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 第5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怡将将侧过身,闻言又转回来,面朝他,“吵到你了?”
  裴越反问道,“怎么,心里忐忑?”
  明怡舌尖抵着牙关,望着他模糊的轮廓未曾接话。
  她已好些年没见过那个人了,好……些年。
  第33章 入宫
  腊月初二清晨, 冬阳透窗而入,洋洋洒洒泻进一大片日芒。
  卯时初明怡便醒了,被付嬷嬷带去上房春锦堂, 荀氏亲自照料她梳妆打扮,从衣裳发饰乃至一个四方如意绸结皆要过问, 明怡像个提线木偶般被一堆丫鬟仆妇簇拥, 任凭她们摆弄。
  拾掇完,丫鬟们请她瞧一眼铜镜里的自己,明怡投去一眼, 铜镜里那可全然是一张陌生的面孔,面上被覆了一层白粉,点了少许胭脂, 发髻正中嵌着一片镶东珠的头面, 左面插上一只点翠包金步摇, 耳鬓两侧均别了花钿,花钿尾部垂着细密璀璨的流苏,倒是很有一番女儿家的风情。
  于明怡而言, 如此满头珠翠实在有碍她施展拳脚,不过瞧着婆母那满意的模样, 也只能配合地道了一声“好看”, 好似夸的不是她自己。
  “可惜还是素净了些, 等诰命下来, 穿上品阶大妆,我们明怡不输任何……
  明怡与裴越成婚不过一月,请诰命的折子递上去,尚需礼部和司礼监并皇后那头审批,一时还下不来。
  明怡应着婆母的话上下扫一眼, 这一身对襟通绣殷红绣百合纹的厚褙已然够奢华了,在婆母眼里却只称得上素净,若真有诰命,她岂不要成年画里精致的女娃娃了。
  她可不要。
  荀氏仔仔细细打量一番甚是满意,“走两步试……
  明怡从善如流,一步刚迈出去,荀氏急道,“祖宗,慢些慢些,谁叫你一步跨那般大,前几日学得规矩又忘了吗?”
  明怡素来轻装上阵,步履如风,如今穿着一身裙钗,少不得得讲究些,她硬生生又将步子给挪回来,偷偷看着荀氏,荀氏被她模样给逗笑了,
  “你呀,一身呆气!”
  言语间难免带着几分宠溺。
  少顷,姑娘们到齐了,一个个被明怡的装扮给惊艳到,七嘴八舌拉着她夸。
  明怡一笑置之。
  一路跟随荀氏出门,荀氏一只手将明怡拘在身侧,叫她搀着自己,“你今日就这般跟着我,不离半步,步子不许快过我,明白吗?”
  明怡学着婆母雍容款步,颔首道,“明白了。”
  婆媳行至侧门处,马车已然备好,荀氏欲带着明怡上第一辆马车,明怡将人送上车辕后,忽然往后面一辆指道,“母亲,不若这路上还是叫儿媳自在些。”
  荀氏哭笑不得,却也没责她,“去吧。”
  明怡立即登上自己的马车,甫一进去,瞧见侧面锦凳坐着一人,只见她穿着一身粉嫩的百褶长裙,头上也梳了个堕马髻,插上一支金步摇,那张……么红的跟猴子屁股似的。
  “你……”
  “你……”
  两人同时指着对方,均被对方的装扮给惊吓到。
  “姑娘是你吗?”青禾差点没认出自己师傅,她可从未见明怡戴过耳坠插过步摇。
  明怡将她的手指给拍开,“不是我,还能是谁?倒是你,怎么成这般模样了?”
  青禾懊恼地抚了抚自己的发髻,“清早嬷嬷将我送去花厅,是六姑娘和七姑娘拾掇我的。”因着上回青禾在上林苑立了个功,皇帝特许青禾随裴家女眷入宫拜寿,如此平日那一身青衫是不能穿了,便以表姑娘的规格装扮她。
  明怡看着青禾笑,“也还怪好看的。”
  当青禾没瞧出她神色里的揶揄呢,也不甘示弱道,“待会,长孙陵若认得出你来,我就不叫青禾。”
  明怡一手撑着车壁,一手扶额,没好气道,“你改名叫黄禾算了。”
  “为何叫黄禾,不能叫绿禾?”
