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侍者说:“少主交代了,这些药材正好够公子用到归国那日,若有多余,还请公子一同带回。此外,这一盒药材只我们溟国特产,昭国未必会有,少主特地多拿了些。”
一旁的闻非看完穆天璇写的药方,闻言凑过去道:“公子,这上面有几味药材,太医院还真没有。”
随后那侍者又塞给萧衡一只木匣:“少主还交代,这盒人参、鹿茸是给萧大人的,祝大人身安体康。”
萧衡忙接过来,木匣外观精美得不亚于那封晚宴请柬,掂着还沉甸甸的,一时受宠若惊:“烦请替萧某谢过穆少主。”
除去药材,还有一个月挝女人领了一群小妹小弟端着闪闪发光的妆匣进来,女人自称是温氏银楼老板,受少主所托,任使君择选饰物。拿什么,拿多少,都算在少主的账上。
戚暮山想起穆暄玑曾提过这家城西的银楼,但当时是为了接近刻意找的话题,更何况自己也不常用这些东西,穆暄玑讲过一次,他就抛诸脑后了。不成想对方居然一直记到现在。
不过,戚暮山听完老板一通天花乱坠的介绍,最后只拿了一块花念喜欢的羊脂玉环坠,以及另两样银器,一件送瑞王妃,一件送易门镖局少当家。
老板问:“使君不为自己留一样吗?”
戚暮山笑着摇头:“已经有一对了。”
最后的最后,侍者呈上一身云缎红衣。
-
晴云轻漾,映碧光万顷。
仍是卜多吉护送昭国使团自王宫至瓦隆城门口,萧衡与他讲着一路告别之言,谈笑间满是不舍。
马车行至城门下,卜多吉勒住缰绳,回头看向萧衡,拱手作揖:“萧大人,此别不相送,祝君珍重,愿来年再叙。”
萧衡回礼:“到了来年,多吉大人还是在此等我便是。”
接着卜多吉走马到后一个车厢旁,见戚暮山斜靠窗边,对他微笑道:“戚公子,您要保重。”
戚暮山略一颔首:“多谢多吉大人。”
卜多吉扯过缰绳,随着身下骏马单膝跪地的动作弯腰,而后抬起头:“愿帕尔黛护佑您。”
马车缓缓启程了。
明明只走出几步路,却仿佛已走过了许久。
戚暮山遥望半天没寻到人影,正轻轻叹了口气,忽然心中一动,下一刻,远方传来快马疾蹄声。
亦如那时在洛林,外头一阵喧闹,马车停了下来。
戚暮山探出头,望见那双宛若天青石似的蓝眼睛。
那人赶来得匆忙,鬓发凌乱,但目标明确,下马直奔他所在的车厢而来。
“你怎……”
戚暮山刚开口,就说不出话了。
车内同乘的江宴池自觉别过脸,顺手捂住闻非的眼睛。
人声在这一刻静谧,风声在这一瞬停息。
穆暄玑舍不得松开,直至戚暮山悄悄往他手里塞了什么东西。
低头一看,是一串熟悉的红绳。
再抬眼,只见戚暮山笑得像十五岁那年辞别去塞北时一样,嘱咐道:“好好戴着,别再弄丢了。”
-
“小玉,把这个给我姨母,届时和假尸一起埋了吧。”穆九端详着红手串说。
玉儿踌躇道:“可这,这是世子送的……”
“他保佑了我,我却没能保佑他。”穆九眸光微黯,“这绳子……我配不上。”
-
穆暄玑错愕地眨眨眼睛,不知是意外戚暮山还记得旧时的诺言,还是没想到——他真去挖了那具用来诈死的假尸。
然而心中千言万语,诉不清,道不尽,最后只化作一声深沉而坚定的:“我会的。”
-
叩叩。
吉塔娜推开门。
男人背身负手,眺望窗外。
吉塔娜轻声阖门,站在男人身后行礼道:“大人,下官已安排妥当,接下来该当如何?”
