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520节
“是。”
“知道阿爷为何让你察访屯田、革风之事吗?”
“不知。”
邵勋噎住了,片刻之后笑骂道:“若非裴贵嫔说你善理繁难之事,阿爷真不想给你这个机会。自己体会吧。”
说罢,挥了挥手。
邵珪行礼告退。
邵勋默默注视着儿子的背影,微微叹息。
他很快又躺了回去,任思绪飞舞。
大郎在幽州当刺史,去年深秋疏浚了河道,浅尝辄止。今年开春后又抓紧时间,整修了漂渝津,将这个海浦修治妥当。
整体中规中矩,没什么出彩之处,但也没甚错漏。听闻买卖做得飞起,显然心思已在别的地方了,大抵是在为将来做打算吧。
三郎去年冬天调查了朔州境内几个大的盐池,登记造册。今年应当会有关中商人前去采买,与河东盐形成竞争,不出意外的话,能借此收集相当数量的绢帛。
灵洲已被允许开办坊市,交易西域货物。
老三就是这点强,做生意井井有条,打理财计也颇有几分火候,如果在太平年间的话,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民政官员。
老四还在岫岩。这会应该正是大雪纷飞之际,不知道他有没有住上火炕。
辽东十一县有十五万余口人,其实不少了,而今需要的是时间来沉淀,来夯实根基。
年前他写了一封信回来,问候母亲的同时,请发武学生若干。
邵勋同意了。这种文武两便的人才既可塞到军队里,也可以用作基层官吏,能明显提升辽东国的治理水平——武学生治理地方的能力固然算不得强,但总比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好吧?
五郎过年时回来了一趟,年后又去关西了。
去年清查了雍州的邸阁、武库,这会正往秦州、河州方向跑,一边清点,一边记录。
诸葛恢大为紧张,专门点了三千步骑,配合韩王府的数百兵,保证五郎的安全。
老七到老十都在少府苑囿历练,没甚可说的,略显稚嫩。
现在老二也派出去了……
一切尽在掌握中。
邵勋想着想着,心下大安,竟然慢慢睡着了。
******
二月底的时候,上党通往河内的驿道中,人丁、牲畜、车马络绎不绝。
新科出炉的春谷县子、黑矟左营副督彭陵带着数百人当先开道,将乱糟糟的人群聚到一起,严密监视着,让太子的车队顺利通行。
人群中有一身着绸衣之人,看着是个富户,想要与彭陵攀谈,不过被外围警戒的军士拦住了。
彭副督现在不得了了,彭家在河内郡也快速崛起,远近闻名。
正月里,彭将军长子娶邻人张氏女为妻,一时间议论纷纷。
娶个邻居的女儿为妻,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个张氏祖上可有个名人,即司马懿之妻张春华,后汉年间二世三公,与流民出身的彭家联姻,冲击力是十分惊人的。
彭家的崛起,便是武人翻身的活生生的例子,与陈留的“传奇部曲督”冯八尺一北一南,堪称两大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鼓舞一个又一个武人奋勇拼杀,博取富贵。
只可惜这样的机会正在快速减少,因为无仗可打了。那么,巴结太子似乎就成了替代选项……
黑矟左营数千军士十分用心,一路上军威雄壮,士气高昂,让太子十分高兴,数次下车与他们一起行军。
旬日之内,已有十多名军士得到太子发下的赏赐,人人喜笑颜开,个个交口称赞,连带着太子的名声也在黑矟左营内越走越高。
三月初六,车队宿于潞县郊野,太子邵瑾收到了关西转运使庾亮送来的信件。
“大舅啊……”邵瑾看完后连连苦笑,又给他介绍颍川“俊异”。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
邵瑾抬头望去,就见到元真左手提着雉鸡,右手提着野兔,哼唱着歌谣走了过来。
他的心情莫名好了许多,元真真是个孩子!