  明怡指指她头顶那串金步摇,“照照镜,瞧瞧自己的模样。”
  青禾也戳了戳明怡的流苏,“你又好到哪里去?”
  主仆二人一路埋汰彼此,一路骂骂咧咧,直至东华门方收敛神色下车。
  所有官宦女眷从东华门入宫,东华门外早早候起了长龙,宫门校尉并一些太监嬷嬷立在甬道下,挨个挨个查验,方准进入。
  这些宫人均是训练有素的,人再多,也是不慌不忙,丝毫不见急促,定是要将所有人都查验清楚方放行。
  有一列嬷嬷专事伺候一品贵眷与皇亲国戚,这边人少,故而裴家很快便验过身进了东华门。
  从东华门至坤宁宫,可得走小半个时辰,于荀氏这等养尊处优的贵妇而言,是一大考验,走了不到半刻钟,荀氏便有些乏了,这个时候就显现出寻了一个乡下媳妇的好处来,明怡稍稍掺她一把,让她半个身子倚在自己身上,荀氏走起来就不怎么费力气。
  荀氏很不好意思,“明怡,这样会不会累着你?”
  明怡失笑,“儿媳无碍,儿媳好得很。”
  荀氏见她脸不红气不喘,依然步履从容也就放心了。
  “明怡啊,在你看来,我们这些京城女眷是不是均是些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明怡哭笑不得,“母亲,真没有。”
  荀氏笑,“你这么想也无妨的,我们确实是花架子,比不得你们身子骨结实,好生……
  明怡:“……”
  三句不离生养,真不愧是嫡嫡亲亲好婆母。
  你儿子每月只同房五日,你知道吗?
  竟往她这儿瞎催!
  明怡无语了一会儿,不接她的话茬,终于走过一条长长的宫道步入苍震门,再折向西,抵达景和门附近,洞开的宫门内,一座金碧辉煌的单檐四角攒尖顶殿宇矗立其中,便是坤宁宫前的交泰殿了,交泰殿坐落在坤宁宫和乾清宫之间,皇后寿诞接见外眷贺礼均在此处。
  宫门前依然侯起了长龙,照旧再验一遍身,方能进去,只是比起东华门处,这里查验便没那般细致了,来人是皇后宫中的女官,与诸位女眷是相熟的,不好得罪,也就走个过场,便将人放入。
  各家的贺礼自昨日起便陆陆续续入了宫,今日一件件摆在交泰殿外的白玉广场,只等各家觐见,一一抬过去叫皇后过目,再登记造册入库。
  事先司礼监和御用监的掌司主簿会造录一张单子,预先给坤宁宫看过,皇后依照各府送来的贺礼,相应给与回赏。
  堪堪在景和门外侯了一小会儿,里头便有司礼监一位大档迎过来,
  “请夫人安,外头冷,夫人快些随杂家进殿来吧。”
  “多谢公公了。”荀氏领着裴府一众女眷入内。
  交泰殿上饰清一色的琉璃瓦,廊庑绘以龙凤和玺彩画,四面开门,开阔大气。这样的日子,左右门户均紧闭,打正南门口步入,明怡等人上台樨,绕过廊庑来到正殿门口,里面微有些说话声传来,并不喧哗。
  大档进去通报一声,裴府众人鱼贯而入,殿内肃静异常,明怡不敢抬眸,迈过门槛,只见金砖铺地,沉香袅袅打窗槛下飘来,殿内是坐着不少人的,只是气氛略显沉闷,明怡搀着婆母亦步亦趋往前,直至余光中出现一抹明黄底绣凤凰纹的凤靴,方止步。
  那该是蟠龙宝座所在,而坐在那上头之人,无疑便是当今皇后李秀宁,曾经名动京城的第一美人。
  这是自李家出事后,皇后第一回 在人前露面,朝野瞩目,看得出来女眷们均很小心翼翼,好似都怕触了这位皇后的霉头。
  宫人适时送来蒲团。
  荀氏松开明怡,第一个跪下去,“臣妇裴家宗妇荀氏携阖府女眷,叩请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祝娘娘千秋无极,福寿无疆。”
  少数几人随荀氏入殿,大半姑娘均在殿外磕个头就退去了。
  不多时,上方传来一道细沉的嗓音,“免礼。”平平淡淡,不见喜怒。
  荀氏带着人起身,等着司礼监唱名了贺礼,方再度朝皇后屈膝,“一点孝心,望娘娘笑纳。”
  皇后闻言眼皮掀了掀,道了一声“破费”,言语间透着一股不容亲近的冷淡。
  目光忽的落在荀氏身侧的明怡身上,语调方有了起伏,“这位想必便是裴大人的新妇?”