男人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呼出,说:“是时候传信墨如谭了。”
吉塔娜略蹙眉头,复又颔首道:“遵命。”
秋风渐起,积云飘过晴空,遮蔽日影,落入穆天枢眼底,染上一抹阴霾。
第70章
秋雨忽倾, 淅淅沥沥落在玉台瑶阶上,寒意将至未至,料峭铺躺进万平城中。
内监们一左一右替两人打着伞, 缓步走向养心殿。
两人方返万平, 不及归府, 便匆忙进宫面圣。青衣人搓着手心,低声叹道:“唉呀, 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侯爷您莫要着凉啊。”
红衣人行如松鹤,闻言轻笑:“多谢萧大人关怀。”
青衣人道:“说来奇怪,今岁上半年倒不怎么降雨,各地苦旱久矣,近来才大雨频发,莫不是不欢迎下官归国。”
红衣人道:“依我看, 这雨正是随萧大人而来的。”
青衣人“啊”了一声,忙说:“侯爷言重了,下官可经不起这般抬举。”
许是沾染寒凉, 红衣人掩嘴低咳几声,这才开口:“今年的收成恐怕不如去年, 但下了雨, 终究不至于太艰难。”
“侯爷说的是。”
两人迈上台阶, 候于屋檐之下,内监们收起伞,退至一旁。
“还是咱们的宫殿看着更亲切呐。”萧衡悄声说。
戚暮山嘴角微动, 笑而不语。
须臾,李公公出来,扯着尖细的嗓音道:“宣, 靖安侯、鸿胪寺少卿觐见——”
戚暮山与萧衡便跟随李公公的指引跨过养心殿的殿门。
-
廊道内没比外头暖和多少。
李公公走在前边,说道:“二位大人舟车劳顿,属实辛劳,殿外冷,陛下已备好暖炉。”
绕过屏障,殿内暖意烘人,龙涎香缭绕,戚暮山见到榻上持书卷之人,与萧衡一同行礼道:“参见陛下。”
昭帝撑着几案支住脑袋,闻声仍保持着动作,抬眼望来,略微点头:“爱卿坐吧。”
“谢陛下。”
候侍的宫女搬来两张火凳,待二人落座,宫女又塞给戚暮山一只暖手炉。
萧衡见状,方欲准备措辞婉拒,那宫女却直接退下,再观昭帝落在戚暮山身上的目光,心下大概了然。
虽说数月前靖安侯触怒龙颜被收缴兵权,看似失势,但萧衡很早就看出来,靖安侯在昭帝心中仍有一席之地。
忽然,昭帝转向萧衡:“萧卿,此行出使南溟如何?”
萧衡道:“回禀陛下,此次西行深交两国之好,臣本就与南溟王结下深厚情谊,又有靖安侯同去,那更是锦上添花。臣等自南溟带回诸多珍宝,皆已命人送入藏宝阁,陛下可逐一检视。”
昭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回戚暮山:“好,朕果然没有信错人。”
戚暮山捧着暖炉,拢在袖间,淡淡道:“陛下,萧大人过誉了,南溟王与先父曾为故交,臣能与南溟结善全是借先父之光。”
“哦,你爹以前确实去过南溟,不过都是二十年多年前的事了。”昭帝略显悲色地感慨,随后搁置书卷,盯着戚暮山,问:“对了,戚卿,你的病养得如何了?”
戚暮山道:“南溟的水土和暖,确有益压制臣体内蛊毒,这三月来逐渐有好转的态势,只是……”
昭帝扬起一边眉毛:“只是什么?”
戚暮山低眼:“只是臣此行偶然得知,林州近来势头正盛的兴运镖局在南溟惹了事,同为昭人,不得已卷入其中,未能全身心放在养病上。”
昭帝稍稍眯起眼,笑意渐凝:“兴运镖局……先前有人在奏折中提请过,林州知府孟道成与当地富商狼狈为奸,聚敛民财,贪污赈灾公款,趁机发展兴运镖局,妄图赶超陈门镖局和易门镖局并取而代之,没想到这手竟还伸到了南溟。”
陈门镖局和易门镖局是昭国最大的两家镖局,皆与皇商往来密切,掌握着官民互通之渠,也有不少朝臣依附得利,引得各地小镖局虎视眈眈。
衣袖下,戚暮山握紧暖炉:“那奏折,陛下是如何处置的?”
“朕遣人去调查,然而一无所获。孟道成为官素有清廉之誉,朕以为此事不过是有人刻意诋毁,也就作罢了。”昭帝说着,眸光一动,“……不如戚卿说说,朕该如何处置?”
戚暮山抬起眼,迎上昭帝深不见底的眼眸,略作沉吟道:“臣在南溟查到,林州陈氏陈术名下有家江南织造坊,往南溟供销了大批远超市值的名贵布匹,从中牟取暴利。但单凭陈术一家豪绅,应做不到跨越昭溟两国作案,这其中免不了孟知府背地里相助。”
“此外,今年国运稍微,前半年多地少有降雨,收成欠佳,而林州知府却能每每及时缴清赋税。”戚暮山顿了顿,“臣以为,若是孟道成治理有方,何不向其讨教,以树榜于官,若是孟知府剑走偏锋,也好杀鸡儆猴。陛下觉得如何?”
昭帝沉思片刻,问:“萧卿觉得此法如何?”
