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阿妮苏提了衣袍在戚暮山身边坐下,问:“戚公子近来身体安好?”
戚暮山道:“承蒙公主挂念,外臣恢复得很好。”
阿妮苏浅笑:“那就好……大典的事,一直没能找机会感谢公子呢。”
她说着,抽出两本文书递了过来:“这是今日朝会的廷议奏章,给二位译成了昭文。”
“谢过公主。”戚暮山双手接过,又分出一本递给萧衡。
粗略翻阅,与昭国朝堂上呈报的奏折大差不差,前面是有关天坛修缮工事情况的上报,也有各地大小事件的上报,而文书的最后,则是今日朝会最重要的一份奏本。
然而不等戚暮山细看,忽然余光瞥见前排空座来了人。
那人用金边发扣将卷发束于脑后,耳上戴了对青金石银环,一身靛色官服与颀长体形相当贴合,鎏金革带勾勒出劲瘦的腰线。
穆暄玑背着身,叫戚暮山看不见正脸,最后作罢,低头继续阅读文书。
须臾,穆天权与三位主事——穆天枢、乌芙雅、吉塔娜,以及四位副主事出现,来到议厅中央的席位落座。
众人立刻齐整肃立,拱手行礼。
礼官照例宣读完文书,便开始朝会。
……
朝臣来自南溟各地,说话时也夹杂着各地口音,戚暮山听惯了瓦隆口音的南溟语,再完整地听完他们上奏有些困难,所幸有阿妮苏准备的译本,他大概能听懂他们廷议的七七八八。
很快戚暮山便发现,鉴议院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向民心,一派向权贵,两派人似暗戳戳地针锋相对,至于其下分细党就不得而知了。
穆暄玑起先偶尔发表政见,但仿佛无意参与他们的明争暗斗,又缄口听政。
阿妮苏静坐一旁,时不时往其他席位上瞟去一眼,随后提笔作记。
主事位上,刚恢复职务不久的吉塔娜停下笔,将文书拿到邻座的乌芙雅身前,乌芙雅便凑近低语,在文书上指点着。
女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提笔写下什么。
……
半晌,戚暮山随着众臣谏言将译本翻过大半。
而后轮到穆暄玑起立。
“臣今在此呈报墨石案结案文书。”穆暄玑手捧卷宗,站如松、声似潭,“此案起自今年四月上旬东泽城郊,义云寨山贼受原喀里夫城主府官员蒙克所惑劫持镖车,致洛林周边骚乱。而后四月十七,蒙克假借裁缝铺之由,利用墨石纵火行凶,但于押送瓦隆途中服毒自尽。义云寨贼首因贪图兴运镖局以墨石交易所得的巨额白银,故继续在洛林周边兴风作浪。五月初九,臣率黑骑于洛林试图肃清匪患,然无果而返。”
他所说的这些,都是昭国使团抵达南溟之前的事。
“在此期间,昭国林州陈氏与前喀里夫城主海勒德,暗度陈仓,通过其名下的江南织造坊,将黑硝织进布匹中,假以‘墨石’之名,再托兴运镖局走镖运送至织物楼,意图同前礼司长图勒莫密谋行刺公主。所幸护卫及时,刺杀未遂。”
穆暄玑顿了顿:“六月上旬,原织物楼楼主萨雅勒作为掮客,继续将墨石运送至喀里夫,运送途中,负责追踪的黑骑遭到被海勒德策反的摇光军叛兵袭击,失去音信。六月十八,臣自拉赫接到急报赶往喀里夫,与摇光亲王合力调查。六月二十,成功在西海海域抓捕企图驾船逃离的海勒德。至此,三军查获包括教坊库房内共四百六十余六公升墨石,逮捕主要涉事人员共九十六人。”
听到此,满座哗然。
穆暄玑接着清嗓道:“此外,臣在喀里夫还意外得知海勒德滥用职权,与西洋商贾做人口生意,但此事时间久远、地域遥远,很遗憾只寻回了十三人。”
议厅再度沉静下来。
再者便是对几位主谋的处置。
海勒德走私军火、谋害王储未遂、贩卖人口、唆使摇光军、侵袭黑骑,数罪并罚,经法司审议,废黜其喀里夫城主一职,不日问斩。
图勒莫与海勒德合谋、私募刺客、危害王储,经审议废黜其礼司长一职,不日问斩。
萨雅勒因已服毒自尽,织物楼亦焚毁,故无从惩处。
其余涉事人员由法司依律判处。
最后的最后,穆暄玑合起卷宗,似乎抬眼扫了众臣一眼,缓缓道:“至于后续对林州陈氏的追究,臣已命人抄录罪词移交至林州官府,往后如何处置便交给昭国官府。”
位于主座的穆天权听罢,微微颔首,放眼望去道:“众爱卿对此案可还有疑议?”