“力真,这是给我打的么?”他笑吟吟地问道。
元真点了点头,道:“兄长,我们一起吃。”
邵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道:“这几日吃够了干饼,嘴里淡出鸟来。”
“兄长,你是太子,不能出言粗鄙。”元真笑道。
“要你管!”邵瑾笑骂道。
笑完,又脸色一正,道:“确实如此,多谢十四弟提醒。”
“这样累吗?”元真熟练地给野兔剖腹,仰着脸问道。
“习惯了就好。”邵瑾本来想说很累的,但终究没说出口,只问道:“元真,凉城如何?”
“太穷了,风沙又大,一点都不好。”元真说道。
“总得有点东西吧?比如健马。”邵瑾说道:“听闻你与人市马——”
邵瑾不说还好,一说就见元真气不打一处来,嚷嚷道:“马卖不上价,被人压得太狠了,我都不想卖给他了。”
“哦?谁敢压你的价?”邵瑾难得开起了玩笑,道:“莫怕,兄长帮你。”
元真摇头不答。
邵瑾脸上笑容渐渐收了起来,他似乎猜到了点什么。但又有些不确定,郭明融乃正直之人,应不至于如此。
尤其是出发之前询问了一番,郭德似乎不是很清楚。
于是他试探道:“力真,可是郭德……”
元真摇头道:“不是郭公,乃其从弟郭纲。动辄说我的马不好,一匹只肯给绢二十匹。买卖完了后,运到中原,若有马匹生病或者倒毙,就说我卖他病马了,要我退钱。”
说到这里,元真是真的有点生气。
打小就受父亲疼爱,没受过这种委屈,这会不管不顾了,直接告起了状。
邵瑾听得火冒三丈,下意识寻起郭德的身影,猛然记起他留守东宫了,没跟着一起过来。
稍稍冷静了点后,他深吸一口气,道:“力真,兄长一定为你主持公道。”
他到现在还不相信郭德会做这种事,但郭纲是他亲族,失察之责是免不了的。
这帮不成器的玩意。
邵瑾脸色阴晴不定。郭德是中舍人,此职掌文翰、侍从规谏、综典奏事,检奏更直名册,位比黄门侍郎,乃要害之职。
前一任中舍人是辛佐,郭德是第二任,没想到连续两任都——
他叹了口气,已经下意识琢磨起了继任人选。
舍人阳骛似乎不错……
第三十六章 意义
按制,晋时中舍人四员,国朝二员,“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四员)共掌文翰。
郭德之外,另一人便是袁耽。
其中,郭德负责一部分文书事务,还在太子身边规谏。有外人奏事,郭德负责上达,同时还要每日检奏上直的官吏名册。
袁耽同样处理文书事务,另监督东宫医药。因为他长得好看,还要充当外出的侍从。若有人入宫觐见,袁耽负责安排一应威仪。
郭德接的是辛佐的班。
邵瑾仔细回忆了下,此人品行正直,亲厚族人,出仕这么多年,从未传过他有收受贿赂、欺压他人之事,道德上没有问题。
每天更是一大早就来了,检奏名册,一天假都没请过。
对这样认真负责的人,邵瑾还是很欣赏的。
郭德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能力有所欠缺,对实务不太了解,另外稍有些畛域之分,但不严重。
大舅说做官首重道德,次重能力。邵瑾以前觉得这句话很对,但后来看到了诸葛恢将关西这种全是混世魔王的地方整治得服服帖帖,便知道有时候要看情况的,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么,更有了活生生的例子。郭德品德是好了,但他族人不一定啊。郭德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族人干了啥,因为未必会有人对他说这些事情,人人都只想趴在他身上捞好处。
推彼及此,邵瑾也怀疑自己生活在被人编织好的蚕茧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娶妻之后才慢慢发现的,可能是因为府中慢慢多了河北士人的缘故。
袁耽和郭德大同小异,但稍差一些。
他最大的优点是文采飞扬,处理文字事务时做得很漂亮。
缺点是有畛域之分,虽然他就不是颍川士人。
当然,也有人说袁耽酷爱赌钱,但这不是什么缺点,这年头喜欢博戏的人太多了。
思来想去,邵瑾最后叹了口气,决定给十四弟一点补偿:襄城肥皂工坊产出日渐增多,就送他一批好了。
诚然,草原上干旱少雨,导致很多人不爱洗澡。但有城市的地方不一样,特别是凉城、马邑、平城、盛乐这些地方,境内有不少河流穿过,并没有那么缺水,富贵人家久慕华风,生活习惯有所变化,慢慢发卖总能卖出去的,就这么办了!