萧衡本以为今天只需向陛下禀报完出使事项便可打道回府睡上一觉,哪知靖安侯现在就把事情交代了。
一旁的闻非看完穆天璇写的药方,闻言凑过去道:“公子,这上面有几味药材,太医院还真没有。”
随后那侍者又塞给萧衡一只木匣:“少主还交代,这盒人参、鹿茸是给萧大人的,祝大人身安体康。”
萧衡忙接过来,木匣外观精美得不亚于那封晚宴请柬,掂着还沉甸甸的,一时受宠若惊:“烦请替萧某谢过穆少主。”
除去药材,还有一个月挝女人领了一群小妹小弟端着闪闪发光的妆匣进来,女人自称是温氏银楼老板,受少主所托,任使君择选饰物。拿什么,拿多少,都算在少主的账上。
戚暮山想起穆暄玑曾提过这家城西的银楼,但当时是为了接近刻意找的话题,更何况自己也不常用这些东西,穆暄玑讲过一次,他就抛诸脑后了。不成想对方居然一直记到现在。
不过,戚暮山听完老板一通天花乱坠的介绍,最后只拿了一块花念喜欢的羊脂玉环坠,以及另两样银器,一件送瑞王妃,一件送易门镖局少当家。
老板问:“使君不为自己留一样吗?”
戚暮山笑着摇头:“已经有一对了。”
最后的最后,侍者呈上一身云缎红衣。
-
晴云轻漾,映碧光万顷。
仍是卜多吉护送昭国使团自王宫至瓦隆城门口,萧衡与他讲着一路告别之言,谈笑间满是不舍。
马车行至城门下,卜多吉勒住缰绳,回头看向萧衡,拱手作揖:“萧大人,此别不相送,祝君珍重,愿来年再叙。”
萧衡回礼:“到了来年,多吉大人还是在此等我便是。”
接着卜多吉走马到后一个车厢旁,见戚暮山斜靠窗边,对他微笑道:“戚公子,您要保重。”
戚暮山略一颔首:“多谢多吉大人。”
卜多吉扯过缰绳,随着身下骏马单膝跪地的动作弯腰,而后抬起头:“愿帕尔黛护佑您。”
马车缓缓启程了。
明明只走出几步路,却仿佛已走过了许久。
戚暮山遥望半天没寻到人影,正轻轻叹了口气,忽然心中一动,下一刻,远方传来快马疾蹄声。
亦如那时在洛林,外头一阵喧闹,马车停了下来。
戚暮山探出头,望见那双宛若天青石似的蓝眼睛。
那人赶来得匆忙,鬓发凌乱,但目标明确,下马直奔他所在的车厢而来。
“你怎……”
戚暮山刚开口,就说不出话了。
车内同乘的江宴池自觉别过脸,顺手捂住闻非的眼睛。
人声在这一刻静谧,风声在这一瞬停息。
穆暄玑舍不得松开,直至戚暮山悄悄往他手里塞了什么东西。
低头一看,是一串熟悉的红绳。
再抬眼,只见戚暮山笑得像十五岁那年辞别去塞北时一样,嘱咐道:“好好戴着,别再弄丢了。”
-
“小玉,把这个给我姨母,届时和假尸一起埋了吧。”穆九端详着红手串说。
玉儿踌躇道:“可这,这是世子送的……”
“他保佑了我,我却没能保佑他。”穆九眸光微黯,“这绳子……我配不上。”
-
穆暄玑错愕地眨眨眼睛,不知是意外戚暮山还记得旧时的诺言,还是没想到——他真去挖了那具用来诈死的假尸。
然而心中千言万语,诉不清,道不尽,最后只化作一声深沉而坚定的:“我会的。”
-
叩叩。
吉塔娜推开门。
男人背身负手,眺望窗外。
吉塔娜轻声阖门,站在男人身后行礼道:“大人,下官已安排妥当,接下来该当如何?”