  荀氏猜到皇后会过问明怡,立即便把儿媳妇从身侧拉出来,“回娘娘的话,正是新妇明怡,”又与明怡说,“快给皇后磕个头。”
  明怡提着衣摆跪在蒲团上,伏低道,“臣妇李明怡恭贺娘娘椿龄无尽。”
  皇后见她落落大方的,倒是很意外,“可不像乡下来的,抬起头来,让本宫瞧……
  明怡缓缓抬起眼,并未如旁的女眷那般低垂眼帘任由打量,反而平平静静望过去,只见那皇后双颊深陷,形容寡淡,肌肤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白,比起上一回相见,那张脸不仅消瘦不堪,更现了老态,衬得那双黑漆漆的眼宛如空洞。
  明怡喉间微堵。
  皇后也打量了明怡一番,冲荀氏道,“模样倒是俊俏。”
  荀氏听了极是高兴,“多谢娘娘夸赞。”
  皇后听出荀氏言语里的喜欢,“看来这个儿媳妇,裴夫人很是满意。”
  这话可不好回。
  荀氏曾婉拒七公主,今日抬举明怡,多少显得看不上七公主。
  殿内其余女眷纷纷替荀氏捏了一把汗。皇后当年可是出了名的心气儿高,差点连圣上都没瞧上,女儿议婚被裴家婉拒,这口气可不一定那么容易咽下去。
  明怡在这个空档,退回荀氏身侧,荀氏怜爱地抚了抚她手背,从容回道,“进了门便是自家人了,孩子也乖巧懂事,臣妇自然欢喜。”
  皇后也不是要为难她,笑了笑就丢下这茬,再度看着明怡,朝她招手,“本宫听说,上回是你在上林苑帮着成庆赢了北齐公主?你上前来,本宫要赏你。”
  明怡只能再度往前,这回嬷嬷将那蒲团挪得近了一些,明怡几乎跪在她脚跟下,罕见离她这么近,忍不住抬眸定定注视于她。
  皇后从自己发髻上抽出一支玉簪,顺手便插在明怡头上,随意打量两眼,“不错,也衬你。”
  视线相接。
  才发觉这个孩子老盯着她瞧,觉得疑惑,“你这丫头胆子大得很,敢直视本宫。”
  荀氏闻言心弦一紧,立即屈膝道,“娘娘恕罪,明怡乡下来的,性子淳朴,大约是没见过天潢贵胄,对着国母自然心存好奇和仰望,望娘娘宽恕她稚气之举。”
  皇后也未当回事,见明怡面色始终平稳,无论夸她责她均不见波澜,也是好笑,“你替她告罪,她却很有一番宠辱不惊的气度,与你家裴阁老,可真真如出一辙。”
  皇后并不喜裴越,这话荀氏就不知是夸明怡还是埋汰她。
  只能硬着头皮笑道,“臣妇当娘娘在夸她了。”
  皇后抚了抚明怡头上那只簪子,
  “这簪子是本宫封后那日太后娘娘赏的,戴了很多年,今日赏了你,愿你与你夫君琴瑟和鸣。”
  这话极是动听,明怡喜欢,大婚之后,得她一只簪子作贺礼,是欣慰之事,爹爹晓得了,定会高兴,他老人家此生唯一的夙愿,便是盼着姑母待她好些。
  明怡笑道,“多谢娘娘。”
  这一笑,如驻春晖,皇后多看了一眼,莫名生出似曾相识之感,待要细瞧,明怡已然退开,不再言语,也不再看她。
  皇后赏贴身之物给女眷是莫大的殊荣,荀氏高兴,再度谢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