至于郭德,回去后他会私下里找他谈一谈。以郭明融那脾性,怕是当场羞得面红耳赤,请辞归乡了。
说起来挺可惜的。郭德经常出言规谏,这不许那不行的,让身为太子的他十分难受,但事后想一想,又觉得身边需要这样一个人,哪怕有时候很讨厌他,却不知阳骛能否做好这份差事了。
元真很快处理好了雉鸡和野兔。
他居然会做饭!说本来带了一些干笋回凉城吃的,这会就拿来炖雉鸡了,又是笋又是肉又是汤的,再放一些野菜,你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邵瑾居东宫崇德殿时,吃的都是食官令王辅(陈郡王氏,王瑚长孙)送来的酒食,制作精美、色香味俱全,但似乎没今日吃的香啊,也不知怎么回事。
元真的随从们带来了更多的猎物,炙烤过后,众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不快活。
“六兄,他是屈突和,比我大一岁。我让他当下军将军,朝廷竟然不许。”元真咽下一口汤后,嘟囔道:“他技艺很好的,追猎野兽能一追好几天,还通军略,为何不能当将军?”
邵瑾看了眼跟在元真身后的那个少年。
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当年跟着元真一起在中原习文练武的少年之一,元真亲厚他很正常。
“力真,他太小了。”邵瑾放下瓷碗,笑道:“十六岁就当将军,过于骇人听闻。不过,若有真本事,你可赏赐他土地、财货、美人,将来立功之后,便可名正言顺授予将军之职了。”
“知道阿爷为何让你察访屯田、革风之事吗?”
“不知。”
邵勋噎住了,片刻之后笑骂道:“若非裴贵嫔说你善理繁难之事,阿爷真不想给你这个机会。自己体会吧。”
说罢,挥了挥手。
邵珪行礼告退。
邵勋默默注视着儿子的背影,微微叹息。
他很快又躺了回去,任思绪飞舞。
大郎在幽州当刺史,去年深秋疏浚了河道,浅尝辄止。今年开春后又抓紧时间,整修了漂渝津,将这个海浦修治妥当。
整体中规中矩,没什么出彩之处,但也没甚错漏。听闻买卖做得飞起,显然心思已在别的地方了,大抵是在为将来做打算吧。
三郎去年冬天调查了朔州境内几个大的盐池,登记造册。今年应当会有关中商人前去采买,与河东盐形成竞争,不出意外的话,能借此收集相当数量的绢帛。
灵洲已被允许开办坊市,交易西域货物。
老三就是这点强,做生意井井有条,打理财计也颇有几分火候,如果在太平年间的话,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民政官员。
老四还在岫岩。这会应该正是大雪纷飞之际,不知道他有没有住上火炕。
辽东十一县有十五万余口人,其实不少了,而今需要的是时间来沉淀,来夯实根基。
年前他写了一封信回来,问候母亲的同时,请发武学生若干。
邵勋同意了。这种文武两便的人才既可塞到军队里,也可以用作基层官吏,能明显提升辽东国的治理水平——武学生治理地方的能力固然算不得强,但总比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好吧?