男人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呼出,说:“是时候传信墨如谭了。”
吉塔娜略蹙眉头,复又颔首道:“遵命。”
秋风渐起,积云飘过晴空,遮蔽日影,落入穆天枢眼底,染上一抹阴霾。
第70章
秋雨忽倾, 淅淅沥沥落在玉台瑶阶上,寒意将至未至,料峭铺躺进万平城中。
内监们一左一右替两人打着伞, 缓步走向养心殿。
两人方返万平, 不及归府, 便匆忙进宫面圣。青衣人搓着手心,低声叹道:“唉呀, 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侯爷您莫要着凉啊。”
红衣人行如松鹤,闻言轻笑:“多谢萧大人关怀。”
青衣人道:“说来奇怪,今岁上半年倒不怎么降雨,各地苦旱久矣,近来才大雨频发,莫不是不欢迎下官归国。”
红衣人道:“依我看, 这雨正是随萧大人而来的。”
青衣人“啊”了一声,忙说:“侯爷言重了,下官可经不起这般抬举。”
许是沾染寒凉, 红衣人掩嘴低咳几声,这才开口:“今年的收成恐怕不如去年, 但下了雨, 终究不至于太艰难。”
“侯爷说的是。”
两人迈上台阶, 候于屋檐之下,内监们收起伞,退至一旁。
“还是咱们的宫殿看着更亲切呐。”萧衡悄声说。
戚暮山嘴角微动, 笑而不语。
须臾,李公公出来,扯着尖细的嗓音道:“宣, 靖安侯、鸿胪寺少卿觐见——”
戚暮山与萧衡便跟随李公公的指引跨过养心殿的殿门。
-
廊道内没比外头暖和多少。
李公公走在前边,说道:“二位大人舟车劳顿,属实辛劳,殿外冷,陛下已备好暖炉。”
绕过屏障,殿内暖意烘人,龙涎香缭绕,戚暮山见到榻上持书卷之人,与萧衡一同行礼道:“参见陛下。”
昭帝撑着几案支住脑袋,闻声仍保持着动作,抬眼望来,略微点头:“爱卿坐吧。”
“谢陛下。”
候侍的宫女搬来两张火凳,待二人落座,宫女又塞给戚暮山一只暖手炉。
萧衡见状,方欲准备措辞婉拒,那宫女却直接退下,再观昭帝落在戚暮山身上的目光,心下大概了然。
虽说数月前靖安侯触怒龙颜被收缴兵权,看似失势,但萧衡很早就看出来,靖安侯在昭帝心中仍有一席之地。
忽然,昭帝转向萧衡:“萧卿,此行出使南溟如何?”
萧衡道:“回禀陛下,此次西行深交两国之好,臣本就与南溟王结下深厚情谊,又有靖安侯同去,那更是锦上添花。臣等自南溟带回诸多珍宝,皆已命人送入藏宝阁,陛下可逐一检视。”
昭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回戚暮山:“好,朕果然没有信错人。”
戚暮山捧着暖炉,拢在袖间,淡淡道:“陛下,萧大人过誉了,南溟王与先父曾为故交,臣能与南溟结善全是借先父之光。”
“哦,你爹以前确实去过南溟,不过都是二十年多年前的事了。”昭帝略显悲色地感慨,随后搁置书卷,盯着戚暮山,问:“对了,戚卿,你的病养得如何了?”
戚暮山道:“南溟的水土和暖,确有益压制臣体内蛊毒,这三月来逐渐有好转的态势,只是……”
昭帝扬起一边眉毛:“只是什么?”
戚暮山低眼:“只是臣此行偶然得知,林州近来势头正盛的兴运镖局在南溟惹了事,同为昭人,不得已卷入其中,未能全身心放在养病上。”
昭帝稍稍眯起眼,笑意渐凝:“兴运镖局……先前有人在奏折中提请过,林州知府孟道成与当地富商狼狈为奸,聚敛民财,贪污赈灾公款,趁机发展兴运镖局,妄图赶超陈门镖局和易门镖局并取而代之,没想到这手竟还伸到了南溟。”
陈门镖局和易门镖局是昭国最大的两家镖局,皆与皇商往来密切,掌握着官民互通之渠,也有不少朝臣依附得利,引得各地小镖局虎视眈眈。
衣袖下,戚暮山握紧暖炉:“那奏折,陛下是如何处置的?”
“朕遣人去调查,然而一无所获。孟道成为官素有清廉之誉,朕以为此事不过是有人刻意诋毁,也就作罢了。”昭帝说着,眸光一动,“……不如戚卿说说,朕该如何处置?”
戚暮山抬起眼,迎上昭帝深不见底的眼眸,略作沉吟道:“臣在南溟查到,林州陈氏陈术名下有家江南织造坊,往南溟供销了大批远超市值的名贵布匹,从中牟取暴利。但单凭陈术一家豪绅,应做不到跨越昭溟两国作案,这其中免不了孟知府背地里相助。”
“此外,今年国运稍微,前半年多地少有降雨,收成欠佳,而林州知府却能每每及时缴清赋税。”戚暮山顿了顿,“臣以为,若是孟道成治理有方,何不向其讨教,以树榜于官,若是孟知府剑走偏锋,也好杀鸡儆猴。陛下觉得如何?”
昭帝沉思片刻,问:“萧卿觉得此法如何?”
萧衡本以为今天只需向陛下禀报完出使事项便可打道回府睡上一觉,哪知靖安侯现在就把事情交代了。