戚暮山望见朝臣席间,有几人窃窃私语。
论说黑骑耗时两月破获的案件,不管罪证还是罪罚都无可指摘,只是方才的结案陈词中,自始至终未提及一人。
“臣有疑议。”那几人中的一名年长朝臣起身,望向穆天权,“臣以为,黑骑碍于两国邦交无法直接追究陈术,实乃可惜,不过同为昭国人,又恰在这个节骨点出使我溟,臣建议不如再调查一下昭国来的二位使君。”
另有朝臣辩驳:“萧使君素来为人和善,深得陛下信赖。戚使君冒死救公主,在座诸位都是有目共睹的。若今执意调查二位,岂非既不敬使君,又伤两国和气?”
“如若心中无鬼,自然坦荡,何惧之有?”
“大人这般执着,莫非是您心里有鬼?”
双方争执不下,而处于争议中心的戚暮山与萧衡静观其变,他们自然不惧被调查,但只怕有人从中作梗,届时真“查”出了什么,使团百口莫辩。
阿妮苏不知何时搁笔,望着争论的朝臣,像在等待时机开口。
就在双方短暂缓和时,穆暄玑忽然道:“查完两位使君,是不是就要查我了?”
议厅霎时寂静,年长的朝臣没反应过来:“什么?”
穆暄玑语气淡然:“我问,我也要被调查么?”
那朝臣一时语塞:“这……”
穆暄玑道:“大人,现在所有证据都经法司复查后公示,上面没有一条指向两位使君,你是怀疑我私藏罪证,还是怀疑我不辨是非?”
那朝臣不吭声了。
穆天权敲了敲案木,沉声道:“暄玑亲王,格大人,你们先坐下。”
两人依言坐回,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王向着少主,这样显然不能服众。
戚暮山侧目,视线落在穆天权身侧的女人身上。
主事长乌芙雅正与其他主事低语,不时倾听、颔首、沉吟。
半晌,如托娅承诺的那般,乌芙雅终于说道:“戚使君究竟心存何念,非是我等可妄加揣度的。然则使君病骨之躯涉险救公主的壮举,是在座诸位皆亲眼见证的,与其纠结使君居心叵测,不若共商如何效仿此举,既全两国邦交,又扬我溟国威。”
乌芙雅似乎是所有主事中最深得人心的,她这么一发话,虽也与穆天权的立场无异,但不少朝臣纷纷附议赞同。
而原先那主张查人的年长朝臣,闻言犹疑了一阵,最终还是选择妥协。
“芙雅大人说的是。”
-
礼官宣读退朝文书,群臣按序离去。
戚暮山把译本还给阿妮苏:“多谢了。”
阿妮苏笑道:“不客气,公子读来可觉得拗口?”
戚暮山道:“译笔通顺,行文流畅,读起来颇像是昭人所书。”
阿妮苏笑得更灿烂了,但没再说别的,快速整理好文书,道了句“一会儿还有学宫的课业”,便与戚萧二人分别。
戚暮山正要动身,忽而发觉身旁有道视线,偏过头,看到台阶下一张浅含笑意的面容,越过陆续往来的朝臣,忽隐忽现地望着他。
他心中一动,对萧衡道:“萧大人,我们也走吧。”
萧衡也瞥了眼穆暄玑,以为戚暮山还在想刚才那些无端猜疑,便安慰说:“好,宴池和小花在外面应该等久了。”
萧衡跟在戚暮山身侧随人群而下,问:“侯爷待会去哪?”
戚暮山想了一下,笑着反问:“大人和闻非之前都去什么地方?”
萧衡道:“去过茶楼、百戏楼、棋馆、东西市,瓦隆大得很,侯爷这段时日不是查案就是卧病宅居,都没机会带侯爷好好出门逛逛。”
戚暮山道:“你看今日如何?”
萧衡顿时来了兴致:“今日好啊,今儿的天正适宜出门。”
卜多吉不知何时候在台阶下,与他们打了个照面:“二位可是在讨论游玩之事?”
