织品?”圣上问。
  “回陛下,若风调雨顺,在河南道、河北道等诸多北方州府全面推广。
  派专人到各地指导种植,传授弹棉花、纺纱、织布技术。
  二十年左右,大唐百姓应该能穿上棉服!”苏樱回道,“只是…”
  “只是甚?”
  “一是白叠子会被中间官吏、地主、贵族盘剥,握在手中牟取暴利,真正需要的百姓无御寒之物。
  二是白叠子利润巨大,将使大量良田改种白叠子,粮食种植大幅减少。
  即使风调雨顺之年,依然会有荒灾。”
  不管丰年还是灾荒年,地主、贵族都不会饿肚子。
  白叠子会使得地主、贵族将大量农田改种白叠子,相应的佃农、农民被分摊,不得不缩减种粮地。
  缴纳完赋税,所剩无几,不用灾荒年,自己就能饿死自己。
  “依苏卿之见,如何规避?”圣上目露欣赏。
  苏樱叹气,“唉!圣上身边能臣干将多如牛毛,规避之法不难制定。
  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论政策多完美,有心要糊弄,怎么都能想出辙。
  完全杜绝不可能,户部上下众多官吏,一套政令出台应该不是难事。
  再加以督查、监管,十年、二十年后白叠子总会普及。
  待利润不再暴利,才会真正进入百姓家。”
  苏樱感到身后有股寒风灌进,微微侧头,殿外进来一位身着宝蓝色常服的少年。
  明亮的眼睛,小脸上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
  身材不是圣上的高大魁梧型,骨骼细一些,颇有几分翩翩公子的俊雅。
  “父皇!”李承乾行礼。
  “高明下学啦!”圣上笑道。
  “是!听闻父皇召见岭南小苏大人,特意过来看看。”李承乾说着,歪头看向苏樱。
  “见过太子殿下!”苏樱躬身行礼。
  “免礼!”李承乾盯着苏樱看,有好多好多为什么想问。
  “小苏大人是如何想到把大船舱底分隔的?”
  苏樱惊讶抬头,这位太子难不成是个工科男?
  “呃,回太子殿下,水密隔舱法非臣自创,实为晋人卢循所创。
  其剖竹时,见竹子中空,被竹节一节一节分隔开。
  突发奇想,将舱底分隔,发明‘八艚舰’,将船舱分隔为九个舱室。”
  “小苏大人涉猎甚广!晋史孤亦有翻阅,竟忽略细枝末节。”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
  “你说的火蒺藜孤看了,爆炸声似惊天雷,碎铁片可将三丈以内人畜杀死、杀伤!
  小苏大人,怎知炼丹师手中有此物,你的配比比他们的还精准。”
  “无意中撞见过炼丹师制作。”苏樱含糊道。
  “弩炮制作,武器监一直找不到好材料制作扭力绳,弹射距离仅五十丈余。”李承乾聊起军械侃侃而谈。
  这些新奇军械比冷冰冰的刀枪有意思,不需要孔武有力,便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
  很对他的口味!没事儿就去武器监。
  听着火蒺藜轰隆隆的爆炸声,地动山摇的阵仗,兴奋无比,热血沸腾。
  “呃,殿下,要不改进一下,用扭力弹簧?”苏樱提议。
  这种弩炮对扭力绳材质要求高,弹射物重量有极限。
  后来被改进为五边形齿轮和链条机构的往复运动,将弩炮待发、装填、击发自动化。
  “扭力弹簧?快,画来看看,孤见识见识!”李承乾拉着苏樱到房相桌前,立马有内侍递过纸笔。
  苏樱坐下,拿着笔边想边画,李承乾趴桌边,眼睛一眨不眨看得入神。
  就连圣上都按捺不住,起身过来看。
  第470章 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这便是扭力弹簧?”李承乾看着似懂非懂。
  “嗯,转动手柄,五边形齿轮带动链条,拉动弹射装置到极点,击发弹射。
  射出的同时,扭力回弹,形成往复运动,链条带动齿轮转动。
  卡槽转动到下一预发位,同时火箭或火蒺藜自动填入空出的卡槽。
  循环往复连发,直到预存填料发射完。”苏樱讲解齿轮与链条的工作原理。
  “太好了!免去人力拉拽,最多两人便可操作,射程能射多远?最终能抛射多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