五郎过年时回来了一趟,年后又去关西了。
去年清查了雍州的邸阁、武库,这会正往秦州、河州方向跑,一边清点,一边记录。
诸葛恢大为紧张,专门点了三千步骑,配合韩王府的数百兵,保证五郎的安全。
老七到老十都在少府苑囿历练,没甚可说的,略显稚嫩。
现在老二也派出去了……
一切尽在掌握中。
邵勋想着想着,心下大安,竟然慢慢睡着了。
******
二月底的时候,上党通往河内的驿道中,人丁、牲畜、车马络绎不绝。
新科出炉的春谷县子、黑矟左营副督彭陵带着数百人当先开道,将乱糟糟的人群聚到一起,严密监视着,让太子的车队顺利通行。
人群中有一身着绸衣之人,看着是个富户,想要与彭陵攀谈,不过被外围警戒的军士拦住了。
彭副督现在不得了了,彭家在河内郡也快速崛起,远近闻名。
正月里,彭将军长子娶邻人张氏女为妻,一时间议论纷纷。
娶个邻居的女儿为妻,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个张氏祖上可有个名人,即司马懿之妻张春华,后汉年间二世三公,与流民出身的彭家联姻,冲击力是十分惊人的。
彭家的崛起,便是武人翻身的活生生的例子,与陈留的“传奇部曲督”冯八尺一北一南,堪称两大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鼓舞一个又一个武人奋勇拼杀,博取富贵。
只可惜这样的机会正在快速减少,因为无仗可打了。那么,巴结太子似乎就成了替代选项……
黑矟左营数千军士十分用心,一路上军威雄壮,士气高昂,让太子十分高兴,数次下车与他们一起行军。
旬日之内,已有十多名军士得到太子发下的赏赐,人人喜笑颜开,个个交口称赞,连带着太子的名声也在黑矟左营内越走越高。
三月初六,车队宿于潞县郊野,太子邵瑾收到了关西转运使庾亮送来的信件。
“大舅啊……”邵瑾看完后连连苦笑,又给他介绍颍川“俊异”。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
邵瑾抬头望去,就见到元真左手提着雉鸡,右手提着野兔,哼唱着歌谣走了过来。
他的心情莫名好了许多,元真真是个孩子!
“力真,这是给我打的么?”他笑吟吟地问道。
元真点了点头,道:“兄长,我们一起吃。”
邵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道:“这几日吃够了干饼,嘴里淡出鸟来。”
“兄长,你是太子,不能出言粗鄙。”元真笑道。
“要你管!”邵瑾笑骂道。
笑完,又脸色一正,道:“确实如此,多谢十四弟提醒。”
“这样累吗?”元真熟练地给野兔剖腹,仰着脸问道。
“习惯了就好。”邵瑾本来想说很累的,但终究没说出口,只问道:“元真,凉城如何?”
“太穷了,风沙又大,一点都不好。”元真说道。
“总得有点东西吧?比如健马。”邵瑾说道:“听闻你与人市马——”
邵瑾不说还好,一说就见元真气不打一处来,嚷嚷道:“马卖不上价,被人压得太狠了,我都不想卖给他了。”
“哦?谁敢压你的价?”邵瑾难得开起了玩笑,道:“莫怕,兄长帮你。”
元真摇头不答。
邵瑾脸上笑容渐渐收了起来,他似乎猜到了点什么。但又有些不确定,郭明融乃正直之人,应不至于如此。
尤其是出发之前询问了一番,郭德似乎不是很清楚。
于是他试探道:“力真,可是郭德……”
元真摇头道:“不是郭公,乃其从弟郭纲。动辄说我的马不好,一匹只肯给绢二十匹。买卖完了后,运到中原,若有马匹生病或者倒毙,就说我卖他病马了,要我退钱。”
说到这里,元真是真的有点生气。
打小就受父亲疼爱,没受过这种委屈,这会不管不顾了,直接告起了状。
邵瑾听得火冒三丈,下意识寻起郭德的身影,猛然记起他留守东宫了,没跟着一起过来。
稍稍冷静了点后,他深吸一口气,道:“力真,兄长一定为你主持公道。”
他到现在还不相信郭德会做这种事,但郭纲是他亲族,失察之责是免不了的。
这帮不成器的玩意。
邵瑾脸色阴晴不定。郭德是中舍人,此职掌文翰、侍从规谏、综典奏事,检奏更直名册,位比黄门侍郎,乃要害之职。
前一任中舍人是辛佐,郭德是第二任,没想到连续两任都——
他叹了口气,已经下意识琢磨起了继任人选。