萧衡笑道:“正是,侯爷这几日都在驿馆养伤,也该到外面走动走动了。”
“哦,那的确。”卜多吉移目看向戚暮山,“正好我送二位出宫,可以给公子介绍一番。”
戚暮山莞尔点头:“有劳多吉大人了。”
-
宫门。
卜多吉一路上讲了不少游玩的去处,他对那些场所相当熟悉,说起来一点儿不带停歇。
“……当然,戚公子如若喜静,城郊还有一片竹园,现下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最适宜观赏。”
戚暮山道:“承蒙公主挂念,外臣恢复得很好。”
阿妮苏浅笑:“那就好……大典的事,一直没能找机会感谢公子呢。”
她说着,抽出两本文书递了过来:“这是今日朝会的廷议奏章,给二位译成了昭文。”
“谢过公主。”戚暮山双手接过,又分出一本递给萧衡。
粗略翻阅,与昭国朝堂上呈报的奏折大差不差,前面是有关天坛修缮工事情况的上报,也有各地大小事件的上报,而文书的最后,则是今日朝会最重要的一份奏本。
然而不等戚暮山细看,忽然余光瞥见前排空座来了人。
那人用金边发扣将卷发束于脑后,耳上戴了对青金石银环,一身靛色官服与颀长体形相当贴合,鎏金革带勾勒出劲瘦的腰线。
穆暄玑背着身,叫戚暮山看不见正脸,最后作罢,低头继续阅读文书。
须臾,穆天权与三位主事——穆天枢、乌芙雅、吉塔娜,以及四位副主事出现,来到议厅中央的席位落座。
众人立刻齐整肃立,拱手行礼。
礼官照例宣读完文书,便开始朝会。
……
朝臣来自南溟各地,说话时也夹杂着各地口音,戚暮山听惯了瓦隆口音的南溟语,再完整地听完他们上奏有些困难,所幸有阿妮苏准备的译本,他大概能听懂他们廷议的七七八八。
很快戚暮山便发现,鉴议院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向民心,一派向权贵,两派人似暗戳戳地针锋相对,至于其下分细党就不得而知了。
穆暄玑起先偶尔发表政见,但仿佛无意参与他们的明争暗斗,又缄口听政。
阿妮苏静坐一旁,时不时往其他席位上瞟去一眼,随后提笔作记。
主事位上,刚恢复职务不久的吉塔娜停下笔,将文书拿到邻座的乌芙雅身前,乌芙雅便凑近低语,在文书上指点着。
女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提笔写下什么。
……
半晌,戚暮山随着众臣谏言将译本翻过大半。
而后轮到穆暄玑起立。
“臣今在此呈报墨石案结案文书。”穆暄玑手捧卷宗,站如松、声似潭,“此案起自今年四月上旬东泽城郊,义云寨山贼受原喀里夫城主府官员蒙克所惑劫持镖车,致洛林周边骚乱。而后四月十七,蒙克假借裁缝铺之由,利用墨石纵火行凶,但于押送瓦隆途中服毒自尽。义云寨贼首因贪图兴运镖局以墨石交易所得的巨额白银,故继续在洛林周边兴风作浪。五月初九,臣率黑骑于洛林试图肃清匪患,然无果而返。”
他所说的这些,都是昭国使团抵达南溟之前的事。
“在此期间,昭国林州陈氏与前喀里夫城主海勒德,暗度陈仓,通过其名下的江南织造坊,将黑硝织进布匹中,假以‘墨石’之名,再托兴运镖局走镖运送至织物楼,意图同前礼司长图勒莫密谋行刺公主。所幸护卫及时,刺杀未遂。”
穆暄玑顿了顿:“六月上旬,原织物楼楼主萨雅勒作为掮客,继续将墨石运送至喀里夫,运送途中,负责追踪的黑骑遭到被海勒德策反的摇光军叛兵袭击,失去音信。六月十八,臣自拉赫接到急报赶往喀里夫,与摇光亲王合力调查。六月二十,成功在西海海域抓捕企图驾船逃离的海勒德。至此,三军查获包括教坊库房内共四百六十余六公升墨石,逮捕主要涉事人员共九十六人。”
听到此,满座哗然。
穆暄玑接着清嗓道:“此外,臣在喀里夫还意外得知海勒德滥用职权,与西洋商贾做人口生意,但此事时间久远、地域遥远,很遗憾只寻回了十三人。”
议厅再度沉静下来。
再者便是对几位主谋的处置。
海勒德走私军火、谋害王储未遂、贩卖人口、唆使摇光军、侵袭黑骑,数罪并罚,经法司审议,废黜其喀里夫城主一职,不日问斩。
图勒莫与海勒德合谋、私募刺客、危害王储,经审议废黜其礼司长一职,不日问斩。
萨雅勒因已服毒自尽,织物楼亦焚毁,故无从惩处。
其余涉事人员由法司依律判处。
最后的最后,穆暄玑合起卷宗,似乎抬眼扫了众臣一眼,缓缓道:“至于后续对林州陈氏的追究,臣已命人抄录罪词移交至林州官府,往后如何处置便交给昭国官府。”
位于主座的穆天权听罢,微微颔首,放眼望去道:“众爱卿对此案可还有疑议?”