舍人阳骛似乎不错……
第三十六章 意义
按制,晋时中舍人四员,国朝二员,“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四员)共掌文翰。
郭德之外,另一人便是袁耽。
其中,郭德负责一部分文书事务,还在太子身边规谏。有外人奏事,郭德负责上达,同时还要每日检奏上直的官吏名册。
袁耽同样处理文书事务,另监督东宫医药。因为他长得好看,还要充当外出的侍从。若有人入宫觐见,袁耽负责安排一应威仪。
郭德接的是辛佐的班。
邵瑾仔细回忆了下,此人品行正直,亲厚族人,出仕这么多年,从未传过他有收受贿赂、欺压他人之事,道德上没有问题。
每天更是一大早就来了,检奏名册,一天假都没请过。
对这样认真负责的人,邵瑾还是很欣赏的。
郭德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能力有所欠缺,对实务不太了解,另外稍有些畛域之分,但不严重。
大舅说做官首重道德,次重能力。邵瑾以前觉得这句话很对,但后来看到了诸葛恢将关西这种全是混世魔王的地方整治得服服帖帖,便知道有时候要看情况的,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么,更有了活生生的例子。郭德品德是好了,但他族人不一定啊。郭德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族人干了啥,因为未必会有人对他说这些事情,人人都只想趴在他身上捞好处。
推彼及此,邵瑾也怀疑自己生活在被人编织好的蚕茧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娶妻之后才慢慢发现的,可能是因为府中慢慢多了河北士人的缘故。
袁耽和郭德大同小异,但稍差一些。
他最大的优点是文采飞扬,处理文字事务时做得很漂亮。
缺点是有畛域之分,虽然他就不是颍川士人。
当然,也有人说袁耽酷爱赌钱,但这不是什么缺点,这年头喜欢博戏的人太多了。
思来想去,邵瑾最后叹了口气,决定给十四弟一点补偿:襄城肥皂工坊产出日渐增多,就送他一批好了。
诚然,草原上干旱少雨,导致很多人不爱洗澡。但有城市的地方不一样,特别是凉城、马邑、平城、盛乐这些地方,境内有不少河流穿过,并没有那么缺水,富贵人家久慕华风,生活习惯有所变化,慢慢发卖总能卖出去的,就这么办了!
至于郭德,回去后他会私下里找他谈一谈。以郭明融那脾性,怕是当场羞得面红耳赤,请辞归乡了。
说起来挺可惜的。郭德经常出言规谏,这不许那不行的,让身为太子的他十分难受,但事后想一想,又觉得身边需要这样一个人,哪怕有时候很讨厌他,却不知阳骛能否做好这份差事了。
元真很快处理好了雉鸡和野兔。
他居然会做饭!说本来带了一些干笋回凉城吃的,这会就拿来炖雉鸡了,又是笋又是肉又是汤的,再放一些野菜,你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邵瑾居东宫崇德殿时,吃的都是食官令王辅(陈郡王氏,王瑚长孙)送来的酒食,制作精美、色香味俱全,但似乎没今日吃的香啊,也不知怎么回事。
元真的随从们带来了更多的猎物,炙烤过后,众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不快活。
“六兄,他是屈突和,比我大一岁。我让他当下军将军,朝廷竟然不许。”元真咽下一口汤后,嘟囔道:“他技艺很好的,追猎野兽能一追好几天,还通军略,为何不能当将军?”
邵瑾看了眼跟在元真身后的那个少年。
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当年跟着元真一起在中原习文练武的少年之一,元真亲厚他很正常。
“力真,他太小了。”邵瑾放下瓷碗,笑道:“十六岁就当将军,过于骇人听闻。不过,若有真本事,你可赏赐他土地、财货、美人,将来立功之后,便可名正言顺授予将军之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