戚暮山望见朝臣席间,有几人窃窃私语。
论说黑骑耗时两月破获的案件,不管罪证还是罪罚都无可指摘,只是方才的结案陈词中,自始至终未提及一人。
“臣有疑议。”那几人中的一名年长朝臣起身,望向穆天权,“臣以为,黑骑碍于两国邦交无法直接追究陈术,实乃可惜,不过同为昭国人,又恰在这个节骨点出使我溟,臣建议不如再调查一下昭国来的二位使君。”
另有朝臣辩驳:“萧使君素来为人和善,深得陛下信赖。戚使君冒死救公主,在座诸位都是有目共睹的。若今执意调查二位,岂非既不敬使君,又伤两国和气?”
“如若心中无鬼,自然坦荡,何惧之有?”
“大人这般执着,莫非是您心里有鬼?”
双方争执不下,而处于争议中心的戚暮山与萧衡静观其变,他们自然不惧被调查,但只怕有人从中作梗,届时真“查”出了什么,使团百口莫辩。
阿妮苏不知何时搁笔,望着争论的朝臣,像在等待时机开口。
就在双方短暂缓和时,穆暄玑忽然道:“查完两位使君,是不是就要查我了?”
议厅霎时寂静,年长的朝臣没反应过来:“什么?”
穆暄玑语气淡然:“我问,我也要被调查么?”
那朝臣一时语塞:“这……”
穆暄玑道:“大人,现在所有证据都经法司复查后公示,上面没有一条指向两位使君,你是怀疑我私藏罪证,还是怀疑我不辨是非?”
那朝臣不吭声了。
穆天权敲了敲案木,沉声道:“暄玑亲王,格大人,你们先坐下。”
两人依言坐回,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王向着少主,这样显然不能服众。
戚暮山侧目,视线落在穆天权身侧的女人身上。
主事长乌芙雅正与其他主事低语,不时倾听、颔首、沉吟。
半晌,如托娅承诺的那般,乌芙雅终于说道:“戚使君究竟心存何念,非是我等可妄加揣度的。然则使君病骨之躯涉险救公主的壮举,是在座诸位皆亲眼见证的,与其纠结使君居心叵测,不若共商如何效仿此举,既全两国邦交,又扬我溟国威。”
乌芙雅似乎是所有主事中最深得人心的,她这么一发话,虽也与穆天权的立场无异,但不少朝臣纷纷附议赞同。
而原先那主张查人的年长朝臣,闻言犹疑了一阵,最终还是选择妥协。
“芙雅大人说的是。”
-
礼官宣读退朝文书,群臣按序离去。
戚暮山把译本还给阿妮苏:“多谢了。”
阿妮苏笑道:“不客气,公子读来可觉得拗口?”
戚暮山道:“译笔通顺,行文流畅,读起来颇像是昭人所书。”
阿妮苏笑得更灿烂了,但没再说别的,快速整理好文书,道了句“一会儿还有学宫的课业”,便与戚萧二人分别。
戚暮山正要动身,忽而发觉身旁有道视线,偏过头,看到台阶下一张浅含笑意的面容,越过陆续往来的朝臣,忽隐忽现地望着他。
他心中一动,对萧衡道:“萧大人,我们也走吧。”
萧衡也瞥了眼穆暄玑,以为戚暮山还在想刚才那些无端猜疑,便安慰说:“好,宴池和小花在外面应该等久了。”
萧衡跟在戚暮山身侧随人群而下,问:“侯爷待会去哪?”
戚暮山想了一下,笑着反问:“大人和闻非之前都去什么地方?”
萧衡道:“去过茶楼、百戏楼、棋馆、东西市,瓦隆大得很,侯爷这段时日不是查案就是卧病宅居,都没机会带侯爷好好出门逛逛。”
戚暮山道:“你看今日如何?”
萧衡顿时来了兴致:“今日好啊,今儿的天正适宜出门。”
卜多吉不知何时候在台阶下,与他们打了个照面:“二位可是在讨论游玩之事?”
萧衡笑道:“正是,侯爷这几日都在驿馆养伤,也该到外面走动走动了。”
“哦,那的确。”卜多吉移目看向戚暮山,“正好我送二位出宫,可以给公子介绍一番。”
戚暮山莞尔点头:“有劳多吉大人了。”
-
宫门。
卜多吉一路上讲了不少游玩的去处,他对那些场所相当熟悉,说起来一点儿不带停歇。
“……当然,戚公子如若喜静,城郊还有一片竹园,现下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最适宜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